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活在當下
這一刻的寶藏是什么
這一刻的寶藏是什么?此刻,當你閱讀這些文字時,正發生著很多事情。各種思想、情感、欲望、感覺,以及整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在這個時刻發生著變化。然而,我們常常在當下之外尋找幸福、滿足、自由,甚至是我們的本真。當你拋開實際發生的事情向外尋找,你所能找到的只是一個想法或幻想。這就是沒有活在當下,這并非說你身處異地,而是說你在思尋別處。唯一可尋的別處就在你的頭腦中,也許是關乎其他時段的一個故事,也許是關于當下的一個故事。
微妙之處就在于我們的故事非常有說服力。頭腦是個講故事的高手,而且時不時地,我們的一個故事就變成了現實:我們想象中的事確實發生了,盡管它跟我們的想象稍有差別。說實話,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情況很罕見。然而,任何一位學過心理學的人都會告訴你,間歇性獎勵作為一種強化機制,比連續的獎勵更強大。當我們頭腦中講述的一個故事成真時,我們就會得到極大的獎勵,往往因此,我們會忽略那些多數事件,那些結果并不相干的故事。
到哪里尋找更多持續的獎勵呢?哪些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準確而真實的事情呢?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說總是準確而真實的,那就是我們當下的體驗。我們不必懷疑它是否會成真,因為它已然存在!因此,我們當下體驗的內容永遠是真實的。就連當下我們的想法也是真實的想法。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我們正在思考,無論我們在想什么,即使思想的內容不是真的,我們也在思考。所以我們當下的每次的體驗都是真實的體驗。有其現實性和重大意義,這不同于我們的想法的內容,后者可能有意義也可能沒有意義。
既然當下的體驗是真實的,那我們為什么很少去關心它?對于每一刻展現出的真實體驗,像是一支看不到盡頭的游行隊伍,為什么對它我們不滿懷幻想和好奇呢?我們對當下的發生并不著迷,不是由于當下有任何欠缺不足,而僅僅是種誤解:我們認為重要的是發生的事情,而忽視了是什么意識到發生,是意識,是這個意識讓此刻有了滿足感和價值。
倘若我們的視線完全聚焦于發生的事情上,那么總會覺得應該有更好的事情發生。何況我們的頭腦擅長講本該發生什么,所以我們更傾向于把視線聚焦在這些沒有發生的事情上。如果發生的事情是重點,那么注意力放在我們希望發生的事情上是合乎情理的,或者至少關注于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事情,但愿我們能夠阻止它發生。要是重點是個人體驗的內容,再延伸到思想的內容,那么我們理所當然會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思想的內容上。
然而,最最關鍵的是,是什么東西在意識到正在發生的事呢?假如真正重要的是意識的本質和當下我們意識的特質這兩者呢?這個問題就像是房間里有一頭九百英鎊重的大猩猩,卻沒有人談論它。對當下的意識是每時每刻的一個永恒特質。這種意識完全是個謎,但它是我們曾經擁有過的所有歡樂、寧靜、幸福、滿足和愛的源泉。從表面上看,滿足感和幸福感來自發生的事情,實際上,滿足感和幸福感源自意識到發生的事情的意識流。
認識到關于歡樂、寧靜和愛的根源這個基本真理可以大大簡化你的生活。事實證明,發生的事情并不重要。這一刻真正的寶藏總是在這個時刻的意識之中,而不是在我們所經歷的內容中。所以更好的事情是否發生,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發現這種簡單的視角就像發現你住在糖果店里一樣:無論怎樣轉身都有好吃的糖果!
挖掘到當下的寶藏之后,就能夠認識到這種無窮無盡的美味糖果就是你的真實存在。你不是你所經歷的內容,你就是那意識,為每次經歷帶來生命和快樂的意識。讓我們暢談一下——別擔心會發生什么!所有發生的一切都不會改變你本身,而你本身才是最大的財富。它隱藏在顯而易見的視野中,就在你面前,一直在你當下所擁有的體驗中。
兩種可能性
在每一時刻,都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性是讓我們所有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激情都集中到正在發生的事情上;另一種可能性是將同樣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激情集中在尚未發生的事情上——那些不存在的,或我們認為應該或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在每一刻,你都可探尋:你把注意力給予哪個?你是否認可那些客觀存在的事實?或你是否準備與之戰斗?或你是否試圖以某種方式改變它?
