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重拾中西方古典學問墜緒,不僅因為現代性問題迫使學問回味古典智慧,更因為古典學問關乎亙古不移的人世問題。古學經典需要解釋,解釋是涵養精神的活動,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擇:寧可跟隨柏拉圖犯錯,也不與那伙人一起正確(西塞羅語)。舉凡疏證詮解中國古學經典、移譯西學整理舊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與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尋回精神的涵養,不負教書育人的人類亙古基業。
劉小楓 陳少明 ·知識讀物 ·26.3萬字
《孔子的智慧微博》則匯集了孔子做人做事智慧的精髓,對于如何提高個人修養,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如何協調人際關系,如何學習等問題都在書中進行了透徹的論述,并且還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讀者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孔子言論中的智慧。
東籬子 ·知識讀物 ·13.6萬字
吃,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活動。而我們往往忽略的是,吃,更是一把重啟人類智慧的鑰匙,一種追問人何以為人的方式,一個我們與其他生物、非生物密不可分的證明。在《吃的哲學》中,安瑪麗摩爾使用了一套獨特的行文方式:一段與讀者進行的理論交流,一段尋訪各地飲食的親身經歷,一段穿插在邊欄中的其他學者的民族志故事。在理論、經歷、故事的碰撞當中,我們跟隨摩爾,行走在餐館、減肥班、實驗室和廚房餐桌等地,與阿倫特、梅洛-龐蒂、約納斯、列維納斯等思想家進行深入而活潑的對話,隨時隨地以“吃”來重塑我們業已形成的關于存在、認識、行動、關聯的觀念。吃,讓人類得以存續,也讓人類與世間萬物緊密相連。《吃的哲學》是一場非典型理論書的寫作實驗,也是一場細致入微、靈光涌現的閱讀冒險。
(荷蘭) 安瑪麗·摩爾 ·知識讀物 ·16.4萬字
《外國哲學》(第33輯)由趙敦華教授主編,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組稿。本期共有6個欄目:“希臘哲學研究”“中世紀哲學研究”“近代哲學研究”“現代哲學研究”“日本哲學研究”“青年之窗”和“海德格爾《黑皮本》”,收入論文9篇,譯文1篇,共計20萬字。
趙敦華 ·知識讀物 ·17萬字
《評功過》是來新夏“古今人物譚”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主要內容是對古代人物及其事跡進行評說。書中所選取的是中國古代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思想或者是崇高品德的人物,如功成身退的介子推、仁智節儉的晏嬰、堅貞不屈的蘇武、知恥自新的周處、昏夜拒金的楊震、重視家教的顏之推、行己有恥的顧炎武等,作者通過品評這些人物身上的美德——愛國、忠義、廉潔,讓讀者從中受到教育。本書所收錄的文章,篇幅或長或短,形式不拘一格,但語言都淺顯易懂,讓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來新夏 ·知識讀物 ·8.2萬字
為什么我們要道德?死亡讓我們找到人生意義?什麼是理想的教育?為何要環保?愛是什么?何謂真實?我是誰?作者通過由逾七十部新舊中外電影組成的光影世界,引領讀者探討「道德」、「死亡」、「教育」、「環保」、「自我」、「情愛」、「自由」等八個議題,在閑聊電影的同時,思索人生的種種疑問。
梁光耀 ·知識讀物 ·7萬字
人生而有求知欲,且會隨著成長對萬事萬物的真理和規律有更強的興趣。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的骨干,呈現西方人思維的核心理念,不但可以借此理解今日西方世界,還可以借此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本書以希臘哲學為主干,分述前蘇格拉底哲學、詭辯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既強調各家異同,同時結合日常經驗作說明,并不時地以整體的角度回溯希臘哲學在今日社會與人們的思維中扮演的角色。
苑舉正 ·知識讀物 ·11.1萬字
