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一戰戰史”和“一戰風云”兩大部分,不僅分析戰爭形勢和戰略戰術,介紹戰役經過、主要將領、武器裝備,更論及歷史謎團和一戰逸聞等,輔以200余幅珍貴照片,盡量還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本來面目,生動述說這段血與淚、罪與罰、生與死交織的悲劇歷史。回顧這次少見浩劫,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不僅可以豐富知識,更可以吸取歷史教訓,更深入地反思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戰爭與和平等問題,從而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和平。
張卉妍 ·世界史 ·40.4萬字
《世界史的故事·從文明誕生到羅馬帝國崛起》包括“世界史的故事”系列的前兩冊,講述公元之前早期文明和古典時代的歷史。01王權從天而降(文明的開端—前7世紀)人類文明在歷史的混沌中逐漸顯現。在兩河流域,最早的國家形成,此后亞述、赫梯、埃及、印度、中國、腓尼基、希臘的早期國家誕生,出現了最早的文字、宗教、帝王和城市。早期的文明經歷了幾度興衰。02軸心時代的文明(前7世紀—前1世紀)古代文明經歷幾千年的積累,逐漸達到了高峰,馬其頓帝國、波斯帝國、秦帝國、羅馬帝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疆土,瑣羅亞斯德、孔子、老子、佛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耶穌等偉大傳統的開創者也在此時出現。
(美)蘇珊·懷斯·鮑爾 ·世界史 ·42.6萬字
本書是一本動物史、社會文化史研究專著,主要研究日本第一座現代動物園——成立于1882年的東京上野動物園,在日本快速近代化、帝國崛起和隕落的歷史背景下,敘述這座動物園從明治維新時期到當代的歷史,講述這座動物園發揮的具體功能和作用。本書認為,這是第一座有別于西方世界的各種影響而獨立建設成立的動物園,不僅是日本東京的著名觀光景點,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一方面從獨特的角度體現了日本自明治時期以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劇變,另一方面反思了人類與動物、人類與自然的互動關系。
(美)伊恩·J.米勒 ·世界史 ·26.7萬字
本書追溯了從1700年到現在,種族隔離作為一種全球現象在城市中的傳播。在這部嚴肅的史著中,作者重點展示西方殖民過程中種族隔離的形成與發展,對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會的扭曲。從種族隔離的古老根源開始,以及考古證據所揭示的人類長期利用被割裂的城市來強化政治和經濟不平等,作者隨后轉向了歐洲殖民主義的世界。他指出,正是在那里,基于膚色的種族隔離最終強化成基于種族的不平等;這種劃分從非洲復制到美洲。20世紀之交見證了迄今最咄咄逼人的種族隔離運動,幾乎世界各地的白人社區都開始按照種族界限重新安排整個城市。城市的種族隔離歷史揭露了人類困難重重的過去,而從中得到的反思為未來更美好、更平等的城市發展道路奠定了基礎。
(美)卡爾·H·奈廷格爾 ·世界史 ·41.7萬字
印度人是不是都信印度教?印度“奇葩”的種姓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誕生古印度文明的印度河,居然不在印度境內?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印度文明史》里!關于我們熟悉又陌生的鄰國印度,一本書吃透它!美國南亞史學者伯頓·斯坦代表作,國外權威教科書,暢銷25年。全書敘述了印度自公元前7000年起直到21世紀的歷史變遷,將當代印度的政治問題與其歷史聯系起來。以印度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為主軸,對印度的地緣關系、王朝更迭、宗教文化和社會發展進行了全面解讀。運用歷史學、人類學、考古學三重視角,縱深解讀今日印度歷史成因,全景再現南亞次大陸文明演變,為中文世界讀者深入分析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印度文明。
(美)伯頓·斯坦著 (英)大衛·阿諾德修訂 ·世界史 ·36.6萬字
