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年來關于水的人文研究的論文和專題文章,涉及水歷史、水文化、水文明的理論研究和發展現狀探討,海外以及中國水歷史研究,當代發展過程中水文化建設以及應對水危機的途徑探討、水文明的構建等內容。本書具有宏大的視野,研究內容不僅涉及中國,也涉及海外。書中所探討的水文明、長江水文化等概念都具有首創性和前沿性,從理論到個案形成一個水歷史文化研究的體系,是反映本學科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鄭曉云 ·地球科學 ·28.1萬字
本分冊所涉時間為1450年至1650年,這在歐洲地圖繪制史中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書中首先介紹了近年來學界對“文藝復興”這一概念的討論和反思,并細致剖析了這一時期的地圖與中世紀地圖之間的延續和斷裂,介紹了地圖在中世紀晚期社會中的作用,由此為本卷的寫作奠定了基調。本冊分主題討論了地圖與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宇宙志圖、航海圖和天體地圖的繪制;用于地圖繪制的視覺、數學和文本模型;文學與地圖之間的關系;技術的生產與消費;地圖及其在文藝復興時期國家治理中的作用等;最后討論了意大利諸國、葡萄牙、西班牙等的地圖學史。由于文藝復興時期科學的進步、經典繪圖技術的使用、新興貿易路線的出現,以及政治、社會的巨大變化,推動了地圖制作和使用的爆炸式增長,因此與其他各卷不同,本冊花費了大量篇幅將地圖放置在各種背景和聯系中進行了討論,由此也產生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解釋性專題論文。
(美)戴維·伍德沃德主編 ·地球科學 ·166萬字
本分冊為具體的地區研究,分別敘述與研究了德意志諸地、低地國家、法國、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斯堪的納維亞、東—中歐以及俄羅斯等地區文藝復興時期的地圖繪制、地圖使用,地圖學發展的社會基礎、推動因素,以及地圖學發展之于社會的作用。本書內容翔實且廣泛,一方面詳細地呈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各地區地圖繪制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地圖作品和地圖繪制活動,改變了以往只關注少數制圖師和作品的敘事模式;同時,對于以往鮮少引介入中文世界的愛爾蘭、蘇格蘭、北歐、匈牙利、波蘭、俄羅斯等地區的地圖繪制與使用歷史,也盡可能地加以敘述與挖掘,對于我們立體、多維度地認識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地圖學、地理學,乃至整個科學體系與社會的發展歷程,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
(美)戴維·伍德沃德主編 ·地球科學 ·116萬字
《東亞與東南亞傳統社會的地圖學史》為《地圖學史》叢書第二卷第二分冊,本冊中譯本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對以巖畫、宇宙圖、墓葬圖為主的亞洲史前地圖作一簡要概括;其次是東亞地圖學的總體介紹,對東亞地圖學的范圍、術語、內容、學術史、方法與手段以及地圖圖像與文本的關系等進行了高度概括。第二部分為中國地圖學史,從政治文化、度量、藝術、西方化幾個方面,對前人側重量化一端的中國地圖史研究模式作了反思和批評,提出了從其賴以產生的社會文化入手多視角探索中國古代地圖的新范式。這一部分還對前人少有涉及的中國古代宇宙圖式進行了探討。第三部分為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的地圖學史,以時間為線索,討論了不同尺度的地圖在各國產生和發展的概況,同時分析了相關的社會歷史背景。第四部分是東南亞地圖學史,分為宇宙圖、地理地圖、海圖三部分,從收藏和整理入手,對東南亞現存主要地圖的類型與地圖學特點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本書提供了國內難得一見的數百幅古舊地圖高清圖片,40余張各國古舊地圖收藏列表,長達百余頁的多語種參考文獻和術語詞條。出色的研究與翔實的資料使本書成為迄今為止研究本區域傳統社會地圖學史的經典之作。
(美)J.B.哈利 (美)戴維·伍德沃德主編 ·地球科學 ·83.2萬字
本卷主要關注于歐洲史前民族的空間認知能力,以及通過巖畫等媒介傳播地圖學概念的能力;古埃及和近東地區地圖學中的測量、大地測量以及建筑平面圖;在希臘—羅馬世界中出現的理論和實踐的制圖學知識;以及中世紀時期并存的多樣化的繪圖傳統。而且通過將宇宙志地圖和天體地圖等囊括在研究對象中,強調了“地圖”定義的包容性,從而擺脫了傳統的只關注陸地地圖和海圖的狹窄的研究范圍,并由此影響了該叢書后續各卷的寫作。此外,該書的開篇是由哈利撰寫的作為全叢書導論的《地圖和地圖學史的發展》,同時在作為結論的第21章中討論了歐洲地圖發展中的斷裂、認知的轉型以及社會背景。
(美)J.B.哈利 (美)戴維·伍德沃德主編 ·地球科學 ·73.2萬字
本分冊聚焦于伊斯蘭和南亞兩大文明領域地圖學觀念、制圖實踐的興起與沿革,涉及廣泛的類型與主題,是迄今為止對其地圖學史最為全面的綜合性回顧。全書資料翔實,收錄頗豐,不僅有助于讀者從這兩大文明自身的角度對其制圖活動的特點、傳統及發展加以理解,為相關學術領域的深入探討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今后全球視野下地圖學史的跨文化比較研究開啟了新的議題。
(美)J.B.哈利 (美)戴維·伍德沃德主編 ·地球科學 ·5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