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精選了51位地處金華婺州名、老中醫的臨床驗案,按內科、骨傷、外科、針灸、婦科、男科、兒科、眼科、五官科的順序編寫,以每位醫家為單位,遴選其精華醫案,并加以按語評析,從中反映婺州中醫名家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與用藥思辨,對深度挖掘婺州醫家中醫經驗、繼承與發展中醫臨床診療技術與方法等均有重要意義。本書適合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師和中醫藥院校學生及自學中醫者參考。
傅曉駿主編 ·中醫 ·20.7萬字
本書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研究《素問》的隱喻翻譯,重現隱喻翻譯的認知過程,總結和歸納《素問》隱喻的英譯策略和方法。全書分上篇、中篇、下篇。上篇介紹翻譯基本知識及隱喻翻譯的策略與方法,從翻譯的基本概念、標準和原則、方法和技巧、翻譯過程等入手,進而介紹隱喻翻譯的策略與方法。中篇是本書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紹《素問》隱喻及英譯,包括空間隱喻、本體隱喻、結構隱喻、社會關系四個大類,細分為十三個小類,以詳實的舉例及分析,對比《素問》隱喻的英譯,重現隱喻翻譯的認知過程。下篇是《素問》隱喻英譯研究,具體介紹《素問》四位譯者的翻譯風格,總結和歸納《素問》隱喻的英譯策略和方法。
陳戰主編 ·中醫 ·20.7萬字
本書是關于中醫經方桃核承氣湯的專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經典溫習”,論述了本方原文的學習研究的見解,包括對原意的理解和作者的認識;中篇“臨證新論”,介紹了本方加減化裁在臨床常見疾病與疑難雜癥中的應用:下篇“現代研究”,采集選編了近年來有關本方的實驗研究成果,并附有當代名醫對半夏瀉心湯的理論闡釋和醫案。全書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論述深刻,有獨到的見解,對本方的理論認識研究成果頗具創新性,更側重了臨床實踐的指導作。
牛俐等主編 ·中醫 ·20.7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已故嶺南名醫、著名針灸學家司徒鈴教授的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與典型醫案,進一步梳理和總結司徒鈴學術傳承與發展。主要內容包括:司徒鈴針灸基礎知識詮釋、司徒鈴學術思想、司徒鈴學術傳承與發展、司徒鈴臨證與醫案、司徒鈴論著精選、司徒鈴針灸補遺等,全書內容實用,病案典型,對了解嶺南針灸流派,挖掘嶺南針灸文化及特色學術理論有重大意義,且對指導針灸臨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可供針灸從業人員參考使用。
符文彬主編 ·中醫 ·20.7萬字
《化膿灸治療肺系疾病》一書首次系統論述了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省中醫藥專長絕技——“慈利化膿灸”的理論基礎、技術方法與臨床應用,豐富了中醫外治法的療效和治療范圍,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編寫成員均為中醫藥行業中的高層次人才?;摼淖鳛橐环N獨特的針灸療法,在肺系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療效和應用價值。本專著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系統性,本書全面介紹了化膿灸療法的理論基礎、技術方法和臨床應用,從歷史淵源到現代研究,內容涵蓋全面,層次分明;二是實用性,重點介紹了化膿灸在多種肺系疾病中的臨床應用,臨床醫生可直接應用于臨床實踐,提高治療效果。通過總結歸納化膿灸的理論、技術及應用,能夠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習和研究,對中醫外治法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醫。
劉密 卓玉翠主編 ·中醫 ·20.6萬字
本書以2009-2011中醫藥防控甲流研究為主線,涵蓋中醫學對流感的認識、新發/突發傳染病(甲流)證候特性研究、基礎研究、臨床研究、體系與平臺建設、專家組織系統、中醫藥防控方案制定與實施等等,系統體現了中醫藥在應對甲流過程中的重要成果和成功經驗
王永炎 ·中醫 ·20.6萬字
中醫藥治療胃腸病療效確切、復發率低。本書精選了當代眾多名老中醫胃腸病臨床診治經驗,重點介紹了名老中醫的醫案和良方。醫案部分介紹了病史、辨證及診治經過等,醫案淺析對名老中醫的診治思路、處方內涵進行解析,指出了醫案的精妙之處,揭示了名醫的診治技巧和遣方用藥的思路。本書適合廣大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李志更 馮巖主編 ·中醫 ·20.6萬字
