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羅永春深情的目光
我認識羅永春多年了,雖然是斷斷續續地接觸,但是,在印象中,從他的作品中,看得出他是一位熱愛文學創作的業余作家,這點我尤為欣賞,在當代中國,很多文學愛好者在這條路上走得都不遠,有的是青春時代對文學的愛好,有的是受周邊文學愛好者的影響,其中也不乏個別的,把文學創作當作一種仕途的階梯,這樣的人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是間歇性的、短暫的、稍縱即逝的,凡此種種不說也罷。而那些能夠堅持下來,把文學創作當作自己的終生追求的人,就不能不讓人另眼看待,并予以深情的關注了,羅永春就是這樣一位業余作家。
從羅永春創作的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當中,你會發現兩個特點,一是他堅持用自己的筆,用獨特的目光,用自己全部的熱情,用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審美追求,寫中國農村,特別是黑龍江農村多年來所發生的巨大的變化,而中國農村也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變化最為深刻、最為巨大的節點,就是在這個節點上,我們發現,那些曾經寫農村題材作品的“資深”作家,并且贏得文壇聲譽的人,已經淡出了農村創作的領域,或者仍然依靠自己對舊農村的回憶寫已經逝去的農村圖景。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下農村題材的創作不再那么受人青睞與關注。那如何用一顆沉穩的心,用自己堅實的文學立場抒寫當下農村的“清明上河圖”呢?這就是考驗一個農村題材作家是否能夠成為一個中國廣大農村讀者所喜愛的、所尊重的作家的試金石。我認為羅永春就是一個這樣的作家。當然,有這樣的立場、追求和目的還遠遠不夠,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二點,那就是我們的作家想寫出好的農村題材作品,就必須長期地、不辭辛苦地懷著滿腔的熱情和愛和農村的父老鄉親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朋友,成為他們的貼心人,成為無話不說的哥們兒,只有這樣,才能夠寫出優秀的農村題材作品。那么,怎樣衡量一部農村題材作品是優秀作品?第一,必須要有扎實的文學功底。第二有較強的文字能力。第三,也是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那就是一顆沉靜的心。不浮躁,不趕時髦,不寫驚人之語,一切從生活中來。這樣的作品才會充滿著濃郁的鄉村氣息,才能釀成精美的精神佳肴。
說到農村生活的喜怒哀樂,講農村父老鄉親那淳樸仁厚之心,必須對此要有深切的體驗才行,如《小兒小兒坐門墩》。
從這些作品當中,我發現了一個正在穩步提升的羅永春,一個逐漸被廣大讀者所喜歡的羅永春。我在羅永春小說評論中寫道,他一直堅持描寫農村人的立場,講述著農村的故事,將所有的創作元素都融合到一起,構成了一幅多彩的鄉村畫卷。那多姿的生活,各色的人物,上演著美與丑,情與仇,愛與恨,人情與人性,真誠與真實,把一個個鮮活的農村人物形象根植于讀者心中,用悲憫情懷,平民思想,憐憫之心,尋找精神坐標來完成農村人物形象化的塑造,這是源于對文學創作的不懈追求,最重要的是,他的農民立場。是為序。
阿成
2019年9月26日于溫州
阿成:原名王阿成,山東博平人,1985年畢業于黑龍江科技職工大學中文系,曾就讀黑龍江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班,歷任哈爾濱文藝雜志社《小說林》總編輯、社長,編審,哈爾濱市原作協主席、市文聯副主席,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六、第七屆全委會委員,哈爾濱市第四屆人大代表、市政協常委。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享受國務院優秀專家津貼。短篇小說《年關六賦》曾獲1988-198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趙一曼女士》獲首屆魯迅文學獎,《良娼》獲1991年東北三省優秀作品獎,《東北人,東北人》《小酒館》獲黑龍江省政府精品文藝工程獎。主要著作有:《年關六賦》《良娼》《空墳》《閑話》《胡天胡地風騷》等,長篇小說《忸怩》等。隨筆集《哈爾濱人》《胡地風流》《影子囈語》與人合作創作電影《一塊過年》,電視劇《快!的士》等,其作品被譯為英、法、日、俄、德等多種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