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在各申報單位報送的技術文件的基礎上,經必要的審核、編撰完成的,包括30項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與28個示范工程,簡明地介紹了各項實用技術及示范工程的適用范圍、基本原理、工藝流程、技術指標、效益分析及技術服務等內容。本書可為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用戶單位的污染減排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環境科學 ·9.1萬字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為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環境經濟政策評價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本書將利用多種仿真建模和預測的定量方法來綜合評價環境經濟政策,并以京津冀地區為例進行實證分析。
徐峰 相楠 ·環境科學 ·13.4萬字
本書研究了西方生態現代化理論的代表人物、核心觀點、產生背景、發展歷程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比較了其與一些主要的環境社會學理論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包括中國在內的相關國家實踐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入反思。作者指出,生態現代化理論的核心關切是西方式的“現代化”是否可以在生態危機的背景下持續推進下去,以及基于西歐實踐所概括出的“生態現代化”模式是否具有全球的普適性。作者認為,作為西方學者對現代工業文明轉型的一種探索,生態現代化理論所強調的一些具體觀點不乏借鑒利用的價值,可以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作出貢獻,但是其與中國基于自身發展實踐而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有著一些本質性的區別。全球各國追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多樣化的實踐以及自主性的理論創新,有可能預示著生態現代化理論的發展正在進入“全球共構”階段,最終有可能促成更加具有全球包容性和指導性的新一代的理論形態。
洪大用 馬國棟等 ·環境科學 ·16萬字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我國水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分析了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的環保政策,精選了“十三五”以來我國水污染治理領域先進、實用的技術及裝備,涉及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村污水、黑臭水體、流域治理、污染應急等多個方面,這些技術及裝備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國水污染治理技術與裝備的發展水平。本書既面向治污企業,為治污企業推薦先進、實用的技術及裝備,同時也可供水污染治理領域技術及管理人員、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相關專業人員參考使用。
石巖 許丹宇 胡華清主編 ·環境科學 ·10.8萬字
寧夏半山半川、富饒美麗,引黃灌區素有“塞上江南”之稱。但就寧夏整體而言,干旱少雨,地形地貌變化大,地質構造復雜,是生態資源環境脆弱的地區,也是全國自然災害嚴重的省區之一,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干旱、地震、冰雹、洪水、泥石流、滑坡、農林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的挑戰和威脅,不斷對人民生命財產和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且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也相應增加,其不利影響日趨加劇。
張思源 ·環境科學 ·9.8萬字
《生態文明建設知識簡明讀本系列叢書:生態文明建設知識簡明讀本(知識篇·普及版)》從偏重生態文明建設最新知識的角度剖析了農業生態學、工業生態學、金融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民族生態學、文化生態學、應用生態學、分子生態學、污染生態學、植物生態型、生態現代化、自然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退化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商業生態系統、生態系統進化、地球生態平衡、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規劃、生態系統管理、生態系統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30個專題。
涂同明 涂俊一主編 ·環境科學 ·13.6萬字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是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地位顯赫。本書分為三部分:價值篇、可持續發展篇、保護與建設篇,集學術性、知識性、實用性與普及性于一體。
姚紅義 ·環境科學 ·11.7萬字
本書在對農戶環保行為特征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新制度經濟學,構建了農戶生活垃圾處理的行為選擇和支付意愿的內外維度模型。使用全國5省101個村莊共2028個樣本農戶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生活垃圾收集設施的便利性、村莊布局、受教育程度顯著影響農戶生活垃圾處理的行為選擇;環境意識、受教育程度、是否提供生活垃圾處理服務等變量顯著影響農戶生活垃圾處理的支付意愿概率及水平。總體上來看,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中,農戶面臨著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硬件”缺失和環境意識低下的“軟件”缺失的雙重約束;農戶對于環境類公共產品的需求強烈,但支付意愿較低;村依然是生活垃圾處理服務供給的主體,增加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服務供給能夠改善農戶的行為選擇,提高其支付意愿。
程志華 ·環境科學 ·10萬字
本書圍繞信息產業革命第三次浪潮的物聯網及其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展開,較全面地闡述了物聯網和生態環境物聯網的概念,梳理了物聯網和生態環境物聯網的技術及應用,分析了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本書對物聯網的概念內涵和外延進行了綜述,并對全時域、多層次、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物聯網體系進行了分析,旨在厘清物聯網及生態環境物聯網的技術核心,同時還對國內外物聯網典型應用案例進行了梳理,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現狀、模式進行了分析。本書結構完整,內容詳實,具有較好的知識性、系統性、實用性和指導性,可作為物聯網從業者和生態環境保護愛好者的技術參考書籍或培訓教材。
陳書義 徐建編著 ·環境科學 ·17.7萬字
本書以湖北為例,系統分析了湖北省農村環境現狀,提出了全省農村環境保護戰略目標和污染防治任務,結合環境要素分布規律和農業農村環境現狀,進行了農村生態環境區劃,并針對各區域環境特點特點,提出了環境對策。本書還針對湖北省農村環境問題,通過技術評估與遴選,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固廢處理、農田污染防治、農村生態修復等方面推薦了適宜于湖北地區使用的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技術。
李兆華 趙麗婭 ·環境科學 ·15.1萬字
當前,生態環境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書圍繞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觀念革新、實踐創新和制度構建等問題,闡述了生態文明的本質內涵、現實反思、理性構建等內容,全面分析了中國當前環境素質、自然資源、綠色金融、綠色科技、綠色消費、環境外交和環境制度等發展現狀,提出中國生態文明建沒的戰略路徑和政策建議。
