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由上、下篇構成,共6章。上篇總論,分兩章,第一章嶺南中藥業簡史,第二章嶺南中藥特色炮制探析。下篇各論分四章,第三章蒸法,包括中藥蒸法的歷史沿革研究、清蒸、鹽蒸、酒蒸、醋蒸、姜汁蒸、發酵蒸法、四制蒸法;第四章泡法;第五章其他特色制法,第六章香港的特色切制藥物等。全書共收載60多個特色炮制品種,包括來源、飲片歷史沿革、規范與標準、炮制作用、現代研究五部分,其中現代研究部分包括工藝、藥效、成分、作用機制、質量分析等內容。
曹暉 孟江 張英主編 ·中醫 ·17.3萬字
李煒教授和團隊結合數十年臨床實踐,根據歷代醫家提出的“結證“理論,梳理總結“結證學說”,認為“結證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及戾毒(包括疫毒、癌毒)等外邪侵入人體后,與人體內部無形之氣及有形之血、水、痰、食、瘀等相互結聚的病理過程”,并將結證分為狹義的結證和廣義的結證兩大類。全書分為總論及各論二大部分。總論部分包括結證概述、分類、歷代醫家結證理論、結證病因、結證防治等,各論部分收載了李煒教授團隊數十年來在治療頭頸部結證、胸部結證、腹部結證、皮膚結證、經筋結證及疫毒結證如腦梗死、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胃腸息肉、膽結石、前列腺增生驗案147例,每則病例完整記錄了患者診療的全過程,并附有按語。
李煒 李臻琰主編 ·中醫 ·42.4萬字
本系列教材共計8個分冊,分別為: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分冊;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與電解質及營養分冊;神經系統、精神科分冊;血液系統、免疫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分冊;腫瘤、疼痛分冊;皮膚科、五官科分冊;抗感染藥物分冊;中成藥分冊。由湖南省藥學會、湖南省藥師技能培訓中心組織,由具有豐富處方審核培訓經驗的講師團隊共同編寫。每個分冊除了對理論知識進行總結外,更注意實踐與操作,開創性的在處方審核培訓教材中使用思維導圖、訓練模板,幫助廣大藥師掌握處方審核知識、提高實踐和操作技能。
羅霞 張畢奎主編 ·醫藥教材 ·11.9萬字
下卷為現代部分,共分為10章,1—5章以時間為經,從新中國成立后中醫教育初創階段、“文革”時期中醫教育的曲折發展、改革開放后中醫教育的恢復發展、新世紀后中醫教育的跨越發展、新時代以來中醫教育的內涵式發展等方面,以區間內發生的與中醫教育相關的重大政策、突出事件為緯,全面梳理現代中醫教育艱難曲折、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展示其歷史全貌,挖掘其內在規律。6—9章以專題的方式,系統、深入地展現中醫教育具有特殊性或獨特性的內容。
程海波主編 ·中醫 ·35.4萬字
黃元御精研中醫典籍凡二十余年,晚年對《金匱要略方論》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剖析,廣搜博采,旁通諸家,相互參校。《金匱懸解》成書于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是詮釋《金匱要略方論》之作。黃氏破《金匱要略方論》之舊卷,重新撰次,分臟腑經絡、外感、外感雜病、內傷、內傷雜病、外科、婦人等7類,合22卷。每類前,黃氏撰文述其概略;每節經文后,均予詮釋。釋文深入淺出,扼要精當。鑒于飲食宜忌3卷,有方無論,黃氏未加妄釋,僅作2卷錄之,以供學者研讀。
(清)黃元御撰 麻瑞亭 孫洽熙校注 ·中醫 ·12.5萬字
該書圍繞本學科的常規手術,采取“手繪解剖圖+操作視頻+要點注釋”的形式,以手繪解剖和手術視頻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對手術中的每個關鍵步驟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手術與圖譜完美的結合,為相關學科的醫務工作者提供精確的指導。《普通外科手繪手術圖譜——精準手繪+操作視頻+要點注釋》共11章,151節,采用文字和線條圖結合的方式,配圖1200余張,介紹了普通外科常見手術的適應證、術前準備、麻醉、手術步驟、術中和術后注意事項等,系統介紹了各類規范、經典的手術術式和正規的操作方法。書中的每個操作步驟層次分明、簡明扼要、準確無誤、通俗易懂。
