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豐富的國內外檔案、報刊等文獻資料基礎上,本書綜合運用歷史學、國際關系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理論,首先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國際格局纏變進行了分析;其次,對國際環境變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醞釀、形成、曲折發展、破裂方面的影響和推動作用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后,分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發展歷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進而分析了其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以及遠東地區乃至整個世界政治格局所產生的影響。
杜俊華 ·中國史 ·32.5萬字
禮學,既是一個對象,也是一個視角;既是一個范圍,也是一個領域。禮學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在禮學家的著述中,呈現出一種解說與論證的多樣化學術形式和學術訴求。其與各種思想表達的連接,也有不同的呈現。這是在本書所作的個案考察和論述中所能夠看到的。本書選取了魏晉南北朝以降至于宋明一些重要的禮學人物,以八章的規模,或集中或分別地加以考察和論述。首先是王肅、熊安生和皇侃的《禮記》學,以及唐代孔穎達對他們學說的引述和評議,包括后世學者的評價等等方面的研究,即成為第一章的內容。而后將時代跨越到宋代,即李覯、王安石、程顥、程頤、朱熹的禮學思想,分別成為第二章至五章的論述內容,其中,禮學所承載的政治理想、變法實踐,以及形而上的理論建構,還有禮學文本體系的重構及對家族之禮的重視,可以說是兩宋禮學代表人物的學術與思想之博大精深的體現。吳澄、方孝孺、黃道周,是元明時期禮學著述和思想表達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篇章著述與學術思想的表述形式各不相同,本書最后三章選取其特點鮮明的禮學篇章進行考察分析,以呈現其不同樣式的禮學思想風貌。
王啟發 ·中國史 ·58.4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8.1萬字
本期共刊載資料6篇,其中中文文獻4篇,譯稿2篇?!抖鳚纱嬖嘘P甲午戰爭史料選編》,內容為曾任黑龍江將軍的恩澤所存長順、安定、依克唐阿、劉坤一等在甲午戰爭期間來函,內容多與軍務有關,尤詳于各方應對方略,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额櫿匦录視肥珍浽慰偫硌瞄T總辦章京的顧肇新家書19封,涉及膠州灣交涉、戊戌年張之洞入樞受阻、翁同龢開缺、總署議復康有為《第六書》、政變后張蔭桓被革職、光緒皇帝下詔求醫等內容。《中蘇關系檔案選譯(1924—1932)》,選自俄羅斯檔案館及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出版的文件集,內容主要為蘇聯對中東鐵路、九一八事變后的中蘇關系、新疆問題等的態度,對了解這一時期的中蘇關系很有參考價值?!稄執自谇嗄旯伯a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發言》來自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系1924年張太雷在青年共產國際大會上的發言記錄。本期將繼續刊載《錫良函稿》及《六二回憶》。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編 ·中國史 ·15.9萬字
本書為杭州研究院《南宋叢書》之一種,為南宋文史通俗讀物。叢書第一輯三本將聚焦于杭州與南宋的關系,探討“作為南宋的杭州”以及“作為杭州的南宋”,再現南宋杭州的歷史場景,讓讀者更真切感受南宋杭州的魅力。本書將重點敘述作為杭城現象的南宋重大政治事件及定都臨安對杭州城的深刻影響。內容涉及南宋初年的杭州戰亂、南宋定都杭州始末、發生于杭州城的南宋重大事件、南宋時期的杭州城建設等,力圖完整呈現杭州城的南宋史事。
曾亦嘉 ·中國史 ·10.9萬字
本書主要匯集了作者近十年來的研究與思考,共計7篇論文、8篇學術史文章、13篇學術書評。大體而言,這些文章集中關注晚期中古史,也就是唐后期五代宋初。所涉及的話題則從北方民族動向到南方中下層社會,從唐后期各種思潮到五代十國政治制度,從晚清民國五代研究學術史到藩鎮時代的兒童史、心理史等學術思考。對于作者而言,撰寫論文和書評本身就是一個學習過程,寫完之后呈現出來的永遠是不滿意的作品,故而永遠需要得到大家的批評與指正!
