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文明的孕育與演進

文明的孕育

在歷史上,文明的發祥總是和河流密切相關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像兩條生命之藤,蜿蜒在荒涼和干旱的沙漠地區,孕育了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美索不米亞”文明,也就是人們習慣上所說的“巴比倫文明”。巴比倫文明是距今6000年到公元前500年兩河流域一系列城市文明的總稱,它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搖籃。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岸,風格類似或迥異的城市如繁星點點,點綴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蘇美爾人和后來各支閃族入侵者像走馬燈一般依次扮演著創造文明的主角,共同奏響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輝煌的樂章。

1.“天堂”美索不達米亞

古希臘語的“美索”,是“中間”或者“兩者之間”的意思,“不達米亞”表示“河”,“美索不達米亞”在古希臘語中就是“兩河之間的地方”。這兩條河就是著名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內。它們發源于小亞細亞東部(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高原,緩慢地經過南部平原,在離入??诩s190公里處匯合,注入波斯灣。兩河帶來的巨量泥沙在下游不斷淤積,形成了遼闊的大平原,把一片干旱貧瘠的地區變成了西亞惟一的沃土肥田。古希臘人稱這里為“美索不達米亞”,中國人習慣上稱“兩河流域”,也有的西方地理學家稱之為“巴比倫尼亞”。

在古代猶太人和希臘人的筆下,美索不達米亞是一個人人向往的天堂,《圣經》中的伊甸園傳說就在這里。在《圣經》里,據說上帝在第一天創造了世界。那是一塊無邊無際而荒涼的大地,浩瀚的海洋一片黑暗,只有神靈在水面運行。于是,上帝創造了光,把光明與黑暗分開,并把光明稱為“晝”,黑暗稱為“夜”。第二天,上帝創造了穹窿,把水分開在穹窿的上下方,他把穹窿稱為“天空”。第三天,上帝把水集中到一個地方,使大地露出水面。他把大地稱為“地”,把匯集在一起的水稱為“?!薄_@一天,他還創造各種植物,有的生長谷物,有的結滿果實。第四天,上帝創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他下令太陽統治白晝,月亮統治黑夜,確定日期、節氣和宗教4節日。第五天,上帝創造了各種水生動物和鳥類。他祝愿所有動物多多繁殖,充滿海洋與天空。第六天,上帝又按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類。他要人類統治魚類、鳥類和所有動物,祝福人類生養眾多,遍布大地,治理大地,并允諾要給人類和各種動物創造充足的食物。第七天,上帝結束創造世界的工作后便休息了。于是,他便把第七天定為安息日。

上帝用粘土創造的第一個人,據說是亞當。亞當在希伯來語中就是人或男人的意思。上帝把氣吹進泥人亞當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性的活人。

然后,上帝又在東方的伊甸建立了一座花園,它就是伊甸園,也叫樂園、天園或天堂,上帝便把亞當安置在這里。花園中長滿各種各樣令人賞心悅目的樹木,樹上的果實香甜可口,四季不絕。伊甸這個地方有一條大河灌溉著花園,大河流過伊甸之后,分成了四條支流:第一條是比遜河,環繞著哈腓拉5地,那里有成色最好的黃金、稀有的香料和珍貴的紅瑪瑙;第二條是基訓河,環繞著古實地;第三條是希底結河,流經亞述的東邊;第四條是伯拉河。

這就是《圣經》中所描繪的美麗的美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數千年來在中東地區始終煥發著令人無法抗拒的神秘魅力,它是古老文明的發源地。這一地區,從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先后興起了蘇美爾人、巴比倫人、亞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形成了各種文化的大融合。這里是古代人類文化的大熔爐,數千年來不斷地把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加以融匯、熔煉,然后傳播到歐、亞、非洲的遙遠地域。由于難以將融合已久的文明詳細區分,于是學者干脆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來概稱這里復雜的文明。這其中以巴比倫人的成就最顯赫,因此,兩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稱為巴比倫文明。

流轉的歲月用漫天的黃沙掩埋了這一文明存在過的所有證據,尋找了幾十個世紀的人們不能找到任何蛛絲馬跡,因此人們只能慨嘆該文明已經隨風而逝。但是隨著最近兩個世紀考古工作的巨大進展,古老的城垣重見天日,死去的文明又奇跡般地復活了。歷史在這里打了一個盹。

2.尋找伊甸園

幾千年來,人們總想解開伊甸園之謎,尋找它的確切位置。伊甸(Eden)是古蘇美爾語“平原”或“草原”的意思,在漢譯《圣經》中,希底結河就是英譯《圣經》的底格里斯河,伯拉河就是幼發拉底河。這就暗示著伊甸園可能就在古代蘇美爾文明的中心,即兩河流域沖積平原。但是,要確定伊甸園相當于今天的何地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圣經》中提到的比遜河、基訓河、哈腓拉地和古實地,直到現在還難6以確定它們的相應位置。有學者認為,伊甸園就在古拉伽什王國境內,因為那里確實有一塊土地稱為古伊甸(Gueden)。

古伊甸地區是一塊有河渠灌溉的水草豐美之地。拉伽什為了這片領土,和宿敵溫瑪混戰了200多年。可惜的是拉伽什除了北有底格里斯河、南有幼發拉底河之外,卻找不到相當于哈腓拉地、古實地的地方和比遜河、基訓河了。而且,伊甸并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它在古代許多文獻中都出現過。不過,我們把它確定在蘇美爾文明的中心,兩河流域河網交錯的地區,應當是不會錯的?!罢l不說俺家鄉好”,蘇美爾人也是這樣,他們也把自己的家鄉稱為樂園或天堂,而把其他地方視為蠻荒之地,根本不屑一顧。