“錢塘醫派”形成于明末清初,延續至清末民初,歷經三百多年?!板X塘醫派”以錢塘(今杭州)醫家盧復、盧之頤、張遂辰為早期代表人物,以張志聰、張錫駒、高世栻為中堅人物,并由仲學輅、章太炎為后期傳承代表,以侶山堂等地為主要活動場所,集講學、研經與診療活動為一體,以維護舊論為學術主張的醫學流派。本書論述了“錢塘醫派”形成的時代背景、發展過程、代表人物的生平事略與著述及學術思想、學術研究成就、歷史地位與影響、著述原文選釋和醫案選按等,對“錢塘醫派”做深入的研究整理,既有理論闡發,也有臨床經驗介紹。適合廣大中醫藥人員、西醫學習中醫人員和中醫院校師生閱讀。
胡濱 竹劍平主編 ·中醫 ·20.6萬字
本書精選《黃帝內經》養生名言64條,根據內容分為養生法則、因時養生、臟腑養生、情志養生、飲食養生、起居養生、房事養生、經絡養生、氣功養生和病后養生,每條精講均分四個部分:首先輯錄原文,其次配以譯文、釋義,最后歸納為應用。原文選擇,出自《黃帝內經》通行版本,注明篇章出處。譯文竭力追求信、達、雅,將深奧的古文用流暢的語體表述出來。釋義則緊扣原文本意,闡釋疑難之處,疏通原文,便于讀者全面準確理解原文。其中應用部分用力最勤,作者根據原文內涵,密切結合實際,詳述如何將《黃帝內經》經旨運用于養生實踐中,并介紹了諸多簡便有效的養生方法。
鄧沂編著 ·中醫 ·20.6萬字
葉橘泉先生(1986-1989),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一級教授?!胺阶C藥證”學說倡導者、實踐者,杰出的中醫經方臨床家、教育家、中藥學家。葉橘泉先生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首次提出了“方證學”的概念,此后他不斷地向中醫界呼吁“應該重視中醫方證學的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葉橘泉先生關于“方證學”的理論和實踐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只要大家能熟練掌握這種“方證學”,中醫必將出現新的鼎盛時期,當今全世界悄然興起的中醫熱就是證明。葉先生在大半個世紀為中醫發展而奔走呼號、身體力行、充滿艱辛的一頁將永遠留存在我國中醫學的史冊中。今天我們整理出版《葉橘泉醫集》,為的是將其寶貴經驗和學術體系完整地保存下來,同時也為了讓后繼者永遠懷念他。他的學術生命將在一代又一代后學者的血液中延續。
葉橘泉編著 ·中醫 ·20.5萬字
柴氏中醫世家,醫名深重,影響廣遠,在山西中醫界有“南柴”之譽。柴氏中醫在疑難病診治方面有獨到的經驗,而腎病是其特色之一,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指導老師柴瑞霽先生作為柴氏第三代代表性傳承人,是腎病中醫治療經驗的集大成者。本書集中體現了柴瑞霽先生在汲取先祖智慧和當代成果基礎上,經過近50年的臨床探索后總結提煉的對各類急、慢性腎病的中醫治療豐富而有效的經驗,展示了一整套獨到而寶貴的辨證用藥方法。許多理法心悟和用藥思路,屬于柴氏醫家的原創經驗,尤其值得珍視。
柴瑞霽 ·中醫 ·20.5萬字
本書在汗牛充棟的古今中外歷代時方醫案文獻中披沙揀金,嚴格篩選出“一劑治愈”,或是“一劑顯效”的驗案,不僅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真實寫照,而且還反映了醫家的臨床經驗及思維活動。因其中又包括了對經典時方的闡發、具體疾病的辨證分析、時方的加減應用、藥物性味功效的探討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濃縮、涵蓋了中醫理論和臨床各方面的知識,這對于時方醫案的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的理解、古今中外歷代醫家學術思想的掌握以及臨床各學科的深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尤虎 蘇克雷 熊興江編著 ·中醫 ·20.5萬字
本書是一部研究針灸歌賦臨床應用的專著。作者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運用中醫辨證施治思想,分門別類地對針灸歌賦進行剖析,闡述其處方的適用病癥、治療原則、針灸手法及取穴原理,并附古代針灸醫案以佐證,使之更加系統化、條理化,從而提高針灸療效。全書分總論、各論及附篇。各論中詳述了對內、外、婦、兒、五官科及眼科的常見病及疑難病的針灸治療。本書是針灸醫生、中醫院校師生、針灸愛好者及臨床各科醫生有益的參考書。
賀普仁 ·中醫 ·20.5萬字
本書為《國醫大師文叢》系列,叢書匯集諸位國醫大師的學術思想、診療經驗、醫論醫話、醫案精華,是他們幾十年臨證的心血凝聚,是理論和時間相結合的升華之物,其精辟之論、金石之言,彌足珍貴,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也是現代醫史文獻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本套叢書的出版,必將進一步傳承岐黃薪火,弘揚中醫學術。國醫大師干祖望教授,為中醫耳鼻喉學科的創業人之一。中華全國中醫耳鼻喉科學會主任委員。本書介紹干祖望老中醫學習從醫家經歷,介紹干祖望學術思想、醫論醫話、臨證醫案,養生經驗等特色的內容。
陳小寧 嚴道南主編 ·中醫 ·20.5萬字
