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黨的十九大報告鄭重提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立法工作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一環。本書從中國立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三個方面,對中國立法情況和人大制度,進行多維度、立體式的分析研討。
田禾 呂艷濱主編 ·中國政治 ·29.3萬字
本書收集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法學理論界和法律實務界的專家、學者研究和論述“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方面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學術論文14篇,這些學術論文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道路和途徑在理論上的艱難探索過程。
姜明安主編 ·中國政治 ·21.4萬字
《詞科與南宋文學》首次以詞科為題,考察宋代詞科考試與南宋文學之間的關聯。全書分六章進行論述,主要內容包括:系統地梳理詞科的源流與設置,討論“詞學”的內涵及其在宋代發生的變化;通過南宋各階段掖垣文學的分析,論述南宋詞科入等人士的文學實踐及詞科與南宋駢文發展的內部關聯;從南宋中后期的“詞科體”“詞科習氣”等批評入手,探討這一時期文學批評的走向;通過對王應麟《詞學指南》的考察,分析這樣一部詞學寫作的集大成之作與南宋后期文章學觀念的關系;從文學的外部研究著眼,厘清了宋代詞學與理學的諸多問題,等等。本書力圖通過研究詞科制度與宋代文學之間各個層面的關聯,將南宋的文學形態與北宋的不同之處昭示出來,從全新的角度,描繪出南宋文學史暗潮涌動的真實圖景。
管琴 ·中國政治 ·33.3萬字
本書以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移民新村為背景,通過山村小故事折射時代大進程。宋家溝曾經是一個幾乎不為人知的小山村,因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此視察而獲得極高的知名度,一時間“宋家溝”一詞在媒體上頻頻出現,成為新時代中國農村的縮影和典范。一年來,當地政府按照國家扶貧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扶貧措施,宋家溝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書將宋家溝移民新村作為新時代農村的樣本和深入調研的對象,民盟山西省委成員組成的調研組先后20次赴宋家溝村,走訪當地村民120余戶,對宋家溝整村村民進行了摸底排查。針對不同的群體,設計不同的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選擇一年中的不同時間節點,通過與村民拉家常、摸家底,了解村民真實的生產生活情況,努力做到點面結合,既描述個性特征,也挖掘共性因素,既注重考察脫貧攻堅的整體成效,也關注脫貧攻堅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同時,對農村整體現狀、社會環境、農村文化進行分析研究,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當下中國農村的現狀,梳理現代中國農村的發展軌跡,見證中國脫貧攻堅的成效,進而預測中國農村的未來走向。
王維平等 ·中國政治 ·24.1萬字
《2014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與對策:國務院研究室調研成果選》作者即國務院研究室同志及時跟蹤和發現國民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其中,不少調研成果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視和批示,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發揮了重要參考作用。
寧吉喆主編 ·中國政治 ·31萬字
本書從傳統與現代背景下的國家治理、依法治國視域下的城市社區與鄉村治理、公平正義視域下的政治發展與國家治理和中國道路與全球化視域下的國家治理等多個視角,深入分析了國家治理與中國道路的內在關聯,探討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從解釋國家興衰的制度決定論、技術決定論和文化決定論等幾種因素出發,闡述了國家興衰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由包括多種要素在內的綜合因素決定。
張艷國主編 ·中國政治 ·30.7萬字
本書針對一帶一路沿線的64個國家,采取列國志的形式,簡要紹述各國的地理、歷史、人文、經濟與政治環境等,重點介紹華僑華人在各國的境遇及發展情況,強調在“一帶一路”建設大背景下,華僑華人在雙邊往來中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并指出中國與華僑華人所在國發展雙邊關系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何亞非主編 陳琮淵 黃日涵編著 ·中國政治 ·21.6萬字
本書立足全國,堅持結果導向、以公眾視角,總結了2017年度國務院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在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解讀回應、依申請公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如對本領域本地區政務公開工作指導成效顯著,積極探索決策公開,部分行政執法領域信息公開程度較高,部分領域的執行和結果公開相對規范,部分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情況較高,也提出了現階段政務公開工作仍存在的問題,并對新時期新的政務公開發展予以展望。
田禾 呂艷濱 ·中國政治 ·21.4萬字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按照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工作和對臺工作、外事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民族團結進一步加強,強軍事業展現出新氣象。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積極參加國際多邊外交,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的朋友圈持續擴大。
楊海蛟 楊弘 ·中國政治 ·44.2萬字
民生幸福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不懈追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深圳經濟特區發展的過程,就是將民生福利的內涵和覆蓋面不斷拓展,使更多的民生福利惠及更廣泛市民的過程。本書指出,深圳經濟特區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把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強民生福利的頂層規劃和設計,加大民生投入,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牢固樹立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的理念,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使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作為發展的主體,不斷擴大群眾在社會建設中的參與,激發社會活力;始終把科學和法治作為社會建設的支撐,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的智能化、專業化和法治化水平。本書對深圳社會建設領域的經驗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和總結,為進一步推進民生福利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陳少兵 謝志巋等 ·中國政治 ·28.7萬字