文明的創造者

1.蘇美爾人疑案

考古發掘已經證明,兩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創立者是蘇美爾人。他們首創了文字體系、宗教和法律,建立了發達的農業和商業經濟,把美索不達米亞帶入了文明時代。無可置疑,蘇美爾人奠定了兩河流域文明的基礎,塑造了兩河流域獨具特色的風格。

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了烏爾、埃利都、拉伽什、烏魯克等城邦國家,創造了最早的城市文明。他們建立了城市國家,設立了神廟,發明了楔形文字,創作了奇異的神話和瑰麗的史詩,發明了計算重量和長度的方法,發明了太陰歷,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車和船,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建筑,他們的制造的工藝品直到現在還散發著流光異彩……美國學者S·N·克萊默在他著名的著作《歷史從蘇美爾開始》中,一口氣列舉了蘇美爾民族在世界歷史上首創的27個“第一”,這27個“第一”是這樣的:

(1)最早的學校。

(2)最早的獻媚事例。

(3)最早的少年犯罪事例。

(4)最早的“神經戰”。

(5)最早的兩院制議會。

(6)最早的史學家。

(7)最早的減稅事件。

(8)最早的“摩西”法典。

(9)最早的判例。

(10)最早的藥典。

(11)最早的農歷。

(12)最早的遮蔭樹栽植實驗。

(13)最早的宇宙演化論和宇宙論。

(14)最早的倫理標準。

(15)最早的“約伯”。

(16)最早的格言和諺語。

(17)最早的動物寓言。

(18)最早的文學論爭。

(19)最早的類似《圣經》中的事件。

(20)最早的“挪亞”。

(21)最早的復活故事。

(22)最早的“圣喬治”。

(23)最早的文學移植。

(24)人類最早的英雄時代。

(25)最早的情歌。

(26)最早的圖書館目錄。

(27)人類最早的黃金時代。

克萊默教授用了最現代的語匯來表達蘇美爾人創造的文明。在閱讀他的著作后,我們會感到這并非是毫無根據的溢美之詞。那么,蘇美爾文化究竟是怎樣被發現的呢?

蘇美爾民族的存在,起初只不過是學術上的假設。發現這些更古老的民族的存在,是考占學史上最燦爛的成果之一。

19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恩斯特·沙爾采在兩河流域首次發現了假定存在的蘇美爾人的遺跡。當時的一些石雕殘片被證實制作于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之間,是一種比埃及文化更古老的文化。后來,史密斯破譯的《吉爾伽美什》史詩提供了一個更古老文化存在的佐證,那個逃過了洪水之劫的家族的后人,可能就是蘇美爾人。

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進入了一個高潮,最令人振奮的成果就是對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諸城遺址的成功挖掘。其中,英國考古學家列奧納德·伍利在1922年~1934年間的考古發掘,向世人真正揭開了蘇美爾文化之謎,證實了一個比埃及文明更為古老的文明的存在。

伍利在蘇美爾古城遺址最有價值的發現,當數找到了烏爾王陵。他在上百座小墓中發現了16座屬于烏爾的“王陵”,王陵中豪華的隨葬品和眾多的殉人令世界震驚。伍利還在舒伯·亞德女王墓中找到了許多冥器,其中有金制器皿和兩只船只的模型,一只是銅的,另一只是銀的,每只都有0.6米長。最有價值的是舒伯·亞德女王的頭飾,在一套假發上有三個用天青石和瑪瑙做成的花環,最下面的那個花環掛著金環,中間一個掛有金的櫸樹葉,最上面那個飾有直立的金柳葉和金花;一個點綴著金花和天青石的五齒梳插在假發中間。螺旋形的金絲裝飾著佩戴者的鬢角,女王的耳垂上懸著沉重的半月形金耳環。后來,伍利夫人根據一個同時代婦女的頭蓋骨塑造了女王的頭顱,戴上該頭飾在大英博物館展出,引起了世界性轟動。

最后,伍利通過對烏爾遺址沖積層的考證,在查閱蘇美爾諸王的世系表以及研究以往美索不達米亞考古成就的基礎上,作出了一個重要結論: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創造者;他們的土地曾被大洪水淹沒過,而這也正是《吉爾伽美什》史詩中所描述的史實。伍利說:“《圣經》中的大洪水,諾亞方舟的故事在我的出土物中得到了證實,我可以肯定,諾亞的后代就是當時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

伍利對人類文化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在他作出如此重大發現之前,人們對那個時代的了解僅限于神話與傳奇,正是由于他的工作,證實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的存在。

人們不禁驚嘆,在那么遙遠的過去,蘇美爾人何以創造如此卓越的文明呢?

蘇美爾城市是現在所知道的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城市之一,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突然出現于中東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的下游地區,即現在的伊拉克南部。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一致認為,蘇美爾城市不僅是以后古代東方文明的發源地,更為確切地說,它是現代世界文明的發源地。

談到蘇美爾文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楔形文字的發明。蘇美爾人不僅發明了文字,還發明了農耕技術、建筑技術、灌溉技術、幾何學、法律、天文學、算學等各種科學以及都市國家的民主管理方法等,這些創始全可歸于蘇美爾人。然而,就歷史時間而言,蘇美爾人這些知識是在極短的時間里突然創造出來的,這一事實更使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目瞪口呆,感到不可思議。

蘇美爾文明的起源眾說紛紜,說法不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哪一種更接近歷史的真相呢?這有待于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的進一步考察與研究。

2.文明的過渡:三個文化期

約公元前4300年,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進入晚期銅石并用時代,開始了氏族社會解體和向文明過渡的過程。在考古學上,這是埃利都·歐貝德文化期、烏魯克文化期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