徐國成 羅英偉 韓秋生主編 ·外科學 ·14.2萬字
該書為明代陳諫類集。陳諫號藎齋,世居杭州,乃南宋“木扇陳”的后裔。其先祖南宋初陳沂(素庵)擅長婦科,因治康后危疾,特賜宮中掌扇,后世刻木為扇以為世醫招牌。其書乃綜合性醫書,次第為醫經理論、運氣學說,脈學,繼列臨證諸疾,分35門,各門先論后方,亦有作者經驗之談。該書國內早已失傳,日本尚存有明嘉靖七年(1528)序刊本全帙,學術價值較高。該書為明代陳諫類集。陳諫號藎齋,世居杭州,乃南宋“木扇陳”的后裔。其先祖南宋初陳沂(素庵)擅長婦科,因治康后危疾,特賜宮中掌扇,后世刻木為扇以為世醫招牌。其書乃綜合性醫書,次第為醫經理論、運氣學說,脈學,繼列臨證諸疾,分35門,各門先論后方,亦有作者經驗之談。該書國內早已失傳,日本尚存有明嘉靖七年(1528)序刊本全帙,學術價值較高。
(明)陳諫撰 張志斌校點 ·中醫 ·11.9萬字
發酵是一種極具特色和重要的傳統中藥炮制技術,不僅具備學術價值和臨床價值,而且有較高的經濟推廣價值。如廖氏化風丹藥母發酵技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強發酵技術傳承與挖掘,有利于豐富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價值內涵,并且可以進一步推動中藥產業轉化與應用。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總論,主要從傳統中藥發酵技術的歷史源流和現代發展等兩個角度概述中藥發酵技術的歷代沿革與發展。下篇為各論,分為常見中藥發酵炮制工藝、常見中藥發酵炮制品、國醫大師論中藥發酵技術三章。常見中藥發酵炮制工藝具體闡述各類常見發酵技術的具體步驟。常見中藥發酵炮制品分為中藥飲片和中成藥,重點展現常見代表性品種的發酵源流、發酵工藝、發酵原理、發酵效用等內容。
翟華強 宋玉主編 ·藥學 ·10.5萬字
本書針對培養醫學科研人才的崗位能力,首先從整體上介紹臨床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的共性問題,包括方案設計、隨機化與設盲、質量控制、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到報告撰寫的臨床試驗全過程;而后針對某些試驗的特殊性,例如抗腫瘤試驗、抗菌試驗試驗、疫苗臨床試驗、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等,介紹理論的具體實現并總結其特殊要求;最后針對藥監部門頒布的一系列指導原則進行重點介紹。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可以讓讀者對臨床試驗設計與分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便在今后的臨床科研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臨床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是我校課程重點建設項目,《臨床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是該課程的核心教材,舊版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然而,“臨床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其相關的知識更新也非常迅速,因此,及時更新相關教材,使其緊跟學科發展,強化需求,對于學科的發展、課程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賀佳 鄧偉 王素珍主編 ·臨床理論 ·20萬字
全書共分6章,第一章概述“三師共管”診療模式的主要特點、內涵和形式,第二、第三章分別闡述“三師共管”診療模式下內分泌糖尿病專科醫師、中醫師的診療內容、診療規范,第四章闡述糖尿病“睡眠—胃腸—情志”癥候群整體診療方法的建立與應用,第五章闡述內分泌糖尿病專科醫師與中醫師的協同診療,第六章闡述“三師共管”診療模式下健康管理師的相應職責等。本書貼近臨床,簡明實用,通俗易懂,充分呈現了糖尿病“三師共管”診療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適合從事糖尿病診療、管理等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也可作為廣大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益讀物。
