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被譽為英國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1887年11月17日出生于倫敦肯寧頓區的一個牧師家庭。其祖父羅伯特·蒙哥馬利是軍校出身,19歲時被派往當時被英國殖民化統治的印度任職,他不但驍勇善戰,而且冷靜機智,當印度發生起義時,羅伯特憑借沉著的心理素質和巧妙的智慧很快就平息了事端,這讓英國國會對他大為贊賞,將他提升為旁遮普省的副省長,直至羅伯特·蒙哥馬利以爵士爵位返回英國為止。
洪曉然 ·軍事人物 ·9.1萬字
能被稱為軍事家的人,多為軍隊的最高統帥或高級將領--而能夠擔得起這一稱號的軍事將領,必須既堅毅果斷,又沉著冷靜;既通觀全局,又隨機應變;既運籌帷幄,又決勝千里…在本書中,我們就將介紹幾位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
李忠麗編著 ·軍事人物 ·3.2萬字
二戰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在東南亞節節進逼,他臨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國,指揮中緬印戰區的對日作戰。在將近3年的時間里,他指揮盟國軍隊在緬甸與日軍展開了兩次驚心動魄的大血戰,為戰勝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勛。因戰功卓著,他被晉升為四星上將。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國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對日作戰的戰略等問題上存在著尖銳的分歧,中美兩國之間更由于軍隊指揮權和租借物資的分配等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他除了要忙于對付日本人之外,還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應付這些“國際政治問題”。盟國間的這些矛盾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國的指揮職務。
(美)史迪威 ·軍事人物 ·18.8萬字
張學良(1901—2001),中國現代史上的關鍵人物。早年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其父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就任東三省保安死靈,年僅27歲,被譽為“少帥”。1928年12月宣布易幟,擁護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實現統一,曾任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九一八”事變時,奉行蔣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淪陷,痛遭國斥。1935年與楊虎城率部圍剿紅軍,連遭敗績,內心苦悶,開始接受中共的抗日主張。1936年12月12日,與楊虎城一起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震驚中外。后送蔣介石回南京,遭軟禁,至1990年解禁,前后達54年之久。
寒川子 ·軍事人物 ·4.9萬字
英國秘密情報局(SIS),通常稱為“軍情六處”(MI6),其創建于1909年。在其創建后長達八十多年的時間里,“軍情六處”的運作一直是絕密信息,官方也不承認它的存在,直到1994年英國《情報局法例》頒布后它才逐漸被外界知曉。本書詳細講述了“軍情六處”創始人卡明、繼任者辛克萊及孟席斯、“白衣夫人團體”、威廉·斯蒂芬森、作家毛姆及麥肯齊、“間諜之王”賴利、解密專家阿蘭·圖靈、“月亮女神”艾米·索普、“孤膽英雄”奧拉爾、“鼴鼠”金·菲爾比與喬治·布萊克等人的傳奇故事。書中穿插著軍情六處與軍情五處的斗爭,情節引人入勝!
