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套《中國舞蹈通史》以中國歷史年代及其政權的改朝換代為歷史脈絡。本史的撰寫基本沿用了《中國舞蹈史》(5卷本,1984)的寫作體例,這種沿用是刻意追求的——以保持其對中國古代舞蹈歷史研究方面原創成果的面貌,這樣能夠清晰地了解這一代舞蹈史學家在中國舞蹈歷史研究的高度與貢獻,能夠準確地判斷后輩學者在中國舞蹈史料挖掘、應用以及學術觀點方面或繼承,或借鑒,或創新的程度。本書是“明清卷”由王克芬撰著。
王克芬 ·舞蹈 ·12.5萬字
為了更好地借鑒美國高等舞蹈教育的經驗,本書對中、美高等舞蹈教育進行了系統、全面、詳細的比較研究,分析美國高等舞蹈教育之所以能夠領先于世界的內在和外在原因。筆者認為,只有沿著從歷史到現在、從宏觀到具體、從現象到理念、從實踐到制度的路徑展開比較,深入分析兩國舞蹈教育的差異,才能跨越文化的差異,探索中國高等舞蹈教育更多元的發展路徑。
武艷 ·舞蹈 ·22.1萬字
本書是“秦漢卷”由彭松撰著。《中國舞蹈通史》以中國歷史年代及其政權的改朝換代為歷史脈絡。本史的撰寫基本沿用了《中國舞蹈史》(5卷本,1984)的寫作體例,這種沿用是刻意追求的——以保持其對中國古代舞蹈歷史研究方面原創成果的面貌,這樣能夠清晰地了解這一代舞蹈史學家在中國舞蹈歷史研究的高度與貢獻,能夠準確地判斷后輩學者在中國舞蹈史料挖掘、應用以及學術觀點方面或繼承,或借鑒,或創新的程度。
彭松 ·舞蹈 ·11.5萬字
中國舞蹈史學研究的意義和任務是什么呢?無非是為了“考古以證今”,“以史明鑒”。因此,研究舞蹈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自然規律及法則,成為舞蹈史學的主要任務。因為,“歷史”不是守舊的護身符,而是創新的啟示錄。由于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發展不可能擺脫傳統的基礎和影響,那么,在歷史的研究中就是要讓世世代代的祖先活過來,走在我們的前面,傳授他們的經驗教訓。劉青弋博士,女。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舞蹈表演、創作、教學、研究許多年。
劉青弋 ·舞蹈 ·41.3萬字
中國舞蹈史學研究的意義和任務是什么呢?無非是為了“考古以證今”,“以史明鑒”。因此,研究舞蹈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自然規律及法則,成為舞蹈史學的主要任務。因為,“歷史”不是守舊的護身符,而是創新的啟示錄。由于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發展不可能擺脫傳統的基礎和影響,那么,在歷史的研究中就是要讓世世代代的祖先活過來,走在我們的前面,傳授他們的經驗教訓。
董錫玖 ·舞蹈 ·12.3萬字
《舞蹈的文化》一書提出舞蹈是人類最早發生的文化現象之一。舞蹈是原始人類生命情調最充足的表現,舞蹈是原始社會中拔高了的簡樸生活,舞蹈隨著原始人類身體的進化而發展,舞蹈又作為發達的肢體語言團聚起人類的原始社會。
于平 ·舞蹈 ·19.1萬字
王克芬 ·舞蹈 ·18.1萬字
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但是,這個人體動作,必須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編創的詩情畫意》通過對舞蹈律動、舞蹈設計、舞蹈語言、舞蹈交響的介紹來告訴我們這個王國如何構造的,并且具體地闡述了舞蹈詩和舞劇的結構要素、結構形態,以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藝術。
于平 ·舞蹈 ·10.7萬字
《素質教育舞蹈文集》由舞蹈美育論、調研與考察、素質教育舞蹈和實驗經驗四個部分構成。通過對舞蹈美育理論的溯源,與相關領域專家的研討,以及深入社會的實踐與調研,較客觀地將我國素質教育舞蹈的現狀與研究成果集結成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集。
呂藝生 ·舞蹈 ·26.6萬字
本書是以中國西南地區儺戲文化為專題的論文集,以多維視野切入,成果整體上形成梳理、開拓、創新的風格體系。“梳理”主要針對前期的研究成果。如吳電雷對三十年(1983-2013)貴州地戲研究情況進行梳理;庹修明《貴州儺戲文化》厘清貴州民間儺戲系統兩個系列,三個層次的分類;劉懷堂考察近十年(1999-2008)儺研究現狀,指出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拓”,指較以前的研究在學科領域具有較強的開拓性。陳玉平從象征人類學的角度解析土家族儺壇正戲表演的各個環節和角色所體現的象征意涵;劉懷堂在“儺戲學”視野下對“儺戲(狹義的)”與“戲儺”進行了界說與區分;龔德全從美學視角分析了貴州省各種類型儺戲多層面的審美特點;吳電雷從戲劇形態學的角度把陽戲劃分為“以戲附儀、儀戲結合、隱儀顯戲”三種形態等。“創新”,指學者們的學術視角和觀點具有較豐富的創新性。如吳電雷論斷:“陽戲是儺戲的一個品種,它們之間是種屬關系”“西南地區陽戲‘源’于中原,‘流’于西南,輾轉江南地區”“陽戲‘三圣’是陽戲類型的標志”;劉懷堂在論文中提出“貴州地戲不是軍儺”,論點震耳發聵。
吳電雷 庹修明等 ·舞蹈 ·32.1萬字
潘晶,副教授,現執教于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主教中國民間舞蹈文化、中國舞蹈史、舞蹈教育學等本科及研究生課程。出版專著《鄉舞鄉情——山東三大秧歌探究》《多姿多彩的中國舞蹈》等。本書以山東傳統舞蹈為依托,從民間習俗、神話傳說與傳統舞蹈三方面入手,以群策群力參與社會實踐滋養學術,探析傳統舞蹈深邃的文化底蘊,揭示傳統舞蹈與民俗有機結合的規律及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使面臨失傳的“非遺舞蹈”不至于徹底消失,為舞蹈民俗學的研究添磚加瓦。
