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依托于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的優勢研究領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力圖在新材料的解讀、新理論的運用和新視角的發掘上下功夫,設有“專題研究”“學術動態”“會議綜述”等欄目,為促進和推動國內太平洋島國研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園地,突出展示中國太平洋島國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貢獻。
陳德正主編 ·歷史地理 ·13.7萬字
童億勤、董朝陽、伍磊等著的《海島文化與生態的人文地理研究--舟山案例》采用文獻查閱與實地調研,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研究舟山群島的文化景觀以及文化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其主要內容除緒論外,可以分為文化景觀和人類文化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兩大部分。前者分別研究舟山群島的某個島嶼或整個群島的文化景觀,安排了四章內容,即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及其價值、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和舟山主題公園文化景觀。后者則以生態足跡和水足跡方法研究海島人類文化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安排兩章內容,即舟山市的生態足跡與可持續發展和舟山市水足跡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童億勤 ·歷史地理 ·17.4萬字
溫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但是現有的研究大多將研究對象鎖定為歐洲的溫州籍華僑華人,迄今未見有關日本的溫州籍華僑華人的研究專著出版。然而追溯溫州的移民史,不難發現其實日本和歐洲一樣,也是早期溫州人的主要移居國之一。本書依據作者在日留學期間所采集的口述錄音資料整理而成,記錄了54位在日溫州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真實地再現了日本溫州籍華僑華人社會的歷史變遷進程。
鄭樂靜 ·歷史地理 ·17.2萬字
明清時期黃河、運河交滙的清口地區,是治河保運的重中之重。目前該地區仍舊是水利史的重要研究內容。本書利用明清古地圖中反映清口地區的圖幅,將之作為基本史料,按照年代先後逐一放入道光朝《黃運河口古今圖說》的10幅地圖中,并為新圖撰寫題記。在原書10幅地圖基礎上,新加入35幅彩繪古地圖,形成繪製內容更為豐富、圖幅更加多元、內容更為詳實的全新圖說。本書利用新史料、新方法進行古籍整理工作,在以圖注圖的方法上,具有創新意義,同時在以圖證史的研究上,具有學術價值。本書將為水利史尤其是黃河、運河歷史的研究,提供一本圖文並茂的全新圖說。
(清)麟慶撰 王耀編著 ·歷史地理 ·3.7萬字
丸山真男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史大師,他認為,思想史家的特征是:埋沒于歷史中時表現得傲慢,從歷史中脫出時表現得謙遜。一方面是嚴守歷史的拘束性,另一方面是自己對歷史的能動工作(所謂“對歷史”,并不能誤解為對現代,這是指自己對歷史對象的能動工作)。在受歷史制約的同時,積極對歷史對象發揮能動作用,在這種辯證的緊張關系中再現過去的思想。這就是思想史本來的課題,也是思想史之妙趣的源泉。本書是其思想史論著的精粹,可以引領我們深入了解丸山思想史學的內涵,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丸山真男 ·歷史地理 ·17.2萬字
2017年12月,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對義烏老干部謝高華的事跡作出批示:要大力選樹一批像謝高華同志這樣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的干部。本書以事實和史料為主線,配以大量的珍貴圖片,多視角的呈現來解讀謝高華同志在義烏擔任縣委書記期間,帶領義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敢為人先,闖出了一條從貧窮到富裕的道路,為義烏創造千秋商業傳奇和世界之最奠定了堅實基礎的歷程,還原歷史本真。
