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東問題研究》為國內唯一一本專門以中東地區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輯刊,內容涉及中東歷史、經濟、政治、宗教文化、國際關系等領域。它將成為我國中東研究界進行學術交流的又一重要平臺,對進一步推動我國的中東研究事業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本輯設中東政治與外交、中國與中東關系、古代埃及歷史、中亞研究、書評等欄目。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 ·政治理論 ·15.9萬字
悉尼·韋伯(SidneyWebb,1859-1947)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社會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書論述了悉尼·韋伯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過程、內涵以及在社會改革中的具體實踐,并對其社會主義思想的特點、影響與不足做出了評價。
毛杰 ·政治理論 ·17萬字
在今天的全球風險社會和中國高風險社會中,風險、災害、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已無須多言。如果說風險社會意味著一個時代性的轉變,那么人類如何與風險、災害、危機共生,就是這個我們時代最為重要、緊迫的研究主題。本書由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辦,致力于風險、災害、危機的跨學科研究。
童星 張海波主編 ·公共管理 ·14.1萬字
本書從歷史視角考察利比亞部落的緣起、分布、構成和演變,探究部落在利比亞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不同作用,進而揭示利比亞部落社會形態演進與現代化進程之間的關系。在利比亞漫長的歷史變遷中,部落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形態始終具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作用。2011年以來,部落因素成為利比亞政權更迭和國家戰后重建中的一個關鍵變量。未來,部落因素仍將長期作用于利比亞政權建設、經濟運行、社會發展、文化形態、安全治理和周邊關系諸領域,成為利比亞現代化建設中的獨特現象。
王金巖 ·各國政治 ·17.6萬字
美援是1937~1946年中美同盟外交的重要內容,中國政府的求援活動與美國政府援華政策相結合構成了本階段中美關系的主線。本書圍繞著美援的吁求、獲取、談判、使用和控制,展示中美雙方圍繞著援助而展開的雙向互動、爭執甚至對抗,從中國和美國的雙重角度來記錄中美關系、中美兩國內部各種力量的較量博弈,觀察各個時期戰爭的發展態勢、美國國家利益的訴求以及中國國內政治形勢的變遷。
任東來 ·國際關系 ·19.5萬字
本書是由國際關系學院主辦的《國際安全研究》的英文半年集刊,主題是國際安全理論研究,內容涉及不干涉內政學說、世界體系的發展、歷史視角中的三次世界大戰、質性和平的條件比較(當代東亞與戰后西歐)、當代國際安全的文化價值基礎、互聯網對國際政治影響機理、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指標體系及其評估、聯合陣線與美國軍事干涉等問題的研究。
陶堅主編 ·世界政治 ·7萬字
協商民主在中西方的興起與發展各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和現實訴求。協商民主研究涵蓋民主理論、政府體制、公民參與、政治合法性、公共治理、民主決策、沖突管理、政策分析、全球治理等諸多領域。面向更佳的公共事務治理,深化協商民主亟須打破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束縛與限制,樹立民主的協商觀念和協商性文化,持續推動協商民主從理論化轉向操作化、經驗化、制度化,縮短理論主張與實際效果之間的差距,促進良政善治。
李強彬 ·政治理論 ·16.6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和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共同舉辦的“俄羅斯東歐中亞與世界”高層論壇,是國內研究分析預測歐亞形勢的重要平臺,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專家、學者以及有關部門領導在論壇上暢所欲言,深入交流,對歐亞地區發展中出現的新現象和前沿問題進行了密切跟蹤,并全面、詳盡、深入地闡述、分析、探討和研究了這一地區2017年政治經濟外交的發展狀況,科學預測了未來發展趨勢。本書即是本屆論壇上的部分成果。
李永全主編 ·各國政治 ·11.3萬字
馬克思的《資本論》最為集中地體現了他的全部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深刻地揭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構成馬克思關于“現實的歷史”和人類解放學說的真實內容。本書有說服力地論證了《資本論》集中地體現了馬克思關于人類解放的現實道路的結論,取得了富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無論是對資本內在邏輯的把握,還是對人類解放命運的揭示,作者都能夠以文本為基礎,進行深入且有創建的研究,顯示了作者堅實的理論功底。
邵然 ·馬克思 ·19.9萬字
本書是作者擔任全國政協委員15年的第三個提案小集,匯集了作者在過去兩年里提交的47件提案,這些提案涉及落實慈善法、推進稅制改革、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精準扶貧、購買服務、教育改革、環境、文化、生育、養老、兒童福利、社會救助、共享經濟、一帶一路、社會公正、軍民融合、社會服務、農村綜合改革等諸多方面。
王名 ·中國政治 ·13.2萬字
本書論述了緬甸政治經濟轉型的背景、進展和發展趨勢,介紹了中國對緬投資的基本情況,深入分析了緬甸政治經濟轉型對中國對緬投資的影響,提出了轉型背景下鞏固和發展中國對緬投資的思路和對策。本書有助于反思新形勢下的中國對緬政策及周邊外交策略,對鞏固和發展中緬關系、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等都具有參考價值。
盧光盛 ·各國政治 ·8.8萬字