埃利都·歐貝德時期(約前4300~前3500),蘇美爾人已經掌握了初步的人工灌溉技術,能夠利用兩河的定期泛濫,從事灌溉農業生產。畜牧業和漁獵活動在經濟生活中仍起重要作用。勞動工具大部分為石器和骨器,但已開始出現銅器,如漁叉,等等。蘇美爾人還掌握了簡單的制陶技術。居民的住房為用泥土和蘆葦筑成的小屋。在埃利都遺址,還發現一些建筑在高大臺基上的泥磚神廟,如遺址第8層的一座神廟,面積約252平方米。泥磚神廟與蘆葦小屋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氏族社會內部的分化。在埃利都遺址的墓地,出土了一座男性雕像,左手執一根泥制棍棒。這座男像代表了氏族部落的軍事首領,其手中的棍棒則是后世主權和權標的起源。這說明,蘇美爾人已進入軍事民主制階段。

烏魯克時期(約前3500~前3100),人工灌溉技術有了新的發展。銅器大量出現,陶器制作普遍使用陶輪。社會分化更為加劇。烏魯克遺址出土了一座石膏瓶,其上面的浮雕清楚地表現出兩個對立的階級,一方是奉獻產品的裸體群眾,另一方是祭司或氏族貴族。神廟規模越來越大,如烏魯克遺址的“鑲錐宮”,其庭院的墻壁用紅、白、黑三色的鑲嵌錐體加以修飾,庭院的北端有兩個階梯通往建筑在高大臺基上的柱廳,柱廳的圓柱直徑為2.62米,這座結構復雜的大神廟顯然是為氏族貴族服務的。人們的居住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人口增加,社會分工復雜和階級分化,一些居民遷往較大的村落,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幾個較大的居民中心結合為城市或小鎮。例如,烏魯克城是由埃安那、烏魯克和庫拉布三個居民中心聚集而成的。據一種估計,約公元前3200年,兩河流域南部有農村112個,小鎮10個,小城1個。這種由農村到城市的發展過程,表明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氏族組織開始讓位于以地域關系為基礎的農村公社。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文字。在出土的一塊約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面,刻有圖畫符號和線形符號,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至烏魯克文化末期,大約有2000個文字符號,并運用于經濟方面。這些事實表明,蘇美爾人已經邁入了文明的門檻。

捷姆迷連特·那色時期(約前3100~前2800),文字進一步發展,產生了蘇美爾語的楔形文字。因此,這一時期也稱為“原始文字時期”,文字運用更加廣泛。在經濟文書中,男奴稱尼塔庫爾,意為外邦的男人;女奴稱姆魯斯·庫爾,意為外邦的女人,這說明戰俘是奴隸的主要來源。還有幾類人在經濟文書中也經常提到,例如,恩(最高祭司、統治者)、恩·薩爾(最高女祭司)、格爾·薩布(商人首領)、圖格·迪(首席法官)、帕·蘇爾(指揮官)等。顯而易見,這些人是高居于平民之上的氏族貴族或官吏。在兩河流域南部,這時期已經形成了數十個的奴隸制城邦,主要有埃利都、烏爾、烏魯克、拉伽什、烏瑪、蘇魯帕克、尼普爾、基什、西帕爾等。

3.蘇美爾早王朝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之后,兩河流域南部進入蘇美爾早王朝時期(約前2800~前2371)。

蘇美爾各邦之間為爭奪土地、奴隸和霸權展開了長期戰爭。早王朝后期,戰爭愈演愈烈,基什、烏魯克等邦都曾先后稱霸。基什王麥西里姆(約前27世紀末葉)為霸主時,曾調停拉伽什與烏瑪之間的邊界沖突。后來,拉伽什強大起來。拉伽什王烏爾南什(約前26世紀中葉)的銘文中說:“地爾姆(即波斯灣的巴林)的船從外國帶給他作為貢物的木材?!边@說明他已經控制了波斯灣以外的地區。烏爾南什之孫安納吐姆在位時,征服了許多城邦,他的頭銜為“納姆·盧伽爾”,即蘇美爾諸邦之霸主。至早王朝末期,南部兩河流域形成了兩大軍事同盟,南方同盟(拉伽什除外)以烏爾和烏魯克為霸主,北方同盟以基什為霸主。兩大軍事同盟的形成標志著獨立的小邦開始向地域性的統一王國過渡,反映了南部兩河流域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在城邦爭霸戰爭過程中,城邦內部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長期的戰爭使大批公民破產失地,人口也急劇流失。據估計,拉伽什王恩鐵美那在位時,拉伽什只有3600名公民。同時王權在戰爭中不斷擴大,國王和以祭司為代表的貴族之間的矛盾也很尖銳。在拉伽什城邦,烏爾南竹王朝末王恩南納社門執政僅四年,就被高級祭司恩涅塔爾吉(約前24世紀上半葉)推翻。但是,恩涅塔爾吉和其子盧伽爾安達(約前2384~前2378年)上臺后,顯然背叛了祭司貴族的利益,而成為專橫的君主。據《烏魯卡基那改革銘文》記載:盧伽爾安達侵吞神廟財產;向高級祭司征收貢稅;加強對神廟勞動者的監督和剝削;廣大平民也遭受官員的橫征暴斂。盧伽爾安達的暴行加劇了拉伽什城邦內部的社會矛盾。

