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9章 開朗:擁有表達力,人生不費力
- 第8章 善良:剛剛好的養育
- 第7章 責任: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 第6章 勇敢: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
- 第5章 自律:你的自控力,決定孩子的自律力
- 第4章 獨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
第1章 父母對孩子的深度陪伴,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許多父母在得知玩具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益后,就為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一方面希望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智力得到開發,另一方面也解放了自己,覺得這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事實上,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玩具,而是父母的陪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父母只有及時關注孩子,捕捉他的情緒,了解他的想法,回應他的訴求,才有助于他形成好的性格,讓他受益終身。
性格決定命運,人的性格與自己的前途、命運是緊密相關的。性格好,處理問題的方法得當,人生就會更加順遂。因此,父母應該把培養孩子的好性格作為教育過程的重中之重。
那么,孩子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呢?雖然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孩子的性格有難以改變的先天部分,但絕大多數還是后天形成的。換言之,孩子的性格可以通過后天教育來影響和塑造,而0~3歲正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黃金期。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和性格在0~3歲之前會完成60%,在3~6歲之間完成80%,6~8歲之間完成90%,8歲以后發展就會非常緩慢,13歲之后大腦發育最敏感的時期就結束了。
由此可見,0~3歲這一時期是關鍵時期,而孩子性格的養成主要源于與父母之間的互動。所以,父母應該及時把握住孩子性格形成的黃金時期,變成孩子最好的玩具,陪伴孩子成長。否則,孩子年齡越大,培養或糾正他的行為習慣就會越麻煩。
在0~3歲這個時期,對孩子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技能培養,比如讓孩子學習數字、背誦詩詞等,而應該注重人文教育,尤其是對孩子性格的培養——培養孩子自信、樂觀、堅強等,讓孩子懂得去主動與人交流,承擔責任,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等,這些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這些好品質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在“人之初”時就要給予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作為孩子最好的玩具,父母應該停下匆忙的腳步,用心陪伴孩子,尤其要站好“孩子0~3歲”這一關鍵性格養成期的重要一班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