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媽媽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
最新章節
- 第7章 引導孩子與父母合作: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 第6章 端正孩子的行為:不懲罰 不嬌縱地管教孩子
- 第5章 幫孩子樹立自信:用你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 第4章 學會贊賞孩子:這樣表揚,孩子進步快
- 第3章 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
- 第2章 鼓勵孩子自立:也許你不優秀,但你得自己走
第1章 序言
一直以來,我都不曾想到過自己會寫一本關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書。在我看來,畢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是個非常私人的話題,讓我在這方面提供建議有些不合時宜。而且很多時候,我也會跟身邊多數忙碌的爸爸媽媽們一樣,盡管一方面會期待有更多的時間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但是另一方面即便我耳提面命地講了很多次,還是會被孩子的不可理喻折騰得筋疲力盡。
可是,當我真正有了自己的孩子,當我和我的孩子日日夜夜朝夕相處,當我重新開始虛心地學習如何做父母,當我越來越熱愛教書育人這份神圣的職業時,我才逐漸體會到良好的親子溝通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記得很多年前,我還在念書的時候,我的恩師——同時又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蔡霞老師就曾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把整個教育的過程看做是0到100的話,那么,最重要的過程就是0到1。這個從0到1的過程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溝通才是真正教育的開始。”時隔多年,盡管我已像昔日的恩師一樣,當了老師、做了媽媽,然而,時至今日,當年的那句話依然猶記在心,成為我在教書育人、育兒教子路上的座右銘。
也許,在親子溝通這個問題上,不少父母會說,親子溝通不就是不能隨意打罵子女,不能用冷嘲熱諷的語氣與孩子溝通,不能心不在焉地聽孩子講話,不能說“你真笨”、“我不喜歡你”之類否定孩子的話嗎?……但是,我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不可否認,我們很多父母都希望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都希望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都希望給孩子鋪就成功的道路,然而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總會在不經意間造成親子溝通的障礙,扼殺孩子情緒表達的勇氣。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父母的苦心得不到回報呢?問題的癥結恐怕還在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下的致命錯誤:對孩子期望過高,管教過嚴;不尊重孩子,為孩子做所有決定與選擇;不相信孩子,不給孩子學會“自律”的機會;不表揚孩子,擔心孩子驕傲自滿;喜歡橫向比較,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愛往孩子身上撒氣,奚落孩子;輕易許諾,但又言而無信;總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等等。
事實上,當我們對孩子報以敬畏之心時,我們才會發現自己曾經是多么的無知和輕狂。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他們是心靈純凈的天使。學會用心交流、學會彼此了解、學會傾聽,并且時刻與孩子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說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子溝通。
作為一位在小學教育一線工作了15年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位有著數十年和孩子相處心得和感悟的稱職媽媽,我想借此機會,和更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坐在一起,探討分享彼此的育兒經驗,努力尋找一種既尊重孩子又有效溝通的方法,而這也正是出版本書的目的所在。而且我也由衷地相信,這本書不但能幫助家長改善親子關系,也能改善你和親人以及朋友同事之間的關系。
如果有一天,當你發現你和孩子的關系由敵對轉為友好時,千萬不要把功勞歸功于我,其實,最大的功臣是你自己。簡單地讀書誰都會,難的是領會書中精髓,即便是面臨很多生活瑣事,依然能運用所學到的方法。當然,在與嚕嚕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更是深刻地體會到:無論何時,我們做家長的都需要揣著足夠的信心與耐心,堅信我們的付出。事實終究會證明,總有一天,你也會像我一樣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由于本人才疏學淺,雖幾易其稿,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還請讀者朋友批評指正。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不斷學習、不斷完善,和孩子一起成長,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