楊叔禹主編 ·內科學 ·8.3萬字
本書作者從醫療法制理論與實踐經驗兩方面入手,聚焦醫院法務專項管理工作,收錄醫療機構中常見、普遍的法律問題,內容共分為十章:對醫療機構法務概述、法律法規摘錄,醫療機構法律地位與設置,診療活動法務管理,醫療機構知識產權法務管理,醫療機構科研與教學法務管理,醫療機構人力資源法務管理,醫療機構合同法務管理,醫療機構民事訴訟應對與管理,醫療機構行政法相關法務管理,醫療機構法務部與外聘律師管理等內容進行介紹。每章遵循“概述—法務管理—案例”的編排模式,即每個章節具備充分的理論和法律依據,并通過案例來展示具體工作實踐。本內容詳盡,為醫療結構法務工作者在醫院服務、運營和行政管理中涉及的法律問題提供參照。
廖家智主編 ·醫院管理 ·29.5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醫傳統理論的繼承與創新之作。本書由數十位中醫專家,窮六年之力,通過源流解析、理論闡釋及各家運用經驗的介紹,力求對中醫調肝理論做出較為系統全面總結。全書分探源(傳承)、闡釋(發揮)、應用(發展)三篇,對于古往今來的中醫調肝思想進行傳承經典、系統整理、集中論述。全書內容豐富、實用,采用歷史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現調肝理論在古往今來臨床運用過程中的演變與發展,以達到發皇古義、融匯新知、便于今用、啟迪后學之目的。
武維屏主編 ·中醫 ·29.6萬字
外感時行病的病理演變過程中寒、溫表象是對立統一的,傷寒六經辨證體系和溫病衛氣營血辨證體系、三焦辨證體系都是以臟腑、經脈、陰陽、表里、寒熱、氣血理論為依據的,只是側重不同而已,沒有本質區別。傷寒學派以傷寒為一級病名,以統溫病,并不完全否定溫病學家的學術思想。溫病學家是以溫病為一級病名,將《傷寒論》所述之傷寒限定為與風溫、濕溫、暑溫、秋燥等并立的狹義傷寒。按照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原則,寒、溫辨證論治體系可以合二為一,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時行熱病辨證論治體系。
劉緒銀主編 ·中醫 ·42.4萬字
本書按照第三輪研究生教材《神經內科學》的理論框架,遴選臨床典型病例,每一病例按照病例資料、病例分析、診療經過、討論與展望進行撰寫,并針對疾病特點,設置富有啟迪性、引導性的問題引導讀者思考。介紹相關指南、診療流程、規范及發病機制。按照疾病診療過程,介紹疾病分期、分階段檢查、診斷與治療的要點,并提出該疾病診治難點、面臨問題與未來研究方向。通過將臨床典型病例和診治過程的融合,引導讀者形成嚴謹的臨床思維,能夠發現診療過程中的問題,啟迪對臨床問題的思考和研究方向的探索。
徐運 陳曉春主編 ·內科學 ·44.2萬字
本套教材為“康復技術規范化培訓系列教材”,共13分冊,由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組織編寫,編委團隊均為我國康復醫學領域權威專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本套教程遵循原創、實用性強、可讀性強的原則,內容涵蓋物理治療技術、作業治療技術、殘疾康復的規范化評定與治療、言語治療技術、神經康復評定與治療技術、肌骨康復評定與治療技術、兒科康復評定與治療技術等13項康復技術,是復技術規范化培訓的首套教材,將有力提高康復治療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
宋為群 胡昔權主編 ·醫藥教材 ·14.7萬字
該報告從現狀調研、政策梳理、從業人員、患者服務、質量控制、產品供應、信息化建設、運營管理、腹膜透析、比較分析、預測與建議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呈現行業最新數據,分析行業發展現狀,預測行業發展態勢,并提出未來發展建議。它客觀地回應了“有多少社會辦透析服務機構”“服務多少患者”“發展現狀和前景怎么樣”等行業之問。
