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北京是雄偉的皇城,六個朝代的帝王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輝煌遺產,透過紅墻黃瓦,我們能看到歷代王朝的興衰,并從皇城、皇家園林巧奪天工的技藝中體味到中華文明的璀璨。作為系列書的第一本,本書將為您揭開紫禁城的神秘面紗,從一個不同側面感受一個個王朝逝去的背影。
張克群 ·歷史文化 ·4.7萬字
《中國傳統建筑十五講》依據作者在北大開授中國傳統建筑通選課的講義而成,該課程在北大很受歡迎,是歷年來最為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中國傳統建筑十五講》與通常講述中國傳統建筑的著作相比,突出了中國傳統建筑的人文特質,尤其注重思考在當下西方建筑觀念和建筑設計占據強勢的情況下,如何挖掘和發展中國傳統建筑中的精華。與此同時,作者也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筑的各種類型,宮殿、園林、佛塔、橋梁等,并配有大量插圖,與精湛的文字相得益彰。
方擁 ·歷史文化 ·19.3萬字
本書用活潑的語言、漫畫的形式,結合歷史故事,使讀者可以從整體上快速了解整個歐洲建筑的發展歷史,包括古典主義和洛可可是怎么雙雙出現在法國的,近代第一建筑是否只是座溫室,20世紀初歐洲建筑圈兒到底有多亂,等等。本書適合歐洲建筑愛好者以及喜歡建筑歷史文化的大眾讀者閱讀。
密小斯 ·歷史文化 ·5萬字
精選全國最具價值、最具特色的古鎮、古村、古民居,古代建筑群,以當地的建筑元素為主體,進行功能性、歷史性、溯源性的解讀,深入淺出的解讀,旨在讓大家通過對當地建筑的了解,更能深刻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地貌,領略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故事。
曹上秋 周國寶 ·歷史文化 ·7.5萬字
本書從上古時期開篇,一一再現了人類建筑的非凡智慧。金字塔五千年永屹的奧秘是什么?古羅馬角斗場是古代建筑的巔峰嗎?科隆大教堂是歌特式建筑的璀璨華彩嗎?克里姆林宮見證了俄羅斯帝國的興衰嗎?悉尼歌劇院是海浪托起的不隕的風帆嗎?盧浮宮剔透的水晶折射的是人類聰慧的心靈嗎……本書懷著景仰與虔誠的情懷,如數家珍般將人類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最美麗、最輝煌的建筑神話給予了生動、專業、翔實、有趣的記述。
陳文斌主編 ·歷史文化 ·15.3萬字
《圖文精解園林樹木修剪整形》系統介紹了園林樹木的基礎知識、園林樹木修剪整形概述、園林樹木修剪整形技術、喬木的修剪整形、花灌木的修剪整形、藤本類修剪整形、綠籬類及特殊造型修剪整形、園林樹木移植類修剪整形以及古樹名木的修剪整形。本書以實際操作技術為主線,將我國傳統園林樹木修剪技藝與當前國內外園林樹木修剪理念和技術相結合,文字簡明,圖解清晰,實用性強。本書可供大專院校園藝、園林、環境設計等專業的師生參考使用,也適合園林綠化管理人員及廣大花木愛好者閱讀。
韓玉林 朱旭東 趙九洲 ·歷史文化 ·13.1萬字
本書是一本以“人居環境藝術”為視角的中國古建筑藝術普及類書籍,分為兩章。第一章共七個部分,介紹了不同派系的古建筑,包括京派、晉派、蘇派、徽派、閩派、川派和其他派系,讓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國悠久以及豐富的古建資源。第二章共五個部分,以獨特的視角介紹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獨特之處,包括永恒智慧(道)、形制樣式(形)、建筑功能(器)、材料工藝(材)和裝飾藝術(藝)。本書不僅介紹了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特色,更突破傳統宏觀講解建筑的專業壁壘,著重以圖景教學的思路,直觀地普及建筑的美學,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賞中國古代建筑的魅力。
王國彬 ·歷史文化 ·8.9萬字
很早之前有這樣一個想法,用那些為世人矚目的中華經典背后的故事與傳奇,讓國人來了解中華的歷史、解析中華的文化。其實,無論是書法國畫、奇珍異寶、園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歷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尋常的內涵。這個了解、解析的過程,暫且讓我們將它命名為——“另類考古”。“另類考古”的過程是浪漫和神秘的,也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為世上還沒有哪一門學科能像它這般漫長的詭譎、突兀的輝煌與瞠目的神奇。況且,歷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讓自己的啞謎被人不經意地揭穿。這樣一來,每一個經典背后的故事在布滿謎思的同時,每每出人意外,又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人的眼球。當然,“另類考古”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考古的歷史”或是“歷史的考古”,但它所講述的故事無不與歷史的前進與人類的進步和創造力有關,所以它的內容注定是充滿挑戰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進入歷史文化的深處,了解文化背后的傳奇,是此書的最終目的。史實與傳奇合二而一,厚重與靈異經緯交錯,誘惑你的閱讀,牽引你的想象。告別枯燥繁雜的專業考試,走入豐富多彩的考古之旅。第三只眼看歷史,發掘湮沒已久的驚人真相。帶你進入一個波瀾壯闊的古代文明世界,為你揭開一個個千百年來困擾世人的歷史謎團。
陸明 ·歷史文化 ·11.3萬字
本書以符號學原理和場所理論為基礎,運用符號學和場所精神的相關理論方法對環境設計符號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對符號能指與所指的分析,闡述環境設計符號所具備的潛在意義,進而揭示環境設計造型符號在現代消費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
