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65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第1章 概述
- 1.1 螺栓結合部對機床的重要性
- 1.2 結合面特性的國內外研究概況
- 1.3 螺栓結合部的國內外研究概況
- 1.3.1 螺栓結合部的影響因素研究
- 1.3.2 螺栓結合部的試驗研究
- 1.3.3 螺栓結合部特性建模方法的研究
- 1.3.4 螺栓結合部參數識別方法的研究
-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 第2章 結合面靜、動態基礎特性研究
- 2.1 結合面特性
- 2.1.1 結合面與結合面表層特性
- 2.1.2 結合面基礎特性影響因素的處理方法
- 2.2 結合面靜態基礎特性參數
- 2.2.1 結合面法向靜態特性模型與基礎特性試驗參數
- 2.2.2 結合面切向靜態基礎特性
- 2.3 結合面法向動態特性參數
- 2.3.1 結合面法向動態特性參數的試驗原理
- 2.3.2 結合面法向動態特性試驗裝置
- 2.3.3 結合面法向動態特性參數的試驗結果
- 2.4 結合面切向動態特性參數
- 2.4.1 結合面切向動態特性參數的試驗原理
- 2.4.2 結合面切向動態特性參數的試驗裝置
- 2.4.3 結合面切向動態特性參數的試驗結果分析
- 2.5 本章小結
- 第3章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單元螺栓結合 部靜態特性分析
- 3.1 單元螺栓結合部有限元模型
- 3.1.1 Abaqus有限元軟件簡介
- 3.1.2 單元螺栓結合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1.3 基于Abaqus二次開發程序與自帶接觸模型的分析結果對比
- 3.2 法蘭結合面的靜態特性分析
- 3.3 螺栓結合部螺栓頭結合面特性分析
- 3.3.1 螺栓頭結合面的變形規律
- 3.3.2 螺栓頭結合面的等效變形模擬
- 3.3.3 螺栓頭結合面的試驗驗證
- 3.4 螺栓結合部螺紋結合面特性分析
- 3.4.1 螺紋結合面等效變形規律
- 3.4.2 螺紋結合面的試驗驗證
- 3.5 本章小結
- 第4章 螺栓結合部的剛度等效處理方法
- 4.1 多螺栓結合部剛度解析模型
- 4.2 四節點螺栓結合部等效模型
- 4.3 六節點螺栓結合部等效模型
- 4.4 螺栓預緊力的確定
- 4.5 螺栓結合部等效模型的試驗驗證
- 4.5.1 有限元分析模型
- 4.5.2 試驗模型及測試方法
- 4.5.3 等效模型與試驗模型的對比分析
- 4.6 多螺栓結合部的靜態特性分析
- 4.7 本章小結
- 第5章 考慮螺栓結合部接觸特性的力學建模
- 5.1 螺栓結合部接觸特性等效原理
- 5.2 基于虛擬材料層的螺栓結合部動態等效模型
- 5.3 螺栓結合部虛擬材料層的物理參數求解
- 5.3.1 虛擬材料層的彈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求解
- 5.3.2 虛擬材料層的厚度
- 5.3.3 虛擬材料層的密度
- 5.3.4 螺栓結合部等效黏性阻尼
- 5.4 螺栓結合部虛擬材料層的等效模型驗證
- 5.5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本書特點 更新時間:2024-08-05 15:44:00
推薦閱讀
- 中外金屬材料手冊
- 電沉積鎳基合金技術
- 老查做模一千零一招(第二卷)
- 刀具材料和難切(磨)削材料加工技術
- 數字射線檢測技術
- 模具裝配、調試、維修與檢驗
- 機械制圖試題集
- 實用鋼鐵材料手冊(第3版)
- UG NX 8.5數控加工自動編程經典實例(第3版)
- UG NX 12.0模具設計完全學習手冊
- 結構鋼熱處理技術數據手冊
- 實用鉚工手冊(第二版)
- 現代焊接工程手冊·管道卷
- 焊工36“技”
- UG NX 12.0數控編程教程
- 機床夾具設計
- 模具設計與制造(第二版)
- Creo 6.0模具設計教程
- 柔性板材漸進成形技術與裝備
- 鉗工知識與技能訓練
- 數控加工實訓
- 設計師職業培訓教程:CATIA V5-6 R2014中文版模具設計和加工培訓教程
- 電焊工操作技術問答
-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
- 鎂合金及其加工技術
- UG NX8數控加工全解視頻精講
- 合金相圖的識讀
- 熔模精密鑄造實踐
- 模具制造技術應用與綜合技能訓練
- 化學鍍技術10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