當我們關注事實,我們的體驗是開放的,變得更大,更豐富,也更完整。但是,當關注的對象不是事實(過去的、未來的或任何關于事實的想法)的時候,我們此刻的體驗就會縮小,變得更加狹隘,充滿了痛苦和掙扎,因為與生俱來關注那些不是事實的就是與那些事實做斗爭。
當我們仔細觀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反對那些事實,并導向不是事實的。生活主要是關于如何讓事情變得更好,獲得更多快樂或如何擺脫痛苦。我們不斷評估我們的體驗,看看它有什么問題以及如何去改進。我們傾向于專注當前有什么差錯或者怎樣加強讓它變得更好。結果,我們的注意力變得非常狹窄,我們的意識受到限制。
一旦我們明白,我們投入大量時間與那些事實做斗爭,我們想要和它決戰——試圖修正這種試圖改變一切的傾向。但這只是改變我們斗爭的內容:現在我們和我們的努力改變事物的傾向正在斗爭。我們苦于我們正在受苦的這一事實。
另一種可能性是僅僅注意你遭受了多少痛苦,不必刻意做什么。試著認可你不太認可這個事實,試著認識到那就是事物本來的面目。和事實做斗爭,正是我們習慣于做的,而這種習慣作用也是存在的一部分。
一旦我們不再反對什么,就有可能看到我們所有的掙扎來自于一個“我”的想法。這些是“我的”經歷,沒有這個假設,那么去嘗試改變當下的任何事情都沒有多大意義。我們的努力和斗爭去改變,只因存在一個“我”,這才變得有意義。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我”的想法。其實這斗爭就是這個我。沒有斗爭的時候,就是沒有“我”。我們所有的苦難都是為擁有和維持一個我的結果。
一旦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一種傾向是試圖解決這個問題——試圖改變對自身的信念重新認識自我。我們專注于擺脫認同,即再次專注于不存在的。我們仍在受苦,因為我們正在與我們的認同之傾向發生沖突。我們并沒有接受事實(我們傾向于認同),而是被導向于“應該的”思考方式:我應該了解更多而不是陷在認同中。我應該知道真正的我。
另一種可能性是真正呈現這種認同趨勢,而不必費力去改變它。如果那是發生了什么,那就是發生了什么。你只是順其自然。你甚至可以為這一切感到驚訝,包括有一種我的感覺。你能看到這個我是多么的不真實,但你不用為擺脫它而掙扎。不再有一個這樣的假設,即某些錯誤需要被修正。
當終于可以順其自然的時候,包括認同一個我并因此與當下斗爭的事實,那么我們可以認識到更多的體驗,并將其納入我們的意識之中。如果我們愿意以活在當下,接受我們的認同,并認可其他任何發生的事情,那么也有可能會注意到一些超出認同的事物,一些超出我們斗爭和努力維護一個“我”的事物。這些事物就是存在,沒有比它更好的詞了。
伴隨著認同的意識和內在的斗爭和痛苦,意識到一切事物發生在一個更大的存在基礎上。當看到所有的“我”是個謊言,甚至一直以來都是個謊言,但我們不去背離這種意識,或為此自我評判,或試圖擺脫此“我”,然后,我們才能注意到,伴隨著在此“我”身上內在的斗爭,有一個美麗的、豐富的存在,它允許一切,包括我的經歷。我們來看看,此“我”的斗爭只是我們全部體驗的一個微小部分,而且這種斗爭正發生在允許的海洋中。這種允許就是存在。
當我們在允許時,我們將允許納入于自己的意識之中,那就是存在,這就是真正的我。這種認識可能是一種慌亂的體驗,也可能是一種安靜的體驗,因為存在實際上是非常親近的。允許的每一刻實際上都是體驗存在的每一刻。
頭腦中無盡的待辦事項清單
頭腦有一種傾向,將一切標記為不良或有問題。我們在早上醒來感覺僵硬,那么頭腦就會說這可不好,然后就會擔心自己變老了。如果發現我們正在放棄我們的工作,那么頭腦會立即假定最糟糕的事發生了,同時對未來充滿了擔憂。即使有好事發生,頭腦也只看可能存在的負面,或者擔心會失去剛剛獲得的成果。
