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個天才來看另一位偉大的天才,一眼就看見了。”英國當代著名作家、《發條橙》作者安東尼·伯吉斯為“詩圣”莎士比亞精彩立傳。在無數為莎士比亞畫像的嘗試中,英國著名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莎氏傳獨具匠心。伯吉斯懷著思鄉之情,追慕一個喧囂變革的文藝復興時代,追蹤莎士比亞成就文學之路的迂回小徑。在他筆下,這位天才的肖像最終與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形象重合:世界是一座劇場,莎士比亞是我們其中一位救贖者的名字。
(英)安東尼·伯吉斯 ·文學家 ·15.7萬字
顧炎武說:“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許壽裳回憶魯迅的文字就是“明道”之文。從1936年到1948年,許壽裳斷斷續續地寫下回憶魯迅先生的這些文字,寫作跨度達12年之久,各篇自成一體,似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許壽裳講述魯迅的生平,其文言簡意賅,有點有面,有虛有實,氣象恢廓,不落俗套,字里行間跳躍著一個“鮮活的魯迅”;許壽裳追憶魯迅生平的文字,是從魯迅日常生活的細微處下手,描述魯迅的為人和為文,記錄魯迅早期歲月的遺痕,再現了魯迅早年的音容笑貌,讓人們讀到一個“純真的魯迅”;許壽裳對魯迅作品的述評,是以一個學者的眼光,來解讀來剖析魯迅博大精深的智慧和精神,從而展現出魯迅大慈大悲、憂國憂民的情懷,再現一個“思想的魯迅”。
許壽裳 ·文學家 ·15.7萬字
王維于盛唐時代文名煊赫,唐代宗以為“天下文宗”、“名高希代”,與其辭章合乎社會主流意識,深得儒家“致中和”理論思想密切相關。王維具備深厚的儒家底色,辭章“怨尤不露”,持論中正,對于經世兼濟以“不廢大倫”為文宦之基本人格要求與處世規章,在此基礎之上實現“三教”融會貫通,而佛教禪宗哲學思想隨著年歲的增高、俗務的淡漠而進一步深厚,最終成就“詩佛”名號。
胡果雄 ·文學家 ·15.7萬字
“三島有個非常大的本領,就是使人覺得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死后,每個朋友都不得不承認,他們了解的三島只限于他有意袒露的局部。”西方最早的三島傳記之一,研究三島的重要參考文獻,為讀者提供更多線索,稍稍走近這位謎一樣的天才作家,這是借三島諸多親友的眼看到的三島,也是從三島的文字里讀到的三島。國內首次引進,填補了該傳記在中文版上的空缺。我認識三島是在1964年,當時我開始翻譯他的一部題為《午后曳航》的小說。之后兩年,我經常與他見面。我在他書房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直到深夜他開始寫作。我常常是他聚會的客人中唯一的外國人。那是讓我興奮陶醉的時期:我二十四歲,一個東京大學文學院的學生,和日本最有名的小說家交上了“朋友”。當然我們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從三島的角度看,他可能是喜歡和我在一起的。我可能是他遇到的唯一既擅長翻譯,又在扳手腕時能夠贏他的人。我確信這一點很重要。可是在1965年底,我讓他生氣了。在他以為我會翻譯他新出版的小說時,我卻拒絕了,他決定不再和我來往。……四年后他的死訊傳來,我決定寫一本書。
(美)約翰·內森 ·文學家 ·15.7萬字
他不善于社交,乏知識能力;他外表謙和內心卻極度抑郁。一個面臨絕望崩潰的人,一個努力嘗試各種方式自殺的人,一個飽受靈魂煎熬的人,最終得釋放并成為他人的祝福。他是《奇異恩典》作者約翰·牛頓的良朋益友,他與牛頓同創的《奧爾尼詩集》千古流芳。考珀創作了《寶血活泉》贊美詩,廣為流傳。作為一個飽受抑郁癥困擾的人,他所蒙的恩典,所做的大工,都在贊美那大能的手。他的經歷對每個人,尤其是跟他一樣抑郁的人,都是極大的鼓勵。
(英)羅伯特·西利 ·文學家 ·15.6萬字
本書作者是林語堂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作者從林語堂的思想、性格、興趣、愛好、家庭、婚戀、事業等角度,對其一生做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描述。林語堂是天生的夢想家,是勤奮的天才,是有赤子之心的學者,是融匯東西方智慧的幽默大師,是被美國總統布什譽為影響美國人“中國觀”的作家,是教科書大王,是版稅大王,是中文打字機的發明者,是美食家,是旅行愛好者。他的書在西方暢銷四五十年而不衰,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一生重視對中西文化的溝通,曾不客氣地批評中國文化,但在外國人面前,他卻肩負起了宣揚中國五千年文化的重任,晚年自稱“一團矛盾”,以自我矛盾為樂。作者揭開了所謂“一團矛盾”的迷霧,向讀者展示了全面、真實的林語堂。
施建偉 ·文學家 ·15.5萬字
