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蹇蹇錄:甲午戰爭外交密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政治家、外交家陸奧宗光關于甲午戰爭的外交回憶錄。書中記述了朝鮮東學黨事件發生后,日本發動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直至簽訂《馬關條約》的全部歷史過程,以及歐美各國對戰爭的態度,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的詳細經過。其中包括歐美各國圍繞中國和朝鮮問題展開的利益爭奪以及日本政府的各種決策內幕等內容,是研究中日甲午戰爭史和中日關系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日)陸奧宗光 ·史料典籍 ·16.1萬字
《中庸》乃儒家經典之一,是有關人生哲學之書,是修己用世的最高道德標準,是指導人們進行人生時間的理論教科書。中庸》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即忠恕之道,其行為準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從而達到“中庸”的和諧境界。
(春秋)子思 ·史料典籍 ·15.7萬字
《SourcesontheHistoryoftheHephthalites》是一本全英文論著。它匯集了關于嚈噠的九種語言(漢文、希臘-拉丁文、亞美尼亞文、敘利亞文、阿拉伯文、波斯文、梵文、藏文)70種史料,是國內外學者首次對嚈噠史料所進行的最為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
余太山 ·史料典籍 ·15.6萬字
浮梁自古被譽為“文獻之邦”,文風鼎盛,人文薈萃。歷代蒞任浮梁的縣令、教諭中也不乏崇文重教之人,他們或捐俸助學,或倡建學宮,或添置學產,或建章立制。歷代的庠序書院遍布城內與四鄉。教育為立國之本,作者韓曉光、陳國清從事教育和文史研究工作多年,深感教育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為了更好的總結與繼承前賢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弘揚浮梁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作者近年來多方搜集并整理了一些有關浮梁歷代書院的文獻資料,對原文作了校勘、注釋與簡析,編著成《浮梁歷代學宮書院記文箋析》,以期對當代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和從事書院史研究的學者們能夠起一點借鑒的作用。
韓曉光 陳國清 ·史料典籍 ·15.3萬字
64篇文獻,近百幅設計稿、老照片、宣傳圖。工業總論,家具、電器、玻璃、陶瓷器、漆器等概覽,相關企業介紹,藝術教育探討……多角度了解中國近代產品設計的基本面貌,以及“救亡圖存”“挽回利權”的時代背景下的感人故事。本書為“中國近代設計史資料選編”叢書之一,聚焦產品設計方面的近代資料,選編64篇來源于近代綜合性期刊、行業報刊、行業調查報告等文獻的文章,以及近百幅設計稿、老照片、宣傳圖,并在相關部分附有編者導讀。本書基于編者對中國近代產品設計資料所做的大量整理工作,將對中國近代設計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閆麗麗 劉肖健主編 ·史料典籍 ·15.2萬字
《上海銀行家書信集》是2020年上海文化發展基金圖書出版專項基金資助項目《上海市檔案館藏近代中國金融變遷檔案史料續編》之一種,主要收錄了上海市檔案館藏各銀行檔案中30組銀行家的書信,時間從1918年到1949年,基本涵蓋了近代中國金融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反映了銀行家在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的影響和作用。本書既可了解銀行家的心路歷程,亦可借鑒近代金融家的管理思想、經營策略,以及社會責任,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對于高校、科研院所從事金融研究、學習人員,以及金融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幫助。
邢建榕 何品 彭曉亮編注 ·史料典籍 ·15萬字
《希臘拉丁歷史銘文舉要》為古代希臘羅馬原始歷史文獻選輯,收錄古代希臘羅馬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歷史文獻106篇,涉及西方古典各歷史時期的銘文。本書旨在為古代希臘羅馬歷史文化研究提供基本的銘文文獻,以備國內學界參考。
張強 張楠譯注 ·史料典籍 ·14.8萬字
《孫中山與日本關系人名錄》日文版以“廣泛收集、簡明扼要”為原則,對與孫中山相關的一些日本著名人物,主要擇錄其相關事跡,對于一般辭典未見收錄的人物,則盡量詳細,內容上也以與孫中山的關系為重點。該書是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時的一項成果,是三十年來日本學術界在孫中山研究方面一項引人注目的成果。該書2011年11月發行第一版,2012年發行增訂版,2014年又發行了增訂版的附錄。本書是對中日兩國學術界豐碩成果的一個回應,可以為兩國孫中山研究的更加深入發展提供基礎資料。本書由孫文記念館組織編輯。編寫者及參與協助收集資料總共八九十人,其中多是日本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老中青學者,如山田辰雄、狹間直樹、久保田文次等,都是日本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術權威、著名老學者(皆八十余歲),該書中譯本的出版,必將在日本學術界產生很大影響,對于中日民間友好也會是一道亮麗風景。
孫文記念館編 ·史料典籍 ·14.6萬字
余心清(1898—1966)是一位從民主革命時期就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共事的愛國民主戰士,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做了許多有益于革命和人民的工作,后因策動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起義,被捕入獄,堅貞不屈。書中真實感人地記述了余心清被捕前的政治活動以及被捕后在北平、南京兩地的獄中經歷。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14.2萬字
