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O!再見,語言暴力!
最新章節
- 第8章 寧靜而自由的世界在等著你
- 第7章 活用自己的“共情力”
- 第6章 不承接對方的“罪惡感”
- 第5章 “夸獎”能趕走腦中的噪聲
- 第4章 束縛你的思考方式:“過于……”
- 第3章 無法反唇相譏,不是因為軟弱
第1章 寫在前面的話
別人憑空一句話,成了自己心里的疙瘩
想必大家經常有這樣的體驗——別人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在自己腦子里不停反芻,久久不能忘記。
比如在某次會議上,平時出了名的毒舌上司突然問:“你為什么要那么干?”可能他并不清楚下屬采取某種做法的真正原因,此時發問僅僅是想了解一下。
然而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同樣的一句話會被理解成完全不同的意思。
許多人可能會覺得被批評了,聽起來上司似乎在說“居然那么干,真是蠢”“為什么要那么做?簡直不可理喻”之類。
如果能當場完美應答倒還好,可惜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聽到這個問題的人往往想著“他的意思是我的說明很爛嗎”“難道是我做出來的方案太爛了”,大腦當時就變得一片空白。
會議結束回到家,上司的話還是一直忘不掉。不僅如此,“當時要是這么說就好了”“他怎么能那么說話”等后悔、氣憤的情緒也不斷涌上心頭,讓人更加五味雜陳。
即使氣沖沖地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把場子找回來”,結果下次還是老樣子——上司說了句別的話,自己又思前想后,無法巧妙地回擊,頭腦里還是一片空白。最后弄得自己心里一直疙疙瘩瘩的,情緒始終無法放松,覺得仿佛只有自己什么都干不好。
陷入這種“頭腦空白死循環”的人并不在少數。
但是,這絕不是因為你的能力太差,也不是因為你的神經太脆弱。
舉例來講,如果你屬于本書中將介紹的體質,或者經常“左思右想想太多”……這些因素疊加起來,被別人指責的時候就會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以至于工作、個人生活都磕磕絆絆,最后連自我肯定感都下降了。
來找我做心理咨詢的人中,這類人就有很多,而我自己曾經也是其中一員。
但是,只要能認清自我,理解“大腦變成一片空白時,里面究竟發生了什么”,疙疙瘩瘩的心結就能解開,心緒也能變得寧靜。
即使鼓起勇氣反擊也……
在本書中,我總結了解決“頭腦一片空白,以至于說不出話來”的問題的各種方法。
當我的大腦不再遇事就變得一片空白,從恐慌狀態中解脫出來后,連自己都嚇了一跳:“咦?我的大腦現在冷靜得很!”
以前,我的大腦一直都被過往“讓我備受打擊的話”“自己曾經說錯的話”反復糾纏。
明明是別人很久以前說過的話,感覺卻像被指斥就發生在眼前一樣,大腦也無數次地因此變成空白一片。
如今這種情況已經得到控制,我的頭腦終于重獲清凈。
以前我能夠輕易地想起別人說過的討厭的話,現在已經不再會這樣了。
比如我們嘗試一下第五章中的“抹去自己”。聽這說法,似乎是要讓我們對別人言聽計從。實際上正相反,這是不被別人左右的方法之一。
曾經我總是將別人的話全盤接收,以至于自己大腦宕機,當場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能事后不停地懊悔、糾結。
即使鼓起勇氣反擊,說出來的也全是讓自己后悔的話。
我深信對別人的言語不做反應非常失禮,是必須鞠躬謝罪的行為,因此在大腦一片空白的狀態下也要強撐著回話,才會出現這種情形。
簡言之,對所有的事物都做出反應,結果反而使得自己的大腦一片空白,無法做出反應。
然而只要不斷重復“抹去自己”的方法,慢慢地,這種情形就不會再出現。
等到大腦不再宕機,就能夠“對別人的言語不做反應”。
我曾經哀嘆:“自己還真是死性不改啊……”
心里很明白“你有來言,我有去語”的道理,可一旦真正面對別人,說出的又全是唐突的話,進而一次次被對方告誡。
然后自然又是一次次地大腦變成空白。
不過反復使用“抹去自己”及其他方法,多次體驗到“大腦不再變空白”后,不知不覺間我居然做到了對別人不講道理的話“沒有反應”——這個轉變著實讓人興奮。
那感覺簡直就像體驗到了肌肉鍛煉的成果。
做“本來的自己”,不受任何人左右
曾經我對別人的話無比較真,頭腦被它們糾纏以致空白一片,整天提心吊膽,成長完全陷入停滯。
經過反復訓練,能夠“不做反應”的我會變成符合當前年齡的“本來的自己”。
因為大腦變成空白,心靈陷入恐慌,我停止了成長。
而通過嘗試讓大腦保持冷靜的方法,實際生活中陷入恐慌的情形變少后,我的狀態能夠不斷接近自己的實際年齡,保持本來的樣子,挺起胸膛過自己的生活。
別人隨口一句話就讓你介懷很久?沒關系,以解決這個問題為起點,你可以發現自己身上隱藏的許多才能。
在這個過程中,你還能慢慢看清那個自己都不認識的真正的自我。
有一個世界,在那里人們可以不受任何人左右,保持自己真正的樣子安靜地生活。筆者真心希望讀者在閱讀完本書后,能夠拿到通往那里的入場券。
大島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