在這種形勢下,貴族出身的烏魯卡基那(約前2378~前2371)推翻了盧伽爾安達,上臺執政。烏魯卡基那執政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內容是廢除盧伽爾安達時期的“弊政”。烏魯卡基那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緩和城邦內部的矛盾,以加強城邦政權對奴隸實行專政的職能。他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但大多是以不觸動奴隸主貴族的政治和經濟地位為前提的。例如,他禁止貴族用賤價強買平民的房屋、牲畜等,實際還是容許兼并,平民最根本的土地問題并沒得到解決。另一方面,烏魯卡基那廢除向祭司征收的重稅,制定給予祭司的口糧和開支的新定額,特別是把神廟地產歸還神廟,從而增強了祭司貴族的力量,削弱了王權。這就說明,改革具有向以祭司為首的貴族妥協并維護其利益的一面。當然,烏魯卡基那采取的某些措施如減輕平民負擔、興修水利等,對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這是值得肯定的。

烏魯卡基那執政僅八年,烏瑪王盧伽爾扎吉西就率軍入侵拉伽什,殘酷地洗劫了這座城市。烏魯卡基那的改革徹底失敗。盧伽爾扎吉西又戰勝了其他一些城邦,大有統一蘇美爾之勢。但是就在他的統治時期(約前2371~前2347年),北方的阿卡德興起,擊敗盧伽爾扎吉西,統一了南部兩河流域。

4.歷史舞臺上的閃族

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史中,阿卡德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曾統一了兩河流域,開創了閃米特人成為兩河流域主導民族的歷史。

公元前30世紀初,一個操閃米特語的沙漠游牧部落來到了兩河流域的北部,他們在阿卡德建立了國家,這些人后來便被稱為“阿卡德人”。阿卡德人身材高大,皮膚黝黑,臉長鼻鉤,蓄有黑色胡須,而且十分驍勇善戰。公元前2371年左右,阿卡德人在薩爾貢一世(前2371~前2316年在位)的領導下進入蘇美爾人的烏魯克王國,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薩爾貢帝國。他們的到來,結束了蘇美爾人在歷史舞臺活動的歷史,使閃米特人從此成為兩河流域的主導民族,繼續創造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歷史。

閃族的開國之君、阿卡德王國的創立者薩爾貢一世是閃米特民族史上第一位杰出的領袖,也是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關于薩爾貢的身世,還有一個曲折動人的傳說呢。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4世紀,幼發拉底河畔的基什。有一天,基什王宮的挑水夫在河邊挑水時發現河中漂著一個涂了瀝青的蘆葦筐,筐內裝著一個被遺棄的男嬰。挑水夫可憐這個男孩,把他從籮筐里抱起,收養了他。而誰能想到這個曾經被拋棄、隨時可能葬身水底的嬰兒將成為被我們所銘記的偉大國王——薩爾貢呢。傳說他本來出生于幼發拉底河畔的阿吉利那尼城,母親是一位高級祭司,然而父親卻不知是誰。由于當時王國規定不許女祭司懷孕生子,因此薩爾貢的母親偷偷生下他之后,只得把他放在葦筐中,送入幼發拉底河,任其漂流,祈求得到上天的救助。

薩爾貢在挑水夫家里平靜地長大,在養父的推薦下做了王室的園丁。后來薩爾貢得到國王烏爾薩巴巴的賞識,成為國王的近臣,職位是持杯者。持杯者是當時的高級官員,負責國王日常的起居飲食和宮廷大事的處理。有一天夜里,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在愛神伊南娜的幫助下,取代了國王烏爾薩巴巴,登上了國王的寶座。第二天,薩爾貢便把昨夜的夢詳細地向烏爾薩巴巴描述了一遍。烏爾薩巴巴對此惶惶不安,他害怕這是神給薩爾貢的啟示,他不甘心就這樣把王位讓給一個不相干的人,不愿意就此放棄國家的最高權力。

為了消除顧慮,保住自己的寶座,烏爾薩巴巴想方設法地要把薩爾貢除掉。據說在愛神伊南娜的幫助下,薩爾貢幾次將臨頭的災難一一化解。最后,種種伎倆均不奏效的國王烏爾薩巴巴設了一個借刀殺人的圈套。他振薩爾貢給烏魯克國王盧加爾扎吉西送一封信,而信的內容卻恰恰是暗示盧加爾扎吉西見信后馬上將信使殺掉。在伊南娜的佑護下,大難不死的薩爾貢再次逃脫暗害。后來,烏爾薩巴巴在一場戰役中向盧加爾扎吉西投降。國王的賣國行徑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全國人民群起而攻之。薩爾貢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會,在人民的支持下推翻了國王,最終登上基什國王的寶座。

薩爾貢上臺之后,立刻開始了東征西討的戎馬生涯。在北方,征服了兩河流域北部的蘇巴爾圖,還進軍到小亞細亞的陶魯斯山區及地中海東岸地帶;在南方,降伏烏爾,征伐拉伽什,幾乎將蘇美爾城市毀于一旦;在東方,遠征埃蘭,掠取蘇撒等城市。

經過數年的南征北戰,薩爾貢終于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阿卡德王國,并自稱“天下四方之王”。從此,各邦混戰不休、民不聊生的局面宣告結束,天下統一。

在隨薩爾貢四處征戰和建立國家的過程中,阿卡德游牧部落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昔日居無定所的游牧民逐漸放棄了原來的生活方式,擇地定居下來。他們丟棄了帳篷,建起了磚房,開始從事農耕和商業活動。他們從蘇美爾人那里學習并發展了楔形文字,采用了蘇美爾日歷、度量衡、數字系統和行政管理的方法。于是,阿卡德人漸漸淡忘了昔日沙漠的游牧生涯,淡忘了馬背上的武藝,漸漸為擁有先進文化的被征服者所同化,在文化上最終被被征服者所征服。阿卡德人也逐漸與蘇美爾人融為一體。