何恃堅 何建農 ·歷史地理 ·14.3萬字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劇烈爆發,大量肉眼無法看見的灰燼顆粒,在一年內擴張蔓延,停留在距地球表面10至20公里的大氣中,形成一張氣溶膠膜,將太陽能量反射回了宇宙,導致了全球降溫。1816年,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無夏之年”。本書以1816年全球氣候突變為背景,將龔自珍、雪萊、喬治、嘉慶的生存狀態并置,把中國和英國的文化語境并列,重現這一時間斷面上,四個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境遇,以及他們對天氣變化的認知,并重現中英之間的外交接觸。由此,凸顯兩個國家和兩種文化在這個時代的巨大差異,并試圖通過兩國在鴉片問題的上交鋒、在貿易領域的對話,來揭示清朝政權由盛轉衰的根源。
易丹 ·歷史地理 ·17.9萬字
本書是一部論述浙東學派中堅人物邵廷采的史學和思想的論著,在敘述邵廷采史學和思想成就的同時,著重論述邵廷采史學與思想的特點,以及他對于姚江書院派的重要作用,以期使讀者對邵廷采有充分理解和認識。
邢舒緒 ·歷史地理 ·14.5萬字
本書通過對保國寺大殿的歷史沿革、建筑技術、歷次維修的追蹤,把大殿建筑放在宋代建筑及浙東地域建筑的大背景下進行考量,充分辨清其歷史與地方特征,分析其時代和地域背景,深入認識其與整個浙東地域建筑土壤的依存關系,同時,為進一步認識寧波地域建筑提供一個新的獨特視角。
邱楓 ·歷史地理 ·14.4萬字
景德鎮有著世界知名的瓷業歷史和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是首批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以瓷業著稱的城市。本書從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土地利用、建筑類型、信仰禮俗5個角度分析景德鎮的城市和建筑,探索瓷業遺產的深層功能結構和文化模式,對其瓷業遺產要素進行價值闡釋,并提出相應保護對策,期待為中國城市史研究與瓷業遺產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賀鼎 ·歷史地理 ·13.4萬字
《城脈:圖解北京古城壇廟》一書是《城脈:圖解北京古城古建》一書的姐妹篇,本書的內容主要敘述:一、北京諸壇的沿革、現狀、建筑特點和祭祀的目的;二、北京諸壇所涉及的天神地祇;三、北京諸廟北京三大廟的沿革、現狀、建筑特點和祭祀的目的;四、北京諸廟的沿革、現狀、建筑特點和祭祀的目的;五、北京三大廟北京諸廟所涉及的歷史人物及天神地祇。本書將以大量照片和繪圖,以及具有人文內容、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北京的壇廟。祭祀天神、地祇、祖先和有功于后世的人,是中國人的傳統,表明中國人對天神、地祇、祖先和有功于后世的人的敬畏、祈禱、感恩、報恩、紀念、緬懷和榮辱感的樹立。
朱正倫 李小燕 ·歷史地理 ·12萬字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們看到一段壯麗史詩——在遼闊廣袤的歐亞大陸上,有過兩條史詩般的商路,它們一頭連接著大陸東頭的長安、洛陽,一頭連接著大陸西頭的羅馬、威尼斯。絲綢、瓷器、茶葉……“中國制造”除了商品的價值,更是藝術,是精致、優雅、高貴的代名詞,讓世界為之如癡如醉。海陸兩條絲綢之路,即是兩條商路,又是兩條文化之路,千百年來,無數的東西方民族和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譜寫了一曲文化交流的千年頌歌。
國家人文歷史雜志 ·歷史地理 ·11.2萬字
本書作者通過20多年的歷史考證和近幾年的親自探訪,積累了大量翔實的歷史資料、圖片、手繪圖。本書想從宏觀上使讀者了解到古城北京的城池水道,街巷胡同,四合院民居的概況,更想從微觀上使讀者了解到其規制、形狀、結構、作用、優勢等欣賞的標準與尺度,內涵與品位,填補了北京建筑領域普及類空白。本書的一大特點,即是從形式上以圖代述、以文解圖、圖文互補,使得嚴謹的講述變得簡單、明晰。本書屬于長銷書,適合對北京歷史和建筑感興趣的讀者。
朱正倫 李小燕 ·歷史地理 ·10.8萬字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構想,全球的眼光再一次被吸引到這兩條神奇的商路上。我們看到一段壯麗史詩——在遼闊廣袤的歐亞大陸上,有過兩條史詩般的商路,它們一頭連接著大陸東頭的長安、洛陽,一頭連接著大陸西頭的羅馬、威尼斯。絲綢、瓷器、茶葉……“中國制造”除了商品的價值,更是藝術,是精致、優雅、高貴的代名詞,讓世界為之如癡如醉。海陸兩條絲綢之路,即是兩條商路,又是兩條文化之路,千百年來,無數的東西方民族和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譜寫了一曲文化交流的千年頌歌。
