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挺進擂禹路
2008年7月3日,星期四,晴朗的天空,斑斕的云彩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與無涯的生命延續。
今天,我有幸列入打通北川至茂縣之間的擂禹路黨員突擊隊中。大家都知道抗震救災以來,這條長63公里,維系12個鄉鎮6萬余名受災群眾的‘生命線’,由于塌方,已經造成了7處堰塞湖。因此,能有成為擂禹路黨員突擊隊中的一員是特別榮祥與光榮的事情。
由于提前完成板房援建任務,昨天晚上睡得還算是比較滿意的一個覺。于是,早上6:00鐘不到我們就已經起床收拾完畢了,就等吃完早餐隨車隊出發。以為這次送我們進山的還是那種高端大氣的超有耐力的11路人力徒步行軍,想不到正當我們做好了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后,卻被告訴有車子載著我們進山。
“喲呵!萬歲!鳥槍換炮啰!”一聽到有車子載著我們進山,全體進山的黨員突擊隊員們興奮得高喊道。
戰友們高興之后,立馬心情又即刻冷靜下來相互之間疑惑的看看,不解的思索著同一個問題:那么艱險的路程什么車輛可以載著我們18個人進山?
就在我們疑惑的時候,團長的座駕獵豹和一輛解放牌軍用救護車停在了我們面前。看著車子穩穩當當的停下后,營區操場上一直列隊站著的我們很有默契的扛起背囊,問也不問司機一聲就很自覺的登山了停在我們面前的兩輛車上,獵豹上坐著5人,解放牌軍用救護車上13人。
18名黨員突擊隊員在團長的親自帶領下,分別乘坐這樣兩輛車子就出發了,一聲‘嘀’的車子喇叭響后,我們在營門口戰友的注目禮中消失了。習習的微風隨著勻速行駛的車速不斷地吹進車廂里,涼爽得戰友們直喊‘過癮’。車輛在行駛了大約5分鐘后,通過一架橫跨在一條河上的軍用鋼架橋后即進入了安縣縣城的一條繁華的街道。
或許知道了我們這次進山后沒有個期限,體貼我們的團長立刻吩咐司機靠邊停車,讓我們即將要入山的18名戰友下車購買一些個人用品,時間限制在20分鐘之內。
一下車,我一眼就看到路邊幾個販賣手機的鋪子,二話沒說就開門見三的指著框在玻璃柜臺中一個塊頭很大的銀灰色的手機跟老板說道:“老板,這手機包起來,我要了。”
突然闖入一名穿著軍裝的解放軍戰士,問都不問價格就要一部手機。估計是從來沒有見過這樣買東西的顧客,一時半會兒有些反應不過來的老板支支吾吾半天沒說出一句話,倒是旁邊的老板娘很是股熱心腸的提醒著我:“解放軍同志,你先看看價格,試試機子的性能,再決定購買那臺機子。”
心里盤算著團長限制得時間,對于看手機價格,試手機性能這種事情早就心不在焉了,還是一個勁兒的催促著老板說道:“包起來,我相信老板不會虧待咱們解放軍的。”
詫異的老板,最后以600元的價格將這部我中意的手機賣給了我,并且還重新辦了一張電話卡。迫不及待的拆開了手機的包裝盒,裝入電話卡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家里打電話告訴我的新號碼……
車子再次發動,沿著我們親自搶修成功的道路向前行駛,車窗里再次歷經擂鼓鎮柳林村、‘紅星愛民’
板房新村、許家溝村、郭牛存、拐拐灘、橋樓村等,這些村落熟悉的面貌一一從我們展現在眼前。為了搶修連通這些村落的公路,在余震不斷,塌方、滑坡隨時可能發生的情況下,我們硬是憑借英勇無畏的精神,排除千難萬險搶通了阻攔在道路中攔路虎,這一切都好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
就當我們仔細觀察著一路上崎嶇、艱險無比的山路,思索著如何面對即將要面臨的苦難時候。小心翼翼行駛中的車輛,突然噶然而止的停了下來。
“怎么回事?”對于車子停下來,戰友們充滿了疑惑,都紛紛探出頭到車窗外想看個究竟。
只瞧見五名身背背簍的老鄉們在離我們車輛不遠的前方,拄著木棍坐在路邊的一塊大巖石,看樣子是應該行走很久累得才歇下的,早已下車的連長正在和他們交談著什么。不多大一會兒,就聽連長朝著我們的坐著的軍用救護車后車廂喊道:“下來幾名戰士步行,讓老鄉們坐上車先回家,待會兒再叫車子折返回來。”
李芬奇、陳琦黨等五名兵齡長一些的班長和黨員們想也沒想的就下了車,接著就聽見老鄉們口里不斷叨念著‘謝謝嘍,謝謝嘍’的上了車來。
外面明明有搭建好的安置帳篷,還有正在重建的安置房,為什么老鄉們棄著好好地優越生活條件不要,硬是要爬山涉水再回到這窮山溝來?帶著種種疑問,我不解的問著老鄉們道:“老鄉安置區的生活好好地,為啥還要千辛萬苦的步行15公里回來?這得走多長時間呀?”
