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精選國醫大師賀普仁教授“病多氣滯,法用三通”的學術思想、選穴思路、治病組方之法以及練習醫功之法;結合賀老國家級學術傳承人的臨證醫案以及傳承弟子在臨證發揮的心得體悟,加以點評,詳細解讀賀老治病選穴的思路。此書重在實用,精選賀老學術思想中的精華,給讀者以更為直觀的傳授。由國醫大師賀普仁教授長女,國醫大師賀普仁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國醫大師賀普仁教授的代表性學術傳承人,北京針灸三通法研究會副會長賀書元及賀普仁弟子等主編。
賀書元等主編 ·中醫 ·16.4萬字
中醫智慧與健康叢書精心選取內容,從中醫藥歷史、本草、診療和養生等多個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中醫藥歷史傳承、特色優勢和優秀成果,向世界推廣中醫藥文化?!吨嗅t史話》分冊是介紹中醫文化的科普讀物,從中醫的起源談起,選取中醫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性著作、重大事件和重要成就等,按照事件的時間順序分專題寫作,力求讓讀者了解中醫文化的核心要素和中醫學的整體脈絡。全書漢英對照,圖文并茂,內容兼具故事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有利于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
王笑頻 尹璐 徐榮主編 ·中醫 ·7.7萬字
如何讓青年中醫成才?如何讓青年中醫盡快找到學習中醫的感覺?尤其是如何讓青年中醫能夠對這門傳統醫學產生“信”呢?本書生動展示了多位青年中醫從求學跟師、獨立診療、學術研究、帶教講學等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他們的中醫成長經歷,能夠給全國的青年學子提供生動而親近的參考。本書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探尋青年中醫成長之路”的案例和范本,是該委員會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本書有王實(老才)進行訪談全國青年中醫才俊匯編而成。
同有三和 老才 ·中醫 ·8萬字
超值附贈取穴小冊子和拔罐演示視頻。拔罐入門有這本就夠!拔罐方法詳解,41種常見病拔罐療法,分證型、辨罐印。少吃藥,多拔罐,讓中醫療法帶給您更持久的健康。
吳中朝主編 ·中醫 ·6.3萬字
本書基于作者團隊在一年多時間來跟隨瑤醫腳步上山采藥識藥收集的一手資料編寫而成。全書分九大板塊,分別為解毒消腫藥、補虛藥、活血止痛藥、解表藥、瀉導藥、開胃寬中藥、利濕通淋藥、熄風藥、止痢藥,共收集二百余種連南瑤族自治縣瑤藥,對每種瑤藥的藥用部分、采摘時間、分布環境、功能主治、現代藥理作用、用法用量等相關藥用信息進行了簡明介紹,并配以圖片展示。該書可加強公眾對連南瑤族自治縣瑤醫瑤藥傳承的重視,助推瑤醫瑤藥發展更上一臺階。
洪敏等主編 ·中醫 ·4.4萬字
王氏為清初著名學者,博精中醫醫理,又兼通西方天文、坤輿、性命之學等書。所撰《醫學原始》九卷(1688),是研究西醫理論的重要著作。該書前二卷重在闡釋性命之學,多采西來之說,首立元神、元質說,以明人道生機本原。次論受形男女之別、立命之原,多采西學之四元行、四液、五官(視、聞、嗅、啖、觸)、四司(即總知、受相、分別、涉記,取五官所進而區別安置)諸論,以闡釋人身起源及各種生理現象。此二卷多有明季傳入之西醫理論,故倍受后世學者關注。卷3至卷6類同中醫內景、針灸之書,次第論經脈、骨度、臟腑經絡、穴位,乃至針法、灸法、各經俞穴主癥等內容。國內原藏康熙三十一年(1672)原刻本前四卷,故學者藏以為此書僅有4卷,而不知其為殘本。日本所藏江戶抄本乃全帙,其底本即康熙初刻本,且有原刊殘本所無之繆彤序,故復制回歸以供研究。
(清)王宏翰著輯 張志斌校點 ·中醫 ·16.4萬字
本套書內容主要包括概述、主要病因病機、辨證注意點、辨證思路、辨證思維程序示范、醫案、常用中成藥與經驗方,重點突出辨證思路及病例思維程序示范,詳細介紹各病癥的辨治過程,給臨床提供指導作用。本套書作為中醫系列教學參考書,注重實用,可適用于中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臨床教學及畢業后教育的各個階段。
陳湘君 ·中醫 ·18.1萬字
本書以中醫體質學的創始人王琦教授編著的《中醫體質學研究與應用》一書為基礎,力求簡述理論、注重實踐。上篇為中醫體質學總論,介紹概論、理論淵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下篇為中醫九種體質各論,更強調判定標準與臨床應用,介紹了九種基本體質類型、九種體質標準化的研究與建立、中醫體質學臨床應用;書后附有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自測表。本書旨在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方法介紹給更多的讀者,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這種健康狀態評價方法,用以指導預防保健和醫療實踐,并從中受益。本書適宜讀者為臨床醫生,特別是基層醫生,也可兼及對中醫藥養生保健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可作為學習和實踐中醫體質理論和判定方法的常備工具書。
李國坤 ·中醫 ·14.7萬字
該書為明?王良璨編次于明萬歷年間。該書10卷中,前8卷為“附方”,為該書的主體,共錄主方39首(如四君子湯、四物湯、二陳湯、越鞠丸等),皆為臨床常用效方。由此主方衍生出339方。其中四物湯一方即化裁出53方。每一主方先詳析主方,再將衍生化裁方分為兩類:其一為“加減湯名”,即將主方經加減其藥形成之新方;其二為“合和湯名”,即將主方與其他方合并之后形成之新方。此法以少馭多,乃方劑學研究之新法門。此外卷9“用藥”以功效統御相關藥品,進而比較各藥功效之特點,以及簡單配伍之效驗。卷10“諸賢論”乃醫學理論論說,尤重氣、血、痰、火及脾胃。
(明)王良璨編 鄭金生整理 ·中醫 ·3287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