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五大章的編排,系統的、全面的闡述了中國硬筆楷書必須遵循“上緊下松、左緊右松、橫平(靈)豎直、結構合理、重心穩固”的原理。突出了:圓上線處處寶、三角形、應用好、撇如劍、捺如刀、點如蚪、亦如蛟、廣、戶、尸、撇重要、國字框、直角好、左偏旁、窄條條、三七開、確實好、上下結構的字、排版好、雨、西、穴、頭上罩…書法理論。
拜喜 ·書法篆刻 ·4.1萬字
張金光,男,漢族,1954年出生,大學文化,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中國老年書畫家協會會員。自幼喜愛書法,尤其酷愛草書,數十年來,一直潛心草書線條美學的研習和應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金光 ·書法篆刻 ·4863字
這是鹽池縣首次以文藝叢書形式出版的一本《書法作品集》,也是適值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暨鹽池解放八十周年,全縣書法愛好者給縣慶獻的一份厚禮,同時,也是對鹽池縣書法藝術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次回顧和展望。《書法作品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暨鹽池解放八十周年文藝叢書》收集和整理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創作的書法作品,一是在鹽池工作和生活的鹽池人;二是在鹽池工作和生活的外地人;三是在外地工作的鹽池人。
陳旭主編 ·書法篆刻 ·5759字
中國的書法藝術是玄而妙的。一點一畫,一豎一折皆足以“形其哀樂,達其性情”。《書法講座》不僅重形而下之技法,更著意于形而上之書道,即將書史、書論、做人與具體的書法有機地融為一體,又對歷代書論和書法風格作了提綱挈領式的概括和總結;同時指出書法藝術之所以能具此感人的效果,其根源在于筆法的表現力。在敘述中時加評點,又發微見著,精彩迭出。黃源先生自幼親炙于書法藝術。他的這部《講座》發奧揭秘,金針度人,是一部難得的書法入門之書。
黃源著述 湯序波 陳揚 孟進整理 ·書法篆刻 ·19.4萬字
本叢書精選了歷代著名書法的代表性碑帖作品,如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王羲之、曹全碑的代表性作品,書體包括篆書、隸書、楷書和行書各種書體。既介紹了各種書體的特點,又分析每種書法的寫法,是一套實用有效的原碑配套練習冊,是書法愛好者入門學習的好助手。適合于書法愛好者、書法培訓班、書法專業考生基礎訓練使用。
張恒國 ·書法篆刻 ·1823字
張恒國 ·書法篆刻 ·1978字
書法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商代時,中國就已出現了最早的成熟文字,即甲骨文。商周時期,金文出現。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小篆即成為全國通行的文字。到了漢代,隸書成文官方標準字體,也奠定了漢字“方塊字”的結構基礎。魏晉南北朝時期,草、楷、行等各體書法已完全成熟。楷書是唐代書法藝術成就的最高點,到了宋代,行書尤為盛行。元代以后,書法藝術繼續發展,涌現出諸多名家。本書以時間為脈絡,講述了百種傳世墨跡,幫助讀者對名家名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張兆峰 ·書法篆刻 ·12.5萬字
隨著國學復興,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嘗試重回手寫春聯,一些書法愛好者更是自創春聯。有感于此,筆者創作這本楷書春聯字帖,以方便初學書法的朋友臨摹學習。這本書收錄了100幅精心創作的經典春聯,分為四個部分:經典常用春聯、新時代春聯、行業商用春聯和生肖春聯。從2011年至今,每逢春節我都會和學生一起,為敬老院、學校以及企事業單位免費寫春聯、送福字,使得幾十萬家庭帖上自己喜愛的手寫春聯。『九州追夢千秋福,百卉飄香一品春』,讓我們一起用筆尖描繪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程一墨 ·書法篆刻 ·2607字
魏建忠老人從事表演藝術期間,為豐富陜北人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貢獻。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多年,魏老將大部分業余時間投入到書法創作中,猶喜趙孟頗、于右任、胡適等人的字體,臨摹研習、勤練不輟,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創作風格,氣度不凡,氣勢磅礴,風流跌宕,深具藝術魅力。本書以行草書法作品為主,收錄了魏建忠的行草及其他書體,狂放中不失內斂美,不羈中另有大千世界,博得業內人士一致贊賞,亦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觀賞。
魏建忠 ·書法篆刻 ·345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書法公開課“書法審美與實踐”的講稿整理,既觸及書法最基礎的筆法、結字與章法布局等技法層面,也探討書法的風格、神采與氣韻等審美層面,同時還揭示了書法學習必經的臨帖、創作之方法與途徑。
方建勛 ·書法篆刻 ·17.1萬字
本書從執筆用筆、中國書法發展史講起,強調用筆,并通過對大篆、小篆、草書、楷書、行書、隸書等不同書體的經典碑帖的講解和解析,使學習者了解書法本源,了解不同書體的演變和特點,做到在以后的學習中對不同書體可以觸類旁通,扎扎實實打好基本功。
子瞻書畫教育 ·書法篆刻 ·2.8萬字
