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童年的月光把夢照亮
霍楠楠
拉開遮蔽了一晚的窗簾,凌晨五點,窗口蒙了一層灰蒙蒙的霧氣,幾盞小燈暈在右下角的小路上,像被放大了的螢火蟲般,發出昏黃朦朧的光。
早已不再期盼得以望見璀璨清晰的夜空,習慣了以遠處和近處的燈光作為深夜與黎明前交替的象征與標志。樓層很高,得以望見很遠很遠,因此就認定它們是我嶄新的星空。每每讀書,每每寫字,望見它們,一如兒時躺在草地上,被寬廣遼闊的星群擁抱,那種安然祥和又寧謐的感覺重新充溢胸口。
這樣的感覺,這樣清晰的、人為制造的星空,如今也被遮蔽、掩蓋,霧霾因子填滿其間,胸中忽然一陣悲涼:我們,真的還擁有著什么嗎?
樂手擁有音符與旋律,畫家擁有色彩與線條,作為詩人,可以擁有自己營造的純粹的詩意。
因此,我又是幸運的。
于是我開始在文字里進行著日復一日的尋找,日復一日地試圖往日重現:藍的天,白的云,繽紛的花朵,清新的雨滴,童年的月光之下我仰著小小的臉龐。這些最真切最本始的感覺,始終被那種自由散漫而又迷離芬芳的氣息充溢其間。
而有時候,終一生的努力,寫下的文字,身影之后的航跡,都是在向童年的自我致敬與效仿。
《她的孤獨是一面墻》:塵世喧囂浮夸,生活波折不堪。作為詩人,應當固守內心的純粹與清澈,在語言的迷宮里呼喚出幻境與夢。知世故而不世故,知現實丑陋而主動疏離,不愿意踟躕于躁動不安的浮囂。抒發的感悟在細致的梳理中娓娓道來,態度沉靜而堅決,所建構的意識經驗體系,完整,循序漸進,力求詩歌的復調氣質從容而優雅。關乎音韻、節奏、內質、語氣、氣韻等的積極營造與選擇,故有種從容不迫與直面現實的卓絕勇氣,亦是內心境況的映照。《斷流》:以冷靜的抒情為軸心,靜靜流動的微小的波瀾架構堅定、靈性的語言,遣詞造句的停頓與排列自有安詳與寧靜的意韻,孤獨的隱喻深藏于輕淡簡潔的音調之間,字里行間充溢著對理想與神性的祈盼。《悲愴進行曲》: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前兩個樂章婉轉如歌,各種愴然的感傷在每一個音符里掙扎喘息,后一樂章回旋奏鳴,激情迸發在明朗急速的活力中,“以一種宣言式的堅定語調表達了真正堅強穩定的意志”。作為這些感傷的共振與蜂鳴,在詩行里用意三分,猶如印象派畫作,將現實與超現實雜糅,詞語的暗示與整體明亮格調的提升,使詩句暫時脫離了悲愴與孤絕的情景感,在表面與更深層的意義追尋似的表達中充滿對時間流逝的不舍與似水年華溫暖明媚的渴望。更多的情愫與感懷,需要在聆聽樂曲之后的余音里慢慢體味。
華燈初上,窗外響起久違的雨聲,水流沖洗著蒙塵的窗口,風搖動樹干,心情忽然明朗起來。我知道明天這些塵埃都會被淋濕、吹散,直至消失,潰散至大地深處。而我期盼已久的煥然一新的天幕,定會重新展現。
此刻,身雖不能至,心卻始終向往之。
202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