頭腦認為拒絕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是為了實現更美好的未來。其邏輯是,如果我們現在很幸福,我們就不必做任何事情來改善現狀。因此,它會查找事情的方式有什么問題,以便弄清楚如何解決或改進。這讓頭腦非常忙碌,留給我們持續的不完整和欠缺感。因為總有些事情可被標記為不好,所以總有一些事情需要解決或改進。因此,我們有一個不斷擴大的待辦事項清單。我們可能會覺得需要改善我們的飲食、我們的外表、我們的財務狀況、健康狀況、我們的關系,我們的事業。更直接的是,當強烈的情感或感覺發生時,我們可能會覺得有必要改變我們的感受方法。
我們甚至有心靈上更好的待辦事項清單:我需要更多被感知或被呈現;我需要較少的被評價;我需要找到我的人生目標;我需要更有直覺;我需要更有同情心;我需要對合一有更深的體會。心靈教導主要是描述我們的本真并確認我們已經是我們正在尋求的東西,然而心靈追求者經常將這樣的教導變成處方——如何實現更好的現實。心靈追求者并不一定在尋找真相,而是為了一個更心靈的待辦事項清單。即使被告知意識是存在的全部,生活已經充滿愛和完美,他們也希望通過一系列步驟來更頻繁地感受這種方式。
有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短路這種想要修正或改進此刻的傾向:這一刻真的很糟糕嗎?目前呈現的真的有問題嗎?如果早晨的僵硬沒那么糟,只是一種特殊的感覺呢?如果感覺僵硬實際上是沒事呢?我們可以對我們正在經歷的任何事情提出同樣的問題:悲傷是一種不好的感覺嗎?混亂是一種不好的感覺嗎?在這一刻缺錢真的是個問題嗎?在這一刻,失去一份工作或一段關系是否真的成為一個問題?在這一刻,從來沒有真正的問題,只有關于問題的想法或故事。
與我們的待辦事項列表相反,這種質疑它可以減少對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得做些事情的這種想法。即使對于正在發生的事情確實需要做些什么,質疑我們的想法結論可以正確看待需要做些事情的觀點,并且減少滋生出的壓迫感,壓迫感是由于頭腦想象出無窮無盡的問題,以及不斷增長的認為需要我們去做的事項清單。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刻詢問真實情況可以讓我們了解這種神秘的生活中所蘊含的美麗和奇妙。此刻這里不僅沒有問題或不好,而且還有無數的深奧和豐富性有待發現。一切真正重要的東西,比如寧靜、歡樂、滿足、連通性和愛,都可以在此刻這里找到,而且只有在這個時候在這里才能找到。為了體驗這種充實和奇跡,除了質疑這個“寧靜、歡樂、滿足和愛已然不在這里”的結論以外,我們沒有什么需要做的,那么,看看它們是否是這樣。此刻有寧靜嗎?這一刻有沒有愛?寧靜是什么樣的?現在這里的愛的本質是什么?提問這類問題都會和這個驚人的豐富之當下聯系起來,而且我們沒有必要“去做”這件事。
感受之海
如果不去思考尋找答案,你能注意到現在這里的情況嗎?現在這里的感覺、能量和存在的海洋真的構成了一種被稱為身體或人的事物嗎?還是它構成了感覺、能量和存在之海?我們習慣于讓頭腦告訴我們什么是事實,就像我們習慣了讓電視上的新聞告訴我們發生了什么一樣。但是當談到我們自己的體驗時,我們可以直接找到源頭。
此時你的雙臂之中有什么感受?你能把它寫成文字,還是文字之外的東西?你的雙臂四周的空間呢?你的感覺是否真的停在了你的皮膚停止處,還是對你手臂周圍整個區域有什么印象?感知你的雙臂的意識位于何處?它是在你的腦袋里,還是在你的腦袋和你的雙臂里?
