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特定穴臨床應用》立足于針灸學最為精華的內容——特定穴的理論和臨床應用,本著從易到難、由簡入繁的指導思想,按原穴、絡穴、俞穴、募穴、郄穴、八會穴、下合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五輸穴的順序重點介紹這些特定穴的臨床應用,其信息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每一類特定穴之后,都附錄了作者新編的、朗朗上口的歌訣;并圍繞它們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之處,開展一些討論,以期擴大讀者的臨床思路,并能對后學者起到授業解惑、指點迷津的作用。
王啟才等主編 ·中醫 ·44.4萬字
由于真實世界研究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意愿選擇治療措施開展長期評價,能夠評價基于臨床實踐的綜合效應,適應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特點,在中醫領域應用的潛力巨大,但在系統性開展使用真實世界證據進行臨床評價和監管決策的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行業內缺乏系統的知識和方法的介紹,期刊雜志發表的文章較少,多見與學術會議和培訓班講座的階段,與中醫藥的結合還有諸多問題尚待解決和探討。例如,真實世界臨床研究的概念和原理,中醫真實世界研究的特點是什么、研究內容涉及哪些方面,研究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等。本書針對以上問題,結合編委們的學術背景,深入淺出地介紹真實世界研究及其在中醫領域應用的方法及案例。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對真實世界研究基本原理的介紹、基于經典設計的真實世界研究設計、真實世界數據的利用開發與研究設計、真實世界研究過程及質量控制,以及以具體實例展現真實世界研究在中醫腦病、心血管疾病、肝病、腎病等領域應用的前沿進展,在中醫證候、安全性、經典方藥與診療技術、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等方面的應用。
劉建平 高穎主編 ·中醫 ·37.9萬字
本書介紹了中老年常見病,每病按概述(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飲食宜忌(飲食原則、飲食搭配藥膳食療方及禁忌)、藥物禁忌(中西藥物治療及禁忌)進行了詳細闡述。該書內容豐富,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科學實用,既適合廣大醫護人員閱讀參考,也可作為防治中老年常見病的家庭科普用書。
孟昭全 路芳 ·中醫 ·38.9萬字
《壽世秘典》十八卷,清·丁其譽編,成書于1673年,現存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維揚丁其譽頤吉堂刻本,現藏于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存九卷)和甘肅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存十四卷)。兩館合璧出版有影印本面世。第1卷為月覽,包括歲時通典、物華紀麗、農家占候等內容;第2卷為調攝,其中分養生要論,保生月錄,頤真秘韞,食治選要,飲食禁忌等篇;第3、4卷為類物,包括水、谷、菜、果、鱗、介、禽、獸等部,介紹五谷,菜蔬、禽肉等日常飲食物的醫用;第5卷至第9卷為集方,包括內、外科諸證及刀刃、蟲獸諸傷等部分,介紹內外科病的病因、病機、治則、方藥及外傷處理等。現存順治十八年(1661)頤古堂刊本。
(清)丁其譽編 宋志靖等校注 ·中醫 ·34.4萬字
全國各地的臨床專家教授,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埋線療法的創新,對埋線療法的推廣應用起到重要的作用。“線體對折旋轉埋線術”“手卡指壓式星狀神經節埋線術”“三點一線式蝶腭神經節埋線術”“分筋撥脈式頸動脈竇埋線術”等成果,均會在書中呈現,觀點新穎,方法實用,內容豐富。作者簡介:楊才德,副主任醫師。