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講述了人類與瘧疾、艾滋病和流感的抗爭史。長久以來,人類世界與病毒的對抗從未停止,然而在人類好不容易克服一座高峰之后,病毒們又以令人驚嘆的變異速度重新收復失地,這是一段仍在書寫的歷史。當中包含當年烈性瘟疫的發生史,以及在未來世界能否卷土重來,末世殺手艾滋病毒是經過了怎樣的變異從與人類和諧相處到殺人于無形等故事。
王哲 ·人類故事 ·11.2萬字
喝白粥可以養胃?蘆薈膠真是萬能的?為什么說膠原蛋白無法直接被人體吸收?2元的維生素C和100元的維生素C,差別大嗎?你以為的“常識”,真是正確的嗎?這是一部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小百科,從臉上涂的、嘴里吃的,再到家里用,每一個健康小知識的背后,都有大量經過實驗檢測的數據作為支撐。本書將幫助我們破除有害健康且流傳甚廣的謠言,開啟自己與家人的優質新生活。
老爸評測 ·人類故事 ·6.7萬字
鼠疫、天花、黃熱病是人類歷史上致死率高的烈性傳染病,它們消滅了數以億計的人口,令整個人類世界聞之色變。面對大瘟疫,醫生們能做的,一度只能和巫師一樣。經過一代代人類精英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找到了對抗這些烈性轉染病的方法。鼠疫、天花、黃熱病似乎已經遠離人類世界、煙消云散,但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隱形殺手會不會又卷土重來?本書即呈現了這段科學史。
王哲 ·人類故事 ·10.3萬字
這部作品通過作者對整個外科史上一些有意義的人物和故事的簡述和評述,描繪出醫學發展到今天的一條主線:科學逐漸取代了愚昧,在這個過程中,那些真正探索人類生死病患的“小人物”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從《外科200年》紀錄片在電視臺播放、獲獎并受到公眾的喜愛,就是因為這些故事是和人類當前面臨的各種危機有關。隨著人類發展了先進的外科學,從而擺脫了很長一段每天都會遇到的生死威脅的歷史階段之后,我們對那段血淋淋而又無奈的歷史逐漸淡忘了。遠古的人類一直都是在那條生死線上博弈并發展出人類最初的、簡單的外科學認識,他們的每一次進步,都為今天的外科學放下了一塊基石。有位名人曾說過,我們對未來可以看得多遠,取決于我們對過去看得有多深。這也是這本書出版的目的所在。
李清晨 ·人類故事 ·12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了傳統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人類故事 ·6.3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人類故事 ·6.8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人類故事 ·6.7萬字
您對曲頸瓶、方程式、納米科技著迷嗎?您下定決心獻身科學嗎?您的發現有什么用處?或許毫無用處,然而一些科學家卻為此貢獻一生……他們是未獲賞識的天才還是離經叛道的研究者,是高超的發明家還是瘋狂的學者?在他們荒誕的實驗中,是否隱藏著真正的突破?本書非常謙遜地探討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現代社會對于科學的認識。“初看捧腹,過后引人深思”是搞笑諾貝爾獎的評選目標,本書作者選取了在其看來最有意義的14個搞笑諾貝爾獎。其中兩項揭示了外星人的古老傳說,兩項表彰神秘治療師的發現,兩項頒予當代煉金術士,兩項昭示了水的記憶中的悲喜劇,另有兩項物理學獎和三個有趣的經濟學故事,最后以與藝術和美的相關研究作為結束。
(法)亞歷姍德拉·克羅 馬德萊娜·韋西耶 馬德萊娜·韋西耶 ·人類故事 ·8.9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人類故事 ·6.2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人類故事 ·5.6萬字
所謂共生,并不是理想的適應,而是一種絕不舒服的妥協。日本傳染病專家山本太郎,講述人類歷史與傳染病之間的聯系:沒有共生,就沒有人類的未來。本書以傳染病為主題,從人類文明的起源開始細數傳染病與人類的愛恨糾葛,并討論了人類與傳染病在未來該如何共處。作者從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開始追溯傳染病與人類的關系,描繪了人類社會在面對傳染病的種種威脅時采取的各式姿態。文明之初,人類曾過著與傳染病無緣、非常健康的生活。隨著文明的進步發展,定居農耕以及野生動物的家畜化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然而文明成為傳染病的搖籃的同時,傳染病也為人類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作者細數了傳染病的傳播與近代世界體系、殖民地主義以及開發自然資源的關系。人類曾在發明抗生素后自以為已經完全戰勝了傳染病,卻在不久后的非洲大陸又發現了至今沒有研制出特效藥的埃博拉病毒。最后作者認為與傳染病的共生并非理想中那樣均衡的關系,而是無可奈何的妥協。與傳染病共生并不代表要放棄克服某種疾病的努力。作者在本書結尾處表示:“對于那些被病原體奪走的生命,作為一名醫生、一個從事醫學相關工作的人,我無法視而不見。”
(日)山本太郎 ·人類故事 ·6.6萬字
