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地工開物——追蹤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作者詳實細致地記錄了眾多即將消逝的中國民間手工藝技術,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嚴謹的民間手工藝生產領域的工具書,更是一本集文化旅游、閱讀欣賞、具有實用收藏的閑書,可隨時隨地地翻閱。從容而詼諧的文字,引人入勝的故事性人物和情節,手工精心繪制的內容豐富的圖片,將使每一個讀者在深入接觸、了解美不勝收的民間手工藝術與神秘的傳統江湖術業之外,輕松融入作者用文字和圖片營造的愉悅旅程和精妙書寫中。
蔡成 ·地域文化 ·11.6萬字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與詩詞曲一樣具有高度文學性和美學意義,而它的實用性則是詩詞曲所無法比擬的。春聯增加喜慶的增加節日氣氛,婚聯贊頌婚姻的美好,壽聯祝愿老人長壽,挽聯則寄托對逝者的緬懷。
東籬子編著 ·中國文化 ·13.1萬字
西雙版納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的地域單位,常是學者觀察、研究的整體對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實踐,更是人類學者理解人群組織方式、闡釋社會運行機制的主要課題。本書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將家庭、村寨的社會組織與傣泐神靈崇拜、佛教信仰實踐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闡述,提出傣泐在“歡”的觀念指導下,主要是通過儀式實踐實現人群的結合,在動態中建立社會秩序的同時,完成理想家園的文化建構。
徐偉兵 ·民族文化 ·14.7萬字
《形象史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的中文學術集刊。本輯分為器物與圖像、禮儀與宗教、古建與環境三個部分,主要探討了器物與圖像、禮儀與宗教、古建與環境在形象史學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歷史遺存與政治、宗教、文化藝術一體化的關系,為以后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劉中玉主編 ·文化史 ·16.5萬字
苗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就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而言,苗族先民曾給出過極具智慧的詮釋,并將共生觀念付諸實踐行為,且形成了一套比較穩定的苗族傳統生態消費文化。基于此,本書以苗族傳統生態消費文化為主題,在“共生”主調下,從文化共生邏輯、共生實踐和共生規范三個維度深入探討隱藏在民族傳統文化深層意義背后的生態消費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生態文明社會的構建路徑。
包龍源 梅軍 ·文化研究 ·13.2萬字
不同地區因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水平、政策導向等存在的差異,文化產業發展呈現不同的特點。本書以文化資源大省河南為例,從文化資源稟賦、產業化路徑、文化品牌培育、政策方向等多個視角對河南省文化資源的開發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其中,從文化資源概況、文化產業競爭力視角梳理了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和現狀,從文化旅游業、新興文化產業視角探討了河南省文化資源產業化的路徑,從文化品牌、文化政策視角厘清了河南文化資源轉化的思路。
侯燕 ·文化產業 ·9.1萬字
園區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研究園區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延長并優化其生命周期是文化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本書以生命周期理論為主要切入點,以文化效益、生態經濟與商業模式為支撐,通過對園區生命周期的階段劃分、特征和國內外案例的研究,全面探討園區發展的生命機理,探討影響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的一般性規律和普遍性問題,為我國文化產業園區的優化升級轉型提供理論借鑒。
楊劍飛 ·文化產業 ·11.3萬字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其文化、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在國際社會備受矚目。在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北京文化的對外傳播具有典型意義。本報告關注2016~2017年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的整體發展狀況,對其進行調查、分析和預測,圍繞藝術、旅游、新聞出版、民間外交主題展開論述,力求揭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的新形勢對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產生的影響,并分析其規律,預測其發展趨勢。
邱鳴 梁虹主編 ·文化交流 ·14.9萬字
本書以特定主題研究的方式為讀者介紹了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希臘傳統和希伯來傳統。其中希臘傳統包括希臘神話傳統(以及希臘文學傳統對神話傳統的改寫與重述)和希臘哲學傳統,希伯來傳統包括舊約傳統和新約傳統。本書的特色在于探究兩種傳統內部的悖謬與沖突——希臘神話傳統與希臘哲學傳統的關聯與沖突、猶太教傳統與基督教傳統的關聯與沖突。實際上,西方文明傳承兩千余年的內驅力恰恰在于這種悖謬與沖突——希臘傳統與希伯來傳統之沖突、兩種傳統內部的沖突,促使西方文明在悖謬中思考、在沖突中發展。
楊慧 ·文化研究 ·19.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