現就職于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東崗院區,院長助理,兼科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學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世中聯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培訓部全國中醫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針埋線醫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埋線醫學網學術總監、甘肅省針灸學會穴位埋線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肅省中醫藥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甘肅省中醫藥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蘭州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楊才德 ·中醫 ·30.3萬字
丁甘仁系一代名醫大家,又為現代中醫教育的奠基人,近現代中醫名家大多出自其門下,繼而形成丁氏學派。本書上篇介紹丁甘仁生平史略,中篇講述丁氏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與用藥特色、驗方,下篇選述經典醫案、醫論,附篇為丁甘仁創辦中醫學校的相關內容。
李其忠 ·中醫 ·24.2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此前多年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推出新認識,新觀點。講道理,附以例案,以案證理,講求實用,邏輯性性,、看得明白。充分補充、豐富、深化火神派學術內涵,凝聚了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歸納了火神派的學術四大綱領、處方三大特色。突出臨床經驗,更富實用價值,析理精當,有助推動火神派學術發展。
張存悌 任巖東主編 ·中醫 ·20.1萬字
以四肢關節慢性疼痛表現為主的風濕病,多數是疑難病,不僅致殘率較高,而且嚴重摧殘著患者的身心健康。針對風濕病患者臨床現狀和需求,河南風濕病醫院婁玉鈐院長和院內專家,細心觀察,認真記錄,以疾病為綱,在數十年風濕病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科學、嚴謹、系統地解答了風濕病患者及家屬在就醫診病中經常遇到的440個問題。內容涉及風濕病基本知識40問、類風濕關節炎103問、強直性脊柱炎167問、骨關節炎76問、干燥綜合征48問,痛風66問、肩關節周圍炎40問等。問問有答,題題有解,均為患者關心的問題。
婁玉鈐 李滿意 ·中醫 ·22.2萬字
《隗繼武經驗集》是全國著名老中醫藥專家隗繼武的臨床經驗集。隗老數十年工作在臨床一線,具有豐富的運用中醫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經驗,全書共分5個部分:“大醫精誠”講述了隗老的從醫經歷及專業上取得的成就。“專病專治”總結了隗老在治療脾胃疾病及其他臟腑疾病中的病因病機分析思路和辨證論治經驗。“方藥心得”總結了隗老對單味藥、對藥及經典方劑的應用。“醫案醫話”以現代病理、藥理和臨床驗案為基礎,對隗老的診療經驗進行了歸納整理,包括臨床驗案、癥候分析、治療原則、選方用藥、隨診或復診的情況等。“薪火相傳”部分是隗老弟子在跟師過程中對隗老的臨證經驗和臨床驗案進行整理和繼承心得。本書對臨床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脾胃系疾病具有指導作用。
遲莉麗主編 ·中醫 ·28.6萬字
本書收載了作者從事中醫藥宣傳工作30年對中醫的感悟和生動詮釋,多角度、多層次、多領域展示了中醫藥悠久的歷史、特色優勢、文化價值和獨特魅力。主要包括大愛無聲、大師風范、感悟中醫、品味養生、民族藥苑等內容。
周穎 ·中醫 ·28.3萬字
《壽身小補家藏》由清代名醫黃兌楣撰著,共分八卷。由清代名醫黃兌楣撰,共8卷。《壽身小補家藏》是一部綜合性著作,包括臟腑經絡、陰陽水火等基礎理論,內科雜病、婦科、兒科、傷寒瘟疫等疾病的病因、證型和治療。立方用藥或是經驗附錄,或是古方加減,分門別類,便于稽查。本次整理以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抄本為底本。本書系作者臨床體會,包括臟腑經絡、陰陽水火等基礎理論內容,涵蓋了婦科、兒科、傷寒瘟疫病、內科雜病、麻痘等疾病的病因、證型和治療,立方用藥或是經驗附錄,或是古方加減,分門別類,便于稽查,是一部綜合性臨床參考書。
黃兌楣 ·中醫 ·28.6萬字
內容:以“病例案件”為線索,通過擬定恰當的有針對性的問題,用于臨床麻醉醫生之間的相互討論來促進理解知識的應用能力。將“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始終,施行臨床過程中的統籌管理理念,根據病人的心理因素進行有效的醫患溝通,考慮新型的醫療關系特點,體現當今醫療環境下的醫德醫風及對病人的人文關懷。特點:緊緊圍繞病例,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導性強。