國家人文歷史雜志 ·歷史地理 ·11.9萬字
為進一步挖掘和整理孫中山文化資源,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山市文聯承辦了孫中山研究百年口述史大型采訪活動,于2012年8月正式啟動。活動由中山市文聯主席、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副會長胡波教授領銜,采訪國內外在孫中山研究領域具有突出影響力的學者,就其從事孫中山研究的學術生涯、學術方向、治學方法、學術成果等方面進行訪談,并請學者們對中山市如何開展孫中山研究,挖掘和利用孫中山文化資源提出建議。采訪記錄由胡波等進行整理而成“孫中山研究口述史”系列叢書,按地域分為八個片區,本冊為系列叢書之“臺灣地區”。全書約25萬字。
胡波 ·歷史地理 ·19.3萬字
《澳大利亞社會與文化》是中國高等院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完成國家教委規定的大學英語四級學習后的英語拓展課程教材。它比較全面地從澳大利亞土著人歷史、澳大利亞國家的建立、該國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文學、傳媒、電影工業以及體育等領域來介紹這個由多元文化建構起來的國家。澳大利亞位于亞洲-太平洋地區,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在未來世界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認識澳大利亞這樣一個國家,是構建21世紀青年學生跨學科知識框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層次地了解澳大利亞的文化、政治和經濟,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分享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成果,為日后從事跨學科研究積累知識和經驗。
張華 ·歷史地理 ·6.1萬字
本書是寧波理工學院思政課“微化”教學改革的成果。用大學生的語言,收集整理40個寧波區域范圍內抗戰遺跡遺存和人物的故事,再現寧波的抗戰歲月,闡釋抗戰精神的內涵。
伍醒 ·歷史地理 ·9.9萬字
本書以方言、俳諧等資料,寫出了衣食住行、僧俗男女,看似零星瑣碎,信手拈來,卻是作者的細膩感性與經世濟民理想的學理性融合。作者試圖通過本書告訴讀者,要對日常生活進行學術化觀照,即使是今天家里的灰塵里也有社會史,可謂柳田民俗學特色的典范性體現。
(日)柳田國男 ·歷史地理 ·15.7萬字
兩位作者龍騰,屈嫚莉用一年的時間籌劃了兩個月的行程,從西安出發,途徑甘肅河西走廊,跨過漢明長城、嘉峪關,進入西域,踏上帕米爾高原后,轉戰絲路南線,終于塔克拉瑪干沙漠。作者龍騰,屈嫚莉按照行走線路,交代了各處的背景資料和歷史故事,融入了民族特色與自然風光的描寫,展示了當今絲路沿線的民俗風貌,發掘絲路的遺跡。盡可能地通過詳實的圖片和生動的文字,全面地展示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
龍騰 屈嫚莉 ·歷史地理 ·9.2萬字
201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啟動了“《千村故事》‘五個一’行動計劃”,這是對古村落歷史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傳承的重大文化工程。該行動計劃由省農辦組織協調,浙江農林大學中國農民發展研究中心、浙江省農民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名村變遷與農民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實施,得到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的支持,分別由袁家軍省長作序,王輝忠、葛慧君、黃旭明任編委會主任。本書分為“山水宜居、敦親睦鄰、耕讀傳家、廉義報國、名流賢達、鄉風民俗、能工巧匠、特產名品”八個專題,講述的是浙江古村落的人文故事,呈現的是江南鄉村歷史文化的多彩風貌,展現的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無窮魅力。
浙江省農業和農村辦公室等 ·歷史地理 ·9.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