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艾德蒙·錢伯斯爵士1930年出版的兩卷本《威廉·莎士比亞:事實與問題研究》是全球莎士比亞研究領域公認的經典巨作。本書則是英國詩人、劇作家、文學評論家查爾斯·威廉斯為該書所寫的節本,包含了原著全部有關的文件和軼事,唯一的刪節是連篇累牘的法律術語。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泰斗、已故水天同先生全力推薦為“莎學必讀書”。蘭州大學資深教授、著名翻譯家蒲隆先生親自操刀校譯,彌補了該經典著作一直未有中譯本之缺憾。
(英)查爾斯·威廉斯 ·文學家 ·9萬字
他從海寧硤石出發,路過西湖、北洋,到達康河,這條河是他的精神搖籃,在那里他同熱愛東方藝術的異國人一道把自家鄉土視為海上蓬萊。回國之初,他迅速成名,但世事人情讓他水土不服。兩場引發眾議的戀愛之后,他仿佛耗盡了靈氣,困居上海。他一心想飛,重回康河,尋那印在水上的名字,那是多年前濟慈的墓志銘給予他的靈感。但他的掙扎不過是南艤北駕地討生活。終于,飛的夢想實現時,他把名字寫在一團火里。本書重在展現徐志摩的理想、追求和風度,描畫他敢愛敢恨、不做作虛偽、無成見心機的個性,彰顯他的普遍愛心和對弱小的同情等。不僅完整刻畫徐志摩的浪漫詩人形象,著力描摹他寶貴的少年氣質,展示徐志摩在詩歌、散文及教育上的成就、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功績,還重點梳理還原了徐志摩曲折波動的情感生活經歷,給讀者呈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徐志摩。
周靜 ·文學家 ·14.4萬字
本書是卡薩諾瓦、司湯達和托爾斯泰的評傳,茨威格獨具只眼,寫出了三位風格迥異的作家的特質:卡薩諾瓦“無拘無束,是個世界公民”,在世界文壇上堪稱特例;司湯達“恨不得戴上一副面具,改變我的姓名”;對于晚年托爾斯泰,“重要的不是道德上的盡善盡美,而是臻于完美的過程”。茨威格這三篇精悍的小傳深受世界各國讀者歡迎。
(奧地利)斯·茨威格 ·文學家 ·19.9萬字
本書是當代文學家、詩人、畫家木心前半生(1927-1956)的傳記,通過圖文如實講述他在歷史的風云變幻中,在時代浪潮的裹挾下,是如何從出生到求學再到思想逐漸走向成熟、并以藝術為畢生志業的生命歷程。內容涉及家世背景、古鎮生活、開蒙與就學、為藝術而出走、負笈上海美專、投身學生運動、與夏承燾和林風眠的交往、山居生活、杭州與上海的教書生涯等。在呈展木心前半生生平經歷的同時,探索其很初幾次人生選擇的思想動機,以及可能決定其后半生人生走向的必然與偶然因素。
夏春錦 ·文學家 ·8.8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Woolf)是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20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鋒。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代表作《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奧蘭多》等至今影響巨大。伍爾夫的一生總是處在一種令人窒息的生命博弈之中,她在自我的精神狀態、創作歷程與青少年時期記憶里那些創傷性事件引發的內心壓抑之間維持著某種脆弱的平衡。埃拉·納德爾通過梳理伍爾夫的信件、日記、散文和小說,敏銳地捕捉到了空間變化對她意識中根深蒂固的不確定感的影響,由此檢視她個人與作家身份的構成性因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還原伍爾夫復雜而細碎的人生軌跡。
(加)埃拉·納德爾 ·文學家 ·10.7萬字
本書是研究魯迅的重要資料之一,將作者有關魯迅的重要著述,除《亡友魯迅印象記》已單冊印行外,都輯入本書。內容包括作者與魯迅交往的回憶,對魯迅作品、思想、性格的分析,以及對魯迅各階段生活,以及魯迅年表的整理。是閱讀和理解魯迅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
許壽裳 ·文學家 ·5.5萬字
本書由郁達夫和蕭紅兩位作者各自回憶魯迅先生的小書合輯而成。郁達夫和魯迅為文壇密友,1928年兩人合編《奔流》和《大眾文藝》。蕭紅和魯迅之間有師生之誼也有傳承之道,魯迅的欣賞、獎掖與扶持,蕭紅的早慧、勤勉與感恩,構筑成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話。兩人的回憶錄中記錄了魯迅的一些事跡和談話,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郁達夫 蕭紅 ·文學家 ·3.8萬字
