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全書
經絡類著作。前編明沈子祿撰,后編徐師魯撰,清尤乘重輯。二卷。子祿字承之。曾撰《經脈分野》(即此書前編)。師魯吳江(今屬江蘇)人。嘉靖進士,奉命冊封周藩,閱歲歷轉左給事中。儒而兼醫。得子祿書稿,為之訂正續編并作序。名續編為《樞要》,更名全書為《經絡全書》。前編撰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后編撰于萬歷四年(1576),乘重輯刊于康熙九年(1668)。前編記述全身體表部位名稱凡八十八條,逐一詳引博考《內經》等書文字,并論述經絡循行交會;后編列原病、陰陽、臟腑、營衛、經絡、常經(即十二經)、奇經、人迎氣口、三部、診脈、清濁、虛實、客感、傳變十四篇。均考《內經》及后世醫籍有關經絡論述,參合己見加以發揮,對經絡學說術語進行較系統整理。書末附有音釋。對研究經絡學說頗有參考價值。有《臟腑性鑒·經絡全書》合刻本,《博物知本》本及抄本。
·7.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