全書從印章材料、歷史流派、評印標準、印章用法、印章宜忌等方面進行了系統介紹,為讀者提供了豐富而有條理的中國印章創作鑒賞知識。印章亦稱圖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鑒定或簽署的文具,有鋼印、蠟印等多種分類。制作材質有金屬、木頭、石頭、玉石等。中國印章藝術博大精深,見微知著。
鄢敬新 ·書法篆刻 ·17.6萬字
盛夏六月,鳳凰花開,肇慶學院文學院書法學專業師生以書畫作品集紀念畢業季。筆底波瀾,翰墨云煙,中國書法無色而具丹青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本書所含書法作品包括行楷隸篆各類書體一百余幅作品,均來自肇慶學院文學院書法學專業師生,是該學院師生書畫教學的成果的一次展示,通過書法作品的結集出版,向畢業生寄語:寄心毫素,就會演奏出人生的美妙樂章。
熊沛軍主編 ·書法篆刻 ·4709字
本書是中國書法系列書之一。本書從書法的基本功講起,強調用筆,重點通過楷書的演變和經典碑帖的解析,使讀者完全了解楷書書體的特點和技巧,掌握楷書的書寫要領,從而達到從入門并精通。本書適合書法的學習者和愛好者閱讀使用。
子瞻書畫教育 ·書法篆刻 ·2.6萬字
教師為了給學生講好教學內容,漂亮的板書是不可少的。本書包含板書設計需要的文字、符號、圖形等內容,共分為6章。第1章介紹板書設計的方法及繪畫形式;第2章講解了如何畫出漂亮的藝術字來做標題;第3章展示了各學科均可以用的簡單的簡筆畫,并包含了教學中用到的各種繪畫元素,即使沒有繪畫基礎也不怕;第4~6章則為分別展示了各學科的板書設計方法,內容包含了設計說明、設計方法、構思分析、創作演示等多個模塊。本書的板書設計以“簡潔、精要、精美”為核心,為各學科教師設計板書提供參考思路。本書適合低年級的學校教師教學使用,是一本非常實用的資料大全,可以直接參考書中的案例,快速提高自己的板書設計能力。
楊洋編著 ·書法篆刻 ·2.1萬字
本書根據目前國內書法比賽的要求和形式,講解了書法創作的方法和技能。全書共九講,在介紹書法創作格式、落款、用紙的基礎上,對書法單字、雙字、三字、四字、五字、六字、對聯以及古詩的創作進行詳細講解和示范,并通過斗方、中堂、條幅、對聯、扇面等作品格式的展示,使讀者充分掌握書法創作的形式。本書每講都配有碑帖原圖,便于讀者臨摹經典,并通過拓展字例練習,使讀者在實踐中逐步掌握各種格式的作品創作。書中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通過掃碼獲取相關學習視頻。本書是青少年藝術素養培訓用書,適用于中小學課堂書法教學、課外書法培訓,也可作為書法教師教學以及書法初學者、愛好者地參考書籍。
高育娟 ·書法篆刻 ·5390字
本書是書法的入門教程,針對書法理論知識和書法技法兩部分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書法理論部分主要對書體進行了基本理論知識的介紹,對相關歷史階段的書法特征進行了概括性的論述,旨在讓讀者對于書法的基礎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在書法技法部分,根據不同的書體,選擇一個代表作品。從具體的分析案例的角度入手,參以書法欣賞的提示,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介紹,從而達到指導臨摹的目的。在每本書的最后,為初學者制定了進階的學習計劃,以期讓大家在書法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新的突破。讓自己的書法學習之路更加的順暢,提高大家的學習效率。本書既可以作為書法專業課初級入門教材使用,同時也適合廣大書法愛好者的自學入門。
俞黎華 王煒編著 ·書法篆刻 ·2.1萬字
《六盤墨韻》是集納固原部分書法家作品的書法作品集。該書法作品集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寧夏書法界名家的祝賀作品。固原書法藝術事業的發展,傾注了自治區書協及相關新老書法名家們的心血,正是在他們的關愛、支持和指導下,固原的書法藝術不斷發展。本書法集擇其代表約請了劉正謙、吳善璋、鄭歌平、柴建方、李洪義、宋琰等6位書法名家的祝賀作品。他們的書法藝術風格各異,但都達到相當高的藝術境界,對其他書法家的創作有著指導和借鑒的作用。第二部分為生活和工作在固原的書法家的作品,以中國書協會員的作品為主,共收集了15位書法家的作品,按書法家姓氏拼音順序排名排列。他們的作品風格不同,表現形式各異,但對書法藝術執著和熱愛的精神一致,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認真鉆研,努力學習,勤于創作,達到了各自一定的藝術水準。
海軍 唐宏雄 ·書法篆刻 ·5805字
“中華文化故事”叢書以生動活潑的筆調、詼諧靈動的文風,介紹了漢字的創制演變與造字方法,探尋詞語的來龍去脈,品讀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趣談古畫背后的逸聞典故,追溯書法的淵源歷史,精選承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物件、風俗習慣,為讀者呈現出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流光溢彩、魅力無限的風貌。《書法的故事》梳理書法的源流演變,詳解36位書法家、75件書法遺跡與名作,獲著名作家葉兆言誠意推薦。
李曉愚 ·書法篆刻 ·7.7萬字
《翰墨風神:中國書法的意蘊》重點介紹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及風格,展示中國書法藝術和書法家的魅力及其成就,集覽賞性、知識性、審美性為一體,是進行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優雅氣質的良好讀物。
岳師倫 ·書法篆刻 ·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