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個被我們稱作“家園”的地方,為什么就如此適合人類居住呢?這是一個未解之謎。龍卷風,臺風,干旱,沙塵暴,熱浪,火災和冰凍……這些事件無一不在考驗人類的適應能力。“我們正在邁入這樣一個時代,小尺度預測前途一片光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風暴服務實驗室的氣候學家蘭斯·羅斯弗斯這樣說道,“老實說,天空才是我們的極限。”研究者們不懈地努力以期理解全球變暖帶來的后果,但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需要科學知識,也需要同樣多的社會和政治意愿。
(美)《科學新聞》雜志社編著 ·地球科學 ·21.5萬字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書從近年來GIS設計理論的發展和實際需要出發,以GIS設計和應用為主線,綜合考慮信息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作者多年的開發設計成果,系統介紹了GIS設計的特點、方法、過程和實現技術,詳細闡述了GIS的總體設計、功能設計、數據庫設計以及多個應用實例等內容。具體包括系統分析、系統總體設計、系統功能設計、系統數據庫詳細設計、應用模型分析、輸入輸出設計、系統實施、系統管理與維護、GIS設計實例、GIS應用示范等。
吳信才等編著 ·地球科學 ·21.4萬字
本書是一本系統認識海洋、探索海洋、開拓海洋的彩色圖文版海洋百科全書。本書共分6章,具體內容包括:“撲朔迷離的海洋現象”“迷人的海島風情”“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危機四伏的海洋探險”“刻骨銘心的海洋災難”“慘烈的海洋戰爭”。本書結構清晰、語言簡練、內容風趣,適合于海洋愛好者及青少年使用。
科普圖鑒編輯部 ·地球科學 ·20.6萬字
本書以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MapGIS10為基礎,詳細介紹MapGIS10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初識地理信息系統、空間數據管理、GIS數據輸入及可視化、空間數據的處理方法、空間分析、數字高程模型、三維GIS、GIS數據的輸出、地圖綜合等。本書采用案例的教學模式,按照業務處理流程的順序編排內容。全書穿插了大量的應用實例,內容全面、針對性強,為讀者系統學習MapGIS10提供了便捷的學習資料。
吳信才 ·地球科學 ·20.5萬字
海洋的浩瀚使人類感到自身的渺小,海洋的豐饒為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寶藏,而海洋的神秘則讓人類既恐懼又忍不住想要接近它,從而探尋那些隱藏在海洋深處的秘密。對人類來說,海洋是強大的、神秘的、難以征服的。人類對海洋的夢幻與追求一脈相承,而在文明進步的過程中,探索海洋,認識海洋,是人們不懈的追求。
美狄亞 ·地球科學 ·20.4萬字
本書以2009年到2015年的七次公約締約方大會為節點,深入探討了國際氣候制度變遷的驅動力、主要參與方的談判策略以及“德班談判”的關鍵綜合性問題,呈現了在大國引領下多邊機制發生變遷的漸進過程及其必然性。
朱松麗 ·地球科學 ·19.5萬字
早的那批可以自我復制并且隨機突變的復雜有機分子,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才終造就了如今這個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為什么要登上陸地?鳥類為什么要學會飛翔?鯨為什么會重返海洋?兩性、胎生、毛發、直立.....這些屬于我們的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特征,究竟是如何發展出來的?跟隨每個生動的生命,一次次回到過去。通過不同視角與尺度,了解一部細節豐富、同時也更可能接近真實的地球生命史詩。
旭崠 ·地球科學 ·18.7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昆蟲的世界、昆蟲的一生、昆蟲的身體、古怪的行為、不同的昆蟲。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8.4萬字
本書對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的歷史進行深入研究,其內容涉及寧波海洋漁業、寧波海洋鹽業、寧波海洋造船與臨港工業、寧波海洋貿易與涉海服務業等內容。此外,本書就海洋環境、海洋政策與寧波海洋經濟發展做了案例分析,就寧波海洋經濟發展對寧波港城與海洋文化建設的影響做了深入探討。
白斌 ·地球科學 ·18.2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了滇池流域的水資源條件、開發利用特點、河湖水環境質量特征及其水質演變成因,并結合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論證的技術需要,系統地提出了滇池流域水資源配置與優化方案,揭示了滇池流域水文與非點源遷移轉化規律,解決了復雜地形遮擋影響下滇池湖泊水動力與入湖污染物遷移轉化過程的模擬難題,分析預測了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改善湖泊水環境效果,建立了新的水文情勢條件下滇池—德澤水庫聯合調度運行機制,提出了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入湖實施方案,為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規劃、設計、近期調度運行與科學管理等提供了科學依據。本書可為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修復等學科的研究者提供參考,也可為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河湖水系連通、湖庫聯合調度等方面的管理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馬巍 浦承松 謝波 周豐等 ·地球科學 ·17.9萬字
本書以國家863項目“面向網絡海量空間信息的大型GIS”研究成果為核心,凝結作者多年實施各類3DGIS等重大應用集成項目經驗,系統地闡述了大型三維GIS平臺開發與應用過程中相關的技術,詳細地介紹了三維GIS數據管理、三維GIS模型構建、三維GIS可視化、三維GIS空間分析、三維GIS平臺構建等內容,并結合MapGIS三維開發平臺——MapGIS—TDE介紹了三維GIS二次開發體系、三維GIS平臺應用實踐等內容。