潘晶主編 ·舞蹈 ·22.1萬字
謝雯雯副教授,新疆藝術學院舞蹈系舞蹈學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鄰域和專長:中國民間舞蹈教學、編創與理論研究。榮獲“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申碩工作突出貢獻者”“自治區教學能手”等稱號。本教材是我國第一部哈薩克族舞蹈教材,共分為理論與實踐兩個部分。主要是在老一輩新疆哈薩克族舞蹈藝術家建立的教學訓練組合基礎上,加入近年來哈薩克族舞蹈教學具有代表性、訓練性、表演性、風格性組合。既在表演性上提高了專業院校舞蹈本科的表現力,又與理論部分形成較好的呼應與互動,擴充了本科教學訓練的知識,從而展現新疆的多元文化和多民族地區樂舞,展現哈薩克族舞蹈的文化傳承價值。
謝雯雯等主編 ·舞蹈 ·11.2萬字
王芷蘇,副教授,現為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軍事文藝創演系軍旅舞蹈表演教研室主任、學科帶頭人,碩士生導師。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李喬,講師,現為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講師。曾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項。“啟發式教學”這一教育理念在舞蹈教育中被更多地提及和應用。本書討論的重點便是如何更好地在專業舞蹈教育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書主要分為四章,第一章介紹舞蹈教育和“啟發式教學”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主要介紹如何用啟發式教學建立起基本的舞蹈規范性意識;第三章主要介紹如何運用啟發式教學訓練動作協調性和流暢度;第四章主要介紹如何運用啟發式教學提高舞蹈表達能力。
王芷蘇 李喬 ·舞蹈 ·6.1萬字
李琦,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現任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甘肅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韓晶,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該書稿是西北民族大學建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規劃教材。敦煌舞是依據敦煌壁畫舞姿創造的中國古典舞流派之一,其風格因兼有本土及域外藝術特點而具有獨特之處。在前人挖掘、探索、創造敦煌舞的基礎上,該書稿作者進一步將把桿訓練融入敦煌舞教學中,借助敦煌壁畫中非正常運動力學的人體呈現,運用敦煌舞中的“曲、伸、旋、擰、移、送”等特點和規律,最大限度還原敦煌壁畫舞姿原型,探尋敦煌舞中除風格性以外的重心性動作開發訓練,嘗試“失衡”帶來的力與美。
李琦 韓晶主編 ·舞蹈 ·3萬字
梨園戲被稱為“宋元南戲活化石”,它既有著豐富的身段表演科范,又傳達出南戲特有的文化意蘊。梨園舞蹈是在傳統梨園戲表演科范基礎上,提取手姿、步態、動律、“十八步科母”等動作形態,立足舞蹈教學本身而建立起來的一套戲曲舞蹈教材。《梨園舞蹈形態基礎》這套教材主要是對旦、丑兩科表演科范的系統整理,這不僅對中國舞蹈資源的一種補充,也是對中國戲曲文化的一種傳承。旦科部分:梨園舞蹈旦科表演科范較為系統,易于整理。因為梨園戲主體形態“十八步科母”有自己的口訣,如舉手到眉,分手到肚臍,提手對乳等。
田湉 ·舞蹈 ·2643字
《少兒舞蹈教學與訓練(視頻精華版)》一書,主要包括瘋狂的小司機、蜜瓜熟了、快樂的小象、TomAndJerry、可愛的小蜜蜂、愛睡覺的加菲貓、我讀書我快樂、小小機器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海底總動員10課內容。本書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考慮到舞蹈教材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本書引入視頻二維碼,每一課都配有該課的舞蹈視頻二維碼,學生或者老師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或者授課。《少兒舞蹈教學與訓練(視頻精華版)》一書,適合家長、兒童、教師三方共用,可以作為教師用書,也可以作為學生和家長自學的參考讀物。
閆曉萌編著 ·舞蹈 ·2.3萬字
本書記錄了作者的舞蹈人生。主要內容有:舞潤青春、舞涌心泉、舞夢情緣和師生情緣四部分。民間舞組合是一門基本訓練課程,提高學生身體的控制力和協調性,培養審美情感,自信心和想象力,是民間舞蹈教學的重要步驟。但民間舞課堂組合的訓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過舞臺實踐大大增強學生對民間舞蹈的認知,更加理解民間舞蹈組合與舞臺實踐的關系。舞蹈課堂組合為舞臺實踐奠定了基礎。
袁媛 ·舞蹈 ·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