張紅霞 ·軍事人物 ·16.9萬字
粟裕是一位在軍事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和對中國革命做出獨特貢獻的重要人物。書中,作者生動、客觀地刻畫了粟裕從山村少年投身革命、井岡紅旗轉戰萬里,中原逐鹿捷報頻傳,率軍過江轉折歷史,戰略分歧無端受屈,總參歲月推陳出新的輝煌、曲折、痛苦的一生。作者從小在粟裕身邊長大,因而將敬重、感恩、憤怒等情感都融于書稿。作者花費數年時間,走訪粟裕當年戰斗、工作過的地方,尋訪當地的百姓和粟裕的戰友,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用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案例,栩栩如生地刻畫粟裕勇猛善戰、機智果敢的指揮藝術和軍事謀略,描述了粟裕威震華夏、無堅不摧的赫赫戰功,敘述了粟裕在新中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做出的開拓性貢獻以及受委屈后不斤斤計較、仍任勞任怨為黨工作的偉大情操,表現了粟裕虛懷若谷、對黨忠心耿耿的胸懷,由此,將粟裕的形象襯托得更加性格鮮明。
侗楓 ·軍事人物 ·44.6萬字
20世紀50年代初,臺灣突然傳出消息:陸軍總司令孫立人被蔣介石軟禁。其深層的背景和原因,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作者用紀實文學的形式,表現了曾被國際社會譽為“東方隆美爾”的孫立人,于抗戰期間超凡脫俗、豪氣沖天的豐功偉績: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期間,率新新38師在仁安羌,一戰救出七千多名被日軍包圍的英美潰軍與新聞記者;藍姆迦練兵,將當年在日軍面前一戰即潰的中國軍隊,練成了一支脫胎換骨的精銳之師;隨即展開的反攻緬甸作戰中,率新一軍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痛殲日寇。國民黨丟掉大陸后,作者又濃墨重彩地表現了抗戰勝利后,蔣介石與美國的矛盾,以及國民黨內部的矛盾、沖突。而孫立人,正是這兩種矛盾的犧牲品。
羅學蓬 ·軍事人物 ·44.8萬字
德川家康出生于封閉落后的三河地區。三歲與生母離別,六歲作為人質流寓他國,辛酸和凄苦的人質生涯,錘煉出他堅毅無比的韌性和機警沉穩的個性。成年后繼任城主,但領內豪族林立,領外強敵環伺。為了在亂世中求生存,他不惜充當今川義元的炮灰,隨后義率領三河武士追隨織田信長四處征戰。剛贏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卻不得不為取信于信長,痛心殺妻滅了。信長夢斷本能寺后,秀吉搶先控制了局勢。他一方面屈累代尊貴武士之膝,拜服在出身寒微的秀占腳下;一方面埋首于在局部區域擴張勢力范圍。等到時機降臨,他果斷出擊,將潛在的敵人徹底瓦解。德川家康被人們總結為“忍耐”的典型。也許為了能夠與眾多天才交戰,這個既無創造力,又無卓越天資的普通人,只能以“忍耐”來磨煉自己、提升自己。但忍耐,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他,沒有創造性,傾心于模仿他人的長處,將武田的兵法、信長的果斷和秀吉的策略攬于一身。他,以正直和忠誠征服了信長和秀吉,可秀吉一死,他卻驟變為譎詐多端的首領。叮見其正直和忠誠絕非真心為之,不過是掩蓋鋒芒的處事之術。本書描繪了一個朝代的開創者——德川家康由人質到下者的曲折人生,讓讀者深刻體會到德川家康,一個謀略家的高明、隱忍和狡猾。
代路 ·軍事人物 ·18.3萬字
在這本書中,我們為廣大讀者朋友們推出了羅瑞卿、許光達、周士第、宋時輪、郭天民、郭化若、杜聿明、王耀武、鄭洞國、廖耀湘、鄭介民、桂永清12位人物。這些大家熟悉的名字分屬于國共兩黨,他們當中,有的是人民解放軍的著名戰將,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功勛;有的是八年抗戰中戰功赫赫的抗日名將,后來卻成為內戰戰犯兵敗被俘;有的是性如烈火、脾氣暴躁然則號稱“沙場鐵壁”的悍將;有的是執掌軍統、儼然不可一世最后卻神秘死亡的魔頭;有的是滿腹經綸但又屢經磨難的一代儒將;有的是屢戰屢敗居然還青云直上的奸佞武臣。無論歷史如何評說,他們都擁有著同一個起點——黃埔!