作者以自然流暢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卸下光環的童話大師的形象,作者筆下的安徒生是一個大自然的孩子,從歐登塞到哥本哈根,從丹麥到世界,他的逐夢之旅直至死亡才停下腳步。安徒生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對世界文學的發展進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賈曉婷 ·文學家 ·15.4萬字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國社科院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多年,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始終保持密切的來往。王水照對錢鍾書的學術、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啟發。王水照認為錢鍾書手稿中尚有大量相關研究未及整理發表,實為學界之憾。而關于錢氏曾被誣告的經歷、學術究竟有無體系、錢鍾書與陳寅恪觀點碰撞等眾說紛紜的問題,亦以親身見聞,結合自己對學術的理解,給出了答案。本書共分四輯,涉及錢鍾書的生平曲折、為人處世、學術成就尤其是宋詩方面的成就、對錢鍾書手稿集的解讀與探討等多個領域,既有作為學界同仁對錢鍾書學術上的精辟解讀與探討,亦有作為朋友、學生角度的溫情緬懷,多有一手材料和獨家見解,洵為研究、了解錢鍾書不可不讀的著作。
王水照 ·文學家 ·15.4萬字
《閑話汪曾祺》為孫郁研究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著作,以傳記形式呈現,又區別于普通意義上的傳記。《閑話汪曾祺》以汪曾祺的人生軌跡為經,以他的人際交往為緯,展開筆墨。通過《一個儒者》《愛的文學》《詩人教授》等章節來寫汪曾祺各個時期的重要事件,同時將汪曾祺同廢名、沈從文、黃永玉、林斤瀾,以及阿城、賈平凹等結合起來評述。用作者孫郁自己的話說“是想通過汪曾祺,來寫這么一群人”。
孫郁 ·文學家 ·15.4萬字
他被譽為李白、杜甫之后別開生面、能夠自成一家的詩人;他的詩擁有華麗的語言、美好的意象、鏗鏘的音調,受到無數人的喜愛,然而千載之下,眾說紛紜,像謎一樣存在——他就是李商隱。《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為葉嘉瑩2013年在溫哥華李商隱講座的整理稿,共六講。葉嘉瑩女士從自己在不同年齡階段讀李商隱詩歌的感受出發,結合李商隱坎坷的人生故事,為讀者細細講述李商隱詩歌深微幽窈的心靈境界以及無處不在的濃郁的悲哀。
葉嘉瑩 ·文學家 ·15.3萬字
吳曉波說“在經濟史,乃至整部國史上,王安石變法都是一個轉折點,在變法之前是一個中國,變法以后是另外一個中國”。王安石為提升國力對帝國進行整體配套性改革,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舉等各領域,其廣度和深度,都是古代社會改革的巔峰。讀懂王安石,就能讀懂古代中國。
梁啟超 ·文學家 ·14.9萬字
華北聯大孕育了中國革命和文化的火種:它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始終扎根民眾,宣傳和普及新民主主義文化,辦學九年多,培養了大批學員。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火種,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后,遍布文化領域的各行各業,為新中國的文化繁榮、為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徐光耀于1947年1月10日進入華北聯大文藝學院文學系插班學習,同年8月23日畢業并留校念研究生,1948年6月8日離校。在聯大,徐光耀實現了自我突破:這是他向職業作家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在這里他完成了從新聞寫作到文學創作的轉變,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旅作家。同時,徐光耀也見證了華北聯大一段光輝的歷史和激情澎湃的歲月。
周永戰 ·文學家 ·14.9萬字
《項脊之光——歸震川傳》共十五章,依次選取了歸有光人生旅程中的幾個重要片段。除介紹他的生平家世外,重點展現了他作為一代散文大家的文學創作歷程,以及作為老師、士子、官員在教育、水利、抗擊倭寇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同時,《項脊之光——歸震川傳》兼及歸有光與同時代名宿的交往,生動描繪了一幅明代社會生活畫卷。