結果,阿卡德人在安逸的城市化過程中漸漸失去了征戰的銳氣,國家也開始衰落,公元前2191年被另一支閃族游牧民庫提人所滅亡。此后,蘇美爾人重振雄風,恢復了對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控制。烏爾王烏爾納木在公元前2113年統一了南部兩河流域,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烏爾納木也因頒布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法典《烏爾納木法典》而名垂青史。不過,這只是蘇美爾人短暫的也是最后的輝煌。公元前2007年,最后一個蘇美爾人建立的國家被來自東部的埃蘭人滅亡。自此,蘇美爾人退出了文明史的舞臺。閃族人完全取而代之,他們繼承了蘇美爾人的文明成果,建立了兩個巴比倫帝國和亞述帝國,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一步步推向高峰。直到被波斯征服之前,閃族人作為主角一直活躍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舞臺上。

霸業的迭興

1.古巴比倫王國的稱霸

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后,埃蘭人不久又退回東方山地,但入侵的阿摩利人卻在兩河流域定居下來。阿摩利人說的是塞姆語,與阿卡德人語言相近。他們初到時,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但他們很快接受了蘇美爾-阿卡德文化,進入了階級社會。這時期,在兩河流域興起了一些阿摩利人的國家,如蘇美爾地區的拉爾薩,阿卡德地區的伊新,伊新以北幼發拉底河中游的馬里,底格里斯河中游迪亞拉河流域的埃什努那,等等。這些國家為爭奪兩河流域的統治權展開長期混戰,最后統一兩河流域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又稱巴比倫第一王朝。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的首領蘇姆·阿布姆(前1894~前1881年在位)建立了一個重要王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或稱巴比倫第一王朝(前1894~前1595)。古巴比倫的崛起標志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進入了第二個重要階段。巴比倫人繼承并發展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帶到了頂峰。

巴比倫位于兩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帶,是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最接近之處,最初不過是幼發拉底河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建國初期也不甚強大,后因出現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逐漸強大起來,他就是古巴比倫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漢謨拉比(前1792~前1750年在位)是巴比倫歷代國王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漢謨拉比登上王位后平靜地度過了他所統治的前30年。在這30年中,他沒有把王國的力量過多地用于戰事,而是更多地投入到修建神廟、防御城墻和灌溉渠上。然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諸邦割據、連年戰事的局面使這位巴比倫王在30年后看到了統一的必要性。

公元前1765年左右,漢漠拉比終于向同時代的其他王權發動了進攻。他采取了比較靈活的外交政策,首先與拉爾撒結盟,滅亡伊新;接著又與馬里聯合,征服拉爾撒;然后掉轉槍口,迫使馬里俯首稱臣。

漢謨拉比一個接一個地擊敗他的仇敵還有近鄰,到他于公元前1775年放下手中的劍時,兩河流域基本實現了空前的統一,創建了一個從波斯灣至地中海的奴隸制大帝國,漢謨拉比自稱“強大之王、巴比倫之王及世界四方之王”。

漢漠拉比時期以后,巴比倫王國由盛而衰,公元前1595年左右被一支赫梯軍隊攻陷。赫梯是一個神秘的民族,《圣經·舊約全書》中有好幾處提到過赫梯人,但僅此而已,他們在歷史上并沒有留下其他任何痕跡。赫梯人喜愛征戰,他們將自己的國土擴展到了安納托利亞中部(今土耳其東部)的大部分地區,留下了大量廢墟遺址。赫梯人勇于軍事擴張冒險,并且樂此不疲。一個赫梯國王先征服了安納托利亞以南的敘利亞,后又帶領軍隊南下500英里,閃電般地襲擊并洗劫了巴比倫,攻陷了曾經征服過眾多城邦的強大的巴比倫城,結束了古巴比倫王國的歷史。但后院失火,一場宮廷政變使赫梯人得勝后不得不旋風般地班師回朝,放棄了本可以讓他們引以為豪的戰果。這讓居住在扎格羅斯山中部的加喜特人撿了一個大便宜,在赫梯人回朝后,他們乘虛而人,沒動用一兵一卒,就在巴比倫建立起加喜特王朝,亦稱巴比倫第三王朝,即歷史上的“新巴比倫王國”。雖然勝利者赫梯人再也沒有回來,但是他們對名城巴比倫的破壞十分嚴重,已經達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巴比倫王朝的統治者的命運也因此宣告終止。

2.金戈鐵馬的亞述王朝

亞述人是居住在兩河流域北部的一支閃族人,他們最大的特點是比其他游牧民族更崇尚武力,他們對人類的最大貢獻也許就是發展了戰爭的藝術。亞述在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活動的時間約有一千多年,大致可分為早期亞述、中期亞述和亞述帝國3個時期。

早期亞述公元前21世紀~前20世紀,亞述城邦國家處于烏爾第三王朝國王們的統治之下。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后,亞述伊路舒馬在公元前20世紀時曾一度占領過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和底格里斯河以東的一些地區。在亞述的第一次興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是沙希姆亞達德一世。他出身于蘇巴列亞氏族,靠政變奪取了政權。上臺之后,他自稱為“宇宙之王”。沙希姆亞達德一世把亞述勢力范圍擴展到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向西直達地中海東岸。亞述第一次成為亞洲西部的強大國家。

沙希姆亞達德一世的兒子統治時期,亞述受到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的沉重打擊。巴比倫衰落之后,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幼發拉底東岸的米坦尼王國崛起,又成了亞述的勁敵。約在公元前17世紀,米坦尼征服了亞洲西部許多地區,打敗了亞述。米坦尼王沙烏沙塔爾占領亞述爾城后,大肆掠奪,連城門都拆下來運回首都。隨著米坦尼王國稱霸兩河流域,早期亞述的歷史結束了。