幾萬年來,戰爭一直被視作人類的夢魘,它能在頃刻間將富饒的田地夷為不毛之地,也能在轉瞬時顛覆一個盛世帝國。戰爭所經之處,恐慌、貧窮和死亡如影跟隨。而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客觀的學術研究和顛覆性的思考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令人不快但又無法否認的事實:從長期來看,盡管戰爭帶來了死亡和血腥,卻使人類更安全、更富庶。這本書綜合了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地理學、進化生物學,以及科技和軍事知識,歷數從類人猿到機器人誕生這15000年來的爭斗和暴力。作者犀利地指出,在石器時代,有10%的人可能會死于暴力;而在20世紀,盡管人類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發明出足以摧毀地球生態的核武器,暴力死亡率反而下降了90%。戰爭所打造的利維坦式的大型中央集權國家,讓這個世界有機會在更長時間的和平中發展、繁榮。作者對15000年人類戰爭史的研究更表明,接下來的半個世紀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期。如果我們可以渡過這一階段,那么自古以來一直存在的終結戰爭的夢想或許就可以實現。這本書無疑將永遠改變我們看待戰爭的方式,并改變我們在未來應對沖突的選擇。不論是將戰爭看作災難的人,還是正在參與和平事業的人,都應當讀一讀這本書。
(美)伊恩·莫里斯 ·世界史 ·35.7萬字
本書作者伊恩·莫里斯立足長達五萬年的東西方人類發展史,指出西方的主宰地位既非自古以來便注定,也非短期的偶然事件。這兩種觀點都無法解釋為何在落后的情況下,近現代的西方反而迎頭追趕甚至超越了東方。莫里斯認為,地理因素才是其中關鍵。是地理因素使東西方社會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而社會發展也反過來改變了地理的意義。這種雙向的作用力締造了從古至今的世界格局,令東西方此盛彼衰的歷史形態日趨成型。作者將各個學科的卓越發現聯系起來,并結合其原創的“社會發展指數”,以分數的形式直觀呈現了不同時空的東西方社會的發展面貌,揭示了財富和力量如何從東方轉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幾百年來的統治地位。同時,本書并未止步于此。通過對戰爭、氣候變化、能源演變等一系列細節的梳理,作者不僅追溯了西方得以主宰世界的歷史根源,也大膽預測了未來百年內,世界將會產生怎樣的劇變。
(美)伊恩·莫里斯 ·世界史 ·46.4萬字
一本書讀完埃及從文明之初至當下的漫長歷史,從7000年前人類文明的原初之時,埃及文明就已在非洲北部孕育而生,而后歷經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伊斯蘭時代、奧斯曼時代……從來沒有哪本書以全景圖式的方式,帶領讀者縱覽埃及7000年的歷史,直到本書的出現,深刻、簡明、充滿洞見地講述了這一切。縱覽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歷史能與埃及歷史的古老、豐富與多樣性相媲美。然而,由于學者們往往傾向于把埃及歷史劃分為不同的時代——史前時代、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中世紀伊斯蘭時代、奧斯曼帝國時代和現代,所以迄今為止,很少有人把它作為一幅全景圖來研究。本書文筆行云流水、內容嚴謹可靠,以前所未有的廣度,生動地講述了關于埃及上下數千年的廣博歷史,帶領讀者穿越埃及歷史的長廊,從神秘的古埃及前王朝來到21世紀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作者將目光投向一些核心問題,例如怎樣用整體視角來看待埃及歷史,西方又是如何通過直接接觸和學術視角來塑造埃及之主流形象的。
(埃及)杰森·湯普森 ·世界史 ·27.8萬字
殺人的方式或許已經改變,但桌面屠夫仍與我們同在。百年以來,慘絕人寰的屠殺、戰爭、種族清洗等,追根究底竟然是坐在辦公室里的幾個人的決定。本書作者用20多年的時間,走訪世界各地,翻閱查證數以千計的檔案文獻與證詞寫出這本書。內容包括荷蘭的石油公司謀殺尼日利亞當地土著人士、瑞士蘇拉集團如何在“二戰”時期為納粹提供移動毒氣室、納粹萬湖會議中的會議備忘錄與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對澳洲的土著毛利人進行種族滅絕活動等。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桌面屠夫的心理狀態,也是他個人對于資本主義、國族主義的反思。書中歷史研究分析中穿插了作者漫步林間回想失去的愛以及數千年以來人類持續面臨的道德難題。
(英)丹·格里頓 ·世界史 ·28.6萬字
文明的掩飾之下,是被遺忘的罪惡。一本書了解政府官員或企業高管如何在桌前殺人,以及數千年以來人類持續面臨的道德難題本書作者用20多年的時間,走訪世界各地,翻閱查證數以千計的檔案文獻與證詞寫出這本書。內容包括荷蘭的石油公司謀殺尼日利亞當地土著人士、瑞士蘇拉集團如何在“二戰”時期為納粹提供移動毒氣室、納粹萬湖會議中的會議備忘錄與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對澳洲的土著毛利人進行種族滅絕活動等。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桌面屠夫的心理狀態,也是他個人對于資本主義、國族主義的反思。書中歷史研究分析中穿插了作者漫步林間回想失去的愛以及數千年以來人類持續面臨的道德難題。
