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哈爾濱城市音樂研究》是一本綜合性的音樂研究著作,旨在對現今活躍在哈爾濱城市中的各類音樂現象進行較為全面的田野考察和歷史梳理。本書圍繞基督宗教音樂、西方音樂所奠定的哈爾濱城市音樂基礎這個歷史發展主線,對哈爾濱城市音樂家、傳統音樂、大眾流行音樂、街頭音樂以及哈爾濱音樂廳在其百年音樂發展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各音樂類別之間的關系、發展機制、生存狀態及其今后的發展走向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關杰主編 ·地域文化 ·14.6萬字
2019年初,浙江工商大學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振興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戰略,整合不同學科力量成立浙江工商大學中國文史研究院。作為研究院成果的展現,本書將致力于對近現代以來江南社會歷史、文化與文學變遷的研究,考察近代中國社會大轉型中江南所充當的獨特角色和與眾不同的作用。本書也將涉及古代中國江南社會的文史變遷內容,努力打造江南文化的地方特色。
范家進 ·地域文化 ·18.8萬字
2021年9月15日至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將在陜西舉行。作為陜西的省會城市,西安將舉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的開、閉幕式和部分重要賽事。西安也由此向世界發出了“相約西安·筑夢全運”的誠摯邀約,為了更好地服務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運動員因十四運來到西安,深切感受到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圍繞“相約西安筑夢全運”全民宣傳的核心主題,從廣大青少年的角度,以全新的語言,全新的方式向中國和世界推介“新西安新名片”。積極引導本土新生代人群對西安市的深入了解,增強在校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生活、愛運動的良好情感,做好向來賓及世界推介西安的小小東道主。
萬波主編 ·地域文化 ·4.4萬字
本書作為與北京大學產業與文化研究院合作的“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智庫研究叢書”之一,以撫州為案例,討論了新時代文藝精品創作的標準、地方特色文化挖掘與解讀,以及文藝經典化和走出去的基本規律等問題,并對十四五時期撫州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提出了建議。全書既觀照文藝精品創作這一重要主題的一般規律,又有充分案例支撐,將這些規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闡釋,可以填補撫州文藝精品創作研究領域的空白,對于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意娜 ·地域文化 ·17.6萬字
浮梁自古被譽為“文獻之邦”,文風鼎盛,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眾多,底蘊深厚。作者韓曉光從事文史研究工作多年,《浮梁歷代名勝古跡記文箋析》旨在介紹浮梁歷代名勝古跡的獨特內涵,通過挖掘、整理浮梁深厚的文化積淀中那些影響力巨大的文明成果,反映浮梁人文風貌。收錄務求全面完備,內容務求精準詳實。希望該書能成為研究浮梁歷史文化、人文古跡、風景名勝的工具書。
韓曉光 ·地域文化 ·16.1萬字
本書以“聽三晉故事,賞三晉大美”為主題,以“傳承太行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為主旨,以時間順序為主線,以生動故事為串聯,呈現山西悠久歷史文化、優秀人物事跡、多彩自然景觀與典型風土人情。
杜鵑等編著 ·地域文化 ·10.5萬字
本書是寧夏藍皮書系列之一,全面總結寧夏2020年整個文化系統的面貌。全書從總報告、精神文化、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個案研究等各個方面,系統地介紹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文化事業發展情況,敘述全面嚴謹而翔實,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寧夏社會科學院 ·地域文化 ·18.2萬字
本書為寧波文化研究工程叢書之一。本書通過對寧波評話代表性傳承人張少策及其他相關的人物,包括曲藝從業人員、曲藝專家等的訪談,反映民國至今的寧波評話的發展歷史;以《寧波曲藝志》中提到的寧波評話為線索,對奉化、余姚、慈溪等評話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區尚健在的藝人群進行口述訪談,梳理這些地區從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評話發展狀況;對寧波評話觀眾群、書場管理人員進行口述訪談,描述寧波評話演出市場盛衰情況,反映了各個歷史階段寧波市民文化生活的變遷軌跡。