潘望 ·軍事人物 ·18.9萬字
在上將云集的國民黨軍中,張靈甫的軍銜并不高,只是一名中將;在歷次大的抗日會戰中,張靈甫從來沒有成為會戰的總指揮,他只是會戰中的一名棋子;在職務上,張靈甫最高也就做到74軍軍長,而且不久后就因部隊改編,而又變回了師長。如果僅從這些來看,張靈甫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國民黨軍將領,他本應該像許多普通國民黨軍將領一樣,被淹沒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但幾十年后的今天,海峽兩岸依然有一大批人關注著、談論著這位逝去已久的國民黨軍將領。張靈甫能夠引起如此大的關注,與其說與《紅日》《南征北戰》這些文學影視作品有關,不如說和張靈甫本人有關,他的傳奇一生。
鄭明武 ·軍事人物 ·13.2萬字
王亞樵的故事雖很多,也很精彩,但由于此人背景復雜,行動神出鬼沒,飄忽不定,所以多年來,他的生平事跡始終鮮為人知。當時,世人對他的評價就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因多夾雜著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的言論,故而毀多于譽。于是,“支那魔鬼”、“名人克星”、“暗殺大王”、“領袖公敵”等便成了他特有的綽號。然而,遠在千里之外西北高坡的某孔窯洞里,一個偉人用他那特有的濃重的湖南口音給了他一個相反的說法,說他“殺敵無罪,抗日有功。小節欠檢點,大事不糊涂”。這無疑是對王亞樵一生言行操守、是非功過最為公正的評斷了。
詩酒嘯傲 ·軍事人物 ·14萬字
軍中參謀長,在古代稱“謀士”、“軍師”,甚至被稱為“智神”。現代社會則被稱作智囊或者叫“智多星”。無論古今,由于其“足智多謀”,尤為人們所敬慕與崇拜。學習、研究并力求具備參謀長那樣的智慧和能力,如果說在戰場上是為了能夠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話,那么在和平時期,或許能夠獲得經濟效益、重大的科技發明、上乘的文化產品等,也可能可以輕松戰勝與其競爭的行業對手。當今社會,轉瞬即變的形勢,紛繁復雜的矛盾,使得任何一項決策都相當艱難,帶有極大的風險。因此,智囊的地位就日益提高,其作用也與日俱增。正緣于此,我們以外國著名參謀長為題出書,以發掘其運籌策劃、施計用謀之奧秘,探討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真諦,以期給人們啟迪與感化。
李一新編著 ·軍事人物 ·21.4萬字
十四五歲本是該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齡,他們卻挺起胸膛,走進了革命的大熔爐,決意用信念打造中國的明天。他們用對革命的熱愛獲得了戰友和領導喜愛,而被親切地稱為“紅小鬼”。他們年齡雖小,卻作戰勇敢,在戰場個個生龍活虎,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也書寫了人生新篇章:士兵、班長、排長……直至成為聞名天下的大將軍。本書就是以王近山、韓先楚、洪學智、李天佑、皮定均、秦基偉、吳克華、楊成武等十多位實現偉大人生蛻變的開國元勛為核心,詳細講述了他們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以饗讀者。
蔣斌 ·軍事人物 ·17.1萬字
在世界軍事史上,很少有一所學校剛一成立,就能給了災難深重的一國民眾無限希望,并吸引了全國有識之士爭相前往;很少有一所學校在兵荒馬亂、戰火紛飛的歲月里,在連教學設備、教學課程都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學員們邊打仗邊學習,卻成為了軍事奇才與社會棟梁;也很少有一所學校,存在時間并不長,卻影響了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這所學校就是曾經響徹神州大地,今天依然威名不減,并被譽為“中國將帥搖籃”的黃埔軍校。
潘望 ·軍事人物 ·18.5萬字
本書曾于1987年4月以《抗日名將張自忠》書名初版,是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和《抗日名將張自忠》編輯組三方合作編輯整理的紀念張自忠將軍輝煌抗戰歷程的回憶性專輯。張自忠將軍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民族英雄。青年時代,他出于愛國激情,投筆從戎,在馮玉祥部得到多年的培育。1933年日軍侵犯華北長城各口,他參加指揮29軍奮起抗敵,立下赫赫戰功。隨后,他先后主政察哈爾與天津期間,與日本帝國主義折沖樽俎,忍辱待時。七七事變期間,他奉命于危難之際,留守北平;城陷之后,他馳騁于抗日沙場,一戰淝水,再戰臨沂,三戰徐州,四戰隨棗,所向披靡,威震敵膽。1940年5月,他在率部東渡襄河前往前線督戰中身負重傷,壯烈殉國。本書收錄的就是張自忠將軍生前部將、幕僚、親屬及中外記者等的回憶文章,擇其要者,略加整理,重新編排,輯成此書,意在追憶這位抗日名將的英雄過往,激勵世人。此次作為中國文史出版社推出的“文史資料百部經典”系列之一種出版,內容未作改動。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軍事人物 ·15.3萬字