亞述擴張公元前15世紀亞述再次崛起,在幾位強有力的國王的領導下,亞述的版圖不斷得到擴充。

讓亞述走上大規模的征服之路的統治者是于公元前1350年登上王位的亞述魯巴力特一世。這位亞述國王設法從崩潰的米坦尼王國中吞并了位于亞述爾城以北和以西的肥沃農田,這些農田在接下去的7百年中一直是亞述帝國的心臟地帶。在公元前1328年去世之前,亞述魯巴力特已經將亞述建成了該地區的一個強國,在影響力上僅次于赫梯王國,從此亞述進入輝煌的帝國時代。

初露端倪的殘忍亞述人可以說是恐怖主義的始作俑者。亞述士兵兇猛殘暴,殺人如麻,手段殘忍。在亞述人看來,亞述人的這種殘忍性格體現了亞述士兵的英勇,是一種無上的榮耀。到公元前12世紀時,具有軍事天才的提格拉帕拉薩一世帶領整個王國擊退了來自外部的威脅,并從此開始了他富有進攻性的統治。他奪回了那些有爭議的領土,砍下敵人首領的頭顱,掛在尼尼微的城門上以慶祝他的勝利。接下來,他襲擊了扎格羅斯山脈中聯合起來反對他的23個部落。這一次他又大獲全勝,迫使敵人每年向他交納2000頭牛和102萬匹馬作為貢品,因為他迫切需要大量的牛和馬拉亞述的戰車。最后,提格拉帕拉薩一世發動了大約28次討伐阿拉米人的遠征,他躊躇滿志地拜訪了埃及法老,法老送給他一條活鱷魚作為禮物,還安排他去捕獵“雄獅”。法老選擇的消遣方式很適合提格拉帕拉薩一世的口味,因為狩獵是他主要的娛樂方式。據文獻記載,提格拉帕拉薩至少殺死了920頭獅子、10頭大象、6頭野牛。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大象和野牛的滅絕,也許同亞述國王們肆無忌憚的狩獵活動有關。

即使如此,比起后來亞述國王的暴虐行徑,提格拉帕拉薩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亞述人在屠殺戰俘時,首先迫使戰俘跪成一排,劊子手在背后揮舞狼牙棒,一個一個地砸碎俘虜的頭顱。亞述人每次作戰回來,都把斬獲的人頭扔到人頭堆上,有專人在旁把戰士的姓名和帶血的人頭數目記錄下來,以此作為行賞的根據。亞述國王時常親臨觀賞,并給殺人最多的戰士頒獎。國王不能來時,亞述將領要把敵人首領的人頭給他送去。凡是敵人主要首領的頭顱,都要先在軍營示眾,然后進行防腐處理,保存起來,或是做成裝飾品,懸掛在國王花園里的樹上。有一個亞述國王曾親自把短槍刺進被俘敵人首領的眼睛里,同時用繩子穿透這個敵國國王的身子,并將他活活剝皮,然后拋進燒得通紅的火爐里。這個亞述國王下令,把俘虜中的敵國顯貴們剁成肉塊,說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國王是特別會懲罰自己敵人的”。

亞述人用了一千年左右的時間,屢次試圖稱霸世界而未果。不過亞述人所特有的征服者文化使其注定不會成為萬人景仰的統治者,因為在其征服之途上留下了太多的血腥。

納西爾帕二世時代亞述帝國是亞述人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稱雄的時間從公元前8世紀中葉到公元前621年,雄距亞洲一個多世紀。從亞述納西帕爾二世(前883年~前859年在位)統治時代,亞述開始了它的對外征服事業。

作為一個征服者,納西帕爾二世的殘酷也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在一片銘文中,他不無驕傲地敘述道:“在我捕獲的俘虜中,有些被付之于火,有些我放他們生路。放生的人有的被砍掉雙手,有的被割掉鼻子、耳朵或手指。我還挖去許多士兵的眼睛。他們中年輕的男女被我統統燒死?!痹诹硗庖粋€被消滅的城市,有人拒絕臣服,于是這位亞述王給了他們一個教訓。他命人將戰場上的尸首堆放在兩道城門口,宣稱:“貴人們要造反,我就剝他們的皮,有多少剝多少,然后把皮鋪在這個人堆上?!?

公元前877年,亞述納西爾帕率軍遠征,從卡爾齊美什渡過幼發拉底河,穿越安提俄克平原,渡過奧蘭提斯河,到達黎巴嫩山下。此時,亞述納西爾帕得意洋洋地宣布自己踏上了地中海的土地:“我用海水清洗我的武器,拿羊來祭祀者神?!眮喪鐾鯂僖淮蝿P旋而歸。

提格拉—帕拉薩三世提格拉—帕拉薩三世于公元前745年~前727年在位。他統治時期,打敗了亞述的勁敵烏拉圖,征服了整個敘利亞地區,兼并了巴比倫,他的擴張奠定了亞述在西亞的霸主地位。歷史學家認為,正是他將強大的亞述王國轉變為全盛的亞述帝國。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實際上是亞述帝國的真正創立者。在一塊石碑的銘文中,提格拉—帕拉薩三世也以征服者的口吻這樣記載道:

我率勇士,遠征居赫姆。陷城池,獲珍寶,無可計數。敢反抗者,我必焚其城,使成灰燼。

薩爾貢二世時代薩爾貢二世(前722年~前705年在位)原是一名因戰功顯赫而得到提升的下級軍官,他利用迅速攀升的權勢篡奪了王位,被后世稱為“亞述的拿破侖”。他統治時期打敗了以色列、埃及,鎮壓了埃及支持的敘利亞和腓尼基等地的起義。

