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

本書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網絡言論表達及其限度”(12JCGL101Z)、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自媒體時代網絡言論表達及其治理研究”(13YJC20083)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曾經在報社工作過較長時間,因為職業經歷的緣故,對于一些采訪受阻、采訪人員被打、采訪設備被損壞的新聞比較敏感,經導師孫笑俠先生悉心指點,由此將采訪權問題作為自己博士研究的課題。經過幾年思考和沉淀,在月輪山上諸多師長激勵之下,就采訪權問題,從其法理性質、法律依據、與公權力之間的關系到采訪權遭受侵犯的保障模式、規制與保護相結合的實施路徑以及有關新聞記者法的立法設想等,本書結合新聞采訪權行使過程中實際存在的現實和問題,做了一些粗淺的解析和論述。

采訪權作為一種權利形態,有著特殊的復合性質。這種復合性質,體現在采訪權一方面基于公眾利益,一方面也包含了個別媒體甚至記者的個體利益;同時,這種復合性質還體現在采訪權集合了知情權、人身權、財產權等諸多方面的權利內容。本書依循權利理論的一般規則,結合采訪權的現實狀態、規范依據、采訪權與公權力之間尤其是司法機關之間的平衡,探析和推動了采訪權研究的多個方面,并冀望從采訪權著手構建和完善我國的新聞法制。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寫作此書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很多研究、很多方面都缺乏相應研究資料。對于學術研究而言,無論是資料過多還是資料過少,都會給研究者造成困惑。在導師與眾多師長、同學的鼓勵之下,我依然堅持了下來。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參考了多個國家關于新聞記者法的有關規定和案例,也借鑒了我國司法實務當中相關判決的論證理路。盡管其中的許多論述,都有閉門造車之嫌,但無論是本書的立意,還是分析路徑、論證方式,我都盡可能借鑒和采用了法學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表述。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做法并非是為了追求時尚或是標新立異,而是出于現實的考量。

2011年6月,我完成了本書的寫作并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其后不久,許多博士同學已經相繼將畢業論文出版成書,師長和同學也多次鼓勵我“好出書了”,我卻依然有著諸多的顧慮和猶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擔心自己研究不深、鮮有創新,另一方面也是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2012年年初,我的職業發生了轉換,由“記者”而轉身為“律師”,對權利生成和實現、法律規則與精神有了更廣、更深的理解,愈加覺得對這樣一種權利進行研究并加以立法保護的重要。

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各種自媒體也應運而生,如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在相關部門對互聯網信息管理、規范的定位逐步清晰,并且制定和實施網絡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之后,對采訪權的定位也開始逐漸清晰并呈現出來。因此,幾經斟酌并征求了多位師長、同學的意見,遂決定出版此書。

出版的過程遠比自己想象的要艱辛得多。可幸的是,我得到了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資深編輯龐從容、逯衛光的指導和幫助。從裝幀設計到上架建議的擬就,從稿件內容的反復修改、刪減、錘煉,到紙張的選擇,他們傾注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和心血。龐從容編輯精益求精、追求細節、只出精品的職業精神,常常令我感動不已。

作為律師,在從事實務的過程中,依然秉持理論研究、法律研究和案例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于我而言,法律研究和律師實務有著非常深厚的關聯,兩者往往相得益彰。在司法改革和法治實踐日漸深入的當下,以法學理論素養作為依憑,往往能創新性地處理和經辦律師實務。就業界態勢而言,不得不承認,許多大律師都是深諳法律、媒體及其相互關系的高手,并深得司法與傳媒關系臨界點上的諸多奧妙。以此種視角細讀本書,個人認為,也應該能為律師界的同人提供些微啟示。

是為序。

李迎春

2017年7月30日

于杭州

品牌: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9-07-30 18:04:44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南和县| 比如县| 射阳县| 浦北县| 蓝山县| 尉氏县| 农安县| 安塞县| 霞浦县| 江阴市| 台南市| 兴宁市| 涿鹿县| 观塘区| 卢氏县| 怀化市| 宕昌县| 武乡县| 即墨市| 易门县| 邢台县| 泰安市| 华容县| 淳化县| 临西县| 康平县| 五常市| 鄂托克旗| 开封县| 民权县| 千阳县| 子洲县| 洪雅县| 长顺县| 冷水江市| 海丰县| 巴马| 衡阳县| 怀仁县|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