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為上編和下編兩部分,上編“概念與理論”側重于理論解讀,主要運用知識考古的方法,回溯與重新闡釋傳統針灸的概念理論,著重討論針灸理論形成時期的文化背景因素的影響;下編“學術史專題探討”側重于史論,引入社會史與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對針灸學術史上重要命題與影響其理論演變的重要人物與事件作了分析。本書較為全面地呈現了針灸學術史上的重要概念命題的形成與演變,尤其對技術思想的演變歷程與重要節點作了分析。
張樹劍 ·中醫 ·22.6萬字
對于針灸學而言,民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代。傳統的知識不斷被質疑與解構,新的知識體系又沒有完成構建,保守主義的針灸師與頗具新思維的中醫醫家之間既有學術共同體內部的共享利益,同時又有學術觀點與新舊之爭。日本明治時期經歷了針灸近代化歷程,民國時期日本針灸醫籍的譯入,也影響了中國針灸的理論與實踐。本書是關于民國時期針灸問題的學術論文集,分為民國針灸文獻、民國針灸醫家、民國針灸教育與傳播、民國針灸學術變革4個部分。
張樹劍主編 ·中醫 ·22.2萬字
本書匯集了作者數十年中醫臨床上適用過的從古到今名醫名家的重要方劑,涉及12方面272類常見病癥,追求實用有效,從醫者容易掌握,既有繼承守正,又有發展創新。本書所選每個方劑都注明出處,編者結合自己五十多年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對每一方劑做出公正簡明的評價,文筆精煉,言簡意賅,沒有虛構和渲染,對廣大臨床中醫師和中醫院校師生均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和學術研究價值,其內容必然會吸引廣大中青年中醫工作者的愛好和閱讀,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余元泰編著 ·中醫 ·21.4萬字
柴氏中醫世家,醫名深重,影響廣遠,在山西中醫界有“南柴”之譽。柴氏中醫在疑難病診治方面有獨到的經驗,而腎病是其特色之一,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指導老師柴瑞霽先生作為柴氏第三代代表性傳承人,是腎病中醫治療經驗的集大成者。本書集中體現了柴瑞霽先生在汲取先祖智慧和當代成果基礎上,經過近50年的臨床探索后總結提煉的對各類急、慢性腎病的中醫治療豐富而有效的經驗,展示了一整套獨到而寶貴的辨證用藥方法。許多理法心悟和用藥思路,屬于柴氏醫家的原創經驗,尤其值得珍視。
柴瑞霽 ·中醫 ·20.5萬字
本系列叢書系統歸納和總結當前中醫臨床及中藥研發涉及的中醫證候相關內容,整理出目前公認的中醫證候的命名、診斷標準、療效評價標準,并以證病結合模式結合臨床常見、研究成熟的疾病,從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疾病方面進行系統整理。叢書采用中醫臨床研究實例理論論述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撰寫,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臨床實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提高人們對證候客觀化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實現在臨床研究中的運用。本分冊《心血管病證候學研究》一書,系統整理了近年來心血管疾病證候研究的成果,包括證候診斷、證候標準化研究、證候生物學基礎研究、證候臨床研究、心血管病中醫診療指南規范、證候類中藥新藥研發等方面。
王階 ·中醫 ·20.5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學術探微和原文評注兩部分。學術探微部分主要是對該經典的學術特點、對臨床的指導作用進行闡述。原文評注部分分原文、注解、評議、醫案選錄、按語5部分。在原文的基礎上,對一些較為生僻或重要的專業詞語進行注解,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每段原文后均有評議,評議內容緊扣原文,可以是對學術觀點、疾病因病機、用藥規律等的闡釋;“醫案選錄”,所選醫案皆出自近代中醫兒科名家;在按語部分結合原文內容對該醫案進一步解讀,使得該書更加貼近臨床。
俞景茂主編 ·中醫 ·20.2萬字
本書為作者師從路老十數載,整理并選取代表性跟師醫案所得。選取路老臨證驗案百則,囊括內、外、婦、兒各科,涵心、肝、脾、肺、腎、腦等系統,集中體現了路老“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的學術思想,對于傳承國醫大師的臨證經驗,啟迪中醫臨床思維大有裨益。主要內容為跟隨國醫大師路志正侍診期間,記錄、整理的路老診治患者的典型案例一百則,主要包括心系疾病、內科雜病、婦科疾病、皮膚疾病及兒科疾病五類醫案,通過案例展現了路老的診療經驗與辨證思路,及作者的心得體會與臨證思考。
