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

認識王松近20年,一直在關注他的寫作,但從未為他寫過文章,或許是機緣未到,或許是還沒有看到他最好的作品出現。王松最開始觸動我的,是他的中篇小說《雙驢記》。看了我們共同的朋友李大為導演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之后,我找來了原著,竟然一口氣讀完,感覺小說比電影更豐富更有力量。這篇小說被認為是“后知青”文學的扛鼎之作,也改變了20世紀70年代“知青文學”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寫作定式。然而,最讓我對他的創作感到欣喜的是他最近創作的兩部長篇小說《煙火》和《暖夏》,不僅因為我是這兩本書的責任編輯。最早知道他在寫《煙火》是因為《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的推薦。我讀后非常興奮,記得我給王松的第一句評價是“結實”,小說的語言、人物和故事都是從生活中凝練而來,有對人性的感悟和揭示、對歷史的挖掘,當然還有他的藝術想象。他將天津方言與現代漢語巧妙地融合與轉換,敘述既有傳統的內功,又有現代的張力。天津需要這樣一部小說,就像上海需要王安憶的《長恨歌》、金宇澄的《繁花》,北京需要老舍,需要劉恒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樣。《煙火》出版后受到一致的好評,之后便有了《暖夏》。這部反映中國鄉村振興的重要作品,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21年4月“中國好書”。如果說,《煙火》寫了天津的百年歷史,那么《暖夏》則是抒寫當下新時代和新鄉村的巨變。王松對小人物、普通百姓生活的關注是精準的,也傾注了深厚的同情與思考。《煙火》里的那些小人物,無法掌控自己的生存和命運,只能在舊時代的泥潭中苦苦掙扎,沒有方向感;而在《暖夏》中,新時代的農民終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他們共同奮斗,實現了邁向幸福生活的目標。兩部小說,反映了天津新與舊兩個時代的變遷。我覺得這是王松對天津這座偉大城市的一個深情禮贊,是對天津當代文學的重要貢獻,同時,也表現出一個作家的情懷和擔當。

王松是十分勤奮的作家,一年多時間,連續完成了兩部長篇小說,這對一個作家的精力體力都是極大的消耗,可是他沒有休息,竟然又拿出了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團泊的春天》(與楊伯良合著)。他希望我寫一篇序言,我沒有推辭,我應該為他寫一些東西,以感謝這一年多來,他對我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王松其實不是善交際的人,他外表低調謙遜,但是內心對自己要求很高,還有一股倔勁兒,這些都表現在他的寫作和為人上。他對人性的認識也許是悲觀的,但是他絕對是靠譜的人,所以有時候又顯得天真和單純,他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寫作上,花在對語言的打磨上,遠離文壇的是非和交際。

《團泊的春天》我是在旅途中斷斷續續讀完的,它讓我充分感受到王松在小說之外的其他文體上的寫作才能。團泊是天津市郊的一個地名,過去叫“團泊洼”,20世紀70年代因為著名詩人郭小川的一首詩《團泊洼的秋天》而聞名全國。作者正是由郭小川的這首詩為引線,進入正題,開始了由歷史到現實的敘事進程,展現了“團泊洼”逐步變成團泊湖、團泊鎮和團泊新城的“化蛹為蝶”的經歷。我們知道,報告文學創作講究真實資料的占有和有效使用,它當然可以通過二手資料堆砌完成,但作為一個嚴肅的作家,如果沒有實地考察和細致深入的采訪,便難達到創作高度。書中談到了在團泊鎮政府的三次采訪,三次都“不太順利”,因為相關領導都回避談自己,涉及個人工作時,總會巧妙地轉移話題,表揚和突出別人。最終作者從一位干部那里聽到這樣一句話:“能有今天這樣的成果,不是單憑一個人就能完成的。”盡管這三次采訪都“不太順利”,但這些細節,足以生動呈現一群基層工作者謙遜的形象。

寫到團泊的變化,作者用蛇蛻皮的過程形象記述,那真是一場艱難痛苦的蛻變。村民們告別了祖祖輩輩生活的村莊,搬進了現代化的住宅小區,由農民變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關系的改變,必然引起觀念的變化。這是城市化進程以及鄉村振興過程中必然的變化。作者敏銳地認識到這些變化對鄉村的影響,試圖從歷史與現實中尋找出團泊地區人文傳統和團泊人性格中千年不變的魂。比如流傳至今的程氏三兄弟修建關帝廟的故事,這座象征正義的廟宇,香火至今不斷,它無疑承載了團泊人對關羽所代表的忠勇、義氣的尊崇和弘揚。而那個“斷腕修廟”的“老和尚”程學德同樣也印證了忠義精神在團泊人性格中的傳承。還有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趙德恩,他的英雄事跡和留存下來的革命傳統一直鼓舞著團泊人建設新時代的拳拳初心。

我以為,正是在這些前人和先輩的影響下,團泊人從領導到普通百姓,在全國上下脫貧奔小康的政策激勵下,通過全體村民的團結和努力,使“團泊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前所未有的團泊新城,以健康產業之城、現代科技之城、教育之城、體育之城的面貌,崛起于天津靜海這個以往并不為人所熟知的地方。

《團泊的春天》確實是一部催人奮進、意涵豐富、給人新的啟迪的好作品。在我看來,團泊是中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全民戰役的一個縮影,它既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具有示范意義的成功典型。作者飽含了對新時代鄉村的熱愛以及對鄉村巨變的熱情謳歌和贊頌,也為我們認識和抒寫新時代鄉村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經驗。該書的另一位作者楊伯良是天津市靜海區作家協會主席,也是一位知名作家,我與他只見過兩面,但對他印象很深,從他身上就能感受到靜海人、團泊人的性格,純樸而執著。他非常了解天津的鄉村,尤其對郭小川在團泊的生活經歷進行過翔實的研究。王松告訴我,這本書的寫作得益于楊伯良對團泊深入細致的了解,書稿創作正是兩人優勢互補、相互學習的過程。

最后,我祝賀這本書的出版,也祝賀王松與楊伯良在這本書中的完美合作。

興安

2021年5月26日于北京 洗馬齋

(興安,文學評論家、水墨藝術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北京作家協會理事,編審。著有散文集《伴酒一生》《在碎片中尋找》及文學藝術評論近百萬字。)

品牌:百花文藝
上架時間:2023-12-24 20:15:16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百花文藝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合川市| 武义县| 宁津县| 兴安盟| 万宁市| 昌黎县| 利津县| 玛沁县| 郴州市| 黄平县| 美姑县| 庐江县| 大关县| 金平| 那坡县| 抚松县| 德钦县| 福安市| 贵溪市| 台州市| 乌什县| 双柏县| 宝兴县| 满洲里市| 临江市| 东乌珠穆沁旗| 油尖旺区| 天峻县| 宾阳县| 尼勒克县| 葵青区| 宜川县| 贵定县| 上杭县| 兴安县| 葫芦岛市| 泰安市| 山阴县| 奇台县| 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