竺蓉等 ·地域文化 ·18.8萬字
《湘學研究》系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集刊,聚焦湘學研究的基本理論、湘學與國學的關系、湘學文獻搜集整理與研究、國內各地域文化與湘學的比較研究、湘學傳統與湖南現代化研究、湘學與當代湖南發展研究、湘學與當代中國發展研究等學術領域。本書是總第15輯,分為湘學精神、湘學人物、湘學學統、湖南歷史文化、湘學文獻整理與研究五個部分。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 ·地域文化 ·11.6萬字
2017年8月,成立了以蔡奇為組長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并全面開展相關工作,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向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下達了“首都文化內涵挖掘”的課題項目并出版《首都文化研究叢書》。該叢書主編為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沈湘平。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研究報告,并得到市委領導的進一步指示。本書為該叢書之一種,對北京的京味文化進行了系統的梳理。
王旭 ·地域文化 ·18.1萬字
秦東境內華岳高聳,黃渭洛三河匯流,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素有“山河圣地,八省通衢”的美譽,不僅自然風光壯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自古以來,無數歷史名人詩壇巨子為之傾倒,留下了大量歌詠的詩篇;境內各縣市的“八景詩”,更使這片神奇熱土的自然人文景觀熠熠生輝。為發掘、整理、弘揚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本書的兩位著者多年以來在現存的有關文化典籍中細心爬搜、輯錄,精心選擇,共選取歌詠該地自然人文景觀詩歌四百余首,認真加以注釋,以期在保存這份珍貴文化遺產的同時,為新時期該地的經濟文化建設作出貢獻。
嚴安政 曹靜 ·地域文化 ·18.2萬字
本書是作者采取文獻梳理和實地考察結合的方法進行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地名文化研究的一次嘗試。在大量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從隴山開始,到玉門關、陽關結束,作者對考察沿線重要的自然地理實體和社會人文要素類地名計160余條,逐一進行考察和實證。由于作者自身的學術積淀和研究方法難以達到對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地名文化巨細無遺的程度,因此疏失在所難免。其中錯誤和未盡之處,敬祈海內智識,不吝賜教。
武江民 黨國鋒 武優善 趙軍 ·地域文化 ·19.8萬字
《浮梁歷代名勝古跡詩歌選注》是歷代浮梁詩歌作品的解讀,作者繼承古代傳統做法,一是博引相關材料,翔實而可信,二是就精彩處作簡要的藝術賞析,對“詩眼”的闡明尤能切中要害。作者在力求篇篇可讀的基礎上,兼顧各種篇幅、體式、風格等,以滿足讀者多方面的審美需求。作者對每一首作品的創作背景、語言藝術、思想意境等進行深入淺出的評析,使普通大眾能清晰地了解歷代詩人名家在浮梁的創作情況,從而了解浮梁古代詩歌發展的歷程和概況。
韓曉光 ·地域文化 ·11.2萬字
波西米亞人的精神苗裔所寫的“笑忘書”,以特別的生命行走方式,發現也許你去過但似乎又從未去過的歐洲。本書不是心靈讀者,更不是旅行攻略,它是波西米亞人的精神苗裔所寫的一部“笑忘書”,它采用一種特別的生命行走方式,正告它的讀者,自由比什么都重要。遇見藝術:高煬《為無名山增高一米》、巴特羅公寓、圣家族大教堂、凡·高墓地、賽尚《泉》、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遇見故事:向房客布置作業的大學教授、收集黑膠唱片的房東、摳門房東、在爺爺餐館幫忙的腳踝紋著“夏”字的希臘青年、吼“我”的男人、親“我”的大媽……遇見成長:孤獨是孤獨人的功課。我完成了它。我開始在現實里做夢,在夢里活出自己的現實。遇見另一種生活:在布魯塞爾游蕩的英國女人、行動大于語言的R姐、闖蕩西班牙的阿根廷女孩、女鐵匠、做煙斗的爺爺……在這本書中,文字很輕,風景很大。它發出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令人著迷,不可思議。建議你只讀一遍就好,閱后即焚,因為它的主人不懷好意,她在誘惑你拋開現在唯恐失去的事業和生活。
葉丹 ·地域文化 ·7萬字
本書是清代廣東番禺舉人崔弼輯錄的一本完整記載廣州南海神廟歷史的資料集。約成書于嘉慶五年,后人續有補充,共八卷。全書內容豐富,涵蓋了南海神廟相關的大量碑刻、史實、傳說、民俗等資料,是研究南海神廟歷史的重要文獻。今整理出版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所藏光緒八年刻本為底本,參校他本進行標點、注釋。
