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如來賜名
卻說封神大戰結束后,闡教、截教、人教共尊天庭為三界正統。玉皇大帝攜封神榜執掌天庭,敕封各路神仙,成為三界共主,從此神是神,佛是佛,人是人,人間天上地下,三界分明。諸天神佛都封了道場,管你參禪打坐也好,閉關修煉也好,云游三界也好,只是不得妄動邪念,再起兵戈。
按照天庭敕封,觀音菩薩住普陀山,文殊菩薩住五臺山,真武大帝住武當山,二郎真君住灌江口……凡名山大川,靈氣充沛之地,皆有神仙道場。
其中又以西方佛門道場最多,人間四大部洲,處處可見佛門弟子禪院。
……
話須休煩,這一日,如來受王母娘娘邀請,領一眾菩薩羅漢前往瑤池參加五百年一次的蟠桃盛會,返回靈山時,如來卻對眾佛說道:
“自封神之后,我受大天尊敕令,坐鎮靈山普渡眾生,至今已有千年不曾觀察人間,不知道人間如今到了哪朝哪代,今日得閑,不如順便觀訪一番人間疾苦,諸位以為如何。”
眾佛答:“善!”
于是按下云頭,來到了人間四大部洲之一的東勝神州上空。
眾佛從云中望去,卻見那黎民百姓安居樂業,崇道禮佛,萬物生機勃勃,生老病死,都在輪回之道。
眾佛一路觀察,一路解災賜福,偶爾遇有妖物作亂人間,便順手降伏,一時間佛門香火更盛。
待飛過終南山,來到八百里秦川時,忽見北畔紫氣沖天,如來止住云頭,慧眼觀處,卻見一座仙山橫臥下界,氤氳紫氣徐徐而起,心道一聲:“好山”。
于是問道:“不知此山何名,是哪方神仙的道場。”
眾佛端詳良久,皆不知此山之名。
卻見觀音菩薩上前施了一禮,道:“當初天庭于封神臺敕封三界仙佛時,四海仙山,皆已分封完畢,未曾聽說此山,且此地方圓百里之內沒有道場,想必是一座無主之山。”
如來嘆道:“如此洞天福地,奈何諸天仙佛,竟然無人識得。”
諸佛聞言,又仔細看了一番,皆看不出這座無名之山到底有何不同,便不由心中暗笑:“佛祖怕是靈山住久了,對此無名之山反倒感到新鮮,想來就是隨口一說。”
唯有觀音菩薩上前問道:“弟子愚昧,看不出此山貴在何處,還請我佛解惑。”
如來笑道:“我仙門之人修煉,講四氣。靈氣、仙氣、神氣、王氣,我遍游三界,凡神佛道場,名山勝地,無不是集靈氣仙氣神氣于一身,卻唯獨缺乏王氣。今觀此山雖高不過千仞,然卻集天下靈氣、仙氣、神氣和王氣于一身,真是一處福地,只是可惜”!
觀音聞聲道“卻不知我佛可惜什么”?佛曰:“此山若有水氣,則我靈鳩山也相形見拙”。觀音言道:“貧僧眼拙,卻看不出此山王氣何在?又如何能和靈鳩山相比,還望我佛明示”。
佛曰:“爾等只識形體,焉明氣脈,此山東臨石疊、萬斛,西傍玉鏡、明月,北靠天柱山,巧如眾星拱月,東南西岳華山,正南終南山,西南秦嶺山,卻不似眾賢朝圣,而此山東西兩峰高于中峰,又直似那玉帝御座,儼然一副王者風范。好山!好山!”
觀音菩薩向四方望去,果如佛祖所言,再看此山,但見群山綿延,橫亙東西,層巒疊嶂,郁郁蔥蔥,山下一馬平川,千里沃野。正中間有一主峰,高聳入云,狀若帝王坐尊臺,又似佛陀望世人,睥睨天下,果然是一派王霸之氣。
如來又道:“此山雖靈氣充沛,卻生靈稀少,蠻荒不開,未能孕育一方樂土,倒是枉費了這天地造化。我佛門修行,講究一個緣字,今日既然得遇此山,說明此山與我佛門有緣,佛法講普渡眾生,三界無佛之地,我便是佛,三界無主之山,我便是主,然此山卻不能得照佛光,實乃我等之責,我意將此山歸我佛門凈土,護佑此方生靈,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阿彌陀佛!”只見地藏王菩薩誦了聲佛號,移步上前:“佛門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普渡世人乃我佛門眾人份內之責,如來所言極善,我等謹遵法旨。”
“我等謹遵法旨!”眾佛齊應一聲。
卻見文殊菩薩又上前道:“此山既已歸我佛門,還請如來賜名,以昭告三界。”
“請如來賜名!”眾佛又是齊聲。
佛祖默思片刻,道:“我早年修行時,曾有法名為金粟,適才我言此山有王者風范,爾等皆有疑慮之意,今我便以我之名冠于此山,以示此山之妙唯我知之,便將此山命名為金粟山吧。”
話音落下,便見一道金光自如來口中而出,直奔山頂,在山頂印出“金粟山”三個金光大字,一時間天地異象,祥瑞紛呈,山上的靈氣更加濃郁,真可謂言出法隨。
至此金粟山正式得名。
如來又道:“此山雖靈氣充沛,然水氣不足,長久下去,恐陰陽失調,諸位可有解決之法。”
“這有何難。”只見觀音菩薩上前,從羊脂玉凈瓶中取出柳枝,往山中滴了三滴仙露,瞬間便有一條泉水從山谷中潺潺流出,一時間山水相融,互補所缺,陰陽調和,整座山愈發清幽。
又見普賢菩薩上前道:“凡間常言送佛送到西,此番蟠桃會上,弟子得神農仙帝青睞,得贈幾粒仙谷,本打算布施于我西牛賀洲,今日我佛慧眼識得仙山,觀音菩薩又以仙露滋潤,我便將這幾粒仙谷布施于金粟山下,保此方黎民百姓五谷豐登。”
言罷,便將手中仙谷灑向金粟山,只見麥浪之中金光閃閃,麥穗垂地,一派豐收之景。
“有勞兩位尊者。”如來頜首:“此山既已歸我佛門,便須有人鎮守,剛才此山已得觀音尊者神水滋養,不知尊者可愿做此山之主,護佑此山。”
“弟子受天庭敕令,鎮守南海珞珈山,恐無力再護佑此山,然現在此山無主,弟子可暫代山主,日后若有機緣,可點化一名有緣之人做這金粟山護山之神。”
“如此,便有勞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