荊有麟1923年結識魯迅,1925年魯迅推薦荊有麟去京報館當校對,并參與《莽原》周刊的編輯工作,常至魯迅家取送校樣。1926年三一八慘案爆發,魯迅遭通緝,不得不離家避難,暫住德國醫院時,荊有麟常來為魯迅送食物。當年他經常出入魯迅家門,魯迅南下后,他仍去魯迅京寓有所關照,與魯迅保持密切的通信聯系。他的回憶錄中記錄了魯迅的一些事跡和談話,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荊有麟 ·文學家 ·4.8萬字
李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詩仙”,人人都會背他的“床前明月光”。他的詩歌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他的一生步履不停,浪跡在廟堂與江湖之間,至今依然是無數人向往的一種生活方式。他不是“成功學”的典范,但他的失敗與偉大,卻感動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本書從李白富于傳奇色彩的身世講起,童年入蜀、青年出蜀,兩次婚姻,李杜友誼,壯年干謁,老年流放,客死他鄉……既寫出了天才成長過程中的浪漫與揮灑,又寫出李白一生的種種挫折與苦惱,尤其是在飽覽祖國名山盛景的同時,又在功名夢想與求仙情懷之間經歷著內心的徘徊與撕扯……敘述如金線串珠,將李白的不朽詩篇穿成一串璀璨的珠鏈,加上著者結合唐代歷史、李白名篇對其經歷與情感展開的推演想象,使得詩作與傳主形象交相輝映,產生奇妙的閱讀快樂。
白芷寒 ·文學家 ·11.8萬字
本書是柳鳴九先生一生的縮影,書中從年少時的流離歲月,到北大的求學時光,再到法蘭西文學生涯,然后又以將近一半的筆墨著力刻畫一位位名士大家的形象,或嚴肅,或儒雅,或慈祥,或風趣,圣賢雅士的形象躍然紙上。最后對自己生平進行總結,以“土”、思、勤、書,寥寥數語作為一生的關鍵詞。文末附作者大事年表及主要著作。
柳鳴九自述 劉玉杰整理 ·文學家 ·16.9萬字
全書以簡潔優雅的筆調,重現余秋雨先生從出生到成名成家的人生經歷。少年時,受到家鄉民情風俗的滋養,懂得了中國民間的人倫物理。在成長中,于饑餓和災難中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冷冽,而在半山老屋中的苦讀古籍和在外文書庫中的冒險翻譯,讓他遍歷中西傳統經典,寫出了一系列論述世界人文科學的重要著作,在人文領域獲得了很高的社會評價。對于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研究,是余秋雨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經歷了許多磨難,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人生代價。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他的作品在海內外廣泛傳播,他對中國文化的描述,對中國人集體文化人格的確認,令人耳目一新。本書側重于闡述、分析余秋雨先生的作品特色和價值,及其所引發的社會影響,對于讀者了解余秋雨先生的生平、創作以及當代文學史是不可多得的一本書。
江學恭 ·文學家 ·9.9萬字
棒棰島·“金蘋果”文藝叢書是對大連市文藝最高獎“金蘋果獎”得主的創作成就的總結。書稿包含“苦樂人生”“慧眼識珠”“春華秋實”三個部分。“苦樂人生”以時間為線索,采用作者自述的形式,詳細追溯了作者的生平經歷。“慧眼識珠”收錄的是其他作家、評論家對作者的創作歷程和創作成就的評論。“春華秋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作品并附有簡介。此種體例對讀者了解作家的創作全貌、深入理解作者及其作品,大有裨益。車培晶的作品的確與很多人的少年小說不同,他從不刻意追求取悅于讀者的情節效果,也沒有那種說教式的淺露的主題。他所描寫的往往都是人生中那些并不很輕松的環節,他似乎在向小讀者們揭示著:直面人生是件嚴肅的事情。
滕貞甫 ·文學家 ·7.1萬字
本書由中國現代文學史學者陳漱渝親筆撰寫。女作家的情感世界,總是伴隨著她們的創作。作為一個感情強烈而復雜的女作家,丁玲的情感世界與其創作關系緊密,從中也可透視那一時代知識女性的精神世界。她身上,更連接著那個激情洋溢、風起云涌的時代。丁玲一生既獲得過巨大榮譽,也遭遇過巨大挫折。從她的情感生活里,可以看到她真實的本性。本書資料翔實,論述嚴謹,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
陳漱渝 ·文學家 ·12萬字
本書為魯迅摯友許壽裳應許廣平請求,于1947年撰寫的。全書共二十五小節,記述了自少年求學時期開始直到魯迅逝世,許壽裳與魯迅日常的交往等回憶。二十五小節題名如下:剪辮,屈原和魯迅,雜談名人,浙江潮撰文,仙臺學醫,辦雜志譯小說,從章先生學,西片町住屋,歸國在杭州教書,入京和北上,提倡美術,整理古籍和古碑,看佛經,筆名魯迅,雜談著作,雜談翻譯,西三條胡同住屋,女師大風潮,三一八慘案,廣州同住,上海生活——前五年,上海生活——后五年,和我的交誼,日常生活,病死。文后附有許廣平的讀后記。