像這樣的問題并不意味著將你引向任何地方,你只能在已經在的地方。每一次體驗,包括最普通的體驗,都是如此神秘,都不需要對狂喜或宇宙之光有一個深刻體驗。如果你碰巧有狂喜的體驗,那么你可以探索它。但是現在,為什么不探索已經存在的東西呢?
關于這種簡單形式的問詢的奇妙之處在于,你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詢問。感覺、能量和存在的新海洋正在每一刻的體驗中展現出來。即使是思想和情感,也只是一種內在感覺的流動:聲音、圖像和情緒能量起起落落。你怎么知道你正在感覺什么?你怎么知道你正在想什么或覺得什么?當你讀到這些單詞時,是什么記錄著現在正在發生的所有動作、顏色、聲音、壓力、紋理、語言、對比度和空間?
提這些問題是一個極好的寬慰,無須在你的腦海中形成一個答案。這些問題邀請你去充分品嘗和品味生活的精致風味。生活并不需要一個結論而活著。
痛苦的原因
以人類的形式活著往往會經歷困難。我們奮斗和受苦,對世界和我們自己很少感覺良好。這種困難的感覺是什么呢?是什么導致了這種困難和痛苦?我們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受苦是什么意思?
每一刻都是一首充滿了感覺、思想和情感的交響樂。花點時間體驗一下此刻是如此豐富:聲音、視覺、觸覺、氣味、內在感覺、想法、感受、壓力、愿望或渴望。因為有太多的東西,你無法一一列出你在這一刻遇到的一切,而且它們都在不斷變成一系列新的感覺、思想和情感。
伴隨著原始的感覺和隨機的想法正在填補當下的,往往是對我們正在體驗的任何情況做出的內部反應。大多數時候,我們內部忙于排斥或試圖應付我們所擁有的體驗。這種內部活動很費勁,并且有緊張和推動參與,反對我們在外部或內部體驗的事情。這種內在的費力正是我們所有痛苦和受難的真正根源。
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它意味著體驗或感覺本身不會導致我們受苦,是我們不得不去抵制它或與它斗爭,讓我們變得痛苦。如果我們只是讓自己充分意識到我們正在擁有的那種體驗或感覺,而不去與之抗爭,苦難或痛苦就消失了。
意識上的差距
我們通常認為痛苦是因不好的經歷引起的,但實際上是因我們注意力流向不在這里的事物,轉向不真實的東西,比如想法或幻想這樣真實性非常小的東西。當我們的注意力流向實際發生的事情時,苦難就結束了,那一刻是真實的。痛苦是種距離——一條鴻溝——介于我們被導向的和實際之間。實際發生的與你關注的內容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你就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如果之間沒有差距,那么你就沒有痛苦。
無論發生好的還是壞的都會出現這種差距。例如,如果你愛的人即將死亡,你的意識可能完全集中于那一刻發生的事情,以至于這體驗缺失了你預想的痛苦,雖然痛苦會稍晚出現——如果想法會悄悄溜進,告訴你事情應該怎樣或本應怎樣。與之相反的是,有時當事情進展得很順利,你也遭受著痛苦,這常常是因為你害怕事情改變而造成的。如果理解了這個真理——你的幸福不取決于發生的事情——這將改變你的生活。這可能不會影響發生的事情,但會改變你的體驗。