本書為新時代“一帶一路”古文明文獻萃編叢書中的一本。本書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原始文獻匯編,主要是為專業的學生和研究者提供難得的原始資料,也可以讓對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感興趣的一般讀者產生直接的觀感。一部部文學作品讓讀者認識蘇美爾和巴比倫人關于世界、人類起源和自身的理解,一篇篇銘文讓讀者了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國家的演進,一份份契約和管理文書讓讀者看到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生動的經濟生活,一封封書信讓讀者感受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鮮活的生命。
于殿利 鄭殿華 李紅燕編譯 ·史料典籍 ·14.2萬字
《雙清集》為紀念袁行霈先生八十壽辰的回憶錄,作者既有袁行霈先生的弟子,也有同事與朋友,收文章凡三十余篇。“雙清”取自杜詩《屏跡二首》中的名句:“杖藜從白首,心跡喜雙清。”“雙清”既是袁行霈先生在詩歌藝術研究中十分注重的美好意象,也寄予了先生對弟子和朋友們的深切期望。
王能憲 董希平 程蘇東 ·史料典籍 ·13.9萬字
禮學近年來逐漸成為古文獻學界的研究熱點,學者除關注三禮研究外,越來越重視承載禮學思想、禮學精神的其他先秦兩漢典籍的研究。本書以記述春秋時期史事的文獻為基礎,就傳統文化核心之“禮”的內容及其影響作了討論和評述,主要是對禮的價值原則及其運行規律的梳理研究,對于了解禮學思想的發展,認識傳統禮學具有重要價值。
管正平 ·史料典籍 ·13.8萬字
小莽蒼蒼齋是曾任毛澤東秘書的田家英的藏書齋,藏有大量清人文獻,我社曾出版《小莽蒼蒼齋藏清代學者書札》,雙效良好。本書是這一選題的延續性深度開發。以專題形式匯輯小莽蒼蒼齋所藏《紅樓夢》相關文獻,包括曹寅及交往圈文人的書法信札;《紅樓夢》傳播相關學者書法、信札(如周春信札)。并由紅學專家撰寫解析論文、文獻釋文等。所匯輯文獻均配以高清原圖。可以為曹雪芹家世研究、《紅樓夢》傳播研究提供實證性較強的文獻材料。
雷廣平主編 ·史料典籍 ·13.7萬字
中國古典小說多取材于歷代史事,再添加文學手法改編,影響著世道人心、反映著社會變遷。全書文史并濟,結合作者梳理的圖表,分析明清時期歷史轉折與小說形態轉變的關系,講述如何通過小說本身作為歷史研究的參考材料,是一本了解明清小說及其發展歷史的入門必備讀本。
周佳榮 ·史料典籍 ·13.6萬字
全書分為“歐洲和德國的內部挑戰”“歐洲和德國的對外關系”“中歐中德關系”三大部分,內容涉及難民危機、德國選舉、法國“黃背心”運動、英國“脫歐”、歐美貿易摩擦等多個當下熱點事件,并對于德國乃至歐洲的未來發展以及中歐、中德關系可能面臨的挑戰給出了建議。本書收集了作者2014年以來公開發表于《環球時報》《解放日報》《文匯報》《世界知識》等報刊和觀察者網等網站上的關于德國和歐洲問題以及中德、中歐關系的部分評論文章。現結集成冊出版,希望能給讀者們呈現出多方位、比較深入的觀察角度,表達作者對歐洲、德國,以及中德、中歐關系的認識和理解。
姜鋒 ·史料典籍 ·13.5萬字
本書主要反映了民國銀行家對于銀行發展戰略、經營思路、業務開拓、風險管理和控制、網點設置、對外服務等問題的觀點和想法。
劉平編著 ·史料典籍 ·13.4萬字
《魯迅研究月刊東北流亡文學史料研究匯編》是王霞近年來主編的有關東北流亡文學的史料匯編,也是張福貴主編的《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史料卷中的一部。因篇幅所限,編者精選了從1988年至2019年在《魯迅研究月刊》上刊發的相關研究資料。全書約21萬字,包括蕭紅的《逝者已矣》、陳漱渝的《“白云原自一身輕”》、蕭耘的《我與魯迅先生的一段交往》、蕭軍的《蕭軍日記·散步集》以及穆立立的《左聯時期的穆木天、彭慧》等。因本書收入的文章都曾在雜志上發表,書稿整體質量較高,對研究東北流亡文學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
王霞 ·史料典籍 ·13萬字
講解深入淺出注釋簡明扼要翻譯準確生動《山海經》是從戰國時期到漢代初年,經多人編寫而成的一部古書,書中的記載以神話為主,范圍龐大,除了保存大量的神話資料外,還涉及學術領域的各個方面,諸如宗教、哲學、歷史、民族、天文、地理、動物、植物、醫藥等學科,內容包羅萬象,堪稱當時的一部生活日用百科全書。
佚名 ·史料典籍 ·13萬字
隨著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在過去幾十年留存下來的中國墻壁上的老標語將會逐漸消逝,本書作者歷時三年,跑遍10余個省市,拍攝了從中國共產黨創建到十一屆三中全會,近60年里各個時期的標語300多條,講述了標語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細節等。將歷史通過生動的圖像展現出來,讓曾經生活在那些年代的人們緬懷過去,讓沒有經歷過那些年代的人們領略我們特有的歷史,是我們的使命。
陶永燦 ·史料典籍 ·12.9萬字
姜椿芳先生是我國當代文化界的前輩,本書收錄了姜椿芳先的朋友、學生、家人數十人的回憶文章,從這些文章中,我們能看到姜椿芳先生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責任和良知。他歷經磨難而又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學養宏富而又虛懷若谷的治學精神,誨人不倦而又謙謙君子的儒家風范,至今受人敬仰,為人緬懷。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一個人只能有一次生命,既然如此,一個人就應該在這短暫的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努力做一些對別人有益也無愧于自己的良心的事情,用一句文縐縐的話來說,就是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我認為,姜椿芳同志是真正做到了這一點的,他真正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史料典籍 ·1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