胡耀飛 ·中國史 ·27.5萬字
本書是陶東風教授等人主編的20多年來重新評價新文化運動的代表性論文合集。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早期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發起的一次社會革新運動與思想文化啟蒙運動。自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發起新文化運動至今,新文化運動百年反思已成為當前中國學術界的一個熱點。環繞這一熱點,不同思潮發出了不同聲音,為重新評價新文化運動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本書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盡可能將各種立場的代表性論文都選入其中,因此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陶東風 張蘊艷 吳娛玉編 ·中國史 ·88萬字
歷史是一座絢爛的畫廊,五千年中國史搭建起的更是一座朝代更迭的繽紛畫廊。這里有滿懷抱負的帝王,有誓死捍衛節義的賢臣良將,有滿腹才華的文人墨客,更有蕙質蘭心的傾城女子……歷史的車輪在五千年中不斷向前行進著,裹挾著數不清的悲歡離合絕塵遠去,而歡歌與離歌仍傳唱至今,且看千年中的盛世與亂世如何演繹了我們的歷史。
池墨 磨劍 ·中國史 ·10.2萬字
本書是一部研究海絲路史的專著。它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梳理了廣西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發展、中衰、繁榮的歷史過程,論證了:廣西北部灣是漢代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是中國西部連接東盟的重要通道,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支點,是我國經濟版圖新的增長極。該書旨在闡明諸種社會因素對海上絲綢之路的促進作用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反作用,探討廣西海上絲綢之路自身發展的規律和重要意義,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貿易發展和中外文化交往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黃宇鴻 李志儉 ·中國史 ·34.8萬字
孤竹、東胡、令支、屠何四個古民族,商周秦漢時期生活于東北地區西部及西北部,處于中原與東北地區交通的要津之地。他們既是東北地區西部及西北部古代文明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同時,也為中原文明向東北地區的傳播以及東北邊疆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本書以傳世文獻記載為主,并參證考古資料等,系統地論述了這四個民族的歷史,全面地總結了其在中國民族史、中國文明史及東北史中所占之地位和影晌。
李德山 李路 ·中國史 ·13.2萬字
《近代史研究》創刊于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是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專業學術期刊,在業內享有良高聲譽,在各種期刊評價體系中均名列前茅。這個刊物的歷史,見證了中國當代學術的恢復和發展,也折射了一個時代的進步與成就。在其40年的發展歷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貫嚴肅認真,精益求精,是當代中國歷史學發展的一個縮影,并見證了數代學者的成長。作為一份重要的學術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對理論和方法論的重視和專業研究的精深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風格都有一定影響。《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選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8年40年間共100余篇優秀論文,這些論文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近代歷史研究的學術發展,展現了我國近代史學人為中國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貢獻。
《近代史研究》編輯部編 ·中國史 ·70.8萬字
元朝亡于通貨膨脹?從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一部以財政為線的元朝興衰史。知名歷史作家郭建龍新作!本書從成吉思汗西征的財政影響說起。成吉思汗采取了軍事掠奪制、達魯花赤制度、投下制度等種種措施,利用商業精神建立了更龐大的世界性政權,為古代中國歷史上最重商的王朝——元朝打下重要的經濟、文化、政治等基礎。到了忽必烈時期,因大肆征戰,引發了嚴重的財政隱患和制度弊端。之后的皇帝更是像走馬燈一樣輪換,為元朝的結局埋下伏筆。元朝統治者在蒙漢文化之間游移不定,南北的財政和政治失衡更是讓元朝命懸一線。翻開本書,多維度挖掘元朝短命之謎,一窺古代中國歷史演變的財政暗線。
郭建龍 ·中國史 ·23.4萬字
《近代史研究》編輯部編 ·中國史 ·62.9萬字