薩爾貢二世是亞述帝國最有名的征服者。在他流傳后世的《遠征記》中記載了他消滅勁敵烏拉圖的輝煌事跡。

公元前714年,薩爾貢二世親自率領大軍進攻亞述最強大的敵人烏拉圖。大軍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烏拉圖國王兵敗自殺。亞述王描寫他的龐大軍隊行軍揚起的灰塵,像天邊的烏云,遮天蔽日;他的軍隊士氣高昂,好像怒吼的雄獅,威震群獸;他的軍隊英勇殺敵,好像飛蝗吞噬莊稼,干凈徹底。然而作戰者總也逃脫不了戰死沙場的命運,公元前705年,薩爾貢在遠征伊朗的戰爭中被殺。由此不幸,杜爾沙魯金成為不祥之地,在尚未完全建成前,眾人就遺棄了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城市。一直醞釀著某種不安情緒的巴比淪發生了騷亂,薩爾貢二世的繼承人西拿基立采取了相當殘忍的方式鎮壓了這次騷亂。

巴比倫叛亂平定之后,西拿基立又將注意力轉向西方,接著,敘利亞、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和猶太國都遭受了同樣的浩劫。在狂暴的亞述人所到之處,城市相繼淪陷。

獅城尼尼微亞述國王辛那赫里布(前705~前681年)統治時期,亞述帝國的征服活動達到了頂點。據史載,他的輝煌戰績包括89座城鎮,820個鄉村,俘獲了7200匹馬、11.1萬頭驢、8萬頭牛、80萬頭羊以及20.8萬個俘虜。為了紀念他的軍事勝利,辛那赫里布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建造了一座華麗的新都城尼尼微,在那里傾力建造一座“舉世無雙”的宮殿,作為他輝煌成就的“紀念碑”。尼尼微城城墻周長7.5英里,城內存許多壯觀的神廟和至少包括71個房間的王宮。辛那赫里布的王宮建在城市西部,占地25英畝,底格里斯河支流從宮廷附近流過。宮殿建筑在人工平臺之上,宮墻用云石建成,外部飾以精美的浮雕。建造宮殿用的黎巴嫩雪松,是古代西亞最名貴的木材。亞述宮廷建筑高大雄偉,極盡壯麗,遠非巴比倫王宮可比。宮殿設計裝飾的每一個細節都在說明西拿基立的偉大、統治地域之遼闊以及穩固的權力。

亞述衰落亞述王伊薩爾哈東(前680~前669年在位)統治期間,繼續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版圖幾乎囊括整個文明世界的亞述帝國。在他之后,亞述帝國逐漸走向衰落。

公元前612年,新崛起的新巴比倫王國與伊朗高原的米底人聯合攻陷亞述首都尼尼微。公元前605年,曾在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稱雄一時的亞述帝國滅亡。

關于龐大的亞述帝國戲劇性的滅亡,史學家提出了種種解釋。據說在亞述最后一代國王巴尼拔統治時期,就已經顯示了種種征兆。這位亞述王得了一種怪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每天都向神祈禱:“神啊,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使我重見天日吧!”但是神并沒憐憫他,不久他便死去了。有人說,亞述巴尼拔的死,預示著亞述帝國的崩潰。

其實,亞述的滅亡有其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可以說,這是亞述黷武主義的悲劇。首先,亞述是靠武力和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很多地區鞭長莫及,無法行使有效的統治,其帝國大廈的根基是極不穩固的。其次,亞述人的殘暴統治必然激起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強烈反抗,因而危及帝國統治。另外,亞述王室內部勾心斗角、爭權奪利也是帝國崩潰的一個重要因素。

亞述的敵人在亞述強盛時曾經是他的犧牲品,而今對于亞述的滅亡他們倒是正中下懷。無疑,他們同意希伯來先知的看法:“這是素來歡樂黯然居住的城,它心里說,惟有我,除了我之外再沒有別的?,F在何等荒涼,成為野獸躺臥之處。凡經過的人都必須搖手笑它?!?

3.新巴比倫帝國

新巴比倫帝國的崛起迦勒底人奏響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史的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樂章。公元前7世紀末,西部沙漠的又一支閃族人遷入巴比倫,他們就是迦勒底人。公元前626年,他們的首領波帕拉薩爾在巴比倫自立為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朝,演繹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史的最后一段輝煌。

從公元前605年~前539年,這個城市短暫的繁榮還不足70年。在這個時期一半以上的時間里,巴比倫都是在強大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之下的。他制訂了雄心勃勃的建設計劃,將他的都城建成了眾神賜福之都巴比倫。

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7世紀后半期,亞述帝國由于內亂外患,迅速走向衰落。居住在巴比倫地區南部的迦勒底人,在首領那波帕拉沙爾的領導下,聯合北方的米底人,在公元前612年攻陷了亞述的都城尼尼微,滅亡了亞述。那波帕拉沙爾成為新巴比倫王國的第一位國王。公元前605年8月,老國王那波帕拉沙爾去世,尼布甲尼撒(前605~前555)即位。

