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第2版將沿用第一版的編著風格,但不是“新瓶裝舊酒”,而是徹底的“改頭換面”。首先,對第一版的260個病種進行了篩選和增減,病種數達300余種,并增加了10個與少見病麻醉相關的專題,從病理生理、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等方面作了簡要介紹,而對麻醉管理則作了重點和詳細介紹。第二,重點結合近5年來相關臨床與基礎研究結果,以國內外權威雜志的臨床病例報道等“循證醫學”資料為主線,對全部病例進行更新與重新編寫。
鄭利民主編 ·臨床理論 ·97.2萬字
本書涵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皮膚科共計80余種常見疾病"一病一品",主要內容包括各個疾病的護理框架、護理方案、"專科護理品牌"及一般評估表和專科評估量表。以"熱心接、耐心講、細心觀、誠心幫、溫馨送、愛心訪"的"優質護理服務鏈"為主線,并將每個疾病的專業護理知識及循征護理實踐融入為主線,為每種疾病患者制定最佳的護理服務路徑和護理方案,并將患者期望、體驗與臨床情境,融入最優的關懷,并貫穿病人入院、住院期間、出院及出院后的全程護理。實現"最優的證據-最優的路徑-最優的關懷(Evidence-Pathway-Care,EPC)"。深入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丁炎明主編 ·臨床理論 ·71.5萬字
本書比較系統地闡述分子流行病學和分子進化流行病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及其在各類疾病方面的實踐,將“分子進化流行病學”的理論和方法快速推廣和普及,系統闡述“分子進化流行病學”的定義、歷史背景、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學科地位、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對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治具重大意義。
徐德忠 ·臨床理論 ·68.5萬字
本教材以臨床病例為切入點,以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作為抓手,經過逐步遞進的縝密臨床分析,教授讀者如何一步步進行鑒別診斷,從而得出最終臨床診斷。以幫助培養住院醫師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提高罕見疾病診斷質量。本書也將每一種罕見病的最新治療指南融入其中,讓讀者了解每一種罕見病的最新進展。主要分為四部分內容:1.總論:罕見病定義、現狀及發展、連續性管理、預防等方面。2.罕見病遺傳學基礎與精準診療。3.產前診斷:罕見病的胚胎植入前檢測及罕見病的產前診斷。4.各系統罕見病病例:包括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皮膚、心血管系統、泌尿系統、神經內分泌腫瘤等。病例將從病史摘要、體格檢查、輔助檢查、診斷、治療經過、預后方面撰寫,每個部分針對內容提出問題,強化讀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程南生 商慧芳主編 ·臨床理論 ·59.1萬字
本套教材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十三五’規劃教材”第2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是由政府引領、協會支持、全科領域專家把關的一套教材。本套教材共10分冊,由國內全科領域一線專家編寫,以培養獨立、全面的全科醫生為目標。教材緊密圍繞全科醫生培訓標準,在內容和模式上與其他層次的教材有所區分,突出實踐性、針對性、適用性;注重教材編寫的“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則,注重整套教材的整體優化與互補,既滿足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需要,又兼顧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以及全科醫生特崗、社區衛生人員培訓的需求。
杜雪平主編 ·臨床理論 ·53.5萬字
本書第1版于2017年在我社出版,印次3次,銷量共5000冊。第1版已不能滿足廣大全科醫生及讀者的需求,擬再版擴大慢病病種,完善慢病管理路徑,提高書籍質量。本選題在第1版的基礎上,新增口眼耳鼻喉系統疾病、老年疾病兩大章節。擴大疾病譜,如呼吸系統新增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癥、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慢性病;循環系統新增擴張型心肌病、周圍血管病等。每節的具體框架中增加慢性病流行病學、病因及預后部分,新增慢性病急診處理(如慢性心衰急性發作)、中醫特色康復治療(如呼吸康復、心臟康復)。在編寫內容上以問題為導向,既注重疾病的深度和廣度,又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實用性,融入中醫藥元素,以控制慢性病危險因素為重點預防為主,醫防協同。本選題可作為全科師資的教學輔助用書,除供醫學生、全科醫生研讀,亦可供其他醫學專業相關人員閱覽,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任菁菁主編 ·臨床理論 ·53.8萬字