此書為盧梭的代表作之一,曾在1749年榮獲法國第戎科學院公布的有獎征文競賽的金質獎章,這篇文章始終貫穿著“科學和藝術的復興是否在凈化我們的風俗方面起到了作用”這一中心思想來討論,集中表達了自己對當時歷史條件下科學和藝術的看法,從某種意義上講,他認為科學與藝術的復興對敦化風俗、保持淳樸的自然并不有利,并得出了“科學和藝術會造成許多壞事,也敗壞了風俗和道德”這樣一個會在當時造成不小轟動和反叛的結論,從此盧梭聲名大噪。這是一部闡發政治思想的著作,其中的大部分思想也是他后來的著述中一以貫之的,其中包含了他后來思想著述的許多萌芽。其重要性僅次于1762年的《社會契約論》,可視為《社會契約論》的基礎和緒論。此書秉承了盧梭一貫的寫作風格,飽含激情又不失理性,現在讀來仍然非常有教益。譯者譯筆純熟精到,是不可多得的優秀社會科學經典作品。
(法)讓-雅克·盧梭 ·知識讀物 ·2.8萬字
《費孝通早期思想探源》的論證有助于理解費孝通的社會改革思想所代表的江南社會精英群體,進一步明晰費孝通“合作主義”和“社會主義”取向的社會來源和思想來源。此外,作者還考證和分析了四十年代中期費孝通對中國文化看法的變化、原因及思想來源,指出費晚年倡導的“文化自覺”思想在1947年初已具雛形。本研究可增進對費孝通整體思想沿革的認識。
方慧容 ·知識讀物 ·13.5萬字
20世紀最著名的西方哲學家及解釋學的奠基人之一伽達默爾在年近百歲時與意大利哲學家多托利展開了一場頗具豐富意涵和哲學意味的對話,回顧了他全部哲學思想重要方面的發展歷程。不僅如此,“一切真正的哲學思考以或隱或顯的方式都是對話,是爭執”。這部對話錄涉及和記錄的內容遠遠超出了哲學家本人的思維軌跡。這本小冊子中呈現的是關于哲學最根本的那些“大問題”的對話,是對“一種哲學之前提的一次重新確定,這種哲學參與一種和它的時代及它的挑戰的負責任的和解之中”(伽達默爾語)。這些作為前提的和根本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形而上學的命運問題;修辭學與哲學、與倫理學、與解釋學的關系問題;作為西方哲學傳統的核心問題之一的實踐知識和實踐智慧的問題;神學以及未來西方哲學的走向問題。
(德)伽達默爾等 ·知識讀物 ·13.5萬字
這本哲學史的長處是原著者不把哲學局限于認識論一方面或宇宙論一方面。他在敘述歷代哲學家的思想時,不僅著重于他們對于宇宙萬有根本問題的思想,并注意于他們的重要的倫理的、宗教的、政治的、法律的、經濟的與教育的思想。所以這本《西洋哲學史》不僅宜于研究哲學的人閱讀,一并宜于非專門研究哲學的人閱讀。其所以稱為名著的,多半就因此。但譯者也不能不把他的缺點指出。原著者是一個唯心論者,對于唯心論者的思想敘述的較詳,而為宗教張目的思想,尤不憚煩勞的敘述。這種地方雖為嗜好宗教者所崇尚,但處于相反地位者必不甚滿意。對于近代學術大有影響的達爾文,在這本哲學史中,只有他的名字發現兩三次,并無一章或一節的文字敘述他的思想,這不能不是一個大缺點。但這種成見在胸的短處,為各哲學史家所難免,原著者在其序論中業已說過,已是直認不諱了。至于原著者抹殺了現時吾國一部分學者所注目之辨證法的唯物論,則是歐美正統派的哲學家所共有之態度,算不了本書之缺點。
(美)梯利 ·知識讀物 ·14.9萬字
《修辭與方向》是吳雅凌最新的學術隨筆集,以潔凈優雅的文筆描繪現代思想界的修辭嘗試。本書圍繞修辭問題展開,聚焦西方思想史,貼近思想與言語的角力現場,勾勒出現代修辭“摔跤”圖景。文學家如卡夫卡、季洛杜、莫迪亞諾,思想家如加繆、本雅明、阿倫特、盧梭,藝術家如德拉克洛瓦、倫勃朗、莫蘭迪、基里柯……他們嘗試通過修辭為思想尋找表述,又有意無意在修辭中流露出困頓與迷失,從而指向修辭與思想之間的困境。在思想這一“極強的風行”前,修辭往往是笨拙沉重的,卻又因而有了豐厚的內蘊,似有無限方向可以打開。
吳雅凌 ·知識讀物 ·8.6萬字
本書涉及哲學基本分支學科,并多有前言研究成果刊出。本書注重對西學和中學兩個文明傳統的源流演變的細致梳理與深入研究,希望能夠通過考察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的種種論辯、觀念和主張,而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中國當代學人權衡取舍的寬廣視野和文化自覺意識。自2000年出版以來,因為書中所錄文章學術質量較高、審稿程序嚴謹,深受學界的好評。本輯以近代德國哲學與思想傳統為專題,刊出孫帥、吳功青、楊云飛、先剛、莊振華、謝永康等學者的專題論文。
仰海峰 ·知識讀物 ·27.2萬字
《寬容》是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作者房龍以深厚的人文關照及倡導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龍極其著名的“寬容”之眼,讓我們重新發現和更深入地認識,幾千年來政治、宗教、文化、社會的曲折發展歷史和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漫長歷程。
