第19章 壯士
- 一笑緣
- 冷月敲雨
- 2680字
- 2011-12-21 19:04:25
比起這個二愣子來說,另一個人物倒要費些筆墨來寫了。先引一段題外之話來。燕趙之士,多豪杰。這話開端姑且不提,就說一個刺秦王的荊軻,一個吹眉瞪眼的張飛。性情之上,自然是直來直往,少了幾分扭捏。也多了一分沖動。否則也不會落個英雄悲劇下場。
某日,一隱士來投靠沈志。當時沈志不在,他遇見了穆瞻。
“先生可是來自燕云之地?”穆瞻不屑地看著來人。
“是又怎樣,不是又怎樣?”那人顯示了更多的不屑。
“金兵攻下遼軍,必定要占下燕云十六州。自后唐以來,此地便割屬于遼國。而太祖打下江山,也沒有停止過對燕云的收復。此地連成圍線,易守難攻,占據此地,對南方的擴展也有好處。所以宋、金、遼都在爭取。兩三年前,金兵和我宋聯誼攻打遼兵,也是覬覦在此。這汴京城上諸多設置、樹木一半也是怕免于燕云蹄踏而已。”穆瞻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深說。現在燕云不在宋軍領土之上,加之兵器,軍隊,都不如宋初時強大,而且前段時間,皇帝的一聲令下,武器的鍛造求美求輕,更是自削實力。大興土木,花石鋼事件更是導致太祖心思白費。
“雖則如此,也不能代表什么啊。于百姓而言,無論在誰的管轄之下,只要安居樂業,都可以。于戰士而言,保衛疆土,不受侵害便可。于謀士而言,各為其主,展示自己抱負即可。”
“那先生屬于哪一種呢?”
“陶淵明先生所作桃花源記中說到一句話,‘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是說不了解時代變遷的隱士。我是了解之人,便然我是燕云地段的人,處于多年來戰戮不斷的境地。現在我在汴京隱居,知道金兵即將侵入,宋朝危在旦夕,豈有坐視不管的道理?人皆言,父母為大。我是漢人,這些年,根在這里,追蹤認主也是在這里。難不成我要逃回老家,遼兵到了,認他做父,金兵侵入,認他當爺不成?”
穆瞻聽了這套理論倒也稀奇。他早知道燕趙的人,說話直接,敢做敢當,沒想到真正如此。
“先生此言,比起那些委曲求全的大臣們,說得讓人解恨!想六國遭遇滅亡曾經就被安了一個‘賂秦’罪名,宋軍不在弱,卻屢屢疏于防范,不斷答應金兵企圖,著實不是一個好兆頭啊!”
“哈哈哈,既然如此,你們為什么不自己想些自己安頓的后路出來,或者請戈上陣,或者倒戈對上,在這里,暗自不動是什么意思呢?”
“那先生前來是來支持我們的,還是來說教的呢?”
“我只是需要安居樂業的一個白丁而已。你們想做什么,我幫些小忙就可以了。”
“果然壯士!我們料想,這場戰爭很可能沒有勝算,但是百姓是無辜的。廝殺過后,受苦難的都是他們。我們可以為了自己做出些事業來,名垂史冊,但是終究于心不忍。”
“前段時間,我也差點投靠一個起義軍,想當一個幕僚,了此余生。他們的勇士很多,各個身懷絕技,武藝非凡,但是深深接觸以后,才發現他們目光短淺,不過為了短暫的榮華。而且多數人是不得已而聚在一起的。雖然等級分明,各個可以稱個小王。但是終于命數不高。剛才聽了您的言論,我也知道,可能抵擋不了幾日,但是卻是我所向往的。所以這次,即便見不到沈先生,我也是呆定這里了!”
