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系統地梳理銅冶煉行業水污染特征的基礎上,開展了水污染源的解析,闡明了銅冶煉行業的重點污染源和重點污染物,主要介紹了銅冶煉行業水污染概論、銅冶煉行業水污染源解析、銅冶煉行業水污染控制技術評估、銅冶煉行業水污染控制技術、銅冶煉行業水污染全過程控制技術展望等內容。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性和針對性,可供從事水污染控制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邵立南 楊曉松等 ·環境科學 ·16.3萬字
本書是環保公益項目“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效果評估及協同預警研究”(201009066)的研究成果。通過建立模型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與效應,探討各種治污減排對策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主要內容包括: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構建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模型,建立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影響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治污減排與經濟結構調整之間的協同、預警指標體系;通過對地區、重點行業的研究,實證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效果,得出治污減排目標實現對結構調整的優化建議。
牛海鵬 ·環境科學 ·16.3萬字
綠色化同網絡化、敏捷化、集成化是當今制造業呈現出的新的發展趨勢,綠色制造模式又是我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的一大思路。面向制造業建立起綠色產品評價體系,是制造業企業取向環保競爭戰略制定、綠色產品開發決策、設計方案評價選優的重要基礎,是關系到綠色制造這種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能否在我國制造業企業得以很好實施的一個關鍵平臺,也是產品評價領域上日益受到人們重視的具有開拓性的研究課題。本書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制造業綠色產品評價體系研究與開發》(編號70472034)的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制造業綠色產品的生命周期、多生命周期及其成本和收益的測算模型,綠色產品多屬性全生命周期結構模型,制造業綠色產品的設計方案評價、競爭力評價、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及流程和方法,網絡環境下包含制造業綠色產品的設計方案評價、競爭力評價和綜合評價在內的評價系統軟件等主要內容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張青山等 ·環境科學 ·16.2萬字
本書研究了西方生態現代化理論的代表人物、核心觀點、產生背景、發展歷程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比較了其與一些主要的環境社會學理論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包括中國在內的相關國家實踐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入反思。作者指出,生態現代化理論的核心關切是西方式的“現代化”是否可以在生態危機的背景下持續推進下去,以及基于西歐實踐所概括出的“生態現代化”模式是否具有全球的普適性。作者認為,作為西方學者對現代工業文明轉型的一種探索,生態現代化理論所強調的一些具體觀點不乏借鑒利用的價值,可以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作出貢獻,但是其與中國基于自身發展實踐而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有著一些本質性的區別。全球各國追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多樣化的實踐以及自主性的理論創新,有可能預示著生態現代化理論的發展正在進入“全球共構”階段,最終有可能促成更加具有全球包容性和指導性的新一代的理論形態。
洪大用 馬國棟等 ·環境科學 ·16萬字
我國正處在城鎮化中期階段,環境污染、生態保護等問題迫在眉睫,生態規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開展生態規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本書從復雜動力學理論視角出發,以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旅游規劃、生態規劃為基礎研究,進行跨界和包容性研究,以此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構建了生態系統動力學模型,結合實際案例,提出了生態規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對生態修復、共建共享的進行了深度思考和探索,呼吁每一個子民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費明明等 ·環境科學 ·16萬字
