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先秦諸子思想為標的,比較詳細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如對儒家心性論與中華民族的倫常之道、道家“道—德”論與中華民族的立世之道、莊玄禪的生命體悟與中華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發掘。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夠被孕育、滋生,并茁壯成長起來,是因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學根基和肥沃的哲學土壤,因此本書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哲學底蘊也進行了探索和發掘,考察了其形而上的本體論維度。
康中乾 ·中國哲學 ·68.8萬字
儒學始終影響著中國古代散文的嬗變。遠古神話傳說,已含儒家仁愛精神。“六經”是儒學形成的思想淵源。春秋戰國儒家的歷史散文與哲理散文形成我國散文的現實主義傳統。漢代文人的散文反映了儒家大一統觀念。魏晉南北朝淡化名教觀,駢文追求審美愉悅。隋唐五代,儒學復興引起古文運動的興起。宋元明理學促成古文的正宗地位,然而后期以復古相號召,實屬擬古傾向。清前期,散文經世致用的特點,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變革的先聲。
楊樹增 馬士遠 ·中國哲學 ·8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