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保靖兵盛墩建功,嚴家兵力保蘇州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4620字
- 2019-08-25 10:10:47
在寶山盛橋黃姚里,住著一家嚴姓人,兄弟五人,老大嚴大顯,老二大年,老三大成,老四大俸,老五大邦。兄弟五人個個練就一身武藝,而且膽識過人。兩年前,因倭寇入侵寶山,吳淞所百戶馮舉和宗元爵在與倭寇戰斗中戰死,倭寇轉而殺入黃姚里,黃姓五兄弟帶領鄉鄰們與倭寇展開血戰,結果倭寇被打死十多人,不得不退到海中。戰后,知縣范思謙命五兄弟歸屬縣同知縣環部下,號稱“嚴家兵”。嘉靖三十二年,有千余倭寇入侵,經婁塘、太倉、月浦、吳淞、羅店,一路燒殺搶掠,沒有受到有力抵抗,于是倭寇胃口越來越大,居然企圖攻入嘉定縣城。危急時刻,嚴大顯率嚴家兵擔當起抗倭保家鄉的重任。嚴家兵在嘉定縣城東門與倭寇大戰,雙方殺得昏天黑地,浙江參將盧鏜率領部隊趕到,內外夾攻,倭寇傷亡過半,殘寇逃入太湖。到了嘉靖三十三年夏天,逃入太湖的倭寇又增加了力量,于是倭寇決定進行反撲。也就是在這緊急時刻,皇上詔命張經總督江南江北諸省軍事,專任抗倭事宜。浙江巡撫兼任福、興、漳、泉四府軍務提督王忬另有調動,由李天寵代替王忬繼任浙江巡撫,與張經共同領導抗倭戰爭。
由于此時在太湖的倭寇總兵力已經達到一萬多人,勢力浩大,張經與李天寵決定集中各方抗倭力量共同剿滅倭寇。當時張經與李天寵能夠調動的部隊除了蘇淞兵備道副總兵任環所屬的四千多明軍、浙江總兵俞大猷所屬的六千多名明軍、湯克寬所屬的金山衛明軍和各府州縣的鄉兵。總兵力也不過三萬多人,而倭寇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五六萬人。更為嚴重的是,倭寇采取大中小股配合、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一旦明軍的防務出現疏漏,倭寇就乘機殺入,給地方造成巨大的破壞。所以抗倭戰爭的局勢仍然十分嚴峻。
于是張經和李天寵決定調湖廣省永順和保靖的土兵前來參加戰斗。于是張經立即派快騎趕往京師向兵部請示調兵,兵部尚書聶豹通過請示皇上,皇上發布調兵詔書,立即派太監持皇帝詔書快騎趕往湖廣省永順和保靖,向永順宣慰使彭明輔和保靖宣慰使彭藎臣宣讀了調兵詔命。此時已經是臘月二十六日了,人們都在緊張地準備過年。做煻糝,殺年豬,打年糍粑,做豆腐,貼對聯;還要打掃衛生,房前屋后溝溝里的垃圾要清除,房屋里面角角落落的陳年污垢和蛛網都要清理得干干凈凈;衣服被單都要利用做豆腐的機會,用豆腐水洗一次。即使家里再窮,也要過一個干凈年,三十夜也得吃一頓年夜飯,這許許多多的事情都必須在吃團圓飯之前做完。俗話說:三十夜有三十條門路,就是說,為了過年,有千頭萬緒的事情要做,實在是忙得很啊。但是就是再忙,皇帝爺的調兵圣旨到了,再也不能依著做門路了,要集中力量準備出兵了。彭藎臣和彭翼南一面加緊籌備軍需物資,準備戰船;一面下令各旗寨提前一天過年,在二十九日吃了團圓飯,于除夕之日嘉靖三十三年臘月三十日這一天吃了早飯后,永順與保靖土兵五千人在彭翼南和彭藎臣的率領下,分別在永順和保靖兩個地方出發了。彭翼南和彭藎臣是什么關系呢彭翼南父親彭宗舜是彭九霄的女婿,彭翼南又是彭九霄之子彭藎臣的女婿,由此可以想象彭藎臣在這支隊伍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永順兵和保靖兵雖然是兩支部隊,但是卻是互相聯姻的親家軍隊。這種親家軍隊在與外部敵人作戰時,最能夠互相關照互相救援。
彭藎臣從小天資聰慧,膂力驚人,七歲開始漢學啟蒙,十歲進學館,學習傳統經學。習武帶兵始終是土司貴族的必修課,彭藎臣在苦修漢學的同時,也接受了苛嚴的武術訓練。他熟練地掌握了土拳、雞形拳、點穴功的要訣,“六花八陣圖”、“旗頭陣”等土司帶兵作戰的看家本領也爛熟于胸。他的經歷、學識、體魄、堅韌鑄就了他卓爾不群、堪當大任的氣度和本事。
