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魏晉子書研究
會員

魏晉時期子書撰作呈現春秋戰國以來又一次極為活躍的局面,僅據《隋書·經籍志》子部的有關著錄,便可略知其作家作品之紛盛。由于年代久遠且各種天災人禍頻仍,魏晉子書散佚相當嚴重,給后人的探索造成很大困難,故長期以來罕有從整體上涉足此研究領域者。本書系關于漢魏六朝子書之的總體梳理。本書研究認為,東漢、魏、晉三代大體上屬于興盛期,相對西漢而言,東漢子書呈現上升狀態,在某種程度上為三國子書的興盛做了鋪墊,晉代子書寫作勢頭相對減緩,則直接影響到南北朝子書的衰落。關于魏晉子書諸學派著述情況的分類概括,作者從不同側面揭示了魏晉思想的活躍態勢。本書分論部分,就今存魏晉子書著作的學派歸屬、思想內涵及文學因素予以論述,共涉及魏晉四十六個子書作家的較完整或僅存少量佚文的五十余部著作。辨析了本時期各個具體時段之子書著述的差異,揭示三國較重要的子書的作者多為軍政實務之臣,作品多涉及政略治術,或社會風氣的批評和重建的主張,以及人物品鑒,思想上兼融博取而以有效為原則,文風樸實明暢。在對魏晉子書之學派定位及其同異辨析中,本書注重挖掘其文學價值。

王琳 ·史學理論 ·46.9萬字

史學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南開史學家論叢》第四輯)
會員

本書匯集了作者關于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的部分論述,共31篇,分為四章。各篇文章在把握史學史總體脈絡的基礎上,能夠提出創見,成一家之言,考證扎實周密,富于理論思維。第一章“史學理論探析”,深入考查了中國史學的起源問題,指出中國史學正式誕生于公元前841年,同一于中國上古連續紀年的產生,并將中國傳統史學的學術體系分為官方和私家兩大系統。第二章“史家史書考析”,考訂《世本》《越絕書》的成書年代,對章學誠、清高宗以及現代劉坦的史學成就進行了個案考析。第三章“史學專題考論”,分析了古代中國史學異常繁榮的主要原因,梳理了史學史上的一些重要問題,如先秦、十六國北朝時期、明代、后金政權的史學觀念和史學發展,官方史學與機制運轉,疑古思潮、王國維“二重證據法”、社會史論戰等。第四章“中外史學比較”將視角放大至東亞和世界,通過中西、中日史學的比較,認為歷史學的內在矛盾是記史求真與治史致用的矛盾,古代中國和古希臘羅馬史學各具特色;中國傳統史學傳至日本后,被其接受和改造,參與了日本近代社會和思想變革。

喬治忠 ·史學理論 ·44.3萬字

E考據故事集:從清初到民國
會員

按照“義理、考據、辭章”的說法,在中國人的精神創造中,考據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代表著傳統學術研究??紦卦谝詫嵶C解決難題,建立在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專業修養基礎之上,研究者只有大量閱讀圖書、積累知識,才能在需要時依靠記憶串聯證據,歸納分析,得到答案。考據也因此一直是專門之學,非碩學鴻儒、博聞強識者不能勝任。E考據(E是英文詞electronic的首字母)是數字時代、網絡時代的考據,通過數據庫、互聯網搜索,讓學者有可能跳過積累環節和專業壁壘,直接搜尋到證據線索,節省大量時間精力,極大提高考據效率和準確性,同時為普通人參與考證提供了機會,拓展了學術邊界。本書作者是知名古代印刷史、古典文獻研究學者,也是近十幾年來引領風氣,借助E考據工具進行文史研究的佼佼者。書中收錄了二十多篇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文章,作者作文的初衷,是披露或釋讀稀見文獻資料,提供一些新史料,但落點均為人物和事件,期望能揭開歷史的隱秘一角。如《乾隆年間的一段跨國戀情》、《陳寅恪補證》、《過云樓的書畫生意》、《養壽園紙上考古記》、《從林紓致臧蔭松書札看“林蔡斗爭”前后》、《小萬柳堂紀事》等,涉及自清初的傅山至清末民國的袁世凱、嚴復、林紓、梁啟超、辜鴻銘、廉泉、王國維等人物,均是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挖掘、梳理和考訂來探尋真相、還原歷史,洞隱燭微,讀來令人嘆服。

艾俊川 ·史學理論 ·17.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新密市| 平定县| 北碚区| 锡林郭勒盟| 军事| 曲沃县| 蕲春县| 崇左市| 新闻| 托里县| 集安市| 分宜县| 韶关市| 揭东县| 陆川县| 嘉祥县| 东至县| 临汾市| 金平| 鹰潭市| 浙江省| 满城县| 阿克苏市| 金堂县| 栾城县| 锦屏县| 普宁市| 呼玛县| 文安县| 富顺县| 仙桃市| 尤溪县| 彰化县| 钟祥市| 涞水县| 韶山市| 肃南| 蒙阴县| 加查县|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