郝清杰 楊瑞 韓秋明 ·環境科學 ·13.8萬字
《寧夏水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研究》基于對寧夏以黃河干流為主的地表水,以城鄉水源地為主的地下水環境現狀、功能和問題的研究,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區域水環境質量狀況及污染特征,優化環境監測任務,明確水環境保護目標,探討水環境質量與污染物總量的相關性,建立健全環境風險源數據庫,及時跟蹤和發現污染源的環境風險隱患,提出水環境預警體系建設方案。
鄭忠安主編 ·環境科學 ·15.1萬字
本書記錄了在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領域內,以民間的行動者和行動型研究者的角度,所看到的進展、努力、積攢的經驗以及面臨的瓶頸。全書分為總論、資源和能源、經濟和技術、環境污染和治理和社會公平五部分,探討了推動綠色經濟過程中所面臨的復雜性以及發展模式可能發生的轉變,分析了經濟發展過程中在氣候變化、能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土地利用、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工業綠色轉型、財政金融和環境友好技術轉移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面臨的問題,書中還介紹了當前面臨的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對社會公平、經濟上消除貧困、國家能力建設和國際合作等方面所提出的合理建議。
孫姍 ·環境科學 ·17.3萬字
按照國務院對地理國情監測工作總體部署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發展需要,在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貴州省普查工作完成后,自2017年起,貴州省以每年6月30日為時點,持續開展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主要監測地表覆蓋變化,直觀反映水草豐茂期地表各類自然資源的變化情況。在符合國家監測規范成果的基礎上,分析選擇了適合自然保護區監測的指標體系,開展了以保護區為單元的監測和基本統計工作。本書根據2017—2019年度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和相關專題信息,選擇了貴州省行政區范圍內的16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為監測對象,監測統計形成報告、生成圖表,組成全書內容。全書共分四章,第1章緒論,第2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3章省級自然保護區,第4章結束語。第2章與第3章是本書主要內容,以獨立的自然保護區為統計單元,依照保護區概況、地形、植被、水域、荒漠與裸露地、人工堆掘地、交通網絡、居民地與設施等的順序安排,按照相應的地理國情基本統計指標和統計流程,生成相應的統計報表,形成相應的統計數據,用圖、表的形式表達基本統計成果內容。
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編著 ·環境科學 ·5.7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人工林木材解剖和物理特征對木材碳素儲存量的影響、不同經營措施(立地條件、氣候條件、培育措施)對木材碳素儲存量的影響、木材碳素儲存量的分形研究、木制品碳素儲存周期的評價、木材的綠色保障等研究內容,彌補了我國木材碳素儲存研究的不足,為提高木材碳素儲存量、定向經營高固碳效果的人工林紅松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數據支持。
秦磊 郭明輝 李堅 ·環境科學 ·8.1萬字
從黨的十七大開始,中國逐步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九大更是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深圳作為改革開發的排頭兵和試驗田,改革創新是其歷史使命和強大動力,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高瞻遠矚,不斷開展實踐探索,早在2007年,就旗幟鮮明地提出“生態立市”的戰略方針,2008年被環保部選定為首批生態文明試點地區,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嘗試,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蓬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本書以“五位一體”為脈絡,理論探討結合實踐探索,系統梳理了深圳的生態文明戰略選擇,以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主要做法,總結生態文明領域的主要經驗,并展望了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新定位和關鍵路徑,對于國內其他地區有重要參考借鑒意義。
車秀珍 邢詒 陳曉丹 ·環境科學 ·17.3萬字
本書收集整理了青海省草地生態監測常見植物二百多種,介紹了草地生態監測工作主要技術方法,旨在為科學、高效開展生態本底調查和草地健康評價等工作提供基礎資料,為草地生態監測工作的開展及植被種類識別提供基礎。本書可供草業科學、生態學、植物資源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和相關專業人員參考使用。
聶學敏 蘆光新 范月君主編 ·環境科學 ·5.8萬字
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前提條件,更是人類文明不斷繁衍的重要基礎。本書基于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視角,對這一區域在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方面的現狀、挑戰、未來導向進行闡釋,重點分析香港和深圳在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進程中的實踐與探索,在認清深港合作的現實條件下,對深港兩地在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障礙、目標、內容、機制和措施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烏蘭察夫 方浩文 張顯未 ·環境科學 ·17.4萬字
本書聚焦既有城市供熱系統低碳清潔化演進技術研究,包括:室內供熱系統分階段降低運行參數,城市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低溫區域供熱系統及其熱源;基于既有供熱系統的低碳清潔化能源站設備的優化配置;基于既有區域能源系統的低碳清潔化熱源的優化配置;建立了熱電協同調度的優化模型等,為區域供熱系統熱電一體化調度提供了算法。本書為第四代區域供熱系統奠定了基礎。本書可供城市供熱、供電、可再生能源等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作為高等學校師生的參考資料。
王晉達等 ·環境科學 ·6.3萬字
本書是環保公益項目“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效果評估及協同預警研究”(201009066)的研究成果。通過建立模型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與效應,探討各種治污減排對策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主要內容包括: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構建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模型,建立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影響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治污減排與經濟結構調整之間的協同、預警指標體系;通過對地區、重點行業的研究,實證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效果,得出治污減排目標實現對結構調整的優化建議。
牛海鵬 ·環境科學 ·1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