根據多方面的斥候報告,有大股倭寇盤踞在盛墩,盛墩是蘇州吳江平望鎮北唐家湖北岸的一個古老市鎮。唐家湖是太湖水的下泄,太湖水在唐家湖分泄為八港,分別為直港、烏橋、楊家田、黃沙、上橫、新涇、后浜、孫田。又有西南部的祥雞蕩水也會合于此,東從石塘洪水橋而泄,北流與裊腰橋水會合,北行至八坼,運河東泄為六港,分別為:馬家、柳字、為字、裊腰、黃家、六里,一起積聚為八里漾、張王蕩,分播為奉先蕩、師娘蕩。正是由于這里特殊的地形,倭寇把唐家湖北岸的盛墩作為臨時據點,準備與明軍在這里展開決戰。
根據敵情,張經與李天寵制定了一個戰斗計劃,決定以熟悉情況的縣同知縣環帶領嚴家兵化裝成為漁民,以賣魚為借口,潛入盛墩;以彭藎臣的湖南保靖兵五千人作為前鋒,從陸路攻打盛墩;任環率領所屬水軍從直港、烏橋、楊家田、黃沙攔截倭寇;俞大猷所屬水軍從上橫、新涇、后浜、孫田攔截倭寇。
一切準備就緒,李天寵親自擔任總指揮。
當總攻的號炮響起,潛伏在盛墩的一百多名嚴家兵突然殺出,倭寇措手不及,陣腳大亂。與此同時,五千名湖廣省保靖兵在總指揮永順宣慰彭翼南、致仕宣慰彭明輔、彭翼南兒子彭藎臣、彭永年、侄兒彭翅、孫子彭元錦、彭明輔兒子彭守忠、田菑、田豐等將領率領下,如猛虎下山撲向盛墩。這湖廣省保靖兵以性格強悍驍勇善戰著稱于世。湖廣省保靖兵是永順與保靖土司的軍隊。自五代以來,湘西永順和保靖實行土司制度,土司,是受中央王朝任命的地方官,實行世襲制,有宣慰使、宣撫使與安撫使等稱謂。永順和保靖五代時同屬下溪州,保靖司第一代土司彭師杲與永順司第二代土司彭師裕是同胞兄弟,保靖司受永順司節制,故習慣將兩個地方連稱。歷史上永順土司與保靖土司受當時中原王朝的差遣,組織軍隊參加各種戰役,他們馳騁天下、令對手聞風喪膽,立下了赫赫戰功。元朝末年,軍閥混戰,其中勢力最大的有朱元璋與陳友諒兩支隊伍,他們都有可能統一天下。陳友諒控制著長江中游,朱元璋的勢力則在蘇南皖南贛中南一帶。朱元璋欲想稱霸中國,陳友諒便是他問鼎的主要障礙。著名的鄱陽湖之戰是決定他們生死存亡的一戰。當時陳軍人多勢眾,戰艦如云,其巨型戰艦高數丈,分三層,速度快,外包鐵皮,朱軍船小,朱軍失利,右翼開始后撤,朱元璋雖連斬十余名隊長也不能阻止敗退。下午三點,東北風起,朱軍就乘風放火,陳戰艦相連行動不便,陷入火陣。一時鄱陽湖上煙焰張天,火光燒紅了天和水,朱軍轉敗為攻,全線出擊,陳軍損失慘重,不久陳友諒戰死,朱元璋蕩除了統一中國的最大障礙。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戰事,明本記稱:“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實火藥蘆葦中,縱火焚友諒舟。”可以說火攻是朱元璋鄱陽湖之戰以弱勝強的關鍵。擔任這次火攻敢死隊的就是就是保靖土兵。據《保靖土司宗譜》記載,元至正二十三年,保靖安撫使彭世雄調兵一萬,隨朱元璋征討,奮勇當先,乃兵接鄱陽湖,連舟師縱火焚寇,有功,凱旋之日,欽授武略將軍,封為保靖軍民宣慰使司。洪武十六年朱元璋頒發詔書,升彭世雄子彭萬里為保靖宣慰使,還對保靖土司在建立朱明王朝過程中立下的不世奇功贊不絕口:
“朕以諒德,丕繼大統,靜掃胡元之腥膻,重光大明之日月,其所以拔采石,定京都,擒偽漢,殲強吳,長驅入燕,克服中原者,唯是各藩土司夾輔之功也。爾彭萬里,本江西詩書之裔,為湖北忠義之藩,首能倡率義師,竭款獻忱,納土歸順,不辭百戰之勞,共建一統之業,厥功甚偉。茲特照昔日表功之典,行今懋賞之宜,欽賜爾銅印一顆,堪合一遁,升設保靖州宣慰使司,加授爾宣慰使,晉升安遠將軍,輕騎都尉,爾妻曾氏,封太淑人,仍賜以世襲誥命。”
進入嘉靖年間,倭患空前嚴重起來,永順與保靖土兵成為一支抗倭隊伍。在嘉靖三十三年五月,由于抗倭戰爭形勢緊張,兵部就抗倭戰爭召開會議。會議決定調整御倭方略,設立總督大臣統一領導抗倭戰爭,詔命南京兵部尚書張經總督南直隸浙福軍務,征調廣西狼兵、湖廣省永順、保靖、桑植的土兵、山東民兵等地方武裝參加抗倭戰爭當時的地方武裝廣西狼兵、土兵,河南的毛葫蘆軍、山東的長竿手、徐州的箭手、少林、五臺的僧兵、沿海的鹽兵等等都先后被征調參加抗倭戰斗。