當前,自然資源保護、開發、利用與生態修復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已成為自然資源治理的重要環節,與之相關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也正是國際智庫關注的焦點。歷時百年“求解”,國際社會在自然資源領域凝聚了一批由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科研院所等多方參與的科研力量,形成了一批全球智庫,積淀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為了幫助我國各級政府、大學及科研院所及時跟進世界前沿研究,了解國際上在自然資源保護、開發、利用與生態修復方面取得的成果,由自然資源部牽頭,匯集漢城大學(韓國)、安徽財經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的科研團隊,共同完成本手冊。全書按照各智庫和研究平臺的特點進行分類,分別按“聯合國機構、區域和國家政府智庫、非政府組織智庫、國際公約、國際論壇、科研院所”6個類型展開梳理,介紹了83個智庫和研究平臺的歷史和機制、前沿課題和典型成果,并重點譯介了代表性出版物。《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國際智庫手冊(輯)》將為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有針對性地了解生態保護及管理的世界前沿水平提供重要的參考。
姚霖主編 ·環境科學 ·16萬字
本書圍繞海上絲綢之路海區熱帶氣旋、大風、大浪和惡劣能見度等極端天氣及海平面上升等的影響與危害,開展針對地理環境特征、氣候變化情景、氣象水文要素、島嶼和海峽及港灣等孕險環境與承險對象的研究,包括敏感性、脆弱性和風險防范等自然環境風險分析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特別是針對現實存在的案例樣本不充分、評估信息不完備、決策知識不確定等問題,借助動態貝葉斯網絡、直覺模糊集、群決策場和信息流等工具方法和技術,通過構建風險評估與應急管理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開展自然環境風險評估、氣候變化情景響應、突發事件應急推演和航道安全研究。本書可供政府職能部門、管理機關、大氣海洋、環境生態、交通運輸、自然資源、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等部門的科研人員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張韌等 ·環境科學 ·15.9萬字
本書緊緊圍繞時下中國生態環境管理中的焦點問題,對美國相應的綜合性環境政策、空氣污染治理政策、水污染治理政策、土壤污染治理政策進行分析和研究,旨在為我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參考和借鑒。
李媛媛 楊君 耿潤哲 李麗平 劉金淼等 ·環境科學 ·15.7萬字
城市群作為城市化進程的必然產物,催生了環境、生態、流域等一系列問題。本書以美麗浙江建設實踐,如流域跨界水環境污染協作治理等為案例,借鑒國內外跨行政區域合作的先進經驗,探索突破行政區劃束縛、加強跨區域經濟合作的有效形式和途徑,以實現共建美麗中國之目標。
崔浩 ·環境科學 ·15.7萬字
《頤和園生態監測及保護成果論文集(2015—2017)》是頤和園在2015—2017年以來進行全園生態監測及保護治理、園林設施升級改造、濕地水體治理等重要科研、實踐工作的基礎上整理編寫而成的。本書共分為歷史溯源、實踐研究、成果轉化、可持續發展四個方向共計25篇論文,整體總結了頤和園在2015—2017年以來所做的科研、實踐工作,內容涵蓋頤和園在清漪園時期的植物景觀概貌的簡要介紹、皇家園林的建園規劃淵源;近幾百年來的建筑、景觀、植物配置的維護和改造方針、措施;古樹名木的保護和更新復壯;濕地動植物的動態監測及管理、改造;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規劃等。理論結合實踐應用,圖文并茂?!额U和園生態監測及保護成果論文集(2015—2017)》可作為園林、園藝、林學、建筑、景觀、城市規劃、野生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歷史、文學等相關科研工作者、管理者的參考用書。
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編著 ·環境科學 ·15.7萬字
本書以十九大精神為根本遵循,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其中諸多觀點與見解,例如對綠色發展理念基本內涵及其內在結構的看法,對生態文明歷史定位、本質特征、一般特征的看法,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動力整合的看法等均具有創新性。本書對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劉湘溶 ·環境科學 ·15.5萬字
本書介紹了一個前瞻性的、與當前國內外方法不同的工藝——“勢能增氧生態床”的研制、工程實例(鑒定以后至今的)以及科研思路和今后發展。采用本技術處理污水可以使直接運行費用比常規處理方法節省2/3~3/4。書中內容包括插圖中的開卷見績效、八面取經、八代研究、科研四路、當今狀況和今后方向以及生產應用。本書可供從事污水治理工作的科研院所和設計院的研究人員、環保企業和公司技術人員,高等院校環境專業師生參考閱讀。
陳鳴釗 馮騫 夏敏等 ·環境科學 ·15.4萬字
本書共分6章,內容包括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理論、大規模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和中國實踐、世行貸款黃土高原水土保持項目準備等。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辦公室 ·環境科學 ·15.4萬字
本書是根據十九大精神、四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等方針政策,對四川綠色經濟發展趨勢、小微型企業轉型壓力進行分析,提出綠色小微企業發展的建議,并從全省各級政府規劃、職能、機構效能等方面進行分析,建議政府轉換職能撬動多級主體,構建小微企業綠色管理體系,助推四川鄉村振興。
楊小川 ·環境科學 ·15.3萬字