本書將系統介紹甲狀腺、乳腺、涎腺、男性生殖器、軟組織包塊(皮膚、其他部位淋巴結)、顱內血管及外周血管等的超聲診斷標準、診斷與鑒別診斷,還將加入超聲新技術、介入診斷及治療等會分別進行論述。力爭全面、系統、詳實、實用,體現國內超聲醫學專家在當下對學科的認識水平,涵蓋超聲診療領域的新進展、新技術、新知識,并著重拓寬研究生臨床思維、增強科研意識、提高其科研水平。力爭成為不同層次超聲醫師的日常參考書、診斷智庫。同時,本書還將充分利用互聯網載體的優勢,與紙書同步推出“中華淺表器官超聲病例庫”,最大限度的展現超聲醫學“靠圖說話”的特點。
田家瑋主編 ·臨床理論 ·61.4萬字
本書嘗試填補臨床教學論領域的空白,構建現代臨床教學的理論體系,促進臨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全書共12章,內容涵蓋現代臨床教學的發展現狀、教學基本理論、課程整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質量保障、教學評價、教學研究、畢業后教育與住院醫師培養等多個方面。書中還探討了臨床教學管理、臨床醫學課程體系、臨床教學范式、臨床教學途徑與方法等內容。
張學 于凱江 張奉春主編 ·臨床理論 ·69.6萬字
本書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科醫師培訓規劃教材之一,在重點章節中,添加了經典案例分析,以訓練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的臨床診療思維為重點,穿插了臨床知識要點、專家經驗、指南解讀、學科進展等內容,涵蓋了國內外百余部指南規范,在診斷標準與治療方法上有一定程度的更新;本書同時配有數字內容,部分手術視頻以素材碼形式插入正文。本書著重培養專科醫師的臨床實踐能力,提升業務水平,為專科醫師規范化教學和發展規劃提供了良好的輔助工具。
江濤主編 ·臨床理論 ·75.1萬字
本書著眼我國高壓氧醫學現狀;瞄準我國高壓氧臨床發展特色;注重臨床應用的實際性;緊跟國際高壓氧醫學最新進展;構建高壓氧醫學發展新目標。主要內容包括高壓氧醫學發展史(國內與國際)、高壓氧醫學基礎(國際)、高壓氧醫學工程學(國際與國內)、高壓氧臨床應用總論(國際與國內)、高壓氧在臨床各學科應用、高壓氧安全管理、附錄(最新高壓氧相關法律法規、最新國家標準、國際最新版適應證等)等。縱深內容應包括疾病基本概念及定義,基本病理生理學、診斷(國內國際標準)、基本治療方法(國際國內最新標準方法)、高壓氧治療(原理、方法、最新進展(國際))、預后等。
彭爭榮主編 ·臨床理論 ·50.9萬字
本書緊扣臨床神經電生理的原理和應用,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基礎理論:介紹與臨床電生理相關的數理知識,重點講述神經系統解剖學、生理學和病理學的基本概念。檢測技術與方法:詳細介紹肌電圖、神經傳導功能檢測、誘發電位檢測等技術,提出規范化報告模式。臨床應用:結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兒科等多學科,探討神經電生理檢測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病例分析:通過典型病例解讀電生理檢測和診斷過程,結合術中監測應用實例。附錄:包括儀器參數設置、檢測方法視頻光盤等。
邵西倉 李曉裔主編 ·臨床理論 ·74.8萬字
標記免疫分析技術是覆蓋面最廣、發展最快的分析測試技術領域,廣泛應用于生物技術分析、臨床醫學檢驗、食品藥品檢定、生物農業、進出口檢疫檢定、法醫與刑偵等領域;檢測范圍涵蓋激素、蛋白質、多肽、核酸、神經遞質、受體、細胞因子、腫瘤標志物、血藥濃度。本書著重闡述了目前應用免疫分析檢測中的各種標記技術的原理、材料和方法,同時對標記免疫診斷試劑及主流的標記免疫診斷產品上市前的標準研發流程、其性能指標以及轉化的最新診斷產品進行了系統介紹,對標記免疫分析技術與產品的標準化、推進技術與產品的產業化實施提供有重要借鑒意義。
顏光濤主編 ·臨床理論 ·66.4萬字
第3版在上二版書稿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增加新發展的、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的臨床檢驗項目內容,如血液腫瘤的實驗室診斷、尚未包括的疾病相關檢驗路徑與結果解釋,特別是有關慢性病的管理和新生物指標的應用與評價等。同時進一步修訂與其配套的《醫學檢驗項目選擇與臨床應用路徑手冊》,以便攜式手冊的方式給臨床醫務工作者提供醫學檢驗項目的選擇和應用的快速查詢。臨床實驗的合理選擇與應用是臨床醫生疾病診治的重要方面,本次修訂希望通過對知識的不斷更新和完善,為我們廣大讀者在醫學檢驗項目選擇和臨床應用中提供更多幫助。
王蘭蘭 石運瑩主編 ·臨床理論 ·79.8萬字
本書為重點學術專著,作為修訂版,全書質量較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全面收錄了近1500個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項目;二是以生化檢驗項目為線索進行編寫,采取條目式的編寫方式,便于查詢;三是對于每個檢測項目的編寫,體現轉化醫學理念,內容包括從基礎到臨床,涉及生化及生理、檢測方法、標本要求與保存、參考區間、臨床意義等。隨著人們對環境和藥品濫用的越來越重視,本書除了介紹一般的生物化學檢驗項目外,還介紹了臨床毒物檢測,內容包括有毒金屬、有毒有機物、成癮性物質和治療性藥物。本書修訂時,進一步強化了與臨床的結合,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檢驗技術和新的檢驗項目。書后的附錄包括參考區間和危急值等內容。
徐克前主編 ·臨床理論 ·86.6萬字
