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采用編年體裁,記述了自1943年至1944年中華民國歷史時期的重要史事,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本書所記內容,不僅包括政治、軍事、外交,還涉及經濟、文化,甚至天災地變;不僅包括統治階級及其政權的活動,還涉及人民的革命斗爭和自發反抗;世界大事,與我國相關者也適當列條,內容充實,包容量大,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
李新總主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中國史 ·42.2萬字
張蔭桓(1837-1900),字皓巒,號樵野,廣東南海人。光緒二年(1876)權山東登萊青道。七年(1881),授安徽徽寧池太廣道。翌年,遷按察使。賞三品京堂,命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光緒十年(1884年),除太常寺少卿。十二(1886)年,除太常寺卿,轉通政司副使。復值總署。累遷戶部左侍郎。中日甲午戰爭中曾與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談判。1898年3月,協助李鴻章與俄國簽訂《旅大租地條約》。戊戌變法時,調任管理京師礦務、鐵路總局,傾向變法。戊戌政變后遭彈劾充軍新疆。1900年被殺。本書由《三洲日記》、《戊戌日記》、《甲午日記》三種組成。
任青 馬忠文整理 ·中國史 ·41.8萬字
《中華遠古史》從中國歷史的序幕開篇,一直寫到西周末,詳盡論述了中國遠古歷史從史前文明經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演變、發展的過程,尤其對夏、商、周三代的族源、地望、世系、宗法制度、繼承制度、政權形式、社會經濟及社會性質等問題的論述見解獨到。迄今仍是此一領域的經典之作。
王玉哲 ·中國史 ·41.7萬字
本書是作者申報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的結項成果,系統研究了晚清政府對于教案(即中國民眾與基督教會的沖突)的應對和處置。本書細致探討了晚清教案發生的社會文化背景,教案對晚清社會政治危機加劇的影響,政府與民眾對待教案態度的差異,分析了清政府在應對教案時的運籌水平、決策機制、處置能力、正誤得失以及政策的實際效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晚清政府面對社會變革時的處境及應對危機的能力與局限。
董叢林 ·中國史 ·41.7萬字
《古人生活筆記(套裝4冊)》包含有《帶你去看春秋戰國》《帶你去看大秦朝》《帶你去看大唐朝》《帶你去看大清朝》:這套書記錄的不僅僅是各個朝代的歷史,而且還有我們曾經的過往!這里有原汁原味的民俗,這里有傳奇的舊聞,這里有濃厚的情結,這里是一種難以忘卻的風采。
李世化 蔡萬剛編著 ·中國史 ·41.7萬字
《五四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五四》內容簡介:五四還動是近代中國最具持久影響力、且富有爭議的歷史事件。為紀念這一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偉大事件,2009年5月北京大學以“五四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五四”為主題,召開了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中外學者圍繞五四運動與中國現代思想、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文化、五四運動與中國社會發展、五四時期的人物與思想、五四時期的政治與學術、追憶“五四”和反思“五四”等問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反映了新世紀學術界對這一歷史事件研究的新進展,本論文集即是這一學術成果的匯集。
牛大勇 歐陽哲生 ·中國史 ·41.7萬字
本書囊括了整個太平天國運動。作者從太平軍的角度重現這場運動,通過實地尋訪考察,他收集了手稿、宣傳單、印章、拓本、錢幣等太平軍的文物,結合史籍文獻和外文資料,揭示了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之初的現實基礎,從日常軍事行動和長期戰略目標兩方面來考察太平軍的軍事行動,分析了太平軍的主要戰略錯誤,以及后期洪仁玕的貢獻。
簡又文 ·中國史 ·41.6萬字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收入了作者有關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幾乎所有有代表性的論文,基本代表了魏晉南北朝史研究領域的最高水平。文章大致按年代順序編排,上編多寫于1949年之前,下篇大都寫于20世紀70年代后。包括《南朝境內之各種人及政府對待之政策》、《領民酋長與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學》、《論諸葛亮》、《論梁武帝及其時代》及有關魏晉南北朝史學的一組論文,以及關于官制、禮制、詞語的考證文字,均可見作者對魏晉南北朝史多方面的貢獻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方法。
周一良 ·中國史 ·41.6萬字
本書是唐研究基金會的大型學術專刊,登載有關唐代文學、歷史、考古、藝術方面的研究論文和書評。本書的論文一般都由主編專門約請某些領域的專家撰寫,通過匿名評審方式,選出最具學術水準的論文。本刊自創辦以來,一直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的推崇,認為它代表了當今世界中國唐代歷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其中的論文,不斷為海內外學者引用。
榮新江 ·中國史 ·41.5萬字