全書的內容來源于作者每日門診后的行醫感悟。包括德成而上(大醫之德:關愛患者)、藝成而下(針藥并用實踐錄)、行成而先(中醫治病新思維)、效成而后(效驗奇案)四個部分,既有具體經過,又有體會,均為原生態日記,記錄一位女中醫師酸甜苦辣的心路歷程。全書案例豐富實用,可供廣大中西醫臨床醫務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廣大中醫藥院校在校生學習參考。
黃濤 ·中醫 ·20.5萬字
本書論述了中醫原創思維研究的背景、意義、哲學基礎;論述了中醫理論思維的重要性,闡釋了中醫理論思維的形式和特質、中西醫理論思維之比較,指明中醫理論思維存在的局限性和發展路向;討論了中醫臨床思維的現狀和困惑,探討了解決中醫臨床思維的策略以及臨床思維診療模式的構建;介紹了方藥應用思維模式,從經方、名方、專方、小方、自擬方、辨體用方、主病主方等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闡明了中醫思維與方藥應用的關系,進一步揭示中醫思維程序的規律性。
王琦著 鄭燕飛整理 ·中醫 ·20.5萬字
本系列叢書系統歸納和總結當前中醫臨床及中藥研發涉及的中醫證候相關內容,整理出目前公認的中醫證候的命名、診斷標準、療效評價標準,并以證病結合模式結合臨床常見、研究成熟的疾病,從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疾病方面進行系統整理。叢書采用中醫臨床研究實例理論論述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撰寫,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臨床實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提高人們對證候客觀化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實現在臨床研究中的運用。本分冊《心血管病證候學研究》一書,系統整理了近年來心血管疾病證候研究的成果,包括證候診斷、證候標準化研究、證候生物學基礎研究、證候臨床研究、心血管病中醫診療指南規范、證候類中藥新藥研發等方面。
王階 ·中醫 ·20.5萬字
中醫藥在防治腫瘤方面獨具特色,本書精選了古今治療腫瘤療效確切的良方驗方,全面反映了我國中醫藥治療腫瘤的現狀。本書以西醫學病名分類。選取中醫藥古籍經典代表方及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分別從消化、呼吸、血液、泌尿生殖等系統,對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膀胱癌、腎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腦腫瘤和骨腫瘤等20個腫瘤的經方驗方進行了總結介紹。每首方劑從組成、功效、主治、用法、處方總結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本書內容集古今中醫婦科治療之經驗,具有極強的學習和臨床指導價值。本書可供中醫、中西醫結合腫瘤科臨床醫師,以及廣大患者閱讀參考應用。
袁立霞 唐玲主編 ·中醫 ·20.5萬字
虢周科教授為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醫,匯通中西醫理,衷中參西,提出中醫腦病包含神志疾病的學術觀點,并在2000年國內首創中醫腦病心理科踐行其學術觀點。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虢周科教授凝練出踐行整體醫學觀的臨床狀態醫學新模式,倡導東西方醫學的匯聚相長,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了新的診療思路。本書為其從醫30余年臨床、科研及教學之學術經驗集合,系統闡述了虢周科教授從師從中醫名家研習經典出發,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腦病與心理相關疾病的中西醫診療經驗。本書理論聯系實踐,且從實踐中進行原始理論創新,不囿陳說,力圖還原“以人為本”的疾病治療觀,對教學、醫療、科研具有指導意義。
林松俊 秦秀德 王建軍主編 ·中醫 ·20.5萬字
本書為《常見病外治療法叢書》中的一種。中醫外治是以突出“中醫外治法”為特色的中醫藥學術中醫外治療效獨特、作用迅速、歷史悠久,具有簡、便、廉、驗之特點:包括按摩、熏洗、敷貼、膏藥、臍療、足療、耳穴療法、針灸、物理療法等百余種方法。與內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對“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癥”,尤其對危重病癥,更能顯示出其治療之獨特,故有“良?。ǜ呙鞯尼t生)不廢外治”之說。外治法多達四百余種,概括起來可分兩大類:藥物外治法、非藥物外治法。在治療范圍上一般分內病外治、外病外治兩大類,具體到臨床外治法又分為內科外治法、外科外治法、婦科外治法、兒科外治法、骨科外治法等。
顏延鳳 ·中醫 ·2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