(英)丹·格里頓 ·世界史 ·32.8萬字
隨著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西班牙殖民者黯然退場,但新生的古巴共和國(1902—1959年)迅速被美國所控制,成為后者對外擴張政策的戰利品,不得不開始了新一輪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1959年,卡斯特羅所領導的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古巴人才終于建立了他們渴望已久的獨立國家。而美國,這個危險又強大的鄰居,從未將目光從古巴身上移開。事實上,這段長達五個世紀的古巴歷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歷史,也是奴隸制、糖產業園、殖民主義和民族革命相生相伴的歷史,更是一段古巴與美國之間錯綜復雜關系的歷史。通過近距離閱讀古巴的發展歷程,我們將見證她從被征服和奴役,逐步走向自由和獨立的輝煌歷史。而古巴這面鏡子,也映射出近一百多年來美國逐漸取得世界霸權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從未將視角局限于個別偉大人物。那些在奴隸小屋的微弱熒光下縫紉的人,那些在革命中拿起武器的人,那些沒有在官方歷史中留下姓名的人,才是古巴歷史真正的主角。
(美)艾達·費雷爾 ·世界史 ·33.6萬字
從這本書完整了解敘利亞,國內少有的對敘利亞近現代歷史進行分析的好書,揭示出敘利亞動蕩的根源之所在。其時間段一直延續到當下,通過對敘利亞國家誕生的分析,不僅解釋了當代敘利亞的基礎,也揭示出敘利亞動蕩的根源之所在。詳細展示了敘利亞因為社會、地理、政治和民族的分歧而產生的各種力量——奧斯曼、埃及、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勢力,以及各地方精英力量的交鋒,以及敘利亞獨立后建立國家憲政的嘗試,以及為何最終軍人掌握了政治話語權。敘利亞的歷史也是許多阿拉伯國家的縮影。
(法)馬修·雷伊 ·世界史 ·25萬字
本套裝圍繞古代文明交融的主題,遴選了五種牛津通識讀本,其中包括: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的兩河流域文明——《巴比倫尼亞》,亞歷山大大帝通過征戰開拓而傳播開來的希臘文明——《希臘化時代》,人類早期的共和制政體嘗試——《羅馬共和國》,文明交匯與碰撞的頂峰——《拜占庭》,地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神圣羅馬帝國》。通過這樣的主題式閱讀,廣大讀者可以從歷史中了解文明的沖突與融合,進而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下世界文明碰撞的困境。
(澳)特雷弗·布賴斯等 ·世界史 ·37.7萬字
《流行病與社會》講述了可怕而震撼人心的千年瘟疫史。微生物的致命威脅無數次逼近人類:鼠疫;天花;黃熱病;痢疾;斑疹傷寒;霍亂;結核病;瘧疾;脊髓灰質炎;艾滋??;SARS;埃博拉病毒……針對這些深刻影響人類歷史的流行病,斯諾登將專業權威的醫學知識與波瀾壯闊的歷史敘事熔于一爐。本書論述范圍極廣,跨越古今,遍及全球,深入展開醫學與社會歷史間的多學科比較研究,向我們揭示了流行病與社會的交互影響:一方面,疾病如何推動醫學科學和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如何塑造藝術;宗教;思想史和戰爭形態;另一方面,社會因素又如何讓疾病獲得適宜環境,迅速傳播,肆虐人類。
(美)弗蘭克·M.斯諾登 ·世界史 ·37.2萬字
這是一套好讀、好懂、有溫度的世界史。翻開它,孩子們會發現世界歷史并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有邏輯可循的完整故事:羅馬為何滅亡?歐洲是如何興起?世界大戰為什么會打起來?不僅僅講歷史故事,還講世界變化和發展過程中的原因,帶領讀者探究歷史本質,進行獨立理性的思考。讓孩子們分辨什么是美好、什么是邪惡,如何面對權利與欲望,如何保持真誠和善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皻v史不是一塊冷冷的冰,而是一團燃燒的火?!毖荷除堈f,“我小時候就被這團火點燃過。如今我希望把這團火捧到孩子們面前,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愛上它?!?/p>
押沙龍 ·世界史 ·31.6萬字