“沒有辦法呀!這里有我們的家,我們的根,我們的親人,我們鄉親,我們全部,得回來看看。走一趟也就兩個小時,但是看看心里踏實。這還得虧得你們解放軍修了一條‘救命路’,幾萬人都靠著這條路哩。”滿臉泥土,通通身大汗的北川縣擂鼓鎮蘇保鄉茶農叫謝利英的老伯激動地說道。
經過簡單的交談,我們得知幾名老鄉們是要回到我們這次的目的地蘇保小學附近的家里看看,據他們介紹我們現在正在行駛的路段叫做‘流沙灘’。沒有發生地震之前,風和日麗的時候,山崖壁的兩邊也會經常無緣無故的往下滾石頭。這會兒地震了就更別談了,這修路簡直就是在拿命往前鋪路,那是相當的危險。過了這個‘流沙灘’,再往上面就有一個地震坍塌后形成的堰塞湖,水深幾十米,兇險得很。
介紹完這些,車上的五名老鄉又是一個勁兒的謝謝,謝謝我們解放軍冒著生命危險修路。正當和老鄉們交談甚歡的時候,前進的獵豹車和救護車在停了下來。
“咋回事?”滿腹疑問的我們再次又將頭伸出車窗去看個究竟。只瞧見操作挖掘機的操作手羅正學駕駛挖掘機著在往后退,準備避讓另一臺同樣是在后退的挖掘機。
“怎么回事?”匆忙趕到鏟車轟鳴搶修現場的連長,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方才在半山腰修路的操作手們,在修路個過程中發現巖壁上不斷有石塊往下滾。狹窄的作業面,人員、裝備擠在一起,如果要是遇到稍微大一點的余震,后果是不堪設想。為了以防萬一,現場作業負責人決定撤出作業面中的人員裝備,靜候觀察一下情況在決定是否繼續進入作業面。
“夠懸的,這是‘處處老虎嘴,時時要人命’,虧了你們解放軍哪!”再次有感而發的老鄉們一邊豎起大拇指稱贊著我們,一邊不住的感嘆道。
“這余震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呀!昨天下午一場6.4級的余震,把兩邊山體的碎石又震下幾百立方石塊。弄得才搶通的道路又到處是堆棧的巨石,連正常的山體感覺都有些移位,我們真是遇上‘攔路虎’了。從昨天到現在都快24小時了,整整一天才搶通200米,看樣子又得調整施工方案了。”負責現場指揮作業的參謀長李湘說道。
眼前這個境況,救災如救火!一天之內才推進200米,相對63公里的路段來說何時是個頭呀!?在場的所有戰友們都緊皺眉頭各懷心事憂慮的思索著。
“馬上回宿營地研究新的施工計劃,明天一定能夠加快施工進度。”聽了參謀長的話,坐在獵豹車里副駕駛座上的團長說道。
車輛快速通過‘流沙灘’,在轉過一個接近90°的弧形彎路后,我們的臨時宿營地就出現在了眼前的擂禹路段的蘇保小學中。在地震中已經破爛不堪的校舍早已蕩然無存,近千平方米的學校面積四處散落的瓦礫、磚塊、桌椅、板凳觸目驚心。唯一值得讓人感到生氣盈然的是緊靠操場南面依舊還在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升旗臺對面的北面空地上幾張軍用帳篷里進出的老鄉們還在嘈雜的探討生活的話題。
聽到我們車隊的轟鳴聲,軍用帳篷里一下子探出許多好奇的腦袋。突然,冷不丁的一名先走下車的老鄉喊著對面帳篷里某個熟識的人的聲音,立刻打破了靜寂的空氣,頓時場面立刻變得熱鬧起來。有久別重逢的喜悅,有劫后余生的激動,有重見親人的喜極而泣,還有對失去親人朋友的惋惜……
面對大山深處的殘坦斷壁,盡管已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慘景,但是這樣的困苦的環境中的景象卻還是第一次。心里的滋味如同打翻了五味料品,說不出的另一番感受。不知道接下來的日子里還有多少未知的元素需要我們去面對,我又要怎樣去克服和攀越,真希望快些結束這走到哪里都覺得心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