尼布甲尼撒是新巴比倫王國最偉大的皇帝,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最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聲名可與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相提并論,在《圣經》中也有關于他的事跡的記載。尼布甲尼撒統治的40余年間,他的統治力及千里,威震四方。他的軍隊攻陷了腓尼基商港,打敗了埃及,洗劫了耶路撒冷,把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淪為“巴比倫之囚”,使巴比倫的勢力擴展到地中海之濱。在他統治時期,巴比倫的軍事、政治、文化都發展到頂峰。尤其使尼布甲尼撒聞名于世的,是他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就:他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重建了毀于戰火的巴比倫城;重建了鶴立雞群的馬爾杜克神廟和聞名遐爾的伊什塔爾門;建造的巴比倫空中花園被希臘人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在尼布甲尼撒統治時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達到了空前的鼎盛階段。在他死后不久,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輝煌樂章逐漸走向尾聲,從此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巴比倫之囚公元前601年,3年來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猶太國王約雅敬,脫離了巴比倫,投向了埃及的“懷抱”。尼布甲尼撒在聽到猶太國王反叛的消息之后,大發雷霆,發誓要踏平耶路撒冷。公元前598年底,約雅敬死去,他的兒子約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認為進攻猶太王國的時機已到,親自率領大軍攻向耶路撒冷。經過兩個多月的圍攻,在猶太內部親巴比倫派的推動下,猶太國王帶著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廢黜了約雅斤,封約雅斤的叔叔為猶太王,并為其改名西底家,讓他宣誓效忠新巴比倫王國,不得反叛。然后下令將猶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員和猶太的能工巧匠一齊押往巴比倫。臨行前,又下令部下對耶路撒冷的神廟進行洗劫。

公元前588年,埃及又向巴勒斯坦地區發動了新的進攻。猶太國王西底家和這一地區其他臣服于新巴比倫的小國,這時紛紛起來響應埃及人。先知耶利米和一些親巴比倫的猶太大臣,不同意西底家向埃及靠攏的做法,勸他不要反對尼布甲尼撒。但是,這一次猶太反對新巴比倫的力量顯然占了上風。不久,暴怒的尼布甲尼撒又率巴比倫軍隊對耶路撒冷發動了第二次圍攻。這次圍攻歷時18個月,雖然猶太王國的人民進行了殊死抵抗,但由于饑荒和內部分裂,耶路撒冷終于在公元前586年被攻陷。

尼布甲尼撒對反復無常的猶太國王無比痛恨,下令在猶太國王西底家的面前殺死了他的幾個兒子,然后又剜去了西底家的眼睛。耶路撒冷全城被掠一空、城墻被拆毀,神廟、王宮和許多民宅被焚燒,耶路撒冷成了一片血與火的海洋。最后,尼布甲尼撒下令將國王與其他被俘的顯貴和百姓一起全部流放到巴比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巴比倫之囚”。

這場苦難成了猶太人永遠揮之不去的慘痛記憶。當時,在猶太難民中有一首《被擄于巴比倫者之哀歌》,抒發了猶太人家破國亡的痛苦心情,令人潸然淚下: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

一想到錫安就哭了。

我們把琴掛在那里的柳樹上,

因為在那里的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

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說:

“給我們唱一首錫安的歌罷。”

我們怎么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

……

文明的陷落

1.馬爾杜克的預言

公元前555年,尼布甲尼撒突然暴死,王權傳到了女婿拿波尼度的手中。

據說在拿波尼度統治之初,祭司馬爾杜克曾托夢于他,命令他重建月神欣在哈蘭被忽視的廟宇。拿波尼度表示無法做到,因為哈蘭這座前敘利亞城市還控制在米底人手中,無法進行修葺。馬爾杜克向他泄露天機說,在不遠的將來米底人就不再是拿波尼度的威脅。馬爾杜克宣稱:“他們和他們的土地以及支持他們的王都將消失,不復存在。3年后,我會讓居魯士驅逐他們的?!?

居魯士是波斯的王子,公元前550年,他加入了一伙心存不滿的士兵集團,要推翻并取代他的外祖父、米底的王阿斯提亞格斯。這給拿波尼度征服哈蘭提供了可乘之機,居魯士也如愿成為米底和波斯兩地的王,然而這僅僅是他積蓄力量,建立古代世界最大王國行動的第一步。

馬爾杜克顯然忘了警告拿波尼度,居魯士將成為中東的最終控制者。這位巴比倫王對波斯王的勝利感到欣悅,開始重修在哈蘭的廟宇。哈蘭的廟宇已經荒廢了50余年了,拿波尼度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它征斂錢財,這引起了巴比倫和其他城市的反抗。

國王對城邦危機的反應令人十分費解,據巴比倫皇家史記載,他將巴比倫交給兒子柏沙撤管理,自己則向阿拉伯沙漠進軍,在那里他度過了十年時光。

2.攻占巴比倫

公元前539年,居魯士下令進攻新巴比倫王的首都巴比倫城。巴比倫國王拿波尼度聽到居魯士前來進攻的消息時,哈哈大笑說:“讓他在巴比倫城下大哭吧,也許能把城墻哭倒。”因為巴比倫城異常堅固,城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城墻是用掘護城河時取出的土燒成的大磚砌成的,磚和磚之間還涂上瀝青,寬厚的城墻呈四方形,所有的城門連門柱都是青銅鑄造的。然而,居魯士率大軍來到巴比倫城下,并沒有立刻攻城,而是利用城內反對國王的巴比倫貴族掌握的軍隊,打開了城門,不發一矢便占領了巴比倫城。

進入巴比倫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后,居魯士決定把波斯帝國的首都遷到巴比倫城,并且宣布自己是“宇宙四方之王”。

隨著波斯人的到來,古代兩河流域全部并入了波斯帝國的版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3500的歷程就此劃上了休止符,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品牌:中版集團
上架時間:2021-05-25 16:26:02
出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學苑音像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版集團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鹤山市| 于都县| 舟曲县| 麻栗坡县| 灯塔市| 通江县| 溧水县| 调兵山市| 双江| 江达县| 凌云县| 凌源市| 福泉市| 鄂托克旗| 碌曲县| 福建省| 延安市| 邵武市| 黄大仙区| 大埔县| 霍林郭勒市| 华亭县| 济源市| 抚州市| 巴青县| 洛扎县| 根河市| 西林县| 荃湾区| 巴林右旗| 大悟县| 嘉义市| 吉林市| 锡林浩特市| 永年县| 澄城县| 台南市| 烟台市| 英德市|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