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出租之城》再版序
這本書初版迄今,已經有8年之久了。距動手寫它的那一年,也有10年多的時間。還記得當年寫作它的時候,身體內部仿佛擁有無窮的動力與源泉,那些源源不斷而生的活力,那些始終存在的沖動,讓我原本枯燥的生活充滿熱情和期待。
那些年,工作特別忙碌,而時間則像湍急的河流一樣急速流逝,我只有利用夜晚或節假日的時間寫作。那還是騰訊QO流行的年代,在QQ無聲的跳躍中,我孤獨地開辟著文學的疆場。那段時間,我偶爾會跟朋友談到當下正在“奮筆疾書”的這本書。我告之曰,說我正在寫一本關于內地省份年輕人投奔一座城市而來的故事,寫他們在這座城市的奮斗與經歷。是啊,我在寫一本關于年輕生命的熱情與憂傷的書,寫一本關于南方新生活的挫敗與創傷的書,在寫一本無所顧忌放縱青春、追逐星辰大海的書……我告訴他們,我的這本書,雖說基調是憂傷的,可是,字縫里面卻透著陽光。我對他們說,您看過南方晴朗夏天巨大的濃蔭嗎?那些重重疊疊的浩大樹冠之下,從密實的樹葉透射下來的縷縷陽光,就是深藏在書中那些最美的夢想。
后來,這本書出版了。由于花城出版社著名編輯、作家林宋瑜博士的重視與支持,這本書在2010年一個幸運的春末,被告知獲得認同與出版。當時我在江南勝地杭州西子湖畔,在南方(也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浙江大學學習。時至今日,我仍然清晰地記得我在課余跟林宋瑜女士通電話的情形。這本書的書名《出租之城》,也是在杭州那個陰冷的4月,在走訪杭州街道辦事處的大巴上,我苦思冥想偶然獲得的名字。事實上,腦中跳出這個書名之際,我的心里面,頓然灑滿了南方午后的溫暖陽光。還記得,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才發覺,年輕生命中最美的選擇,是愿意為了理想負重前行。
這本書,寫的就是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不遠千里,從內陸各省來到深圳,來到一個被當時的社會認同為夢想之城的地方——對!這是實現夢想的城市。那些數十年前,面對本地、本單位保守的風氣、刻板的流程、壓抑的氛圍、可判的未來……所秉持的年輕人的叛逆與反抗,在某一個春風流散的時刻,被吹醒了,被催動了激情,被翠綠的荷爾蒙催開了生命的原色。他們像倔強的種子,渴望自由,飄蕩著來到了深圳,在這座四時皆春夏的綠色之城,生根,開花,結果。
是的,我寫的就是這樣一群懷抱夢想、棄舊揚新的年輕人故事。當年,這座城市年輕人與日俱增。整個城市阡陌交錯的街巷與角落,長年奔走著眾多年輕生命急促的尋夢腳步聲。他們汗濕的背影,曾經是這座城市最美的畫面之一。尤其值得驕傲的是,這座城市的人口,曾經長年保持著26、7歲(現在也才30歲左右)的平均年齡,盡管它的總人口在不斷增長。要知道,人是會長大的。這里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每年都有無數更加年輕的男兒女孩們奔赴而來。是的,全國各地的年輕人(當然也包括部分的中老年人),像涓涓細流匯入大河大海,從四面八方洶涌流進這座城市。時至今日,離我寫本書的時間過去又近10年,這座城市愈長愈大,已躋身于中國的四大一線城市之列,人口直逼2500萬。而相比2010年的1200萬人口,差不多整整翻了一番多。
作為全國一線城市,眾所周知,其房價長期居高不下,人口有增無減,土地供應卻仍是所有一線城市中最少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買不起住房,只能屈身蝸居在各種逼仄狹小的出租屋里。我們當然明白,是城市的超高速發展等諸多的原因,造就了這座城市的“出租狀態”,形成了它作為現代大都市的又一重要標識。因此,當這本長篇小說再版時,我們不僅沒有看到在現實中“出租”這幾個字樣的消失,相反卻看到它的堅韌盤踞與不肯退卻,看到它更加醒目地宣示自身沉重而無奈的存在。唉!當年,它偶然地被我“命名”為“出租之城”,而現在的它,卻反而愈來愈蛻變成了真正的“出租之城”了。
雖然,本書最初被貼上“出租之城”的標簽,作為作者的我,并沒有想要單一地解剖與抒寫這座城市表面上的“出租”之痛。甚至,在本書中連“出租”的字樣,都很少出現或幾乎不曾出現。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所至為關切的,乃是“出租之城”作為移民之地身上那些最活躍和感人的基本元素與城市氣質——那些最殘酷的青春撞擊、最艱辛的生活突圍,還有最矢志不渝的夢想追尋……
我不是城建學家,無從知曉城市的發展與走向??墒亲鳛樾≌f家,我認為關注一座城市的脈搏,聆聽一座城市的呼喊,觀察一座城市的表情,描繪一座城市的身姿,眺望一座城市的天際線……才是我應該做的事情。時隔多年,當我重新翻開這本《出租之城》,我仍然會被里面的熱情和畫面所感動,會被書中那些曾經朝夕相處的人物與故事所牽掛,會依然滿心焦慮,又心懷冀望,關注和思考這座城市和這些年輕人的現狀與未來……
這次恰逢本書再版,我感慨頗多,遂寫下如此文字,以為再版之序。
吳亞丁
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