胡宗南(1896-1962),原名胡琴齋,陸軍一級上將。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曾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等。1949年,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胡宗南逃往臺灣,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1962年2月病逝于臺灣。本書所錄皆為胡宗南親朋故友撰寫的回憶文章,翔實具體記述了胡宗南的一生,對研究民國軍事史、抗日戰爭史、解放戰爭史、國共關系史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軍事人物 ·36.6萬字
《遲到的勛章》是一部獻禮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七十周年的重磅力作,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抗美援朝一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振浴血奮戰、矢志忠誠的故事。本書立意高遠、構思嚴謹,融厚重的思想性、細膩的文學性、生動的可讀性于一體,不僅是一部柴云振的英雄史,更是一部屬于全體中華兒女的成長史、奮斗史。《遲到的勛章》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重點作品,被列入中國作協2020年度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王龍 ·軍事人物 ·14.6萬字
張自忠是公認的民族英雄,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戰死疆場的最高軍事將領。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少年時期受到了良好的傳統教育,青年時期報國心切,棄學從軍,后追隨馮玉祥等轉戰各地,成為西北軍及第二十九軍的髙級將領。自“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張自忠與宋哲元等率領第二十九軍將士在抗日前線與日本侵略者英勇斗爭,直至1940年以身殉國。但在張自忠殉國后的幾十年間,有人對其在“七七事變”前后留守北平一事有疑義。本書以近幾年面世的檔案資料為主,參考以往各種相關著述,以還原歷史真相為宗旨,對其一生進行了客觀的論述。
馬亮寬 岳廣騰 劉春強 ·軍事人物 ·25.1萬字
《崛起與毀滅》譯自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的自傳《我的一生》,雷德爾在其中回顧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國家戰略的制定與海軍的全面建設,闡釋了德國海軍與國家、納粹黨及陸軍的相互關系,在歷次戰略戰役中德國海軍所能起到的作用,敘述了他與希特勒最終決裂的原因,反思了作為個人及海軍在國家政治體制中的角色及作用。《崛起與毀滅:納粹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回憶錄》可作為海軍、歷史研究者的工具書,也可作為世界史、軍事史愛好者的興趣讀物。
(德)埃里希·雷德爾 ·軍事人物 ·25.7萬字
本書擷取了十大司令員一生中最代表性的歷程或典型片斷,力求展現他們不同時期、不同歷史階段獨具特色的性格特征、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多彩的感情生活,描繪了他們超凡的軍事天才,精湛的指揮藝術和令人熱血沸騰的戰爭經歷,濃墨重彩地頌揚了他們在共和國歷次重大事件中以正義戰勝邪惡的錚錚鐵骨。本書中有血與火的交融,有蕩氣回腸的兒女情長,有催人淚下的英雄故事,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十大司令員的經歷曲折而復雜,性格獨特而多樣。他們的豐富閱歷,不但具有欣賞性,也具有啟迪性。書中展現的史實真相和深層內幕,以及十大司令員的雄才大略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會讓您對中國革命的歷史和十位司令員的人格特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通過閱讀本書,您不但能夠了解十大司令員的傳奇經歷,也能貼近他們的生命,貼近那些讓無數人為之感動的生命。透過書中精彩的描述,您一定能深切地體驗到這些叱咤風云的將帥們的生命原色所閃耀的輝煌。
宋國濤 ·軍事人物 ·2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