日本第五十九界散文家俱樂部獎獲獎作品,聚焦日本近代最大思想恐怖事件,打破百年沉寂,照亮湮沒于歷史的黑暗篇章。以無政府主義者宮下太吉制造炸彈為開端,幸德秋水等二十六人被指企圖暗殺天皇,以“大逆罪”交付法庭。大審院特別刑事部在非公開審理中,沒有傳喚任何證人,僅用了三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就在1911年1月18日做出判決,以“大逆罪”判處二十四人死刑,判處另外兩人有期徒刑。判決后僅過了一個星期左右,被判死刑的秋水等十二人就分別被絞死,其余十二人被減為無期徒刑。史稱“大逆事件”。戰后研究表明,這是一起以構陷的罪名將個人的思想——自由、平等、博愛——視為犯罪加以審判,扼殺心靈自由的國家犯罪事件。本書作者田中伸尚自1979年左右開始踏上走訪“大逆事件”遺屬和周邊之旅的。那些被強行連坐的人,反對戰爭,主張不剝削他人的生活方式,作為宗教人士關心遭受歧視者,思索如何才能實現平等、自由的社會,以及如何處理國家、天皇和個人的關系等這些每一個活著的個體無法回避的問題。他們在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思想影響下發現的這些問題,既是當時文學和思想的題目,也是當時媒體的課題,同時也是當今的問題。
(日)田中伸尚 ·世界史 ·23.2萬字
新的城鎮是所有城市弊病的止痛藥。一部從建筑學和社會學角度研究20世紀國際新城鎮運動的歷史著作。典型的城鎮圍繞著河流、海洋、深港等自然資源形成,或者干脆依傍一個大的繁榮城鎮?!靶鲁擎偂眳s不是,它是依據法令而非必要性創建的。新城鎮是一個標簽,在特定歷史時刻用來表達有意識的、具有高度象征性的領土控制和定居行為。它是插進土里的一面旗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霸權標志。新城鎮的一切——如何設計與布局,又如何建造,社會在其中如何運作,等等——都是精心策劃的產物。田園城市、法西斯主義新城鎮、工業城鎮、資源城鎮、社會主義鋼鐵城鎮、石油城鎮、衛星城鎮……每個城鎮都是一個品牌,一個未來的形象,一個旨在打破過去的發展趨勢、邁向新時代的臺階。這些烏托邦式的發展在20世紀死灰復燃,20世紀中后期更是全球新城鎮建設的黃金時代。在《實踐烏托邦》一書中,羅斯瑪麗·魏克曼以歐洲、美國以及中東、非洲和亞洲的新城鎮為案例,讓我們有了一個全面的視角來看待作為一種全球性現象的新城鎮運動,也揭示了居民和規劃者是如何想象他們理想的城市未來的,以及新城鎮運動在21世紀和未來對于國際社會的作用。
(美)羅斯瑪麗·魏克曼 ·世界史 ·26.7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兵器、戰士和戰爭的插圖百科全書,追溯了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800年間希臘與羅馬世界戰爭藝術的演進過程。作者通過對大量歷史文獻的分析和梳理,并借助史詩、傳奇故事和現代考古發現,力圖復原真實的歷史場景,內容涵蓋特洛伊戰爭、希波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布匿戰爭、蠻族入侵等著名戰爭,以及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愷撒等軍事奇才,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由此呈現在我們面前。
(英)約翰·沃利 ·世界史 ·32.6萬字
本書是J.F.C.富勒這位軍史大師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思的總結性著作。富勒從全球的視角把握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從德、英、蘇、美、日、法、中等多個角度,在戰略的高度對參戰各方的戰略目標和實現目標的具體手段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做了自己極具理論思考深度的論斷。在富勒看來,交戰雙方都做了許多違背自己最終戰略意圖的行動,無論這些行動當時看起來有多么成功,都無益于整體目標的實現。舉例來說,富勒認為戰略轟炸不僅擠占了本可以用在登陸艦上的大量資源,而且對敵方作戰能力、工業體系和居民士氣產生的影響是不成比例的。
(英)J.F.C.富勒 ·世界史 ·26.1萬字
從教六十年,治史一甲子。大師新作,值得期待!中央電視臺央視財經周刊、DIYI時間,財新周刊、財經雜志等重量級媒體傾情推薦!內容簡介:希臘城邦制度如何形成又如何解體?羅馬帝國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中世紀歐洲手工業、金融業、航運業取得了怎樣的發展?在西歐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人們的觀念出現了哪些轉變?追溯愛琴海上的繁榮歲月,領略拜占庭文化,游覽中世紀西歐的集市與廟會,考察西歐資本主義的起源……經濟學家的視角,帶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歐洲!
厲以寧著 王大慶改編 ·世界史 ·2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