二人契談,竟然兩兩交心。人皆如此,何愁達不到心中所想呢。
這日沈志不在,正是在訓練新兵之時。初步的“命令傳達”規整已經差不多了,人員比較少,所以最好求精。他把為數不多的一批人分成四路,各路選出一個代表出來。進行服從和管理訓練。
所謂服從,就是無論這四路的人員誰來當首領,只要給出了命令,只要絕對服從就可以。出謀劃策的事自然有人來做,其他的事就是絕對的服從。大家既然都沒有選擇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自然不在乎這個“領導”誰來當。而且智慧上面,這些人自知分量,不會多說一兩句。再者嘛,沈志天天給他們講孫子兵法的故事,誰要是訓練過程中出現了狀況,不說像是拉出去砍掉腦袋,也是對著屁股打上幾悶棍。關鍵是腦袋掉了你就不用負責了,屁股壞了不讓你療傷,明天繼續訓練,繼續跑步,繼續互相毆打。
所謂的管理,就是當領導的要拿出領導的力度出來。當你被選中當上領導,你就要說話是個話。不能養尊處優,把自己放得多高。畢竟這個領導上面還有領導,你只是出來沖在最前面的人。算話有兩個表現,一個是對自己,一個人對手下。同樣的一套規矩,比如練習使用弓箭。要求射中幾個,射到哪里,可以有時間去訓練,一旦訓練好了,進行測試的時候要獎罰分明。對自己是雙倍甚至十倍的處罰,對手下也不可以姑且。一方出現弊端,自然有人鉆空子,人心不齊。獎勵上面,可以是晚上吃飯的時候多分一口肉,或多喝一口酒。男人好面子,不在于這些小的恩惠,但是大庭廣眾之下,多了那么一點自然沾沾自喜。
很多農家出來投靠沈志的,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去放羊,自然羊的性格也不同,同樣一片草,怎樣對待羊,也是需要智慧的。而他們現在不要學會放羊,而是做狼!在汴京里面,除了那些達官貴人,誰才是主力?是百姓!你高高在上,吃著官糧,誰給你種,誰幫你收?你扔一塊銀子在地上,確實是會有很多人沖上去撿,因為他們需要,他們不是你們,隨便搜刮一下就有油水!他們自己有田的知道來之不易,有米的知道粒粒辛苦。重利之下,必有勇夫,也必有庸夫!大敵當前,不能逃跑,不能做羊,委委屈屈,要做就做一群保衛國土的狼!而沈志所想,正是這些。
開始的時候,對于這套訓練,大家很多不服。畢竟很多人也是身懷絕技的,不能就這么委屈。但是你達不到目標,或者違反了所定的規矩接受懲罰也是應該的。多數人是慕名而來,沈志來到汴京以來,幫助子行處理了很多積壓的案子,解決過糾紛。而且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對于兒女私情,他竟然拿著劍去對著他心愛的人,也是狠下心來,做一番事業的。另一方面,沈志身上,總有大家學不到的東西,說是處罰,他自己對自己更是嚴厲。第二天還是精神滿滿的出現。至于傷勢修養情況,也只有固郎知道。固郎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沈云。希望能像大哥一樣。
這套訓練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能做到許多大家以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四路人員一起比賽射箭的時候,都有一個目標,但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天生都是射箭高手,肯定有表現不好的。會影響整體成績。大家竟然自發自己訓練,不斷聯系,或互相幫助指導,沒有一個松懈的。而且隨著時間的加長,能力越來越高。再比如,比賽在一段路程里,一塊很重的石頭需要大家一起抬起來,誰不用力,或者松下手就會掉下來。大家經常進行這種游戲,竟然可以從一個眼神里了解對方要說的話。這邊可以稍微松口氣,休息一下,那邊要努力把力氣勻過來,等等。
這樣的訓練持續了很久,在更專業的訓練到來之前。幾乎每個人都當了一回領導,過了一把癮。每個人都學會了服從。這四路人在以后無論又加入什么新的人員,都顯示了相當大的默契與信任。這個是這場戰爭送給他們的額外獎勵。
對于這些面對死亡而不畏懼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