許壽裳 ·文學家 ·5萬字
塞繆爾·貝克特(SamuelBeckett)是荒誕派戲劇的重要代表人物。1928年,他成為失明的詹姆斯·喬伊斯的助手。1938年定居巴黎并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莫菲》。德國占領法國期間,曾因參加抵抗運動,遭法西斯追捕。1950年代之后,他開始轉向戲劇創作,憑借《等待戈多》蜚聲文壇。1969年因“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表現人類的苦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書是一部關于貝克特生活和工作的簡史,作者吉布森追隨貝克特的人生足跡,穿過獨立后的愛爾蘭、1930年代的巴黎和倫敦、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重要歷史階段,從而展現貝克特的思維邏輯,展示他是如何從時代中得到藝術目標,并傳達力量的。
(英)安德魯·吉布森 ·文學家 ·9.1萬字
《李萍卷》是“棒棰島·“金蘋果”文藝叢書”的一本,書以傳主的名字命名。書稿包含“苦樂人生”“慧眼識珠”“春華秋實”三個部分。“苦樂人生”以時間為線索,采用作者自述的形式,詳細追溯了作者的生平經歷。“慧眼識珠”收錄的是其他作家、評論家對作者的創作歷程和創作成就的評論。“春華秋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作品并附有簡介。此種體例對讀者了解作家的創作全貌、深入理解作者及其作品,大有裨益。
滕貞甫 ·文學家 ·6.6萬字
《陶淵明》是廖仲安的代表作。作者通過對文獻的考證和發掘,對當時社會背景的深入分析,并結合對陶淵明各時期文學作品的分析,將陶淵明的一生分為青年時期、從出仕到歸田、《歸去來辭》和《歸園田居》、歸田以后的生活、《飲酒》二十首、《桃花源詩并序》、晚年的生活等幾個部分,梳理了陶淵明的思想來源及發展變化,解讀了陶淵明的隱逸生活和人生追求,完整展現了陶淵明從傳統文人向隱逸詩人轉變的思想脈絡和陶淵明創造的理想生活。
廖仲安 ·文學家 ·7.5萬字
太宰治是日本著名小說作家,生于1909年,1948年投水自盡。在此之前,他曾多次自殺未遂。他的小說《人間失格》《斜陽》等成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井伏鱒二和太宰治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在東京帝國大學任教時,井伏鱒二受太宰治長兄的委托,照顧在那里讀書的太宰治,后來更成為太宰治的密友,無論是資金幫助還是送醫治療,都傾盡全力,并且還是太宰治與石原美知子結婚的媒人,與太宰治有近二十年的友情。本書匯集了22篇井伏鱒二回憶太宰治的文字,是他對太宰治的獨家個人回憶。
(日)井伏鱒二 ·文學家 ·10.4萬字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Brecht)是德國著名戲劇家、詩人,現代戲劇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劇場改革者、劇作家及導演,被視為當代“教育劇場”的啟蒙人物,創作了《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高加索灰闌記》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菲利普·格蘭通過考察布萊希特在特殊歷史情境中所作出的社會思考和藝術思索,將其各個時期的戲劇實踐還原至歷史現場,目的不在于增加或講述另一個更“現實”或“真實”的故事,而是通過仔細考察一個作家、劇作者與其身處時代的對話,以及這種對話如何延伸至作者自己的思考與寫作使命,從而揭示布萊希特的作品與當代社會的關聯。
(美)菲利普·格蘭 ·文學家 ·11.3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著名詩人徐志摩生平故事的書。詩人和情種,已然是徐志摩的大眾化標簽。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憐惜長輩的好孩子,是勤奮努力的學霸,是朋友圈的核心,是最受學生喜愛的大學教授,他至死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不過這些,似乎都被他傳奇般的婚戀故事所遮蔽。本書另辟蹊徑,講述徐志摩的不同側面,還原一個不一樣的徐志摩。他與張幼儀的怨憎會、與林徽因的求不得、與陸小曼的愛別離,上演了怎樣的悲歡離合;他遭遇空難又有哪些詭異的征兆;他身后的八寶箱之謎,為何成為一筆糊涂賬等等,本書將一一解密。
胡俊修 ·文學家 ·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