馮玲編著 ·中醫 ·20.1萬字
本書精心挑選了用之有效、流傳最為廣泛的偏方驗方2000余首,并對這些偏方驗方按照疾病分類,分為日常保健、常見急癥、內科疾病、骨科疾病、婦科疾病、男科疾病、兒科疾病、皮膚科疾病和五官科疾病偏方驗方等,先對疾病進行簡明概述,然后配以針對疾病所選用的偏方、驗方和其他療法。書中所選取之方,取材簡便,操作簡單,容易上手。本書可供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和常見病患者及家屬閱讀參考。
王盛才主編 ·中醫 ·19.8萬字
本書收集國醫大師呂景山教授常用對穴247組,按穴位功能分23類。每組對穴均有穴名由來、單穴功能、伍用功效、主治病癥、操作方法、經驗體會等項。巧妙運用穴位之間的辨證關系,達到理想的臨床療效。本書內容新穎,組方簡便,圖文并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學習經絡穴位和掌握針灸技巧的特色參考書。
呂玉娥主編 ·中醫 ·19.6萬字
書分九章,理法方穴術皆有涉獵。鉤玄針灸要穴,提要九針所宜,論手法探幽述真,匯驗方摘萃集錦,讀書心悟不乏獨到見解,診余隨筆旨在啟人思路。重點著墨經得起重復驗證的治療方法,分別列于證治輯要章節之中,其中既有古哲今賢的捷法效方,也有二十幾位老師親傳的秘方絕招,更多的是作者臨證三十余年經驗與教訓的實錄。其中經筋病從西醫解剖著眼,臟腑病按中醫經絡論治,對于針灸臨床頗具指導意義。本書發皇古義、融會新知,立足臨床、務實求效,對于臨床針灸工作者,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參考書。
王文德 ·中醫 ·18.2萬字
本套書內容主要包括概述、主要病因病機、辨證注意點、辨證思路、辨證思維程序示范、醫案、常用中成藥與經驗方,重點突出辨證思路及病例思維程序示范,詳細介紹各病癥的辨治過程,給臨床提供指導作用。本套書作為中醫系列教學參考書,注重實用,可適用于中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臨床教學及畢業后教育的各個階段。
陳湘君 ·中醫 ·18.1萬字
熊傳榘先生從一名初中學歷的鄉村醫生成長為中醫學博士、患者心中的名老中醫,經歷了數十載的艱辛探索,而今已年逾古稀,回顧當年師從以雷雨田先生為代表的基層醫生和我國著名中醫學家夏度衡、張珍玉先生的求學路程和自己長期的醫療實踐,認真總結先師所傳和個人所驗,化為十余萬文字,以教育門人,也奉獻社會。本書分醫程聞見、病證方藥、治驗舉隅、醫學散論等部分,字里行間反映出熊傳榘先生熱愛中醫、踐行中醫的的專注態度和身處逆境不退縮,“位卑未敢忘憂民”的拼搏精神,而其中的碩果——獨特的學術見解、明晰的辨證思路、翔實的理法方藥也有助于讀者的精進。
熊傳榘 ·中醫 ·17.9萬字
本書系《重編名醫類案叢書》之一。叢書以《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古今醫案按》《清代名醫醫案精華》《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宋元明清名醫類案》《古今醫案平議》為底本,以科為綱,以病為目,將醫案按現代臨床專科專病重新分類編排,使之更貼近臨床實用。《腎病醫案》共收錄古代名醫所治腎病及相關病證醫案700余個,涉及水腫、癃閉、遺尿/小便失禁、小便異常、淋證、白濁、陽痿、陽強、陽縮/陰莖縮小、陰莖挺長、陰莖腫、陰莖疼痛、陰莖內癢、陰囊腫痛、陰囊瘙癢、陰囊燥裂、囊癰、睪丸腫脹、睪丸疼痛、睪丸縮小、遺精、滑精、男性不育癥等23種病證,可為中醫治療腎病、男性病及不育癥、皮膚病提供有益的參考。
楊洪濤 李成文主編 ·中醫 ·17.8萬字
傅山是清代中醫婦科名家,《傅青主女科》是其代表作。肖承悰教授為京城四大名醫蕭龍友孫女,中醫婦科大家,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主委。該書充分反映了傅山診治婦科疾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對當今中醫婦科醫生提高臨床診治水平仍然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價值。為了讓后學者能進一步理解傅山的學術思想,肖承悰教授特對《傅青主女科》進行注評,以幫助讀者學以致用。2015年第1版,已多次印刷,市場反應良好。本次修訂除了對上一版內容進行勘誤,還補充了作者近些年的臨床感悟。
肖承悰主編 ·中醫 ·17.7萬字
