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重點分析了21世紀東亞的歷史與現實問題、東北地區滿語文化狀及城鎮體系的形成及特點、19世紀末俄國的對華認識與義和團事件、1882—1894年中朝商路歷史性變遷原因及其影響、抗戰初期日本媒體的戰爭宣傳、集體化時代中共在農村關于貧困和反貧困的實踐、“天乳運動”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展開論述、中國舟山群島新區捕撈活動的變化及其影響、當代中國政治史中的“公民”等問題,關注了中國和東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國際關系的方方面面。
江沛 陳鴻圖 (日)田中仁主編 ·世界政治 ·47.3萬字
2010年歲末和2011年初突尼斯政局劇變引發多個阿拉伯國家發生社會政治大變革,這場由“阿拉伯之春”變為“阿拉伯之冬”的中東變局迄今仍在持續,并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中東地區國家的內外政治。本書從一個較長的時段在深層次上考察中東變局,揭示了其發生時錯綜復雜的內外緣由、不同類型的演進路徑及撲朔迷離的前景走向,探討中東變局與大國中東戰略的互動,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中東的新開篇。
余建華主編 ·世界政治 ·47.2萬字
本叢書系國家社科基金“一帶一路”建設研究專項“‘一帶一路’沿線國別研究報告”的成果,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深入發展為著眼點,對沿線國家的基本國情、重大專題以及與中國的雙邊關系進行比較深入、系統和全面的研究。本叢書的特色是:第一,通過跨學科協作,突出基本國情研究的綜合性,分別從綜合國力、人口結構、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政治生態、民族宗教、對外關系等方面對沿線國家的基本國情進行深度剖析。第二,結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突出重大專題研究的專業性,重點關注各國的中長期戰略、投資與營商環境、中心城市及其區域影響力等方面。第三,著眼于務實合作,突出雙邊關系研究的縱深度,從歷史與前瞻、中國觀、“一帶一路”與投資貿易關系等方面呈現沿線國家與中國的關系。
張玉友 孫德剛等 ·世界政治 ·45.9萬字
《論美國》是一部由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撰寫的美國外交史,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敘述了從建國時期的本杰明·富蘭克林到21世紀的特朗普,250年來美國與世界的互動。全書將美國外交歷程分為五個主要時期:孤立主義主導的建國初期至19世紀末,成為區域性強國的19世紀末至一戰結束,經濟上領先全球的戰間期,作為超級大國之一的冷戰時期,應對全球化時代新挑戰的后冷戰時期。書中以生動傳神的筆觸描繪了影響美國外交走向、在外交舞臺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外交家,如杰斐遜、亞當斯、林肯、羅斯福、杜魯門、威爾遜、肯尼迪、尼克松、基辛格、里根等,精彩還原了一個個重大外交事件的現場,展現了美國如何在不同歷史階段應對國際挑戰及如何塑造全球秩序。作為美國外交的資深局內人,作者帶來了一個了解美國外交政策制定過程和行事方式的可貴視角,他將畢生積累的一手資料和實踐經驗傾注筆端,使政治家的敏銳洞察與學者的深刻思考結合起來。書中梳理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演變軌跡,總結了美國與世界互動過程中遵循的實用主義精神,并辨析出五個關鍵傳統:對北美的重視,對國際貿易自由的重視,同盟關系的轉變,對公眾和國會支持的依賴,以及對美國承擔著宏大使命的想象。
(美)羅伯特·佐利克 ·世界政治 ·45萬字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有關拉丁美洲政治的研究生教材。本書2006年第一版出版后,受到國內眾多高校師生的歡迎。此為第二版,本版力求在第一版基礎上,以最新材料更加全面、系統、簡要地闡述拉美政治發展進程、政治體制、政黨和政黨制度、政治思潮、社會團體和組織、拉美國際政治以及拉美主要國家的政治發展。
徐世澄 袁東振 ·世界政治 ·44.3萬字
本書在結構上分為三篇。第一篇是有關捷克基本國情的全面闡述,包括捷克的綜合國力評價、人口狀況、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政治生態、民族宗教及對外關系等,旨在為讀者呈現捷克國家、社會、政治、經濟、外交各領域的面貌。第二篇為專題研究,重點考察捷克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投資與營商環境、研發與創新能力、氣候保護政策、教育體系與制度、勞動力市場與勞動保障制度、重要城市及區域影響、政治變遷與疑歐主義、國防與軍事和在捷中國移民的融合與發展等經濟、社會和軍事等議題。第三篇則關注中國與捷克雙邊關系的發展,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政治歷史關系、捷克智庫和媒體對華態度、貿易投資合作、金融與銀行合作、人文交流合作、旅游合作和地方合作,分析所取得的成果、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潛力。