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者開展社區保護已有一段時間,這期間有國際的合作,也有國內學者和環保工作者自己的探索。本書通過系列案例總結了長期以來在社區保護工作中所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并對每個案例予以專家點評,使人們更加全面的認識社區保護,為同行業者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教訓。全書分為三個部分:脈絡篇針對社區保護的演進、土地產權制度的演進、外部性問題以及社區保護思想進行探討;案例篇則介紹了圍繞不同的社區開展的保護活動的案例;思考篇則是對社區保護的經驗教訓、路徑選擇等的思考和總結。本書可供環保工作者、環保政策的制定者以及熱愛環保的人士參考。
倪玖斌 ·環境科學 ·15.3萬字
本書以我國西北干旱地區的典型湖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博斯騰湖為研究對象,通過遙感解譯、模型計算、現場監測等方法,系統解析了博斯騰湖水資源時空分布規律及演化趨勢、博斯騰湖污染成因、博斯騰湖湖濱濕地演變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博斯騰湖湖濱自然濕地生態修復綜合技術方案,以及博斯騰湖水污染防治與富營養化控制綜合治理中長期規劃技術方案。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性和參考價值,可供環境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地理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湯祥明 許柯 賽·巴雅爾圖 ·環境科學 ·15.3萬字
本書共10章,結構按大類食品劃分,主要包括食品工業固體廢物概述,固體廢物預處理及資源化技術,谷物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及應用實例,淀粉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及實例,酒類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大豆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及工程實例,餐飲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畜產品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及工程實例,水產品加工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農作物秸稈資源化技術及實例。書后還附有相關法律,供讀者參考。本書內容系統性、可讀性及應用性強,可供食品加工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環境保護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工程、食品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徐忠 趙丹編著 ·環境科學 ·15.3萬字
本書以廢鋼鐵、廢機電產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橡膠、廢塑料和其他資源如廢紙、廢玻璃等為主要城市礦產資源,首先分析各類城市礦產的類型、分布和市場情況,理清上下游關系,了解相關政策和技術規范,運用科技方法,找出每一類再生資源處理與利用的規律,選擇適當的工程手段和設備,做到無害化處理、高值化回收、循環化利用。通過產業鏈的建立,將產業的上下游在合理區域內銜接,節約了大量的能源、資源,為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書不僅適合高等院校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和能源專業相關師生閱讀,也可供資源綜合利用專業方向研究人員、城市礦產資源化處理項目的投資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
楊敬增主編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組織編寫 ·環境科學 ·15.3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通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綠色低碳技術是指能夠有效降低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防止氣候變暖的技術,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手段。本書共7章,主要內容包括國家“雙碳”目標的時代需求與綠色低碳技術發展概況,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低碳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與實踐等。本書可作為普及讀物,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的基礎知識,也可作為綠色低碳技術發展政策制定的參考資料,還可作為從事綠色低碳領域相關研究的科研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張士漢 溫全 洪競科 張巧顯 喬晗 梁鵬 王峣鵬 ·環境科學 ·15.2萬字
本書從公眾態度與行為角度入手,分析中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社會基礎。基于2003年中國CGSS調查數據,作者從各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公眾環境關心與行為的測量、影響因素及其理論與應用價值。
洪大用 肖晨陽等 ·環境科學 ·1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