本書系統地考察和探究了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的歷史進程及其基本經驗,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的強大生命力及其正能量。本書主要內容是: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的歷史進程;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的主要成就;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的基本經驗;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的歷史啟迪等。
魏繼昆 ·中國政治 ·20.7萬字
本書是在筆者《中國古代政教關系史》上下卷的基礎上壓縮而成。簡明、扼要地系統介紹中國從上古到近代的政教關系。第一章緒論在全面研究世界政教關系的基礎上指明宗教與政治相互作用的機制,并說明中國政教關系與西方的差異。此后八章逐一介紹中國歷代的政教關系,不僅說明宗教與政治的互動影響,而且系統介紹歷代政府宗教管理政策的利弊得失。最后一章系統研究中國政教關系的歷史特點及其宗教管理的經驗教訓。“政教關系”是一個近代舶來的概念,與中國的歷史進程有很大差異。本書的特色在于,力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實事求是地研究中國的歷史資料,找到中國政教關系的本質屬性,建立中國特色的政教關系理論。
張踐 ·中國政治 ·21.9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成果,以治理理論為基礎,以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機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基本框架,涵蓋文化建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領域,在學術界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念、內涵、主要任務等,為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提供了思路,為學術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有價值的成果。
祁述裕 ·中國政治 ·21.3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大公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大公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宋書強 郭欣 徐一鳴編 ·中國政治 ·38.6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大公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大公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宋書強 馬海天 蘇凱 ·中國政治 ·38.4萬字
《國家形象:“一帶一路”與品牌中國》匯集了政府、學界和業界的領導們和專家們最新的研究和實踐成果。作為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的最新成果,聚焦“一帶一路”和品牌戰略,將國家形象的研究向更加系統化、更加國際化、更具實操性的方向縱深推進,以期為中國的國際戰略規劃和國家軟實力建構獻策。本書在“一帶一路”和“國家形象”之外,首次引入了“品牌”的概念,并且納入了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呈現大量案例和數據,對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和品牌管理部門具有啟發意義。
范紅 胡鈺主編 ·中國政治 ·26.5萬字
本書通過對西藏與歷代中央政府之間政務來往中形成的各種原始公文的選編,顯現西藏與歷代中央政府關系的歷史本源、互動流程和立體輪廓;將西藏古籍政治專題檔案整理與檔案管理理論、文獻整理理論相結合,對西藏與歷代中央政府來往政務公文進行了科學的分類和整理,保持其同有的內在聯系,維護檔案的完整性,便于研究者按專題檢索和查找;采用編年體與重要事件公文來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編排,做到文省事豐,前后貫通,集原始性、雙向性與動態性于一體。
侯希文 ·中國政治 ·27.9萬字
《中國共產黨銅川市印臺區組織史資料》(第四卷)是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續編工作的統一部署,在中共陜西省委、銅川市委的領導下,由中共陜西省印臺區委組織部負責編纂的。本書本著尊重歷史、求實存真的原則和“廣征、核準、精編、嚴審、及時”的編纂工作方針,以陜西省印臺區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印臺區地方黨組織和政權組織、地方軍事組織、政協組織、群眾團體組織以及部分企業、事業單位機構沿革變化和領導人名錄,同一時期中共陜西省宜君縣組織工作大事記,并在黨組織的綜述中簡明反映了中共陜西省印臺區委同一時期在履行職能職責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中共銅川市印臺區委組織部 ·中國政治 ·21萬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在正確分析國情、做出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學判斷的基礎上,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建設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1978—1997年)的社會建設問題。鄧小平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主題,對社會建設基本問題的闡述,為中國共產黨構建完整的社會建設理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鄧小平的社會建設理論主要體現在制度建設、社會公平、教育、就業、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方面,它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社會建設理論的新境界。深入研究鄧小平的社會建設理論,對于現階段貫徹習近平關于社會建設的論述,正視并解決社會不公正等問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于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的長遠建設,對于我國以五大發展新理念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張雷聲主編 ·中國政治 ·24.3萬字
發展是人類生存和實現美好生活的必然選擇,發展的異化卻是與人類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馳。發展的異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突出表現在自然的異化、勞動的異化、科技的異化、社會的異化、人的y異化等多個層面,且至現普遍化和深化的趨勢,人類亦日益深刻地感受到發展異化帶來的人類生存危機,當今社會,人類所面臨的危機既是發展觀的危機,也是價值觀和倫理觀的危機。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人類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追求“發展”真諦的歷史過程,圍繞發展問題的深刻反思和尋求有效的解決方式是人類不容回避的重大問題。因此,反思人類發展進程中的發展理念、發展理論、發展糢式、發展實踐,對發展予以倫理價值的審視,是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意。
唐秀華 ·中國政治 ·2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