“鐵面御史”趙抃是清白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歷代清官中廉潔自律、清白一生的楷模。趙抃四次入蜀作官,兩次再知成都府,就是“清白文化”的歷史傳統的生動實踐,對治蜀興蜀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本書前兩章介紹了趙抃清白廉政思想文化的內涵與歷史特征、邏輯體系與價值維度,又從七個方面詳述了其清白廉政文化的表現:清白重德,孝悌齊家;選賢與能,舉薦人才;向心凝聚,維護正統;民生為重,民用為先;懲貪治腐,正風祛邪;鐵面無私,彈劾不避權倖;儉以率蜀,和易為政。
劉平中 任利榮 ·中國史 ·15.2萬字
宋代至清代都城形制正處于中國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變化期、轉型期和定型期。本書主要根據考古調查發掘資料,介紹和論述了北宋東京開封府、南宋行在臨安府城、遼上京、金上京、金中都、元上都、元大都、明南京城和明北京城等正式都城的規劃理念和形制布局,同時對遼中京、遼南京、遼東京、遼西京、元中都和明中都等城的形制布局也做了詳略不等的介紹。本書認為,各個都城均是其規劃理念的物化形態,因此,本書較完整地呈現了各個都城形制布局的具體架構,使之成為對各個都城進行全面、深入、內涵式研究的平臺,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形制布局特點和布局藝術,分析各個都城形制布局間的承襲演變關系,總結該時期都城形制布局的共性,探討該時期都城形制布局的發展、變化規律。
孟凡人 ·中國史 ·76.8萬字
前秦滅前燕后,又相繼滅前涼、代,統一北方。淝水之戰,前秦慘敗。慕容垂趁機借故脫離苻堅,留在關東,起兵復國,定都中山,史稱后燕。參合陂之戰后,慕容垂病死,拓跋魏大舉南下中原,慕容寶棄中山退守龍城。后燕在龍城經慕容寶、慕容盛,最后亡于慕容熙。本書分通史、典志、傳記、考異、圖表、大事編年六部分,力圖對后燕歷史做一較全面的介紹。
田立坤 ·中國史 ·17.7萬字
《近代史研究》創刊于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是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專業學術期刊,在業內享有良高聲譽,在各種期刊評價體系中均名列前茅。這個刊物的歷史,見證了中國當代學術的恢復和發展,也折射了一個時代的進步與成就。在其40年的發展歷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貫嚴肅認真,精益求精,是當代中國歷史學發展的一個縮影,并見證了數代學者的成長。作為一份重要的學術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對理論和方法論的重視和專業研究的精深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風格都有一定影響?!督费芯俊?0年文存五卷本,精選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8年40年間共100余篇優秀論文,這些論文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近代歷史研究的學術發展,展現了我國近代史學人為中國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貢獻。
《近代史研究》編輯部編 ·中國史 ·64.2萬字
本書在全面搜集、整理和研究漢代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的基礎上,從動物、植物、器物、毛皮、紡織品、香料、藥物、珠寶、宗教、藝術、文學等領域,對漢代輸入的域外文明及其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展現了漢代時期社會文化、物質生活的生動畫面,為認識漢代社會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本書還討論了漢朝對周邊和西域的戰爭,與周邊民族和域外國家之間的貿易、使節往來、佛教傳播以及民間交往如何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開展和域外文明的輸入,論證了文化交流對于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作用。
石云濤 ·中國史 ·64.8萬字
本書系2016年元月天津“元明江南社會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研究項目“元、明前期的江南政策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最終成果之一。研討會論文所聚焦的元、明江南重要問題包括:元至明前期江南政策與社會發展比較、元明戶籍制度演變、衛所軍戶制與江南社會結構、訴訟刑法、江南科舉、地方士大夫政治與文化生活、市鎮起源與空間結構、海商、海禁與海防等。輯入該書時,又將上述問題分為“元明江南政治及軍制”、“元明江南戶籍賦役與經濟史”、“元明江南科舉、士人及宗教文化”、“元明富民、家族及風俗”和“海商、海禁與海防”等五編。該書是元史學者和明史學者聚集一堂,打破王朝界限,首次貫通性考察13世紀后期至16世紀江南問題的成功嘗試。它在中日學界熱切關注“唐宋變革”及部分歐美學者矚目“宋元明過渡”之外,提出了若干富于啟迪意義的見解,堪稱深化中近古歷史發展認識的有益探索。
李治安主編 ·中國史 ·48.9萬字
《近代史研究》編輯部編 ·中國史 ·5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