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處守嘴,獨處守心
最新章節
- 第13章 在功利的世界,我們要極簡地生活
- 第12章 戒了吧焦慮癥,讓靈魂跟上你的腳步
- 第11章 十字街頭的彷徨,遵循內心去選擇
- 第10章 誘惑太多,別在欲望中迷失自我
- 第9章 不因別人的建議,屏蔽自己內心的聲音
- 第8章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卻忘了我們的初心
第1章 前言
明明是想要送給對方禮物,卻被對方看作是施舍;明明是為對方著想,最終卻引來對方的誤會;明明只是一句玩笑話,卻讓對方感受到滿滿的惡意;明明只是好心幫忙,卻遭到對方的記恨……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可避免與他人相處,酒桌上的客套,朋友間的閑聊,商場上的談判……甚至可以說我們與他人相處能力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也會決定我們能夠達到的高度。
但是,在我們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并不是應對任何情況都顯得游刃有余;恰恰相反,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并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開口。如何開口才能夠引起對方的好感?遇到意見不同怎么反駁對方?如何謝絕對方的好意?怎么批評才不會引起對方反感?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一頭霧水。
我們常常會在人際交往中顯得手足無措,害怕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實這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難,說到底也只是我們不會說話而已。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知道怎樣說話、說什么樣的話、說話時應該注意點什么、我們的每一句話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后果,那么我們就能夠在人際交往中處處搶占先機,甚至我們什么都不做也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總是莫名其妙地得罪人,就算我們處處為對方著想也會遭到對方的埋怨。
這是指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時候,那么在我們獨處的時候又是什么情況呢?
古人云“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其實在我們獨處的時候就是一個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的最佳時機。拉布葉說過“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對獨處情有獨鐘,甚至叔本華專門為此寫下了《關于獨處》一書,由此可見獨處的重要性。
曾國藩在任職兩江總督的時候,曾經有一位縣令拿著王羲之書法的唐代摹刻帖來找他,這算得上是宋代淳化閣帖的祖本,可以說是彌足珍貴、價值連城,曾國藩對此自然是愛不釋手。不過他在把玩了片刻之后便還了回去,只留下八個字:“世間尤物,不敢妄取。”
曾國藩常說“慎獨則心安”,慎獨,最難的是在遭受外界誘惑的時候,還能堅守自己初心不改。
或許我們做不到像那些名人一樣偉大,但是我們卻也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堅持,而本書所要說的,也正是這些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堅持。比如,我們如何守護自己的夢想,如何看待他人的建議,如何抵擋身邊的誘惑,如何遵循內心的選擇……
古人云“群處守嘴,獨處守心”,其實就是想告誡我們: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要管住自己的嘴。說話之前不妨再三考慮,確定沒有問題,不會因此得罪別人之后再開口。在一個人獨處時,就要時刻管住自己的內心,不因外人的“意見”影響到自己的真實想法,更不要被這個物欲橫流的環境所誘惑,從而迷失了自己。
群處守嘴,就是為了讓我們交友遍天下,為我們的人際關系鋪平道路。獨處守心,卻是為了提高自我,達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本書分為兩個部分,從“群處守嘴”和“獨處守心”兩個方面入手,對外提高我們人際交往的能力,對內遵循本心,勇敢做自己。只要掌握本書的技巧和方法,相信我們會變成一個更加符合心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