胡麗燕 ·世界政治 ·43.6萬字
本書是一本聚焦于沙特國情和中國與沙特雙邊關系的研究報告集,作者分別來自于中國的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中心、黨校、中資企業等方面。他們圍繞沙特經濟、社會、政治、外交等基本國情、所面臨的一些重要問題、中沙關系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數據翔實,分析客觀,觀點鮮明,結論中肯,體現了很高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
孫霞等 ·世界政治 ·43萬字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距今已經超過了30年,使得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谷。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教訓,對于今天我們所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事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實踐成敗經驗教訓考》一書,針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后反對斯大林、反對列寧的逆流進行了批判,堅決捍衛馬克思列寧主義對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不可撼動的地位,深刻地闡釋了蘇東社會主義蛻變的根本原因在于放棄了黨在意識形態陣地的領導地位,未能牢牢堅守思想陣地,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從而導致西方“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國家。該書指出,在百年變局、世紀疫情、世界經濟大蕭條和戰爭陰云密布的形勢之下,世界各國人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高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旗幟,對于從根本上戰勝美西方霸權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統治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偉光主編 ·世界政治 ·40.4萬字
張群等 ·世界政治 ·38.3萬字
中國的非洲文學研究是近年快速發展的一門學科,它反映出學術界對非洲的興趣已經從政治和經濟擴大到了文化。中國的非洲文學研究如何進行?什么是中國研究非洲文學的方法?如何定義這個研究對象的性質,以及如何建立一套發展中國的非洲文學研究的健康體制?這些問題正在困擾著目前充滿熱情的研究者們。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本書邀請國內主要的研究者對中國的非洲文學研究的發展做了階段性的總結,反映了當下中國的非洲文學研究者的主要興趣、方法和成果。
李安山主編 ·世界政治 ·36.9萬字
本書是國內比較系統地從“一帶一路”建設的角度分析斯里蘭卡的專著。本書是國內斯里蘭卡研究領域的一本綜合性、代表性著作。本書包括基本國情、重大專題和中國—斯里蘭卡關系三個部分。內容的相對全面性。即除了研究各個國家的資源稟賦、對外開放、經濟成長、地域政治外,還要研究各個國家的中長期戰略、產業結構、市場需求、投資政策、勞動政策、科教文化、政黨生態等,還要研究重點城市、產業園區等。
王震等 ·世界政治 ·36.4萬字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來區域國別研究浪潮的興起,近年來中國的中亞研究獲得了強勁且良好的發展動力。不過,中亞研究的學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是學界的一個共識。本書的主要目標在于討論有助于提高中亞研究學理化水平的若干理論路徑和攸關中亞地區穩定的部分核心議題。其中,第一部分考察了三十年來中亞研究的基本狀況,并基于此分析了可針對中亞地區開展學理研究的兩條路徑:比較區域研究的運用和中層概念的創新;第二部分則討論了三個或許可衍生相關學術命題的涉中亞研究議題:“顏色革命”、地區治理、地區秩序。通過在研究中推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內”“外”互動的結合,本書希望能在倡導并促進國內的中亞學理研究上做出初步探索。
曾向紅 ·世界政治 ·35.6萬字
歐洲聯盟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于一身的國家集團,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成員國將本國的部分主權讓渡給聯盟的領導機構,以便領導機構制定和實施聯盟層面的共同政策。目前,歐盟一體化的深化和擴大仍在進行中。本書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結合海外調研搜集到的資料,對原書內容補充了新的資料和數據。全書共分五章,介紹了歐盟的歷史沿革、主要機構、經濟一體化進程及其主要政策、政治一體化進程及主要措施、對外關系等內容。
張健雄 ·世界政治 ·33.5萬字
