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歷史、理論與現實邏輯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推薦序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強調要在金融系統“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2024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首提“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提出“五要五不”: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頗為巧合的是,2023年10月,黨中央召開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并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
一個是以金融為主題的會議,一個是以文化為主題的會議,二者的同時召開,隱含著金融與文化的碰撞和結合??梢哉f,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既是習近平經濟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內容,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篇”的重要內容。理解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要義,離不開金融與文化這兩個重要維度。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因密碼”正是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董昀研究員這部題為《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著作,應時而作,直奔主題。全書一方面從文化維度把握中國金融發展之路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基于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探索來把握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塑造,是一部較早對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開展系統深入研究的學術著作。
全書突出了幾個“結合”,特色鮮明,可圈可點。一是“兩個結合”。全書緊緊圍繞“兩個結合”(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來展開對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剖析。二是經濟思想與文化思想的“結合”。強調習近平經濟思想與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結合,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要五不”為基本要義展開分析,邏輯框架嚴整,學理基礎扎實。三是金融與文化的結合。金融文化著作由于各種原因,容易落入就文化論文化、就金融論金融的窠臼。而這本書則將文化和金融的關系置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歷史背景中進行了全面分析,并將這種分析貫徹到了后續的各章節之中,使二者獲得了統一,減少了“割裂感”。四是史論結合。這本書把故事作為說理和分析的鮮活載體,輔之以豐富的文獻和史料,從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和依法合規五個維度講述中國古代、近現代和當代的貨幣金融故事,有史有論,令人信服。
對于金融文化的重要性,還要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角度來把握,“走自己的路,不僅僅是堅持經濟、政治上的獨立自主,也要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我們之所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就在于“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這恐怕是我們在閱讀這本書時必須牢牢把握的精髓要義。
張曉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