本書由上、下篇構成,共6章。上篇總論,分兩章,第一章嶺南中藥業簡史,第二章嶺南中藥特色炮制探析。下篇各論分四章,第三章蒸法,包括中藥蒸法的歷史沿革研究、清蒸、鹽蒸、酒蒸、醋蒸、姜汁蒸、發酵蒸法、四制蒸法;第四章泡法;第五章其他特色制法,第六章香港的特色切制藥物等。全書共收載60多個特色炮制品種,包括來源、飲片歷史沿革、規范與標準、炮制作用、現代研究五部分,其中現代研究部分包括工藝、藥效、成分、作用機制、質量分析等內容。
曹暉 孟江 張英主編 ·中醫 ·17.3萬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是以神經外科和神經科學集群為突出特色。《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從臨床診療實用需求出發,簡要概述了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常見與優勢病種的概念和中醫認識,系統闡述了疾病的西醫診斷要點、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案,中醫病因病機、辨證論治、中成藥處方及針灸治療,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思路和處方,重點突出了西醫、中醫、中西醫結合的診斷要點、治療一般原則和用藥的基本規律,并推薦一種或幾種治療方案以供參考。本書包含的病種有腦梗死、腦出血、癲癇、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多系統萎縮、肌營養不良、吉蘭-巴雷綜合征、免疫性腦炎、血管性癡呆、頭痛、頭暈、失眠、小兒抽動癥、硬膜下血腫、腦外傷、膠質瘤、垂體瘤、腦膜瘤、腦積水、顱腦術后發熱、焦慮、抑郁等。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便捷的操作性,所選擇的中、西醫藥物以國家基本用藥為主,適合廣大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樊永平主編 ·中醫 ·17.1萬字
民族醫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醫藥經典方是歷經時間驗證的有效方劑,是民族醫學傳承、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具有重要價值。因而,對民族醫藥經典方進行篩選與挖掘,是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基礎。2020年11月成立的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經典名方和大品種培育分會團結全國各民族的專家學者,致力于民族藥經典方的挖掘與整理、繼承與創新,開展了藏醫藥、蒙醫藥、維醫藥、回醫藥、滿醫藥等民族醫藥的經典方整理和挖掘工作。本書來源于數十部民族地區的醫藥古籍,對藏、蒙、維、滿、朝、回醫藥經典方分章分論。共收錄民族醫藥經典方165首,運用校勘學、文獻學、信息學等方法,開展民族醫藥經典方篩選和挖掘,通過繼承、篩選、挖掘、創新,使民族醫藥經典方的理論得到闡釋,明確其臨床療效、安全性,使民族醫藥經典方的學術價值和臨床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和提升。
謝雁鳴 黎元元主編 ·中醫 ·16.7萬字
王氏為清初著名學者,博精中醫醫理,又兼通西方天文、坤輿、性命之學等書。所撰《醫學原始》九卷(1688),是研究西醫理論的重要著作。該書前二卷重在闡釋性命之學,多采西來之說,首立元神、元質說,以明人道生機本原。次論受形男女之別、立命之原,多采西學之四元行、四液、五官(視、聞、嗅、啖、觸)、四司(即總知、受相、分別、涉記,取五官所進而區別安置)諸論,以闡釋人身起源及各種生理現象。此二卷多有明季傳入之西醫理論,故倍受后世學者關注。卷3至卷6類同中醫內景、針灸之書,次第論經脈、骨度、臟腑經絡、穴位,乃至針法、灸法、各經俞穴主癥等內容。國內原藏康熙三十一年(1672)原刻本前四卷,故學者藏以為此書僅有4卷,而不知其為殘本。日本所藏江戶抄本乃全帙,其底本即康熙初刻本,且有原刊殘本所無之繆彤序,故復制回歸以供研究。
(清)王宏翰著輯 張志斌校點 ·中醫 ·16.5萬字
(清)王宏翰著輯 張志斌校點 ·中醫 ·16.4萬字
宗瑞麟教授為全國首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臨床經驗豐富,擅治針灸疑難病癥。其針法獨特,本書將其主要學術思想,理論評說,臨證經驗與臨床研究,使之寶貴臨床經驗,獨到的觀點見解和研究成果展現出來,有利于進一步學術傳承,是從事針灸工作者,學術繼承人不可多得的臨床參考書。本書包括跟師臨證醫案、醫話,以及跟師時所寫的日志、周記、半月記、月記,學術專題講座材料中精選醫案和宗老的精典講解等。
宋南昌 宗重陽主編 ·中醫 ·1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