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深刻認識創新發展的極端重要性(1)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明確要求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一次強調了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并在今年和“十三五”時期工作中做出具體部署。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執行。
創新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原動力。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創新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緊緊抓住創新這個關鍵,充分發揮創新引領的巨大作用,我國經濟社會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一)創新是國運興衰的關鍵所在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標志,是強盛之基、進步之魂。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始終與創新息息相關。據統計,從6世紀到16世紀,中國的重大科技成果曾占到世界的半數以上。四大發明普惠人類,織造、冶煉、天文、算學、中醫、農學等科技也都領先世界。以此為重要基礎,中國經濟、文化等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方陣,即使在19世紀初,我國GDP仍占全球的30%以上。近代以來,隨著蒸汽機、電力的發明和應用,世界科技革命進入快車道,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先后成就了英、德、美、日等國的強國地位。但同時期的中國,封建統治者閉關鎖國、故步自封,屢次錯失富民強國的歷史機遇,最終淪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方位創新的回歸,我們逐步建立了獨立完整的科技和工業體系,持續縮短與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的差距,不斷提升綜合國力和競爭能力。改革開放本身就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創新活動。正是改革開放,極大激發了億萬人民的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短短30多年,國家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創新強則國運興,創新弱則國運衰。
(二)創新是國際競爭的大勢所趨
近代以來,世界經濟中心幾度轉移,一條清晰的主導線就是創新。大國崛起往往呈現“創新強國——經濟強國——軍事強國——政治強國”的歷史規律。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層出不窮,成為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都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核心戰略,從制度創新做起,重點部署科技創新,大力推動全面創新。美國制定了《國家創新戰略》和《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2013年提出在10年內創建45個制造業創新研究所,加速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德國發布了“高技術戰略2020”,并推出“工業4.0”計劃。俄羅斯頒布《2013—2020國家科技發展計劃》,日本發布了《科技創新綜合戰略》,韓國制訂了《第六次產業技術創新計劃》。歐盟加大對各成員國創新資源的整合力度,推出“工業復興戰略”,啟動實施“地平線2020”計劃。在日新月異的全球創新大潮中,我國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雖在不斷縮小,但競爭日趨激烈;比新興經濟體雖仍有優勢,但也面臨被追趕壓力。我們必須樹立更加強烈的創新意識,采取更大行動,尋求更大突破,努力打造創新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