吳信才主編 ·地球科學 ·17萬字
地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星球。從第①批原子到分子,從礦物到巖漿,從花崗巖地殼到單細胞生物,一直到蓬勃興盛的生命景觀,這顆星球始終動蕩不定、變化從未停歇。這是一個激進的、全新的地球傳記,美國卡內基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暢銷書作家羅伯特·哈森向我們揭示了巖石圈和生物圈的協同演化如何將地球塑造成太陽系中獨有的行星。45億年前,地球從原始太陽系的塵埃云盤之中形成,經歷了漫長、復雜而劇烈的演化歷程,在每一個階段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隕石坑遍布的原始地球、玄武巖覆蓋的黑地球、海洋環繞的藍地球、經歷大氧化的紅地球、礦物爆發的沉悶地球、冰雪包裹的白地球、陸地生物圈崛起的綠地球,直到今天地貌多樣、物種繽紛的生命地球。最后,作者還對未來50億年的地球命運提出超然設想。羅伯特·哈森與團隊根據多年研究和考察的經驗,提出了震動科學界的新理論:礦物演化假說。在哈森的筆觸之下,地球變成一個充滿故事的場域,生命不再是靜默孤單的存在,正是由于礦物與生命的協同演化、共同作用,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棲居的世界。
(美)羅伯特·哈森 ·地球科學 ·17萬字
本書是一本關于地理信息系統軟件QGIS的基礎教程類書籍,詳細介紹了QGIS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應用實例。本書共包括12章,第1章主要介紹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及QGIS的基本知識;第2章~第6章主要介紹QGIS最常用的操作,包括數據讀取、預處理、選擇、篩選、查詢、統計及矢量編輯等;第7章和第8章重點介紹QGIS的符號化與制圖功能;第9章和第10章重點介紹常用的空間分析方法;第11章介紹QGIS功能擴展的主要方法;第12章介紹如何使用QGISServer發布網絡數據源,以及如何利用QGISDesktop使用網絡數據源。
董昱 胡云鋒 王娜編著 ·地球科學 ·16.9萬字
本書從五個方面,利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向讀者介紹地球的知識。主要包括:地球奧秘、陸地奇觀、氣象萬千等。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6.8萬字
《洞穴與洞穴生命》是一本嚴謹的洞穴科考史,菲利普·查普曼從歐洲西北部不列顛群島的典型洞穴形態出發,展示了令人大開眼界的洞穴地形地貌,介紹了洞穴生態群落,引導我們去探索和開發這個神秘的世界。書中配有大量珍貴插圖和照片。
(英)菲利普·查普曼 ·地球科學 ·16.8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奇特地理、絢麗光彩、水中奇觀、荒漠奇景、低溫世界等。
本書在回顧各國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總結分析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發展趨勢、挑戰及國際合作機制,系統分類解讀世界主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雙多邊國際科技合作現狀,梳理總結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戰略布局與合作需求,以期為我國未來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戰略選擇和決策參考提供支撐。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科技合作不僅是全球氣候治理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當前,全球氣候治理格局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作為世界創新大國、全球氣候治理的倡導者,如何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變革,提升中國在世界舞臺的國際話語權至關重要。本報告以國際科技合作為視角,在全面分析世界主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現狀基礎上,借鑒典型經驗與做法,評估和分析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實踐。
陳雄等編著 ·地球科學 ·16.7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恐龍時代奧秘、恐龍成長探秘、走進恐龍生活、恐龍寫真、恐龍時代動物。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6.5萬字
本書以數據分析與挖掘思想為主線,深入剖析關聯、分類、回歸、聚類、順序模式挖掘、深度學習以及異常檢測等算法的原理、實現、相似算法、改進思路以及地學案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完整性以及落地性,可以作為各行業特別是地球科學領域中希望駕馭大數據并發掘其價值的科研人員和工程人員的參考書,讀者既可以通過本書系統掌握大數據分析挖掘的思想方法,也可以將其作為算法工具書查閱。
李國慶 劉瑩 龐祿申等 ·地球科學 ·16萬字
長江中下游是我國湖泊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近百年來該區湖泊在自然和人為的雙重脅迫下發生了巨大改變,湖泊的眾多服務功能受到了影響。本書從湖泊沉積環境地球化學的角度出發,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并收集整理了該區其他研究成果,揭示了湖泊沉積物堆積速率變化、沉積物碳氮磷埋藏、湖泊沉積物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的時空變化特征,揭示了長江中下游湖泊近現代湖泊流域環境演變的趨勢特征,地球化學本底,以及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薛濱等 ·地球科學 ·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