梅長林 婁競 王九生主編 ·綜合 ·11.9萬字
護理學是一門照顧者的藝術,19世紀由南丁格爾首創了科學的護理專業,護理正式以一門學科的形式問世。而追溯護理漫長的曲折歷史,其源于一種人類本能的天性——母嬰照護,可以說護理是醫學人文的核心所在。敘事隨著時代的發展蘊含著不同的內涵,其與社會學、歷史學、文學、心理學的交融體現著不同的價值,在與醫學的相融發揮著多重功能。敘事與護理存在天然的聯系,目前對于醫學史、醫學人文的研究層出不窮,但是對于護理學史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統體系,以及臨床實踐中的敘事護理更深層次的內涵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敘事護理(NarrativeNursing)是指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故事傾聽、吸收,幫助患者實現生活、疾病故事意義重構,并發現護理要點,繼而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護理實踐。主要內容將以時代背景的社會敘事著手梳理護理發展史,追溯不同的哲學思想起源;并從人物、事件的故事敘事視角,對敘事護理臨床實踐和藝術中的護理進行解讀,揭示護理的核心內涵與價值;從時代、歷史潮流的客觀發展規律以及護理的本質出發預測護理學的發展,以期推動護理事業的發展。
王磊主編 ·護理學 ·13萬字
我們常常認為,如果做正確的事情——吃得健康、系好安全帶、戒煙、按時按量遵醫囑吃藥,我們就能掌控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醫生也是這么想的。醫生通常認為自己為病人做出的決定,如開藥、做手術、做檢查,都是基于科學研究和統計數據,并經過深思熟慮的。但現實是,醫學治療也可能是混亂、復雜且不確定的,隨機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提供和接受的醫療服務。作為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醫生以及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這本書的作者阿努帕姆·杰納具備回答這些問題的獨特優勢。而這本書的另一位作者克里斯托弗·沃舍姆,一名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重癥監護科的一線醫生,每天都要面對醫院里那些病情最危急的患者和患者家屬,他的工作影響著病患的生命。在這本書中,杰納和沃舍姆攜手合作,通過一個個巧妙設計的自然實驗揭示了醫學行為中隱藏的力量——這種力量能使兩個原本相似的人走向截然不同的醫療選擇。我們將通過兩位作者精彩生動的講述,更深刻地理解醫療、健康和生命的本質,做出更好的醫療決策與人生決策。
(美)阿努帕姆·杰納 (美)克里斯托弗·沃舍姆 ·臨床理論 ·15.9萬字
該醫學小叢書的責任人為明代正德、嘉靖間老醫何柬,書成于嘉靖己酉(1549),含子書7種,其中有3種(《難經本義補遺》《滑氏診家樞要》《滑氏伯仁卮言》)為元代名醫滑壽(伯仁)原撰,何柬選錄或補遺。一種為李玉成原撰,何柬校正補遺。此外3種子書為何柬自撰,其中《醫書大略統體》為歷代醫書評述,計評書45部,內不乏后世稀見之書,何氏評述多直言不諱,頗多新見。又《雜錄》有何柬接受醫學考試之文,為考察明嘉靖間醫學教育重要文獻。又《試論》收錄何氏醫學論文9篇,內多針砭時弊之言。此叢書內容新穎,是考察明代醫學發展的重要文獻。該叢書雖見于明代書目著錄,但其書流散海外,今唯存明隆慶三年(1569)刊孤本,學術價值甚高。
(明)何柬補遺續撰 鄭金生校點 ·中醫 ·13.5萬字
《傷寒論》是后漢張仲景所著,原書叫《傷寒雜病論》。《傷寒論》以六經辨證為全書的綱領,有機地將理、法、方、藥一線貫通,主論傷寒,兼論雜病,被后世醫家奉為辨證論治的典范。本書將《傷寒論》113方分類編排,分為麻黃劑、桂枝劑等類別,按類進行解釋,間附醫案,配有歌訣,深受讀者喜愛。本書引用的條文和方劑,以明朝趙開美復刻的《傷寒論》為藍本,在徐氏類方的基礎上,沿用了類方概證方法,又進行了加工和補充,書名曰《新編傷寒論類方》,以資與舊《類方》而有所區別。
劉渡舟編著 ·中醫 ·1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