崔弼 ·地域文化 ·19.5萬字
《湘學研究》系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集刊,聚焦湘學研究的基本理論、湘學與國學的關系、湘學文獻搜集整理與研究、國內各地域文化與湘學的比較研究、湘學傳統與湖南現代化研究、湘學與當代湖南發展研究、湘學與當代中國發展研究等學術領域。本輯為《湘學研究(2023年第1輯總第21輯)》包括民國時期湖南的木材日常消費、長征時期紅二、六軍團在懷化的三次重大行動研究和方志所見李元度佚文五則考釋等論文。
鐘君主編 ·地域文化 ·15.3萬字
在中國各民族的空間布局中,海南島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海南島背靠大陸,面向大海,與南中國海區域天然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無論地理上還是文化上海南島都屬于中國大陸文化的邊陲,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島嶼文化”形態。不管歷史時期還是現代社會,海南島都保留了很多大陸文化的印記,與大陸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對海南島的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應通過梳理不同歷史時期族群間的交往方式和互動往來,充分重視文化和社會網絡的復雜性。海南島以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在區域研究的視角下具有巨大的討論空間。作為一個文化發展較為晚近的島嶼,其文化的外源性十分突出,即在黎族本底文化的基礎上,由漢、苗、回、疍家等民族或族群文化,以及近代華僑文化、農墾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種文化長期相互碰撞、整合生成的一種具有獨特個性的文化類型。海南島亦是中國聯系東南亞社會的交通樞紐,因此海南島的民族研究在中國人類學的學術版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集匯聚了近年來在海南島調查研究的成果,涉及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研究,以及疍家漁民、華僑研究以及海南島西部沿海古鹽田的研究。這些研究均基于研究者在海南島進行的田野調查,是關于不同視角下海南島社會文化較為全面的呈現。
麻國慶主編 ·地域文化 ·17.9萬字
國家著力于建設文化強國,建立文化自信,這有力的推動著我國的文化建設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發展。蓋章本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很好的媒介和具體呈現。作為收藏、蓋章愛好者來說,通過蓋章讓他們能在旅行中獲得樂趣和紀念價值,承載了屬于自己的一段回憶和時光。同時通過蓋章體驗獨特的文化活動,更好地融入當地文化氛圍,更深入了解歷史文化。在旅游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呈現出足夠的旅行儀式感。本書由專業插畫師來精心設計,內容緊扣經典景點、建筑,集藝術實用性于一本。
薄海編 ·地域文化 ·1334字
《湘學研究》系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集刊,聚焦湘學研究的基本理論、湘學與國學的關系、湘學文獻搜集整理與研究、國內各地域文化與湘學的比較研究、湘學傳統與湖南現代化研究、湘學與當代湖南發展研究、湘學與當代中國發展研究等學術領域。本書是總第14輯,分為湘學專題、湖南人文歷史、湘學文獻研究、書評四個部分。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 ·地域文化 ·17.3萬字
莒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厚,與齊文化、魯文化并稱為“山東三大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莒文化不僅在歷史上留下了珍貴的物質遺存,其精神亦深深積淀在今人的生活實踐中,歷久彌新。本書以前人研究為基礎,從地域文化視角探討莒文化的實體內涵和表現形式,探討莒文化與齊魯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關系,追溯這一地域文化觀念變動的歷史過程,梳理莒文化的多樣態文化資源,立足于新時期“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布局對區域發展的要求,闡述地域文化對區域發展的現實價值,進而對莒文化開發乃至地域文化的發展手段與路徑展開進一步思考,力求為新時代地域文化開發與區域發展提出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
劉永凌 ·地域文化 ·1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