鄭宏 ·中醫 ·23萬字
現年90歲高齡的張震研究員、教授、主任醫師,是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所名譽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優秀科技人才,全國二三批名老中醫。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了中醫學的特色與優勢、辨治探微、疏調氣機、診療實錄、科研芻議、方藥敘談等,是張老60多年學習鉆研中醫的實踐領悟與研究心得,說理透徹,重視實踐。對于廣大中青年中醫藥醫務人員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本書為名老中醫學術專著,鑒于張老在中醫醫療、教學和科研領域享有盛譽,圖書的科學性可以得到保證。
田春洪主編 ·中醫 ·46萬字
本冊分為叢書的下卷,即臨床卷,共分為四章,分別由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則治法組成。全書訪照中醫基礎理論加中醫診斷學的體系,以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則治法為綱,以《黃帝內經》的條文為線索,以臨床驗案為點睛,將中醫理論融會貫通。
陳鋼 ·中醫 ·39.2萬字
以醫學家、哲學家、戰略家、理論家、發明家、文學家的眼光、智慧與建樹,全幅式展示多維立體創新中醫學的系列進展、成果與風采,是有史以來獨樹一幟的原創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中醫藥學專著。全書共分十五章,從詮釋“忠愛”入題,基于實實在在的實踐成果,闡釋多維立體創新中醫學的哲學思維、基本理論、生理學、病生理學、診療學、保健學、倫理學和文化自覺。
蔣戈利 ·中醫 ·21.3萬字
本書以2009-2011中醫藥防控甲流研究為主線,涵蓋中醫學對流感的認識、新發/突發傳染病(甲流)證候特性研究、基礎研究、臨床研究、體系與平臺建設、專家組織系統、中醫藥防控方案制定與實施等等,系統體現了中醫藥在應對甲流過程中的重要成果和成功經驗
王永炎 ·中醫 ·20.6萬字
國醫堂專家,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2013年獲首批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后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西省勞動模范。在臟腑理論、體質學說、辨證論治、盱江醫學、中醫動物模型等方面均有突出的學術成就,尤其是在脾胃理論方面具有獨特的學術見解,他創立的“胃質學說”、“脾營學說”、“氣化病從脾胃論治”、“脾胃病辨病—辨證—辨體—辨時四辨一體診療模式”、“衡法在脾胃病治療中的應用”等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
徐春娟 葛來安主編 ·中醫 ·23.5萬字
《松菊堂醫學溯源》,共41卷,系清代李奇勛(字德樹)編。是一部中醫理論綜合性著作,卷一至卷五為“陰陽類鈔”,論述“欲溯醫學之大源者,非陰陽無以端其始”;卷六為“五行約旨”;卷七為“時令考”;卷八為“四時調攝”;卷九至卷十一為“五運六氣直格”;卷十二為“人身全體”;卷十三為“營衛省度”;卷十四為“經絡骨度”;卷十五為“脈矩”,附奇經八脈;卷十六為“色診匯征”;卷十七為“鏡人集”;卷十八至卷十九為“治癥提綱”;卷二十至卷四十一分別為肝、心、脾、肺、腎、三焦、心包絡、膽腑、胃、大腸、膀胱等部。本次整理所用底本為清道光14年甲午(1834)刻本。
(清)李奇勛 ·中醫 ·32.4萬字
學術經驗傳承工作的學術總結:主要介紹了作者運用大方復治法、補中益氣法、補腎活血法在治療疑難雜癥的運用經驗。弘揚渝東鄭氏溫病學經驗:厘清溫熱濕熱、突出以方系證、倡導先發制病和重視中西匯通。介紹了肝病、腎病、類風濕關節炎和腫瘤等疑難病癥的治療經驗。對50余年來的學術經驗進行初步總結。
鄭邦本 ·中醫 ·25.4萬字
《云林醫圣普渡慈航》乃明代著名醫家龔廷賢于崇禎元年(1628年)九十高齡時撰著,并由其子龔定國協助完成,于崇禎五年(1932年)付梓。本書以德、侔、天、地、道、貫、古、今為序,分為8卷,內容包括醫論及內、外、婦、兒各科病證160余種,是一部綜合性醫學著作。全書論病辨證,以臨證為據,逐條分述;選方用藥,切合實用,并附病案治驗,頗有臨床參考價值,廣泛適用于中醫藥臨床人員和中醫藥院校師生及中醫自學者學習參考。
連建偉 莊愛文 ·中醫 ·3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