本套裝為知名歷史學者張宏杰簡讀中國史系列?!逗喿x中國史:世界史坐標下的中國》:中國文明從不是孤立發展的,自它產生那一刻起,就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因素的影響。但這些外來因素并未改變中華文明的本質,反而更彰顯出了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本書將中國史放入世界史的大背景之下,理清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以期讀者短時間內建立起對中國史的整體概念。同時,用“長時間,遠距離,寬視野”的解讀方式,全方位呈現中國歷史治亂循環背后的內在邏輯與游戲規則《簡讀中國史.中國歷代腐敗背后的權力與財政》:權力游戲與財政法則,制度與制衡,頂層設計和陋規背后透出的赤裸人性,真實而殘酷。中國歷代腐敗的根源都是絕對的權力控制,不解決權力結構的基盤,就不可能解決腐敗問題?;蕶嗟慕y治史與官吏的腐敗史向來都無法分割。作者聚焦漢唐宋元明清,橫縱對比,探討中國古代社會的皇權統治與官吏生態,為讀者清晰呈現一個多角度的中國史脈絡。
張宏杰 ·中國史 ·41.4萬字
不僅如此,《中國歷史全知道》中精心選配了數百幅內容涵蓋面廣、表現形式豐富的圖片,包括出土文物、歷史遺跡、戰爭示意圖、名人畫像等,以大量精美圖片傳史之真,證史之實,辨史之誤,同時使事件、人物更加立體豐滿,并充滿場景感。力求通過圖文的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一條回歸歷史真實的通途,做到融知識性、可讀性、觀賞性于一體。
微陽 ·中國史 ·41.2萬字
有關清朝錢糧虧空的研究,涉及到官僚制度及其吏政、財政等諸多問題。本書稿從錢糧虧空的現象、原因、彌補等問題入手,梳理了自康熙中期直至嘉慶朝二百五十余年的國家財政在地方存留中發生各種狀態,用以探討國家政治體制及其政治過程中權力與財力的運行狀況,以及國家與官僚、官僚群體之間利益關系,同時對人性、品格與制度設置的合理合法性等問題有所涉及。本書的寫作路徑基本上按照時間的順序,分為八章對每個朝代在清理錢糧虧空中的重要問題及其特殊性進行了討論。
劉鳳云 ·中國史 ·41.2萬字
為了幫助讀者快速掌握《資治通鑒》一書的精華,我們從中精選了最具有代表性且精彩的篇章輯錄,力求能夠全面地展現《資治通鑒》恢弘壯麗的篇章,《資治通鑒》內容以政治、民事和民族關系為主要方面,兼顧經濟文化等。
(宋)司馬光著 崔雪嬌編 ·中國史 ·41.1萬字
著名明史學者樊樹志教授用五卷兩百余萬字圖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視野和生動鮮活的細節刻畫筆法,生動描繪了晚明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呈現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大變局。本套書圖文雙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寫晚明史》首次與讀者見面。樊樹志先生從嘉靖中期內閣更替落筆,以清初吳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載”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實的史料和歷史學家的深厚學養見解,向讀者娓娓講述晚明這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
樊樹志 ·中國史 ·41萬字
本卷講述的1928年到1931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40.6萬字
天涯點擊量超200萬的人氣作者烽武野,專注先秦史研究,熟悉春秋每個史事。作者耗時兩年收集史料,尋遍江蘇省圖書館、博物館查閱數百種權威史料;文中的每一個歷史事件至少有兩種資料比對,對存爭議史事更是進行多方考證,確保每個史料的真實可靠。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中國少年志,一套書,理順亂麻般的春秋史!
烽武野 ·中國史 ·40.6萬字
《中國歷史懸案》收錄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最有研究價值和最被廣泛關注的歷史懸案,內容涉及國寶之謎、帝王身世、戰爭懸案、宮廷政變、神秘寶藏、歷史奇案等。本書帶你去揭開歷史,一窺背后的故事,品評難解的傳奇。閱讀本書,您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而且還可以汲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進而堅定向求知世界挑戰信心。
李宏編著 ·中國史 ·40.5萬字
本書從國際關系視角探討了冷戰結束以來的世界文化格局,借鑒跨文化交流學和國際傳播學理論,根據中國國情,針對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提出了理論框架,創建了評估體系,設計出包括50多個問題的針對美國、德國、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越南、印尼的《中華文化印象調查》問卷。通過國際抽樣調查公司運用網絡在線可訪問樣本庫的調查方法于2011年底和2013年底對上述八國進行了大樣本問卷調查。對獲取的原始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第一次用數據全面展示了中華文化對八國民眾的影響力,對比分析了八國間的調查數據;創建了計算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指數的方法,實際評價了中華文化在日、韓、越、印尼四國的影響力指數;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了增強中華文化對外影響力的對策建議。
關世杰 ·中國史 ·40.5萬字
本書主要通過對晚明湖州閔、凌、茅、臧四大望族的經濟實力、科舉仕宦、文化素養、人脈資源、藏書著述、刊刻出版、編刊特征、編刊家個案、著名選本與刊本的傳播等方面的考察,來揭示晚明江南望族書籍編刊與傳播的特征及其意義。四大望族的編刊活動是晚明社會的生動縮影,可藉以觀照晚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情況與士人生態及其文化創造能量。四大望族所編刊的書籍不僅數量龐大,留存眾多,而且不少書籍成為典范之本,對中國文化傳承與普及有重要意義。四大望族的編刊活動特別強調視覺效果,商業特征明顯,反映了從家刻到坊刻這一變化過程,對研究晚明地域文化、出版文化、都市文化、評點文化、科舉文化、審美與消費文化等也不無意義。
趙紅娟 ·中國史 ·40萬字
樊樹志 ·中國史 ·4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