任永剛 ·歷史文化 ·7萬字
許超 ·歷史文化 ·7.1萬字
本書為作者七年考察中國將要消失的古民居的心得總結,涵蓋貴州、河北、山東、廣東、浙江、陜西、湖南、內蒙古七個省,涉及報京村、蔚縣、烏鎮、安化等三十余個縣城、村寨,完整記錄了這些地區古民居現狀,展現了古建之美。堪稱一部近百年民居建筑存在與消亡史。建筑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更是具有感情和溫度的人類活動載體。他們具有各自獨特的時間和生命,是能夠與人的精神世界發生關聯與作用的,是人類情思的具象化表現。是每一個紅塵過客寄托自己“存在”的方式。而在這其中,尤以見證人類生命和歷史的民居為。愿民居記憶永不消逝,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白永生 ·歷史文化 ·8.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擎天之柱——古代華表、帝堯為博采眾諫締造誹謗木、東漢時成為傳統裝飾石柱、明永樂年間建成天安門華表、我國其他地區的著名華表、榮譽象征——古代牌坊、由衡門演變而來的古老建筑、以宗教祭祀為主的廟宇牌坊、以表彰忠孝節義的節孝坊、以表彰建立功績的功德牌坊、作為地方標志的標志性牌坊等內容。
王金鋒 林風編著 ·歷史文化 ·7.3萬字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我國古建筑的基本概念及劃分類別,結合對我國現存各類古建筑火災形勢及保護現狀大量的調研和分析數據,對古建筑存在的消防隱患及火災風險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針對存在的消防危險性,從隱患排查、風險分析及評估、性能化防火的思路等多方面、不同角度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對策和保護技術。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古建筑的分類與建筑特征、古建筑的保護現狀與消防特點、古建筑的火災隱患及火災風險與性能評估、古建筑性能化消防安全保護技術等。本書可供高等學校建筑安全防火設計和古建筑消防安全保護研究專業及類似專業的師生使用,也可供從事古建筑火災防治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及古建筑管理部門、防火審查部門、火災風險評估部門、古建筑火災安全檢查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的消防管理人員參考查閱。
蒙慧玲 ·歷史文化 ·13.1萬字
本書是對伊東忠太1902年4月至次年6月在中國進行歷訪調查時所保存的5冊野外筆記原書進行了拍攝、整理、附加圖注以及解說等編纂而成。900余幅手繪圖片,包含建筑文物、風俗古跡,其中大部分圖片為彩圖。其中所繪建筑,因戰亂及自然災難,有的已損毀,有的已不復舊時模樣,伊東忠太的手繪筆記是中國建筑文物難得的歷史記錄。
(日)伊東忠太 ·歷史文化 ·8.9萬字
本書以希臘建筑師為開端,講述了西方世界的建筑和建筑師,介紹他們的人生歷程和主要建筑成就。圖文并茂,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建筑師及其作品在建筑歷史上發揮的獨特作用。被選取的建筑師及其作品是按照歷史的脈絡仔細篩選的,他們要么是在歷史的轉折期發揮過關鍵作用,要么給后來建筑設計的變革起到過鋪墊作用,有的甚至是左右了建筑設計的發展。
郭鴻 ·歷史文化 ·10.5萬字
劉丹華 周國寶 ·歷史文化 ·7萬字
本書是一部圖文并茂、縱覽中國建筑發展歷史的普及讀物。作者以開闊的視野,全方位展示了南北建筑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特別是在民居、會館、書院、祠堂等章節,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筑從北至南,由東至西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帶領讀者鑒賞中國建筑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要表現得精神氣質。
趙逵 李純 丁援 ·歷史文化 ·17.9萬字
本書以講座的方式,介紹中國小品建筑的產品、作用及其在建筑和藝術上的特點,從門樓、影壁而碑碣、堆石……引領讀者徜徉于獨特而神秘的中國古代建筑之中。近三百幅精致的照片和線描,使閱讀直觀而又賞心悅目;文字亦有小品的特點,曉暢,清雅,質樸,自然。
樓慶西 ·歷史文化 ·7.6萬字
隨著中國歷史的車輪沉重地邁進了近代,在列強的沖擊下,中國不得不向世界敞開了大門,各種異域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華大地。作為政治中心的古都北京首當其沖,沐浴在濃烈的“洋風”之下,各種洋式建筑紛紛拔地而起,為古都烙下了那個獨特時代的印記。時過境遷,在今天回首望去,這片濃濃的洋風未被歲月所沖淡,反而成為古都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閃爍著紛呈的異彩。除去各式風格的建筑外,北京還有著歷朝歷代留下的各種構筑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橋與長城,《八面來風》收錄了這部分構筑物的內容以饗讀者。
張克群 ·歷史文化 ·4.4萬字
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有著濃郁而獨特的文化與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徜徉于古都街頭,隨處可見歷代的建筑,在這些建筑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歷史建筑之美又體現在何處?打開《晨鐘暮鼓》,作者會如數家珍般將這些典故向您娓娓道來。
張克群 ·歷史文化 ·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