本書回顧了二戰后日本與GMS(大湄公河次區域)關系的發展歷程,深入分析了日本的GMS政策出臺的背景、基本內容及其行動選擇,闡述日本實施GMS政策所取得的成效;簡述了中國參與GMS經濟合作的歷程、中國的GMS政策,并對中日兩國實施GMS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做出了比較,揭示了日本GMS政策對GMS五國對華政策所產生的影響,對日本今后的相關政策走向做出展望,并就中國今后如何進一步加強與GMS五國的關系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畢世鴻 ·國際關系 ·6.2萬字
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十余載有關美國東亞政策的研究探索,從美國對華戰略、中美戰略關系、美國對朝政策、美國對臺政策和地區安全問題等方面進行了學術分析,有助于人們認識和把握美國東亞安全政策的基本線索、主要思路及政策實質。本書從相互依存和競爭兩大變量分析中美關系走勢的觀點,對美國對華戰略的底線、中美戰略協作的途徑、中美戰略沖突及化解的分析得到學界廣泛關注和肯定。
王帆 ·國際關系 ·14.7萬字
本書從縱向考察中國參與國際制度的歷程入手,揭示國際制度對中國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在需求產生的影響。書中具體內容是從國際安全制度、國際經濟制度、國際人權制度和國際環境制度四個方面,探討中國和平發展與國際制度之間的互動關系,剖析中國與西方主導下的國際制度之間的矛盾能否在和平發展的框架內得到解決。
蒲俜 ·中國政治 ·18.5萬字
本書主要分析和論述了1914~1929年英國對歐洲大陸和平外交戰略的成因、演進和影響,集中論述了英國面向歐洲大陸的“歐洲均勢”戰略同法國追求歐洲大陸霸權政策的矛盾與互動。具體表現為,英國的“扶德抑法”政策與法國的壓制德國政策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經過外交上的折沖樽俎,英國迫使法國一步步做出妥協,各相關大國在歐洲大陸安全問題和賠償問題最終達成了和平的解決框架,促使歐洲在一戰結束后步入短暫的和平時期,但也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劉作奎 ·國際關系 ·17.3萬字
西北大學是全國最早開展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和研究的院校之一,其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學科有較強實力。本書收集了學院在公共行政、政治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論文23篇,對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論和范式、當代中國行政體制改革、中國政治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公共行政教學等進行多角度審視,有助于深化對公共行政學科及當代中國行政實踐問題的認識。
何君安 郭斌主編 ·公共管理 ·18萬字
在全黨學習群眾路線的高潮中,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反腐倡廉歷程具有十分突出的現實意義,這是關系執政黨保持共產黨的本色和鞏固執政地位的重要舉措。本書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90年反腐倡廉的基本經驗,突出反腐倡廉的理論研究,緊密聯系反腐倡廉實際具體分析易發、頻發的腐敗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決策建議。
盧漢橋 鄭潔主編 ·黨政讀物 ·19.3萬字
本書基于政府績效管理信息化的視角討論政府績效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通過對政府績效管理的現狀、理論、實施、實踐的研究,以期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本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現狀篇,主要從國內外政府績效管理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著手進行介紹與分析。理論篇,重點介紹政府績效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實施篇,主要從政府績效管理信息化的視角介紹政府績效管理的實施問題。實踐篇,對中國地方政府績效管理信息化的十余個案例分別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北京軟件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編著 ·中國政治 ·18.9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聯合救援協同組織相關概念和基礎理論,聯合救援協同組織指揮活動,聯合救援指揮總體結構及特點,聯合救援指揮體系,作戰Agent模型,多Agent聯合救援協同組織,多Agent聯合救援戰術處理,聯合救援仿真及原型系統實現等內容。本書從基礎理論—體系構建—系統實現思路將聯合救援系統組織指揮進行全方位闡述。本書的最大特色是理論結合實際進行闡述和說明,貼合了應急救援工作實際情況,可在一定程度上為應急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和堅實的理論基礎。本書文字簡潔、理論豐富、通俗易懂,書中內容可供政府應急部門、相關單位工作者、學校的師生以及從事應急救援工作的有關人員參考,適合于應急救援理論援救人員和從事應急救援一線工作人員閱讀使用,也可作為應急救援相關專業的輔助教材。
劉靜 ·公共管理 ·12.3萬字
本書是丹麥學者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文化的研究。這些學者有些來自高校科研界,有些是行業從業者。他們不但研究中國,也與中國高校或者政府部門有著長期合作的豐富經驗。本書從歷史角度審視兩國的發展,嚴謹地分析了丹麥和中國戰略合作帶來的利益,以及未來伙伴關系發展中可能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丹)卡米拉·T.N.索倫森 約恩·德爾曼主編 ·中國政治 ·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