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有看官問了,那董永一介凡夫俗子,又如何受那玉帝七公主青睞。
此事話長,且聽我慢慢道來。
此時人間到了漢朝,龍椅上坐的乃是劉姓子孫,可偏偏又出了一個王莽,說自己是芒碭山白蛇所化,為了報漢高祖當年一刀兩斷之仇,特來將他的大漢王朝斷為兩截。
于是便有了王莽篡漢,劉秀起兵洛陽之事。
再說董永一家,本就是窮苦人家,父親因病去世,無處下葬,只得賣身葬父,賣與那傅員外為奴三年。
此事傳到天庭,玉帝感其孝心,本欲渡其成仙,誰料七公主在聽聞此事后,被董永的孝心感動,生出情愫,竟偷偷下凡與其婚配,由此才引出了這許多事。
而那劉秀二興漢室之后,召董永入朝為官,并將董永出生之地命名為孝感,取孝感動天之意。
卻說菩薩下凡來到孝感,放眼看去,到處都是褒揚董永孝行的功德碑,豎耳聽去,全是歌頌董永賣身葬父的童謠。
菩薩暗暗心驚:“這董永功德不小,竟以一人之力引得此間百姓躬行孝道,真乃人間楷模,倒合了我佛門弘揚忠義孝節的主張,若是他能勸說元嬰罷兵止斗,我不妨舍下三分薄面,請求玉帝赦免七公主,讓他們一家團聚。”
然而菩薩找了半天卻不見那董永蹤跡,只能召出土地問話。
原來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婚配董永,震怒不已,當即著天兵天將抓回七仙女、并處死董永。
卻不知那七仙女與董永已經生有一子,七仙女看見天兵,心知天命難違,又擔心自己走后丈夫和兒子慘遭天兵毒手,便求土地將父子二人送往千里之外的華山,讓自己的表姐三圣母照料。
那三圣母與二郎顯圣真君楊戩是親兄妹,都是玉帝外甥,自沉香劈開華山將其救出后,三圣母便坐鎮華山,護佑華山百姓,元嬰那一身法力,正是表哥沉香所傳。
得知董永在華山,菩薩不敢停留,又駕起祥云往華山而去。
這邊三圣母在華山,遠遠看到菩薩前來,當即帶著董永出山相迎。
“菩薩,楊嬋有禮了。”三圣母施了一禮,身旁的董永也跟著拜見菩薩。
“三圣母不用多禮,我的來意想來你已經知曉,現在你兒沉香與外甥元嬰已經在南天門外與天兵天將動起手來,我使了分天罩暫時困住他們,若是再不停手,一旦玉帝動怒,大動干戈,恐三界生靈涂炭,請讓董永跟隨我上天,勸說元嬰,若是止住兵戈,我愿意求玉帝開恩,讓他們一家團圓。”
三圣母本就是心地善良之人,平素又極為敬重這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本來她就不愿讓沉香元嬰二人上天尋母,奈何二人執意前往,她勸說無用,才請二哥楊戩和孫大圣同行,原想著只要能讓元嬰和其母親見上一面也就作罷,卻不曾想到竟鬧到了這個地步。
“菩薩慈悲,怪楊嬋考慮不周,險些讓三界眾生遭難,我二人愿和菩薩一同前往天庭,勸說他們兄弟罷手。”
“如此甚好。”
三人駕起祥云,直往南天門而來。
卻說沉香元嬰二人與李天王在南天門激斗良久,二人法力高強,天兵天將死傷無數,玉帝發怒,召來西方準提道人擒拿二人。
那準提道人法力高強,為了方便施展,當即便命李天王撤掉天羅地網,殊不知此舉卻使得一幫草頭神和天兵趁機跑下凡間,為日后人間埋下了禍根。
卻說準提道人直奔元嬰而去,二人始一交手,便破掉了菩薩的分天罩,隨后你來我往,殺的難解難分,托塔李天王見有機可乘,暗中祭起十三層黃金塔,要致元嬰于死地,旁邊惱了孫大圣和劈山救母的沉香,這二人怒沖沖伸出棍斧,開天斧下,黃金塔被劈為兩截,一截飛出南天門直落凡塵,一截讓孫悟空金棒打的粉碎。
李天王大驚失色,轉身欲逃,就在此時,一直冷眼旁觀的哪吒瞧見其父黃金塔被打碎,當即大喝一聲:“李靖,拿命來!”
話音落下,便扔出乾坤圈砸向李靖,李靖躲閃不及,只能提劍倉促應對,可那乾坤圈威力無窮,只一下便砸的李靖雙臂發麻,胸中發痛,當即大喊:“哪吒我兒,何故如此!”
哪吒也不理他,只是又祭出混天綾打來,李靖自知不敵,只能飛身遠遁。
當真是有塔你是父王,沒塔你是李靖。
正巧此時觀音菩薩和三圣母偕董永奔赴天宮,觀音菩薩見半截黃金塔墜下凡塵,只恐傷及凡塵眾生,不由喊一聲“罪過”,急駕云尾追而去。說來也巧,那塔墜落方向,正是金粟山所在之處。
一路追至金粟山頂,菩薩慧眼看去,但見山下的頻陽縣城內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心中大急,空中伸出摯天手,一把捏住半截黃金塔,此塔靈性不滅,尚要掙扎,菩薩當即施出大法,禁咒于此塔,再瞧見頻陽縣法源寺后有一片空地,便將此塔輕輕放于寺后,這才免去了頻陽縣百姓一場滅頂之災。
正欲離去,忽見一道人影朝山頂飛來,口中喊道“菩薩留步……”
只見來人金盔金甲,手持帥印,身后還跟著一眾兵丁,氣勢威武,但菩薩一眼就看出這些人都只是沒有肉身只有魂魄的陰神,
那人來到跟前,便行了一禮。
“小神王翦,乃是這頻陽縣護城之神,特來拜謝菩薩,若非菩薩及時出手,我頻陽縣恐怕頃刻間灰飛煙滅。”
“原來是王翦將軍,貧道有禮了。”菩薩卻是知道這王翦的名號。
這王翦乃是兩百年前人間祖龍始皇帝手下的一員大將,率領大軍助祖龍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后始皇帝念其功勞,便將這富庶的頻陽縣(又稱美原縣)封賞給他。
王翦死后,玉帝感其功德,封其為頻陽縣的護縣之神,并下旨待其攢夠十萬香火后,便可重塑肉身,獲得仙籍。
看著法源寺后的黃金塔,王翦一陣心悸,雖然不明白此塔從何而來,但也明白自己一個下界小神是無論如何抵擋不住的,若不是剛才菩薩出手,他這護縣之神恐怕也要身死道消,是以特地前來拜謝。
“敢問菩薩,這妖塔是從何處而來。”
“此事說來話長,頻陽縣緊鄰金粟山,我等便還有機緣相見,日后在慢慢說給你。”菩薩說完,便匆匆駕云而去。
此日菩薩白日顯圣,萬民共睹,就有那丹青妙手,將菩薩真身描畫懸掛,因為菩薩是站在金粟山頂施法,拯救了頻陽縣萬千百姓,眾百姓便將金粟山又叫菩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