為推動我國學科發展、學術創新和卓越人才培養,人衛社推出了中華系列學術經典巨著。《中華影像醫學叢書》是人民衛生出版社萃集國內影像醫學一流專家和學科領袖傾心打造的學術經典代表作,其第一版和第二版分別代表了我國影像學界當時最高的學術水平,為國內醫學影像學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臨床診療水平的提升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次修訂工作將邀請金征宇教授擔任總主編,匯聚國內活躍在臨床一線的頂級影像學專家的經驗和智慧,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病例資源優勢,在第2版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吐陳納新,進一步夯實本叢書權威、系統、全面、實用的特色,并以互聯網+為指引,充分發揮創新融合的出版優勢,努力實現如下目標:第一,權威性。第二,科學性。第三,系統性。第四,全面性。第五,創新性。第六,實用性。
王培軍主編 ·臨床理論 ·72.2萬字
內容:本書詳細深入地介紹了ECMO臨床相關問題,從ECMO歷史與現狀、適應證與時機、不同的ECMO轉流方式、緊急ECMO建立、插管特點、抗凝管理到心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影像醫學在ECMO期間的作用,以及ECMO營養、清醒ECMO、ECMO并發癥等。書中還涉及相關的社會問題,如團隊建設,對患者的人文護理及相關倫理方面的內容,并以實際臨床病例為特點展示ECMO期間的管理要點,從而指導臨床ECMO的順利實施并取得滿意效果。全書反映了當代ECMO的最新進展,全面系統地闡述有關ECMO的基礎知識,更加偏重臨床實用性。此書適用于灌注醫師、麻醉醫師、外科醫師及ICU醫師等醫務工作者閱讀、學習和使用。
龍村 侯曉彤 趙舉 ·臨床理論 ·57.6萬字
教材的編寫體現國家關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相關政策,凸現畢業后教育特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國家精品教材,打造我國畢業后教育的“干細胞教材”。遵從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新近頒布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試行)”的總則與細則。立足于住院醫師在特定培訓階段、特定臨床時期的需求與要求,既高于院校教育階段,也注意與專科醫師培養階段的差異。在教材中體現PBL和CBL的教學模式,凸顯其專業特征、培訓特色。堅持三個對接的原則,強調“三個轉化”,強化“三個臨床”,提高“三種能力”,培養“三種素質”,實現“三醫目標”。強調“規范化”和“普適性”,編寫全國統一的規劃教材,重要目的就是實現培訓過程與內容的規范化。臨床流程、思維與診治應該按照相關的臨床診療指南、診療規范、臨床路徑、專家共識,或者編寫專家組一致認可的診療規范來進行組織與編寫,不能是院校或專家個人的經驗與觀點。
勵建安 黃曉琳 ·臨床理論 ·50.5萬字
本書由十七章(第一版)擴展到二十章,在原有章節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內容,在評估部分,豐富了客觀評估、功能評估、吞咽造影檢查、纖維喉鏡吞咽檢查、咽腔測壓檢查等內容;在治療部分,豐富了口腔感覺訓練技術、口腔運動訓練技術、電磁刺激治療等內容,其中手術治療部分均由相應領域的專家親自撰寫;另外,還增加了食物的選擇與調配、康復護理、全身性疾病與吞咽障礙、吞咽障礙相關癥狀處理、吞咽障礙的科學研究等章節。本書不僅有近五年來大量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介紹,還有更多的內容來自作者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研究,是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并非國外同類著作的翻版。
竇祖林主編 ·臨床理論 ·52.5萬字
本書完整構建了臨床微生物學專業的學科基礎,囊括臨床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寄生蟲學等幾大類微生物學科范疇,對臨床微生物學的專業技術、觀念、規律進行全面、細致的總結,并兼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和控制,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感染類型、主要標本、主要微生物種屬、主要耐藥特征、感染控制要點等均進行整體的、充分的闡述。全面體現臨床微生物學和感染性疾病學的學科進展。精確遵循病原學診斷的工作規范和流程,即由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表現開始,引出病原學診斷的標本、由標本處理進抵微生物種屬、并進而闡述耐藥性和感染控制等相關內容。
王輝 任健康 王明貴 ·臨床理論 ·70.8萬字
損傷組織的修復和再生是國家的重大需求,生物材料作為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研究中組織修復、器官再造與替代產品的重要內容,是材料學和生命科學的研發重點和熱點。本書由付小兵院士、NicholasA.Peppas院士、顧曉松院士牽頭主編,圍繞生物材料對組織修復的促進這一中心內容,由國內外知名專家介紹了在各自領域中的研究成果和對組織修復技術的推動作用。本書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展示了我國組織修復領域中生物材料的高水平發展現狀,代表了我國該學科的最高科研水平,指出了未來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必將我國生物材料研究和組織修復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付小兵等主編 ·臨床理論 ·8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