該書從模式的視角闡釋古巴社會主義,對古巴選擇社會主義的背景,探索社會主義的歷程,古巴社會主義的戰略目標、本質和基石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進行研究,提出啟迪和借鑒,解讀古巴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的探索,闡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古巴答案。
王承就 ·世界政治 ·32.7萬字
本書以中立態度多維度解讀蘇丹的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程,從建構主義視角考察不同時期治理的特殊性和連貫性,既橫向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政黨等多個領域,又縱向囊括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積極探究不同類型國家治理實踐在蘇丹社會的貢獻與局限,為蘇丹的國家治理實踐探索尋找路徑。
王猛 ·世界政治 ·30.3萬字
《市場還是公共領域:全球治理和權力不對稱》一書審視了在后西雅圖和后華盛頓共識的世界秩序下有關公共領域的回歸、重塑以及再發展的有力觀點,隨著市場逐漸陷入困境,零通脹、全球自由貿易的信仰—華盛頓共識面臨著來自專業人士和非常善于表達的市民社會評論家的異口同聲地討伐,他們質疑當前發生在民族國家之外的政策過程。在過去二十年,各個國家一直專注于拓寬和保障市場準入,而隨著政策重點已經背離了市場,對公共領域進行重新投資的問題成為了一項要務。本書的各位作者認為,要想設計發明出針對全球化世界的一系列治理機構則需要國際和國內方面的根本變化。他們認為新的公共空間、地點和服務需要加強民主并創造出社會中市場機制無法企及的庇護所。公共領域是一個初步的概念,它能使國家控制和減少市場的入侵,同時發揮國家強大的作用來減少在越來越動蕩的全球經濟中的不平等和社會排斥現象。
(加)丹尼爾·德萊契主編 ·世界政治 ·29.8萬字
為了適應國家智庫建設和教育部區域國別研究基地建設的需要,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從2017年開始編纂《中東形勢與戰略》報告,梳理中東地區和主要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外交情況,打造工具性和參考性較強的“中東研究案頭書”。本期《中東形勢與戰略(2018)》包括形勢與戰略兩部分。形勢部分包括年度的中東輿情匯編和中東形勢綜述,戰略部分收錄了13篇針對中東重點國家或專題的研究報告,就當年的重大和典型問題進行形勢概述、問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議。
黃民興主編 ·世界政治 ·29.5萬字
本書圍繞二戰后盟國對德占領過程中法占區特有的德國公務員任用問題,就戰后法德人員關系變化、德國行政架構的非納粹化與法占區特殊的人力資源運用模式進行了分析論述。研究旨在以法德關系史,尤其是從占領狀態下社會治理實踐中法國占領者與德國公務員的互相接近、相互合作和尋求互洽過程反映兩國關系的轉變與治理理念的趨同。論著依托法國最新解密檔案史料,基于本人法文博士論文形成,較之于本人2015年的專著《大國合作的試驗: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研究》更聚焦于法占區這一特殊地域,尤其關注法方從“被占領者”到“占領者”的心態轉變與決策變革。法國占領當局利用占區獨立自主地位直接或間接地利用當地德國人力資源為占區行政及法國在德利益服務,對法國在被占領的德國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基于人性治理及行政效率要素的重新審視。兩國在公務員任用理念上的互動創新,尤其是在占領時期治理實踐下對于多種任用模式與人才政策的嘗試,為解讀歐洲一體化趨勢下法德合作的演進做出了深入的歷史溯源。
徐之凱 ·世界政治 ·29.1萬字
本書從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多角度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特別是推動東北亞命運共同體構建和中國的思想引領與行動進行系統分析。
張蘊嶺等 ·世界政治 ·28.7萬字
2023年大國間地緣政治與意識形態競爭的烈度依然居高不下,繼續推動整個國際體系加速分化重組,風高浪急的百年變局之中仍在累積涌起驚濤駭浪的動能。2024年,在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全球原有趨勢持續演化并呈現一些新的特征:全球治理體系離散化,美西方國內政治極端化,世界經濟“再全球化”,產業政策主流化,美國對華戰略明朗化,全球經濟發展低碳化,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人工智能武器化,全球生產與交換數字化及核與太空威脅現實化。2024年全球可能遭遇的重大風險主要包括:美國大選產生負面溢出效應,全球經濟出現大幅下滑,極端天氣與自然災害沖擊糧食安全與供應鏈穩定,全球債務重回加杠桿軌道,巴以沖突擴大化,烏克蘭危機延宕升級,全球暴恐襲擊回潮,網絡安全形勢日趨復雜,我周邊出現地緣政治沖突及全球重大傳染病再次暴發。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編 ·世界政治 ·2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