陳益 ·文學家 ·14.8萬字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歷,細述親歷之近現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五卅、三一八、北伐、清黨等,是了解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必讀之作,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后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回想”,歷時兩年多,成文二〇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出版時改名“知堂回想錄”。曹聚仁先生說:“這么好的回憶錄,如若埋沒了不與世人相見,我怎么對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 ·文學家 ·14.6萬字
他出身官宦世家,卻屢遭戰火摧殘和親人離世之苦。入仕之后,他同情“永貞革新”,結交革新志士,抨擊帆鎮巨宦,勤政為民,造福一方百姓,深得愛戴。本書作者用唯美的文字,用全新的視角,對白居易的詩與人生進行解讀,挖掘人生沉浮背后的內心情懷。
翟葉 ·文學家 ·14.6萬字
他從海寧硤石出發,路過西湖、北洋,到達康河,這條河是他的精神搖籃,在那里他同熱愛東方藝術的異國人一道把自家鄉土視為海上蓬萊。回國之初,他迅速成名,但世事人情讓他水土不服。兩場引發眾議的戀愛之后,他仿佛耗盡了靈氣,困居上海。他一心想飛,重回康河,尋那印在水上的名字,那是多年前濟慈的墓志銘給予他的靈感。但他的掙扎不過是南艤北駕地討生活。終于,飛的夢想實現時,他把名字寫在一團火里。本書重在展現徐志摩的理想、追求和風度,描畫他敢愛敢恨、不做作虛偽、無成見心機的個性,彰顯他的普遍愛心和對弱小的同情等。不僅完整刻畫徐志摩的浪漫詩人形象,著力描摹他寶貴的少年氣質,展示徐志摩在詩歌、散文及教育上的成就、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功績,還重點梳理還原了徐志摩曲折波動的情感生活經歷,給讀者呈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徐志摩。
周靜 ·文學家 ·14.4萬字
李白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古代詩人,他深受人們愛戴,被尊稱為“詩仙”。李白的經典詩歌作品傳誦眾口,婦孺皆知。李白的生平事跡和他的個性,跟他的藝術特色一樣令人企慕,讓令人津津樂道。《李白傳》是當代著名李白研究專家安旗先生根據詩人作品展開撰寫的一部作品。該書不僅立論嚴謹堅實,而且文筆省凈利落、氣脈暢達,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可以說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傳記作品。
安旗 ·文學家 ·14.4萬字
18—19世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1775—1817)的傳記《簡·奧斯汀傳》初次出版于1870年,作者是她的侄子——長兄之子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他在兩個姐妹和其他親友的協助下完成此書。這是簡·奧斯汀面世的第一本傳記,在她去世52年后出版。本書中對簡·奧斯汀生平隱晦最多的,就是關于她的羅曼史了。對于本書在這方面的缺陷,譯本中盡量提供了詳盡的批注將本書作者掩蓋或者缺失的事實加以澄清。公允地說,這本書所帶來的引申閱讀空間,要遠遠大于它本身所提供的內容。本書為后世研究者所提供的線索,奠定了20世紀奧斯汀研究的基礎,它的特殊價值便在于此。
(英)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 ·文學家 ·14.4萬字
1914年,29歲的卡倫踏上非洲這片熱土,滿懷憧憬地與自己的丈夫一起經營咖啡農場。那時的非洲于她而言,漂浮的云彩、靜謐的山野、特有的野生動物……這一切就如詩篇里描繪得那般美好。她在自己的恩戈莊園雇傭了許多當地的非洲農民土著,并在此后的時間與他們一同游獵,一同飲居,一同參加舞會,一同野外奔波。朝夕相處的生活使卡倫與他們建立起一種甚至比友誼還要高貴的情感;重要的是,她在那里遇到了自己的知己——丹尼斯。然而,某一天,卡倫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她與丈夫離異,咖啡園遭遇嚴重的蝗災,丹尼斯因飛機失事墜入山谷……
(丹麥)卡倫·布里克森 ·文學家 ·14.2萬字
一代大家馮至人生傳記。馮至逝世30周年紀念。每個人的人生故事都是一部歷史,苦樂悲喜回眼望去別有滋味。馮至夫人、女兒撰寫,近200張珍貴家藏照片,記錄一代大家馮至生活與奮斗的一生。更真實、更生動、更飽滿。
姚可崑 馮姚平 ·文學家 ·1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