生活中并不總是充滿陽光,有時,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人措手不及。災難讓人不能承受卻必須承受,慘象使人不忍目睹卻不得不面對。本書介紹了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火山以及海嘯,闡述了災難給人們帶來的刻骨銘心的痛,告訴人們災難背后的故事,希望讀者通過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能喚起歷史的記憶,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保護自己,也保護人類,并珍惜現在的生活。
杰卿 ·人類故事 ·1.4萬字
本書以外國人看待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為切入點和主要內容,匯編了包括斯洛文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波黑前總理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原俄羅斯聯邦總統經濟顧問謝爾蓋·格拉濟耶夫、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志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等在內的多國前政要和知名專家近兩年的文章。這些文章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治理能力、中國道路等方面進行了解讀和分析。外國專家對中國抗擊疫情的行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中國在抗疫中所展現出的力量和擔當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國際社會只有攜手合作,才能戰勝病毒這一全人類的敵人。
劉元春主編 ·人類故事 ·4.7萬字
醫學界將處于意識清醒與腦死亡之間的狀態稱為“GrayZone”,遭受嚴重腦部損傷的病人或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常發生這種狀況,他們可能無法對外部世界做出回應,醫生和患者家屬也常以為他們無法思考,但有約20%的患者實際上是能感知到外界刺激的。AdrianOwen作為一位腦神經科學家,《IntotheGrayZone》是他對生與死的邊界探索,為你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本書是其摘要總結,為你快速梳理原書脈絡,掌握關鍵內容。
利民·鄧 ·人類故事 ·2.4萬字
本書是對西方社會日益明顯的社會衰敗現象進行田野調查的結果。結果顯示,西方社會各階層的倫理道德缺失,是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提出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作者還警告那些輸入西方生活方式的國家,要警惕在敞開大門發展經濟的同時不知不覺地被撒下衰敗的種子,建議這些國家保護自己獨有的語言,切莫為了迎合西方的需要和利益而改變自己。對于當前的中國來說,本書的觀點值得深思。
A·C·弗里奇博士 ·人類故事 ·2.2萬字
人體免疫系統綜合入門,馬特·里奇特爾所著《巧妙防御:非凡的免疫系統新科學》的必讀摘要。免疫系統每天保護人們免受細菌和微生物侵害。多數情況下,在保持人們健康和預防感染方面,它非常有效。但它很容易受到疲勞、壓力、毒素、高齡和營養不良的影響。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可能導致疾病和感染。不受控制的免疫系統可能會攻擊自身細胞并損傷自己的器官,科學家稱之為自身免疫,有20%的美國人受其影響。這本書講述了科學家們如何:發現T細胞和B細胞之類的物質。將他們的知識應用到拯救生命的疫苗和移植中去。深入研究免疫系統的微小碎片,構建機制藍圖。通過復制防御細胞來研制藥物。閱讀本書以更好地理解一個人類生物學中持久的奧秘。
利民·鄧 ·人類故事 ·2.2萬字
郭映熙編著的《世界名人未解之謎中國名人未解之謎》以知識性和趣味性為出發點,擇取了人類歷史上影響較大、有研究價值和廣受關注的名人未解之謎,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力爭為讀者提供權威、豐富、全面的名人信息,使讀者不僅能獲得知識上的收益,也將得到精神上的愉快體驗。
郭映熙編著 ·人類故事 ·28.8萬字
本書是《極限英雄》系列叢書之一。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披荊斬棘,克服困難,制造了工具,產生了語言,創造了文字,健全了大腦。縱觀人類的歷史,那就是一部向大自然不斷發出吶喊、挑戰的歷史。攀登絕壁、穿越密林、驅蛇打虎,克服困難無所懼;碧血黃沙、浩瀚無限、忍饑挨餓、走出沙漠笑天地……孤身天地獨行客劉雨田;走遍全球揚國威的潘德明;李愛德和馬晉安383天走了6100公里……本書向青少年娓娓講述了人類最輝煌的故事。
厲永斌 ·人類故事 ·6萬字
《中華通俗文庫》是香港中華書局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一套知識性普及讀物,旨在“通過通俗的文字和生動的細節,向讀者們介紹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文字和各種初步系統的知識”,踐行中華書局“弘揚中華文化、普及民智教育”的初衷。叢書共出版三百二十種,題材廣泛多樣,包括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名著節本、歷史常識、地理知識、科學百科、民間故事等,至今價值猶存。現精選五本帝王故事(秦始皇/漢高祖劉邦/曹操/唐太宗/成吉思汗),作為復刻版的第二輯,故事傳奇,家喻戶曉,既存《中華通俗文庫》之原貌,亦可見六十年前香港中華書局普及知識之努力。
中華書局編輯部 ·人類故事 ·0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