房龍 ·知識讀物 ·25.3萬字
《莎士比亞的政治智慧》細致地研讀了莎士比亞的五部劇作——《尤里烏斯·凱撒》、《麥克白》、《威尼斯商人》、《李爾王》及《暴風雨》,并認為這些劇作能為人類、為政治生活提供持久的指導。選擇這些劇作的原因在于,它們持續不斷地關注的問題對莎士比亞而言構成了政治之心臟和靈魂:誰應統治?何為正義?伯恩斯通過政治哲學的透鏡,而非戲劇研究或文藝復興研究的視角,提供了對劇作的原典解讀。他得出結論,這五部劇作中蘊含的莎士比亞智慧,為我們當代的公民文化提供了極為貼切的批評。
(美)伯恩斯 ·知識讀物 ·20.2萬字
無論是聲名顯赫的偉大人物,還是普通的教師家長,在講述人生哲理的時候都喜歡運用一些經典的小故事來輔證自己的觀點。對于讀者而言,與閱讀那些枯燥單調的理論相比,本書中的一些蘊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星漢編著 ·知識讀物 ·8.9萬字
《哲學和美學的根基》是哲學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關涉美學和文藝學的一個重大問題。實踐,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范疇。當前,學術理論界在圍繞“本體論”、“實踐本體論”、“實踐存在論”的探討和爭鳴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見解,也觸及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則性問題。為弄清理論足非,發揚科學和民主的精神,有必要對什么是“本體”、“實踐本體論”能否成立、“實踐存在論美學”有何缺欠等問題,展開深入而細致的討論。這種討論,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與美學觀,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嚴昭柱 董學文 ·知識讀物 ·26.9萬字
中國倫理思想有著悠久的歷史,但作為學科的倫理學的產生在中國只有100多年的時間。本書旨在探討倫理學這門學科在中國創立初期的社會環境以及路徑選擇的方式等。中國倫理學學科產生的過程,是一個從夾縫中生長的過程,新與舊之間、中與西之間、學術內因素與學術外因素之間的張力充斥于學科誕生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了解中國倫理學學科成長的規律和歷史使命,對于中國倫理學事業的深入發展和不斷突破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發意義。
趙清文 ·知識讀物 ·20.3萬字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學會選擇。1.選擇接受自己正在體驗的“人生劇本”。你不過是戲中的演員,戲怎么演歸根結底取決于導演的選擇。不管分配給你什么角色,技藝高超的演員都會接受任務。2.在人和人的關系中,選擇關注自己,少在意對方。只要關心自己必須做什么,讓自己順應自然。如果沒有你的配合,沒有人能真正傷害你,你覺得自己受傷害的那一刻,才真正受了傷害。3.只能選擇成為一種人要么關心自己的精神,要么關心物質的東西;要么專精于內在的東西,要么專注于外在之物。也就是說,你要么專心致志地當一個哲學家,要么就認認真真地當一個門外漢。
(古羅馬)愛比克泰德 ·知識讀物 ·1.5萬字
本書是霍耐特關于批判理論研究的論文集。作者對形態多樣的批判理論的統一性進行了總結,認為不管方法和對象如何分散,批判理論在如下理念上是一致的: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條件產生出的社會的實操、態度或者人格性結構,都沉淀在我們的理性諸能力的一種病理學變形之中。這一理念導致批判理論往往會探究人類合理性的病理的社會原因。但如今,這種哲學與社會分析之間的紐帶正在被撕裂,“在對歷史社會過程的依賴性中把握合理性”這一德國唯心主義的核心遺產也逐漸衰落。因此,如果要繼承和進一步發展批判理論,就必須在理論革新的同時,重新研究我們的社會操作實踐和制度的特殊建制,是否會對人類理性能力的潛能帶來損害。本書以廣闊的理論視角,考察了批判理論的歷史與當前狀況,為把握批判理論的核心特征和未來發展趨勢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深刻分析。
(德)阿克塞爾·霍耐特 ·知識讀物 ·1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