卻說倭寇首先被嚴家兵一陣突然襲擊打亂了陣腳,緊接著湖廣省保靖兵如猛虎般撲向盛墩,把倭寇殺得七零八落,已經無法組織有效抵抗。混亂中,倭寇分多路在直港、烏橋、楊家田、黃沙、上橫、新涇、后浜、孫田等港口上船逃跑。可是被任環與俞大猷的水軍截住,經過激烈混戰,倭寇有二十多艘大小船只被擊沉,隨沉船溺死和被打死的倭寇不計其數。殘余倭寇敗逃至柳河,任環與俞大猷率領水軍將倭寇包圍著打,倭寇突圍后分兩路逃跑,一路逃跑到柳河口入大海,另一路由柘林向陸涇逃竄,嚴家兵會同諸路抗倭部隊對倭寇進行窮追猛打,上千倭寇被打死。
一場大戰過去,嚴大顯率領嚴家兵回到蘇州修整。想不到以藤原疑兇為頭目的另一股倭寇兩千多人在王武兒的帶領下來到了蘇州。這股倭寇在上海遭受一連串的失敗后,被曹邦輔的軍隊趕出了上海,于是逃竄到蘇州。此時任環還率領部隊在外抗擊倭寇,城內只有嚴家兵修整。聽說又有倭寇大部隊來了,嚴家兵只得擔當起保衛蘇州的重任。嚴大顯與嚴家兄弟率領三百名嚴家兵與倭寇在昌門外展開激戰。
蘇州城城墻堅固,地域寬闊,城內河網密布,橋梁眾多,地形復雜,倭寇雖然對這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充滿幻想,但是倭寇對攻打城池懷有畏懼心理,于是倭寇決定在昌門外的山塘街進行一番搶掠。
蘇州山塘街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擔任刺史的時候修建的。.白居易奉命到蘇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轎子到虎丘去看看,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來有關官吏商量,決定在虎丘山環山開河筑路,并著手開鑿一條山塘河。它東起閶門渡僧橋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橋,長約七里,故俗稱“七里山塘到虎丘”。這條河在閶門與運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開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這一帶成了熱鬧繁華的市井。山塘街是蘇州眾多的街巷之中最有人氣的古街,被稱譽為“姑蘇第一名街”,當地的老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蘇州古城之西門的閶門,出了閶門便是著名的山塘街,一直通往虎丘。倭寇船隊從運河進入山塘河,在昌門外把船隊停下來,準備上山塘街搶掠一番。
卻說嚴大顯得到斥候報告,說有一支倭寇船隊正從運河向蘇州駛來,已經快到山塘河了。嚴大顯立即做出部署,吩咐山塘街的所有商店關了門,將婦女兒童緊急疏散,青壯年男子做好與倭寇戰斗的準備。嚴大顯率領嚴家兵埋伏在昌門外的城堡中,準備與倭寇進行血戰。
當倭寇船隊來到昌門外,正準備登岸,嚴大顯打響號炮,兩尊虎蹲炮和三尊滅虜炮一齊發射,數玟大型鐵彈和無數小鐵彈打擊在倭寇戰船上,這一下倭寇措手不及,眼看已經有不少人倒下。
所謂的虎蹲炮,是從發射姿勢起名的,為了便于射擊,把炮擺成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所以把它叫著虎蹲炮。它適于在山地、森林和水田等有礙大炮機動性的戰斗地域。虎蹲炮嘉靖年間在與倭寇的斗爭中發明的新式火炮,目前已經在明軍中廣泛裝備。
此炮首尾兩尺長,周身加了七道鐵箍,炮頭由兩只鐵爪架起,另有鐵絆,全重三十六斤。發射之前,須用大鐵釘將炮身固定于地面,每次發射可裝填五錢重的小鉛子或小石子一百枚,上面用一個重三斤的大鉛彈或大石彈壓頂,發射時大小子彈齊飛出去,轟聲如雷,殺傷力及輻射范圍都很大,特別適用于野戰,轟擊倭寇密集的作戰隊形。滅虜炮是一種車載中型火炮,凈鐵打造,管長兩尺,重九十五斤,有五道箍,射一斤鉛彈。用滅虜車載行,每車三門。滅虜炮也是一種適合與倭寇戰斗的新型火炮,在明軍中都有裝備。作為城防武器,蘇州城也裝備了多門虎蹲炮和滅虜炮。
卻說嚴家兵五門火炮一齊發射,數十架鳥銃和各種款式的單弓連弩也一齊發射,一下子射死了不少倭寇。倭寇遭此突然打擊,人心惶惶,慌忙駕船逃跑。嚴家兵沿著山塘河追趕一陣,回到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