我們的希望、夢想、渴望、恐懼、懷疑和憂慮并未真正發生,因此它們真實性非常小。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沒有真正發生的事情上時,我們就會受苦。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事情上時,我們從來沒有感到滿足,因為它們不會滋養我們。但是,當我們把激情和好奇心給予更多真實的事物時,我們就不會感到痛苦。那么,你把你的意識,你的激情,你的好奇心給予了哪些事情呢?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我們的痛苦在于我們有多少注意力流向那些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事物,比如希望、夢想、欲望、恐懼、疑慮、憂慮、理想和幻想。我們所渴望的不是在眼前的,不然我們就不會去渴望它。我們害怕的也是不在眼前的。我們的恐懼和我們的愿望一樣,都是我們憑空想象的事物。這些想法都是不真實的,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虛幻的東西上會使我們脫離與真實事實的聯系,而在那里才能體驗到存在的活力。
拒絕和渴望是我們抵制存在的機制,也是導致我們痛苦的原因。它們循環運作:我們從拒絕到渴望來回擺動。我們認為:“這個不好。也許如果我獲取這個,或者如果我考慮更多,或者如果我有一個更好的愛人或更多的錢或更多的自由,那將更好。”然后我們去努力實現這個欲望,無論成功與否,我們仍回到那個點,我們仍然拒絕現有的任何事物。即使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可能會發現它并沒有那么令人滿意,所以我們夢想出別的一些我們認為會讓事情變得更好的事物。
這種渴望著并不現存的并拒絕事實的活動創造和維持一種小自我的感覺——是我。如果事情是糟糕的,他們對誰而言很糟糕?對“我”。如果事情會更好,對誰更好?對“我”更好。我們往往甚至沒有意識到拒絕和渴望,因為我們陷入了欲望和幻想之中。我們被自己的幻想如此催眠,以至于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收縮我們的自我感,并使我們感到非常小、不完整、缺乏和不滿足。
盡管如此,這種不完整的感覺是值得相信的。它讓你知道這多么真實,你的幻想會讓你感覺良好。幻想體驗中感知到的不完整和渺小表明幻想是沒有多少真理的。幻想不是很真實,它們只存在于我們的腦海中,它們沒有太多實質或現實。當你的內心感覺非常充實和完整的時候你也可以相信。替代拒絕和渴望的簡單方案是注意當前所有這一切,而不僅限于你的想法和感受。
最大的驚喜是發現即使在我們的痛苦中也不存在痛苦!當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拒絕和渴望的實際體驗上時,它所固有的痛苦就會消失。當我們對拒絕的過程變得好奇和專注時,就不再有任何刺痛。如果你完全置身于一個想法的活動中,這個想法可以被認知,它的真正含義是:僅僅是一個想法!
世間的苦難
問: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正在源源不斷地制造不幸和痛苦。我們可以做什么?我們必須忍受這些嗎?
答:我相信世界形勢發生改變是可能的,我也相信超越痛苦是可能的。只要讓事情按照它們的方式進行,痛苦就會解除(痛苦從一開始就不是真實的)。處在各種情況可能發生的變革之下,順其自然也是最有可能的狀況。順其自然不是變化的原因,而是創造條件讓我們的深層次智慧發揮作用。
你問你能做些什么,答案是只管讓所有事情順其自然,并且對它盡可能心懷好奇盡你所能參與。正是這種接受與好奇的結合,允許打開我們神圣的智慧和靈感流量進入世界。這種看起來不那么優美、簡潔的公式無可替代,從而我們的痛苦和困難的任何轉變或愈合將有機地展開,并且可能以完全令人驚訝和意外的方式展開。
∞
一位朋友通過電子郵件敘說,即使在合一的深刻體驗中,她仍然為世上的痛苦而感到難過,她想知道為什么覺悟似乎需要遭受這么多痛苦。這是我的回應:
關于覺悟需要受苦的問題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但我們可以通過注意痛苦達到多少程度才打開我們的心扉,從中得到答案的線索。看起來,即使意識是無限能量的,它仍然喜歡通過擴大開放來擴張自己。最終,我們作為個體懂得不必受苦便可打開心扉。認識到我們可以直接去愛和溫柔對待,這是一個很大的寬慰。但在我們了解這一點之前,生活會不斷提醒我們,向我們展示不打開心扉便產生痛苦,不斷提醒我們更加開放我們的心。
即使我們已經投降并且將我們的心完全交給真相,我們仍然體驗到了別人的痛苦,如此我們倍受啟發,想要伸出援手,向他們展示拯救了我們的同樣的愛。疼痛本身是一種好的傷害,就像鍛煉造成的傷害一樣。最終,痛苦只是一種痛苦的想法,而真正發生的是這種伸展和展現我們無限的心。在愛的深處沒有痛苦,而且從未有過。
感知內心
我們經常思索去了解一些事情。所以當我們想了解自己的時候,我們也經常會為此思考。但是頭腦里充滿了有關我們想知道的事物的想法,而非事物本身。你永遠不會在你的腦海里找到一個蘋果、一位愛人、一場日落或任何事物,只是想著這些事情。你永遠不會在心中找到真正的本我,只是對真實的本我有很多的想法。這就是思想的內容,這就是你在那里找到的東西。
要是用你心去感覺又會怎樣?這不是說你想一想在心里會發現什么。如果你真的感覺到胸腔內的空間了呢?現在你身體的空間里究竟有什么呢?將雙手放在胸前可能會有所幫助,然后只需注意雙手下面真實存在的情況。不需要考慮太多,直接感受到這里的東西。
首先,有一顆心靈的身體是多么的不可思議?而更為不可思議的是這雙手下方的簡單存在的空間。這里的這個簡單的神秘空間是什么?為什么會有一個“這里”來存放你的身體和其他一切?你手中的空間本身是什么樣的?如果短時間內你不考慮這里的內容,而只是感知你手中的實際空間,你會發現什么?
即使現在你的心臟空間里感覺相對較少甚至沒有,這種“沒有”像是什么?空間本身的特質是什么?它是輕是重,是明亮是黑暗,是清晰是有霧?如果你心中有種特定的感覺,那是什么樣的?你內心里面有感覺這意味著什么?怎么可能去感知它們?是什么在感知它們?
這些問題并不意味著讓你想到你的身體的奧秘,身體所處的空間,或感知到身體和空間的意識覺知。這些問題只是邀請你去體驗一切,就像現在這樣。你的思想永遠不會滿足你對你的本真的好奇心,但是這種直接感知能夠向你展示比你所想象的還要多。
感恩
感恩往往被認為是一個表達好意的處方。我們被告知要表達感激之情并對我們擁有的表示感謝。然而,即便這樣比自己實際感受到的更好,我們也很難感受到被告知要感受的東西。但是,如果感恩是對你更深層的本質的描述呢?如果內心深處,你已經感受到了感恩了呢?
意識——存在——充滿感激。意識喜愛在每個時刻觸及的感覺、體驗和思想形式。對一切有一種天生的欣賞存在于意識本身。意識無法幫助它自己,因為在最最深層次上,意識認識到它觸及的每件事物就像它的自身。只有意識存在,這就是意識在每個時刻的體驗,這就是它的感激之處。
然而,這并不是我們在大多數或很多時候的有意識的體驗。似乎很多意識所接觸的并不是我們所欣賞或感激的東西。比如我們的困難和痛苦體驗,你覺得怎樣?貌似當我們拒絕它們的時候,我們感激這些事情可能顯得很荒謬。
與我們存在的深層次對接的關鍵非常簡單,在那里感恩是如此自由地流動著。它只需要你注意你在這個時刻感受到的感恩。注意在這個時刻意識真正觸碰著什么,因為就是感恩上升到意識表面的地方。
進入我們感恩流動的更深層次的另一個訣竅是,當你發現自己拒絕某件事情時,請注意或承認,你有多么享受拒絕它。雖然當你拒絕某件事時,你可能不會感激此事,但你仍然可以感激你自己的判斷和鑒別——你在拒絕它。你也可能發現,當你讓自己對拒絕某件事的能力感到感激時,你最終會對你拒絕的東西感到感激。這很好,感謝所有這一切!
從根本上說,意識只是喜愛各種體驗。所以,即使你無法擺脫對當下客觀現實的煩惱,意識也會享受這個難過時刻。每一種情感和感覺都是獨一無二的,意識深深地感激著每一次到來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